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说明书”:如何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30875600000004

第4章 孩子是怎样进行模仿的

孩子不可能一天之内就长成大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不能一锤定音,抚养和教育孩子都需要父母做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充满爱心的努力。--斯蒂芬

孩子是靠模仿学习的。一个孩子具有潜在的观察与模仿能力是一种天生优秀的品性。科学家们将这种方式归结为模仿。孩子们通过模仿学习说话;通过简单地听,观察与模仿学习语言;学习为人处事的态度;学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个人的行为方式。有些习惯甚至都是通过模仿形成的。

既然孩子的行为方式是通过模仿周围人形成的,为人父母的你就对孩子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仔细想想你的行为,你是他们的榜样。

有一次一个五岁孩子的爸爸带着他去做新年前的采购。停车的地方挤得水泄不通。他们兜了好几圈也没找到个停车的空地,爸爸心里很烦。最后他好不容易看到另一个人要开车离去,逮了个空。爸爸向前进车,打出信号,示意自己要把车停在那儿。就在那人倒车时,另一辆车却乘虚而入,挤到了他的前面,占了车位。他气极了,摇下车窗对着那司机吼着不三不四的话。他们彼此都愤怒地斜视着对方互不相让。最终孩子的爸爸只好怒气冲冲地继续去寻,找了另一个停车的地方。

大约二十分钟后,爸爸与安儿子走进大厅。此时的大人已平息了怒火,父子俩一起谈论着买些什么样的礼物,在这位爸爸毫无准备时,儿子突然抬起头问:爸爸,能告诉我什么是×××吗?

此时爸爸的感觉像被块砖猛击了一下,孩子有多么惊人的洞察力,他清晰地听到了自己骂人的话而且准确地记了下来,爸爸顿时觉得尴尬。弯下身来对孩子解释说这是一句脏话,这么说是爸爸的错,他坦率地向孩子承认当时因为自己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而气得骂了人。而后,爸爸也补充上自己可不希望儿子遇到类似的事象他这么做。那一刻作为一个父亲,他很真实,也很真诚的对待了自己,更是对孩子的负责。

生活中95%的时候你可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当孩子抓住父母们犯错时,做父母的总是有一种防范、虚荣的心理:"别管那是什么意思,反正你甭让我听见你说这样的话,否则。。。。。。"

如果你常常用这种办法应对孩子的话则大错特错,它一下便关闭了你与孩子间沟通的大门;它告诉你的孩子,你可以说脏话而他不能,那么孩子到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问全班同学那个脏字是什么意思。

孩子成长从模仿开始

实际上,从孩子降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模仿你了。孩子的模仿能力与他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而你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并且做他模仿的"好榜样"。

聪聪是一个只有15个月大的男孩,有一天他拿起妈妈的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他的妈妈看到这个举动吓了一跳:"我从来没有给我儿子梳过头。他的头发又细又直,即便不梳理也很整齐。当我看到他拿着我的梳子熟练地梳理头发的时候,我感到很吃惊,看起来他好像天生就会梳头。我也很纳闷,他是怎么学会的呢?"

当然,聪聪不是生下来就会梳头的,他很有可能是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而学会的。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模仿是他们学习各种技能和语言的非常有效的方法,也是孩子们逐渐产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途径。

实际上,从孩子降生的第一天起,他就开始模仿你了:首先是模仿你们的面部表情和发音,然后是身体运动和话语的模仿。到2岁以后,大部分孩子开始对成年人如何使用物品有很大的兴趣,比如,他想学习爸爸妈妈是如何使用电话、钥匙、瓶瓶罐罐和电视遥控器的。这些动作的模仿表明孩子的认知能力已经有了一个重大的跳跃,也就是说,孩子能够意识到他所模仿的动作是带有一定意义的。

模仿表明了孩子和周围人的一种关联。

孩子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他所爱的人,因而在这种渴望的驱动之下,他会喜欢拿着你的皮包或者戴着爸爸的运动帽在家里走来走去,无论什么时候他戴着父母的饰物,他都会感觉到与父母之间有种直接的关联。

其实,你1岁的宝宝正在测试他与周围的人们是个什么样的关系:他是怎么样与其他人相象,其他人又是怎么与他相象的。当他把自己和其他人进行对比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变成他可以进行模仿的机会了。

