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金钱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未能为之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金钱,对孩子不应再讳莫如深。关键是让孩子认识到,金钱要取之有道,用劳动索取;不踏实工作,不努力学习,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得到金钱的报酬或奖励。因此,要让孩子在接触金钱中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理财方法。而适当地用金钱奖励孩子,引导孩子认识金钱和努力学习之间的关系则是必要的。然而,现实中舍得用金钱鼓励孩子的父母,却很少有能像卡尔·威特做得那么恰到好处。通常,家长的金钱鼓励方式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误区一:金钱诱导型有一位家长曾以自己的切身经历伤心地谈到:“我以为没有什么方法能比一味用金钱作为奖励手段对孩子的伤害更大的了。由于妻子经常出差不在家,对儿子的日常教育基本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一开始,无论我怎么叫,我都叫不动儿子为我做任何事。于是,我就答应给他买玩具什么的;后来,图省事,我就直接给儿子钱,不过叮嘱让他积攒着。久而久之,没钱我就使唤不动这孩子了。一使唤,手就伸过来了,‘钱呢?’一次我感冒,夜里让儿子起来倒水给我吃药,他竟跟我讲起价钱来,我气极了,没有答应他。这小子竟蒙上被子不理我。那次我感冒很重,后来转成重肺炎,住了半个多月医院。这个小子竟因那次我没给他钱,一次也没来看过我。我出院后不久,他就因盗窃被关进了少管所。都是金钱奖励引孩子走上邪路的啊!”我们可以理解这位父亲的心情,然而一旦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位家长讲的并不是用金钱奖励孩子,因为奖励是在行为发生之后,而这位父亲所谓的“奖励”是孩子行为发生之前,所以准确地说,这位家长所谓的金钱奖励就有金钱诱导之嫌了。也因此,我们就会明白这对父子间“金钱关系”的悲剧并不是金钱奖励的错误,而是父亲奖励方式的错误。在此,我们提醒正在如此做,或打算如此做的父母,要认识到金钱诱导的危害,同时也要认识何为真正的金钱奖励。
误区二:金钱为酬型“来给爸爸揉揉肩,爸爸给你钱。”“替爸爸买包烟去,爸爸等一下给你钱。”这是很多家长会用到的几句话,我们不禁感叹原本以“谢谢”便能沟通的亲情竞烙上了金钱的印记,原本融洽的亲子关系竟转变为买卖关系。
假如以亲子之间的互助或互相体贴为给予金钱的目的,到了最后,孩子就很有可能会为了要钱才向父亲说:“爸爸,我替你揉揉肩。”这种状况是最糟糕的。
尤其是家务劳动的分工合作,更不能以金钱为奖励。若将家庭中使大家生活更愉快的分工合作,或将富有人情味的分担视为可得到金钱的劳动,那种想法未免太可怕了!
“如果你考100分,爸爸就给你100元。”像这种以金钱作为奖励的方法也是差劲透顶。这么一来,孩子将会失去真正用功的喜悦,并认为能赚钱回家的爸爸很伟大,但为了一家人拼命做家务的妈妈却一点价值也没有!这就是金钱问题所造成的影响。
误区三:金钱易得型一位富翁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时常给孩子太多的钱。他认为这是应该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很富有,就应该让儿子也过豪华的生活。孩子名叫安德鲁,他的零用钱几乎是女儿的十几倍。
由于得到父母丰厚的零用钱,又没有得到父亲的正确教导,安德鲁在花钱方面极为“阔气”在同伴面前也是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并没有用这些钱来购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也没有用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由于“富有”,安德鲁很快就成了那些坏孩子追逐的对象,并很快成了他们的头儿。安德鲁并不知道这一切是因为钱,更不知道,成天跟随他的那些孩子只是想从他那里得到好处。
在和那些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安德鲁渐渐发现了金钱的力量,于是当有的孩子不听他的指令或和他有矛盾时,他就花钱买通别的孩子去打他。
时间一长,他变得蛮横无理,心地凶残。有一次,一个农夫因不小心在路上撞了他一下。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对那个农夫进行报复。那些孩子在路上将农夫团团围住,并用石头打得他头破血流,并且威胁他不能把这件事张扬出去。
可想而知,安德鲁在这种“风光”的童年中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他没尝到学习的快乐,也没有得到学到知识带来的喜悦。他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东西,因为每当看书时他就会觉得头痛,而和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闹时他才会感到自在。
不用说安德鲁会有什么样的将来,他的放纵很快就让他尝到了苦头。
渐渐的,他的恶劣行为传到了父亲的耳中,那位被他打的农夫向他父亲告了一状。父亲气愤之极,将他痛打了一顿,并且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钱。顷刻之间,他成了一个“穷人”。在一次赌博中,安德鲁把剩下的钱都输光了。
