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成年人都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更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孩子!所以,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犯错误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成长中的孩子如果不犯点错误,才真是不正常呢。孩子犯错也并不完全是坏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有益于孩子正确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孩子犯错是因为他的无知,家长刚好可以抓住这样的契机好好地教育他、引导他,这种教育对他将来踏上社会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绝对有帮助的。
我们都知道,孩提时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是最具可塑性的时代。孩子对美与丑、错与对的认定是很简单的,不带有任何利益色彩,所以,家长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段,在思想上及时引导孩子,正确地认知世界,学习知识。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聪明,希望他永远做一个不犯错误的乖孩子。然而,这样的愿望虽然美好,充满爱意,但也是错误的,自私的。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切勿以个人的喜好左右孩子的成长,应该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为根本,促进孩子身心的发展。每一个孩子在孩提时代多少都会犯一些错误,如果父母只知道粗暴地指责、批评孩子,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反感,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长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错误,要明白,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好孩子,当他犯错时本来就会感到难过、委屈、痛苦、耻辱,这些都是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动力。如果家长只是批评、唠叨,或太急躁地要求孩子立即改过,那么,孩子犯错之后的羞愧、不安、耻辱就被骂没了,批评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罗曼·罗兰说过:“人应该犯错,人只有犯错了,才能长知识。”每个人都会犯错,只是孩子犯错更容易招来批评。比如:孩子不小心摔倒,家长来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孩子考试不理想了,父母气愤之极,“你看看,怎么考得这么差”;孩子不小心弄坏了东西,家长更是怒火冲天,“怎么搞的,你能干什么”?过后仔细想想,这样的指责有不但没有起到多大用处,反而会有反作用。
也许家长在指责孩子的时候,可能没有心情认真考虑这些问题,但是会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过分的粗暴指责不但没有用,反而会让家长失去威信,甚至感觉到孩子的厌恶、憎恨和叛逆。
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要学会通过“感化→说服→感化”来达到教育孩子、沟通情感的目的。比如,孩子犯了错,可以先告诉孩子:“你做得不错,你已经很努力了。”这是最初的感化,因为这些话对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然后再指出孩子错误的原因,给孩子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是教育的目的。最后,不能忘了鼓励孩子:“如果你再努力一些,就能做得更好。”这种教育方式可以促使孩子不断检讨自己犯错的原因,减少下次犯错的可能性。孩子犯错了,他也会感到难过,如果这时候你给孩子的只是粗暴的批评,而不是安慰和理解,孩子会更加痛苦。如果你再打骂孩子,那么后果会更糟糕。下次孩子犯错了,可能会隐瞒事实。
心理学家塞奇斯说:“当孩子犯错了,你应该带着孩子从犯过失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要老盯着孩子的过失不放,应该去赞扬孩子尝试活动的努力和勇气。”
其实孩子犯错的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家长不如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加强对孩子犯错之后的教育,以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而不是空洞说教,引起孩子的反感。
如果孩子在犯错之后有勇气向你承认错误,那么你千万不要责骂孩子,而应该肯定孩子“承认错误”这一行为,否则,孩子会想:“我主动承认错误你还批评我,下次我再也不会把真相告诉你。”于是,孩子就学会了撒谎。所以,父母一定要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然后指出错误带来的危害,让孩子在鼓励声中改正错误。
家长要理解,孩子只是孩子,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是肯定会犯错的,也只有在不断的犯错、改正的过程的孩子才会成熟起来,增强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很多家长总说没时间陪伴孩子,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偶尔做错了事,却只会骂不会教。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小的孩子容易出现不自信、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心理,大的孩子就容易走极端。其实与孩子沟通很简单,家长只要每天花半小时陪伴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当孩子能感觉到父母的爱了,发生任何事情都愿意和家人沟通时,再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了。切记:当孩子犯错时,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如果家长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评价客观公正,孩子也会愿意接受并与家长交流。相反,如果家长总是耍威风来欺压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服家长了,做任何事情也总喜欢和家长唱反调,走入社会就可能会处处碰壁。因此,好的成长环境对塑造一个好孩子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最难过的莫过于他自己,家长切记不可过分粗暴指责,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从错误走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