当你的孩子模仿大孩子行为的时候,如果你每次都以微笑和赞扬的话对待他,那么他就会因为得到了你的鼓励而继续努力做得更好。另外,如果你和孩子一起唱歌跳舞和做游戏,那么你和你的宝宝之间就可以相互模仿了。事实上,模仿是表扬和认可你的孩子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你模仿你的孩子的时候,他将感到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孩子长到1岁半以后,他不仅模仿与他亲近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而且还模仿其他的小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倾向于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而去迎合周围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了,所以,这时候,孩子一对一的游戏方式就能够使他们有更多的模仿机会,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喜欢和另一个站在他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玩,而不是一群孩子们相互之间一起玩。没过不久,你又会发现你的孩子甚至开始模仿陌生人、电视里的人物,或者他在动物园看到的动物了。

父母是孩子的直接模仿对象,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他的生长发育及认知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通常比较好动,手和眼睛能够协调动作,逐渐开始学会用词了,而且,记忆力也更强了。一般14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够回忆起几周前或者几个月前他们看到的一些行为,并且自己模仿这些行为。也就是说,孩子正在密切地观察和模仿父母,以他们的行为举止为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行为展现在孩子的面前。

也许有一天你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而顺口说了句不文明用语,过几天你可能会猛然听见孩子也轻轻地这样说。因为无论是词汇、基础语法,还是脏话,语言都是通过模仿而学会的。当孩子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他肯定模仿你的发音,你的用词和你常说的口头禅。

因此,父母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总是把"谢谢"和"请"挂在嘴边,那么你必须自己先这样做,自己经常说这些礼貌用语才行。另外,孩子们对待周围人们的方式也是通过效仿父母而学到的,所以,必须让孩子们亲眼看到父母的友善、慷慨和富有同情心,而且,一旦孩子有了这些好的行为,父母一定要给予鼓励。

要鼓励和帮助孩子模仿,因为这是他迈向独立的中间站。

最终,你的孩子不仅仅是模仿了,他也会出于自己的愿望而这样或那样去做。他通过每天看见你刷牙和穿上外衣而逐渐学习这些技能。一旦他意识到"我自己能做!让我再试一次!"那么他就逐渐变得独立起来了。确切地说,模仿成为了迈向独立的中间站。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提供给孩子一些他自己能够使用的物品,充分满足孩子的这种"自己做"的强烈愿望,比如,小孩子专用的小碗,小孩子自己可以倒水的小杯子,一个小凳子使孩子能够自己在洗手池洗手等等。如果给孩子准备了玩具电话,模拟厨房和用具,那么就能够鼓励孩子模仿大人的动作,自己玩过家家的游戏了。

不过,孩子的一些模仿会超出他的能力,因此,父母需要警惕孩子的安全问题。如果不存在危险的因素,那么就等孩子要求帮助的时候再帮他一把。失败是孩子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母要时常鼓励孩子自己再去尝试。那么,孩子才会在第一次失败之后再去效仿别人的成功做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自己成功。

模仿能力存在问题的3个征兆。

模仿不仅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孩子能够正常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体现。毕竟,孩子模仿时需要很多的观察和实践。因此,15个月大的孩子是否已经有模仿他人的最初尝试,也常常被看作是否发育正常的一个标志。研究发现,自闭的孩子和神经系统紊乱的孩子都存在模仿他人的障碍。所以,一旦你的孩子到了18个月至24个月的时候,他还没有以下行为,那么就必须找儿科医生来诊治了。

模仿你的动作,或者模仿你使用一些物品,比如电话。

跟随你的眼神和目光,比如,当你往一个纸筒里看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也想看?

