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苦有甜的,关键是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这样人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创造的动力。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愉快和幸福。别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也别总是贪恋别处的风景,而忘了自己脚下的路,路还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自己的路上也有平坦,也有喜悦,也有幸福……你可以去欣赏别人的拥有,只是千万别忘了收获自己的。
然而,每个人的内心总有不满足感,渴望得到更多是人性使然,那山总比这山高,可谓风景总在别处,总有些时候会羡慕别人,这大概是人的一种天性,只是程度不同罢了。比如,小孩子仰慕大人的成熟稳重,大人也会顾念小孩子的清纯率直;女孩子向往男孩子的坚强豪放,男孩子也会偷偷欣赏女孩子的娇柔灵动;普通人往往羡慕名人的卓越尊显,名人又何尝不垂涎普通人的平凡自适……
确实,现在的社会,有太多的诱惑,有太多的羡慕,生活中这些诱惑和羡慕常常会让我们迷失自己,常常会打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到不安。其实影响我们自己的,不仅是我们自己的心态,更多的却是别人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方法。人的一生,经历的诱惑太多,不一定每个诱惑都有害,有时诱惑可以激励人不断进取和努力,让你在生活上更好地去创造。
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并感叹上苍不公,名利与自己无份,富贵与自己无缘,却对自己的拥有视而不见。其实,一个人能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种福气。无论你是谁,身在何处,一定会有许多熟悉的或陌生的人在羡慕着你。
试想,我们在羡慕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那么,我们就会心平气和一些,心满意足一些。羡慕别人所得到的,不如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哪怕是失败的经历、肤浅的想法、无奈的伤感,甚至是悲痛的追悔。当你蓦然回首时,这一切都会变成永久的人生积淀和生命印迹,美好真挚,深切感人。羡慕是一个十字路口,向左向右多少都会有所犹豫,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方向,自己的路。积极而有分寸的羡慕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消极而无节制的羡慕只能诱惑人堕落。羡慕别人没有错,但不要轻视自己,更不要迷失了自我。
有一个9岁的小男孩,学习属于中上水平,但是性格开朗乐观,很会与小朋友相处,遇到困难时也总是笑嘻嘻地面对。可是他的父母却觉得孩子不够深沉,不够内敛,于是每天放学后,强行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看书,不许孩子出去和同学玩耍。一次孩子数学考试得了90分,看到孩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妈妈不由得说:“小明没考到100分,在家哭了几天,你怎么就不知道难过,还乐呵呵的?”
孩子立时沉默了,径直走进房间,关了门,任谁叫也不开。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封闭”训练,孩子渐渐变得少言寡语,失去了同伴,失去了欢声笑语。当其父母为自己的成功打造窃喜时,才发现孩子不但失去了乐观的心态,学习成绩也在一点点下降。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如果一味要求孩子照着别人的样子去做,不但会使孩子消磨掉自身的闪光点,也必将照猫画虎一事无成。
我们常常注重将孩子教育得含蓄、谦虚、谨慎、礼让,不可否认,这些美德不管在与人们的接触交往中,还是学习工作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代社会,各个方面都人才辈出,竞争激烈,光谦虚谨慎是不够的,也需要教育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并适时表现出来,得到大家的认同,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既而转换为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在学习别人优点的同时,不要和别人去比缺点,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去超越别人。
同时,家长要转变孩子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劣长短,不要总是有意无意地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否则会越来越自卑。应该引导孩子认真地剖析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起自信心。
不妨给孩子多讲讲这方面的事例,比如毛遂自荐的故事。所谓千里马难寻,而伯乐更难寻,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不要等待别人来发掘,要自己善于发现自己。
家长们可能也常犯这样的毛病:总是用自己孩子的短处去比别的同学的长处,让孩子总觉得处处比别的同学低人一头。这样长久下去,不但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兴趣,也会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当然,这里所提倡的发掘自我,发现自己的长处,并不意味着自高自大,目空一切,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其实缺点和优点是相互依存,相对存在的,只有让孩子在既看到别人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掘自己的优点。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辩证地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周围的事物。欣赏别人的长处,从中吸取为已所用,羡慕别人的拥有,才会积极去争取,才能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并激励自己。
成长的一路,就是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的一路,一路走来,过往的风景很美,使人不由得把持不定,而停下来欣赏,但是切记不要过分贪婪,不要忽略了回头看自己的路,也有美景。
所以不要去羡慕别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我们要让孩子永远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找到自己的长处,明白自己也有所拥有,这样,孩子就会有一分好心情,一分积极向上的动力,也就会让自己多一分自信。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一定会因为这些优点而感到幸福、快乐。
§§第四章 提高爱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