当他向其他的孩子借钱做赌本的时候,那些孩子翻脸了。他们告诉他,我小雷切尔从小很贪玩,无论父母怎样引导,也不能把他拉到热爱知识的轨道上来。
有一次,小雷切尔和一群小伙伴在外面玩耍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猫,它骨折,了。
小雷切尔抱着那个可怜的小家伙飞快地跑回了家。“爸爸,爸爸,快帮帮我。”他一进门就冲着爸爸大喊起来。“什么事?怎么这么惊慌?”爸爸奇怪地问儿子。
“这只小猫受伤了,快想想办法。”小雷切尔焦急地说道。
爸爸让他抱着小猫一起去找自己的一位朋友。他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大夫,对于他来说,接好一只小猫的腿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小猫很快得到了康复并成了他们家庭中的一员。由于这件事,小雷切尔迷上了生理学和医学,并真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爸爸,医生太伟大了!”有一天,看着那只康复的小猫,小雷切尔感叹道:“如果没有医生,这只小猫永远也不能再走路了。”“爸爸,我也想成为医生,这能行吗?”小雷切尔的眼神似乎在期待着爸爸的肯定。
“为什么不能?只要你努力学习,并掌握必备的医学知识,你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爸爸笑着对儿子说。
“那么,爸爸,你教我吧。”小雷切尔兴奋地说道。
由于兴趣所致,不久他便在这一领域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在7岁时就在行医开诊考核的初试中获得了合格成绩。
这样一来,小雷切尔不仅认识到了医学知识对于一个想成为医生的人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物理学知识、天文学知识、地理学知识以及其他门类知识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一个热爱知识并拥有知识的人。
们都听说了,你的父亲再也不会给你钱,你用什么来还我们呢?安德鲁气愤极了,他没有想到平时的“好朋友”忽然之间完全变了样。他和他们争吵起来,并开始动手打架。那些孩子围着他,让他吃够了苦头。其中一个孩子用一块石头砸破了他的头,打他的人正是那个被打的农夫的儿子。
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很轻松地得到金钱方面的奖赏,这种后果是多么可怕。一方面,他会毫不珍惜地将钱随便花光,不会把钱用到应该用的地方,甚至错误地利用这些钱。另一方面,孩子由于轻松地从父母那里得到钱,他就会产生什么事都容易做到的错误想法,以至长大后不会去为自己的生存奋斗,甚至会变得懦弱和堕落。
误区四:金钱使用设限型到了孩子上小学的年龄,应让孩子学会去买些简单的物品,或是给予适量金额的金钱奖励。不过,最重要的是,一旦奖给孩子零用钱后,你除了提醒他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自己的钱,用它们去做一些应该做的事外,就不要太严甚至苛刻地阻碍孩子使用零用钱的方法。
“别买这种没用的东西!”“这个颜色太难看了!”我们建议做父母的不必说这种话,可以这样说:“要是妈妈就不会买。”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孩子也不例外。
另外,在孩子的世界中也有所谓的“流行”,例如买些形态奇特的橡皮等,这也不为过。不过,如果真有必要,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是因为别人都有所以你也要有的话,这种理由并不是很好的。但如果你真的喜欢,那也没关系。”只要提醒至这种程度就行了。
总之,父母以金钱适当地奖励孩子应予提倡和鼓励。但前提是必须把握好方式,关键则在于如果你以物质奖励孩子,那么就要首先端正孩子的物质观念。而极力避免让孩子接触金钱等物质的方法,并不一定能“保全”孩子。
卡罗琳是个聪明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时,就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妈妈这个时候总不忘对着孩子的画大加赞赏一番,一句“太棒了”常常让卡罗琳心花怒放。在妈妈的赞美声中,小卡罗琳如妈妈所期望的一样,她的绘画天赋也逐渐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很快,卡罗琳上小学了,她依旧喜欢画画,虽然妈妈还是照样要夸奖一番,但卡罗琳对那句“太棒了”已经不是那么期待了,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画到底哪里棒,而哪里又有欠缺。卡罗琳的绘画天赋似乎慢慢转入停滞阶段,而妈妈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但她还是言不由衷地说夸奖道:“太棒了!”终于有一天,卡罗琳在妈妈夸奖完之后,扔下了画笔,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妈妈很是诧异:“亲爱的,你怎么了?不愿意画了吗?”“不,妈妈。我只是不清楚到底我的画好在哪里,而你只是告诉我‘太棒了’。难道你就不能告诉我的画好在哪吗?”卡罗琳委屈地回答道。
妈妈哑然,才发现“太棒了”几乎成了自己表扬孩子的口头禅,却忘记了女儿已不是那个随意就能接受他人赞赏的幼儿园小朋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