孩子模仿对象及需遵守的守则

孩子的模仿对象有--

对象一:成人。

孩子自出生后,就喜欢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了。如果他被允许去做"大人"的事情时会非常高兴,比如拿扫帚扫地。孩子不仅会模仿成人的行为,也会模仿成人的语言、神态等。初学语言的孩子,一开始就是模仿和重复周围人对他说的话。

我们发现,如果平时和孩子说话的人大多数都是语音标准的人,那么孩子的发音就会比较好;如果周围的成人说话都不太标准的话,那么孩子的发音则会带有方言的语音语调。

三岁以后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了。这时,他们开始模仿同性成人的行为和举止。比如,女孩喜欢穿着妈妈的高跟鞋,或者自己亲自照料娃娃。在性别角色的模仿过程中,孩子会学习那些同性成人的行为方式,并且认同那个人或那种角色,这对孩子以后的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模仿不仅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也会有模仿。孩子经常在玩耍中扮演某些成人的角色,比如老师、医生、司机、厨师等等。这时的孩子不会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在做游戏的时候,孩子会选择熟悉的人和事,把自己感兴趣的行为通过游戏表现出来。这类游戏被称为"装扮性游戏",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十分有意义。在装扮性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孩子并非纯粹地进行模仿,而是会在实际游戏情境中进行创造,比如为游戏角色打扮,准备游戏道具,在游戏中安排模仿对象的行为和工作等等。这时,孩子的创造行为也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对象二:同伴。

孩子的模仿并不仅仅局限在从成人身上进行模仿和学习。在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模仿也非常明显。游戏区的天花板上挂着一个风铃。孩子们都想让风铃发出声音,可是风铃挂得太高了,大家都够不着。这时,有个聪明的孩子拉来一把小椅子,站在上面,一伸手就够着风铃了。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纷纷去找来小椅子。类似的模仿事件,在幼儿园里天天都会发生。

对象三:卡通人物。

对卡通片中人物行为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男孩子喜欢扮演奥特曼和超人,从床上到地上"飞来飞去",和怪兽、坏人作战;女孩子想当公主或小仙女,穿着漂亮的裙子,手拿仙女棒。然而,由于孩子的知识有限,有些模仿行为对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比如孩子模仿卡通片中的小动物,把雨伞当作降落伞从家中窗户往外跳,结果导致摔伤。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模仿的对象加以限制。

孩子模仿守则--

为了让孩子模仿好的榜样,健康地成长,家长应当牢记以下守则:

第一条,适当的角色和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第二条,孩子是面镜子,爸爸妈妈可以从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个好榜样。

第三条,要鼓励孩子模仿好的行为,对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为要加以制止。

第四条,对孩子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自创动作,只要是对孩子和周围人无害的,不必干涉。说不定,未来的发明家就在你的身边。

如何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

在饭厅里,一个大人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看到了一幅画了许多水果的画。他一边看着画,还一边做出假装吃东西的样子。当时这个婴儿本来还在吃奶,由于他曾经看过大人吃水果的样子便模仿起来。抱婴儿的大人看见孩子模仿的那么开心又很有兴趣的样子,就抱着他站在画前,一直到婴儿兴趣索然才离开。

孩子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他们具有异常敏锐的观察力。大人想象不到的事物,孩子可以想象到,大人观察不到的事物,孩子都明察秋毫地看到了。

孩子借助模仿大人的机会进行最早的练习,故事中这个大人满足了孩子塑造自我能力的需求。他无意中的配合动作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这个大人真是我们所称的"教育家"!

一个小孩看见大厅的芭蕾舞者雕像后,立刻跳起舞来,因为孩子曾经看过别人跳舞的样子,所以他知道雕像的姿势就是跳舞的动作。

这就是孩子天生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他们正是这样得以进步和提高的。他们的智能也是这样得以开发的。所以,成人一定要学会敏锐地观察出孩子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需要的帮助。其中让孩子参与我们的生活将是首要的一项。

很多父母,乃至教育家们都认为,孩子就像"软蜡"一样可以任意塑造。大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任意塑造他们。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成长。这样的观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致命的错误在于:大人可以像上帝造人那样随时捏制孩子的"软蜡"。而事实上,孩子必须依靠自己来塑造。任何的强暴介入都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永久创伤。就是把大人的这种干扰称为邪恶,也不为过。

当孩子抓住了你犯的错误时,别防范他们,好好利用这个条件将你的尴尬变成一次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在孩子听到我骂了人后,我承认了我的错误。我当时是因为怒气冲冲,但我对我的怒气承担了责任。我并没有在孩子面前啧啧不休地责备那个抢占停车位的人,把责任都推给了对方。我勇敢地向孩子道了歉。所有这些行为都是树立你在孩子面前榜样的无价品质。

孩子学习你的一举一动。如果你谎称自己12岁而逃过成年人买票时应多付的那份钱,你无形中便教会了孩子说谎;当丈夫在家时,你却对打来电话的人说他不在,你就教会了孩子说谎;如果你吃饭时搞得乱糟糟的,那么你就教会了孩子吃饭时弄得乱糟糟的一团;如果你整日看电视,那么你就教会了孩子整日去看电视;如果你大喊大叫着人们的名字,那你也教会了孩子没有礼貌;如果你对孩子动怒,孩子就会对别人动怒;如果你对抢占停车位的那个人说了些脏话,你则教会了孩子去说脏话。

相反,如果你能心平气和地讲话而不是怒气冲冲,你则教会了孩子怎样在被激怒的情况下保持冷静;你对自己说的脏话道歉时,你则教会了孩子怎样对所犯的错误负责;你对自己的怒气负责,你便教会了孩子对自己的怒气负责;你彬彬有礼,你则教会了孩子彬彬有礼;你能事事与大家分享,你则教会了孩子事事与他人分享;你能与人为善,那么你的善良也传授给了你的孩子;当你全力以赴做事时,你的孩子也会学着专心致力于所做的事情;你常常读书,你则培养了你的孩子对待读书的正确态度;你吃健康的食品、积极地健身,那么你的孩子也会紧紧地跟从;如果你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行事,那么你的孩子也将会以一种负责任的方式行事。

这其中如果你给孩子树立了一种虐待的榜样,那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你怎样虐待了孩子,孩子也会在日后怎样虐待你。为人父母的你动用武力,怒气冲冲地打了孩子一顿,天常日久,在孩子的心中则形成一种印象:"父母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他们的孩子的。"当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也将以此种方式对待他自己的孩子。

孩子的一举一动是否象你,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行为就会一目了然了!

和孩子一起模仿

孩子们从一出生就开始模仿大人,在学习中形成自我。那么父母呢,在孩子模仿你们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可以有所收获?

当你喂小孩子吃饭时,把小勺递到他面前,宝宝自然地张开了嘴,等着品尝美味。那么你呢,你的嘴是否也张着?你们俩谁先张开嘴?到底是谁在模仿谁?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艾普?迪叶特斯特辉解释说:"在4/5的情况下是孩子看到伸过来的勺子后先张嘴,然后父母才模仿孩子的动作;余下1/5的情况是父母先演示,孩子再模仿。"

这个简单的喂饭的例子说明了,模仿不是单向的,模仿其实可以理解为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的一种方式。

模仿--我的爱对你说。。。。。。新手爸妈要学会与新生宝宝交流。

艾普教授告诉我们:"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人也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我们需要一种归属感和获得认可、接受的愿望,而模仿可以满足我们的这种愿望。"

很多父母都知道一项研究结果,就是在很小的婴儿面前做吐舌的动作,宝宝也会模仿。你们也可以和自己刚刚出世的宝宝来做一个特殊的游戏:爸爸或妈妈在宝宝面前做出亲吻的嘴型,看看宝宝是否也会模仿出同样的姿势。有研究者在刚刚出生不过42分钟的婴儿身上就观察到了这种行为。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开始就通过模仿互相交流。你可能会感到,当孩子模仿你时,你的面前似乎有一面镜子,你做什么,孩子也做什么。当然,这种模仿也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如果孩子看到大人抽烟,观察手是如何在嘴前往复的,他或许会用一块积木代替香烟来模仿你。

不管他模仿你抽烟的动作让你感觉如何,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愧疚,但孩子在模仿你时毫无恶意。他模仿你,是因为父母是他的偶像,他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你的孩子毫无保留地信任你。当你把宝宝抱在怀里,他同时也抱着你,贴在你身上向你表达他的爱,如同你对待他一样。

模仿--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6个月的婴儿得到一面小摇鼓的话,他会立刻意识到,他不仅可以将他攥紧,也可以松手扔掉。因为这么大的孩子开始有意识地抓住东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而宝宝突然意识到,他可以"有所作为"影响什么了。于是他开始非常热情地练习,将事物与目的结合起来。此时,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例如当你把礼品纸揉成一团发出声音,孩子会好奇地学着尝试,是否他也可以用手和纸制造出同样的音响效果。

慕尼黑马普研究所研究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小组成员艾儿丝纳博士说:婴儿在9个月到12个月大时达到模仿的高潮阶段,此时他们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我们成年人会知道其他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人进了厨房,就会推测他去那儿是有目的的。那么孩子呢?她和同事一起研究2岁的孩子是否同成人一样思考。最初的结果表明,孩子会对模仿事物的意义有自己的理解:大人若是像孩子一样把玩具塞到嘴里的话,孩子先是很吃惊,但他们并不去模仿。

知道了这一点,下次你逗孩子玩时可别被那聪明的小脑袋瓜取笑哦。

模仿--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如果孩子因为肚子痛而整夜睡不安稳,第二天早上,父母的情绪通常会有些烦闷,这是人之常情。但假如宝宝这时冲着你们笑,所有的父母都会不由自主地喜笑颜开,疲劳被笑容驱赶得无影无踪。这是因为父母在模仿孩子的笑时,大脑通过面部肌肉的运动传输了愉悦的信息,立即分泌出营造快感的激素。

当人们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时,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神经生理学者发现,大脑具有使人拥有模仿能力的神经细胞--镜像神经原。它不仅仅在做动作如用手抓玩具摇鼓时活跃,而且在观察别人如何拿起摇鼓时也变得活跃。大脑会模仿该动作,同时我们会设想他人大脑中的意图:他想拿起摇鼓晃动发出声响。镜像神经原能让人通过模仿,推己及人从而更加体谅他人。再简单一点说,通过对周围的人表情的模仿,宝宝学会了善解人意。

阅读:"我"有各种情绪

模仿--你说我也说。

父母在和小宝宝说话时会不自觉地用"儿语",他们改变了通常讲话的节奏,几乎是像唱歌一样和孩子们说话。而且语速相对缓慢,句子之间停歇较长,经常重复所说的和所做的。当父母模仿孩子的方式进行交流,仔细观察宝宝的反应,就会发现宝宝在"密切注视"并"回答"你,尽管他可能还不会说话。宝宝大一点后模仿的能力更强了:比如他还不会说话,可已经能学着你们拿起电话听筒煞有介事地"打电话"了。孩子每一次模仿的尝试都促进着语言的发展,同时加强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联系。

模仿--时间停止,生活继续。

对于新生的婴儿来说,不存在昨天或明天,只有现在算数。当你给孩子穿衣、洗澡、哺乳时,对他重要的只是你正在做的事情。你可以在宝宝观察你的时候,望着他,用二三分钟来营造一个小小的永恒,一段美妙的时间。而且你要将动作的节奏调节到宝宝的频率上来,"慢动作"有时候恰好是合适的速度。这些都有助于宝宝的时间感和记忆的形成。

当然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的时间观念也至关重要:有的父母全天候24小时为这个小小的大人物服务,忙得焦头烂额,担心自己支撑不了多久。宝宝却有能力让你坚持下去,就像他自己一样保持旺盛的精力:不停地挥舞手臂,趴着时不断向前爬,可能只为够到一只红色的球或毫无目的。孩子的这种耐力、耐心和集中注意力恰好是父母也应当效仿的。孩子可以引导你,尽全力去生活,日复一日。

孩子们从环境中学习

通过体验周围的事情是孩子学习的另一种方法,他的周围包括做父母的我们,其它的家庭成员、小伙伴、邻居、同班同学、老师;周围的环境包括餐厅啦、操场啦、还有电视、电影、书刊、音乐等等宣传媒体。这便是孩子们身处的环境。从环境中学习与从模仿中学习是不同的,孩子在环境中的学习要通过亲身的实践,如果孩子碰到了很烫的食品,他便知道了太热的东西会烫伤手指,这是从亲身的体验中学到的知识,而不是通过模仿。

孩子的行为是融合在他身处的环境中的,如果环境鼓励他嬉闹,他就会玩;如果环境鼓励他踢球,他便会踢;如果环境鼓励他成为一个团队中的一员,他就会加入团队。

环境塑造孩子的行为方式并无形中教授给他知识,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般在学校中表现也比较好;在鼓励团队协作(大家互助)的家庭中的孩子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且工作勤奋;此外和睦的邻里关系则可以培养出与小伙伴们愉快相处的孩子。

成功的早期教育一定要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这是孩子快乐进取的物质基础。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从头到尾的"三维教材"。就像青蛙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改变不同的体色,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长成不同的个性。孩子成长需要哪些环境,父母又该如何给孩子建设一个有利成长的环境呢?

一、人际环境--民主、平等、亲爱、和睦、欢快、恬静。

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父母不要娇宠溺爱,也不要冷落他。一家人要做到互相关爱,分工劳动,遇事商量,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一家人还要互相赞美良好的行为表现,运用礼貌语言和幽默;一家人可以经常开故事会、朗诵会、运动会,表演各种节目,还可请亲戚、朋友、小伙伴来家里玩,尽情享受亲情和友情。

二、智慧环境--丰富、整洁、优美、爱阅读、提问、爱操作。

父母要给孩子准备好小书桌、小书柜、玩具柜、科技百宝箱、大地图、地球仪、科学实验器具,再给孩子一个植物园、动物园就更完美了。生活环境要整洁优美,特别是孩子的生活环境要有色彩鲜艳的图案,美丽的风景画,优美的书法作品,"好宝宝表扬栏"更对孩子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当然别忘记给孩子设立一个锻炼身体的环境,如沙包等。

一家人要经常读书、讨论,一起动手做玩具小实验,并不断鼓励孩子。对于2岁半以后的孩子,父母可以每天设立20分钟的"静悄悄"时段,各人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专心做事情,不说一句话,事后评定孩子的表现情况。

三、意志环境--按时起居、规律生活、自我控制。

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各种作息时间,如早起、早锻炼,制定作息时间表有利于孩子养成有动、有静的活动习惯。培养孩子按时吃饭、洗漱、排便、睡眠、劳动、看电视的习惯,逐步做到不催促,不提醒,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坚持力。3岁以后的孩子看什么电视,父母要事先与孩子商量好,以儿童节目为主,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多看也不少看。3岁以前的孩子每天以10分钟为宜,3岁以后每天20-30分钟为宜。当孩子逐渐长大,还要教给他怎样用钱,怎样节约,怎样存放,鼓励他买书和智力玩具,援助他人等。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生存环境,绿色为现代人所向往。绿色代表着健康,绿色代表着时尚。父母们在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同时,可否想到您的小宝宝的生存环境--家庭是怎样的呢,它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

根据我们对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分析,我们把儿童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划分为四种类型:力求完美型、圆梦补偿型、顺其自然型、绿色健康型。

力求完美型:父母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人生第一阶段,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闪失,任何不符和儿童成长的因素都要严格控制,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永远是最优秀的。父母的情绪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对孩子要求过高,苛求孩子各方面完美,容不得孩子犯错误。忽视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和其特点。有根据的批评或指责较多,但当孩子进步时也会得到较高的奖励。

圆梦补偿型:父母认为自己童年的理想没能实现是件遗憾的事。既然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何不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无论如何,还是关键要把孩子所走的路铺好。孩子的一切父母都要包办代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按照他们的理想去生活和学习。忽视孩子自身的天性和兴趣。只要是与他们愿望一致,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顺其自然型:父母认为"小树长大自然直",孩子的成长不用太操心,有幼儿园、有老师呢。对孩子比较放纵、迁就和娇惯。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与孩子沟通较少,对他们的成长比较放心。

绿色健康型:父母认为儿童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要为他们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尊重他们的天性,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为他们终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他们知道要教育好孩子必须从自己做起,他们深信"身教重于言教",处处为孩子做榜样,尊重孩子的发展特点,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讲求科学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勇于向孩子学习。正确运用鼓励、欣赏、批评的方式,对孩子的教育能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

显然,绿色健康型才是孩子的理想家庭,我们的父母为孩子构建的也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家庭环境。那么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终生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家庭环境,梁所长告诉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是惟一的,他们有鲜明的个性,有自身潜在的各种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他们的某些方面有快有慢、有先有后,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为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给他们提供适宜的教育,不要盲目攀比,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孩子。

2、理性对待孩子的未来。

人生之路十分漫长,孩子的成长是谁也代替不了的,应该相信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家长不要越俎代庖,更不能过高苛求孩子尽善尽美。一味追求孩子"成龙成凤",其结果可能恰恰相反--家长对儿童期望值越高,可能失望越大。正确的方式应该理性地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发展。

3、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的快乐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要像珍惜孩子生命一样去珍惜孩子的快乐,这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我们强烈呼吁:还给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儿童应有的权利。

4、实现孩子理想的发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抚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成长伙伴。为了实现儿童理想的发展,每一个家长都要从我做起,观察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掌握孩子的发展规律,为他们提供健康愉快的成长环境,多给予他们亲情,多与他们沟通,常陪他们游戏,尽可能多地满足儿童精神上的需求,这些都是儿童理想发展的重要条件。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发展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为了孩子更理想的发展,我们要学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小心,孩子在模仿中学坏

孩子(尤其是小男孩)特别好模仿,而且最喜欢模仿影视作品里的坏蛋!

为什么?因为坏蛋的造型与表演较之正面人物更有特色,更容易模仿!

于是每看完一部电影电视,便总会有数不清的小男孩儿在游戏时模仿着那个坏蛋,学着那个原本"面目可憎"的家伙--他的摸样,他的装束,他的步态,他的腔调!

有的孩子就是在模仿中学坏的。

请看报纸上披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道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银行抢劫犯吗?告诉你,他叫罗伯特,是个年仅9岁的孩子,他怎么会抢劫银行呢?因为他刚刚看过一部关于银行抢劫的侦探片,他觉得很有趣,这才照葫芦画瓢,模仿电影上的坏蛋,用玩具枪去"抢劫"银行的!

那么我们呢?在我们华夏大地上,会出现类似的悲剧吗?完全可能!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荧屏与银幕也有"不干不净"的东西,既然关于凶杀、关于打斗、关于抢劫、关于色情的镜头在上面屡有出现,就很难避免污染天真的孩子们!

尤其是有些宣扬打斗和暴力的影视节目,如果频频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那么,孩子中体力较强性格较外向的看了就会立刻仿而效之,横行霸道,欺凌弱小,于是渐渐形成了具有攻击型侵犯性的性格!而体力单弱或性格内向的孩子则会因为无力模仿而感到自卑,渐渐感到低人一等,甚至害怕长大,害怕将来被人欺侮,于是郁郁寡欢,提心吊胆,原本健康的人格很快被扭曲!再试想,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又怎能不结出恶果!

因此,净化影视作品,净化社会环境乃当务之急,谁在这一点上麻木不仁,谁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败坏掉孩子们健康的欣赏情趣,甚至活活地断掉原本不该断送的好孩子。

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成人对孩子好的模仿行为应当支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使之强化;对于孩子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当制止,因为这种模仿只能导致孩子正确模仿作用的丧失,不良模仿和破坏性行为的出现,进而产生不良的心理。

那么,成人应当怎样对待孩子的不良模仿呢?

1、应该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可模仿的正确榜样。

2、要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正确的东西,摒弃错误的东西。孩子的辨别能力差,成人一定要让孩子有选择地模仿。

3、成人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研究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引导孩子分析人物。分析时不停留于表面情节和人物的直观形象,要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英雄人物的形象,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崇高精神,促进正确道德观的逐渐形成。

4、对孩子已有的不良模仿行为,成人应积极地加以纠正。如有的孩子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坏人,成人应告诉孩子,坏人干坏事,如果我们发现,就应该把他抓住,交给警察。这样,孩子就会憎恶坏蛋,而模仿正面形象--警察。

然而,也不宜让孩子经常模仿成人,而应更多地鼓励孩子发表和他人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性的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结

父母的责任,并非为孩子铺就一条现成的人生之路,而应给他们提供张人生之旅的地图。--希尔曼

孩子模仿你的所做所说。他从父母那学会了许多自己的行为方式。所以你必须成为孩子的一个好榜样。孩子从身处的环境中学习,你应该告诉并为他创造那些培养他的优点(价值观)、鼓励他自律、负责的环境。这本书将教你如何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有意义、正面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