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难事办简单
30889300000008

第8章 办事需要有城府

1.大智若愚好做事

《红楼梦》中评论薛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的装愚守拙总要比林黛玉的任性逞才容易被人接受,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因此真正聪明者做事往往含而不露,不轻易暴露自己的目标,不轻易表现自己的智慧,此乃真正“大智若愚”,这样的人不尚表面的技巧,信奉结果重于过程的做事理念。

洪武年间,朱元璋手下的郭德成就是用一种大智若愚的做法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当时的郭德成,任骁骑指挥。一天,他应召到宫中,临出来时,明太祖拿出两锭黄金塞到他的袖中,并对他说:“回去以后不要告诉别人。”面对皇上的恩宠,郭德成恭敬地连连谢恩,并将黄金装在靴筒里。

但是,当郭德成走到宫门时,却又是另一副神态,只见他东倒西歪,俨然是一副醉态,快出门时,他又一屁股坐在门槛上,脱下了靴子——靴子里的黄金自然也就露了出来。

守门人一见郭德成的靴子里藏有黄金,立即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见守门人如此大惊小怪,不以为然地摆摆手:“那是我赏赐给他的。”

有人因此责备郭德成道:“皇上对你偏爱,赏你黄金,并让你不要跟别人讲,可你倒好,反而故意露出来闹得满城风雨。”对此,郭德成自有高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想想,宫廷之内戒备森严,藏着金子出去,岂有别人不知之理?别人既知岂不说是我从宫中偷的?到那时,我怕浑身长满了嘴也说不清了。再说我妹妹在宫中服侍皇上,怎么知道皇上是否以此来试一试我呢?”

现在看来,郭德成临出宫门时故意露出黄金,确实是聪明之举。恰如郭德成所言,到时的确有口难辩,而且从朱元璋的为人看,这类试探的事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郭德成的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用装愚来伪装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更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他的举动无疑是非常明智的。

《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亏,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夸耀刀剑之锐利,别人必惧其锐利而远避,或尽可能使刀剑变成锯条。显示自己的聪明,别人必恐你的聪明来害人,并希望你变成傻子。

所以,大智若愚,抱朴守拙,实乃真聪明之大哲学。

2.学会对付市侩小人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生活中的市侩小人随处可见,他们对权势钱财看得特别重,谁有权有势就巴结逢迎,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看到腰缠万贯的人更是趋之若鹜,这种人不问是非曲直,吃吃喝喝就能混在一起。他们以“朋友”的面目出现,追求实利。对于这类小人,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努力识别防备并尽量远离他们。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取得成绩,有了荣誉之后有的人殷勤地表示友好,而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则躲得远远的。有的人对那些于自己有用的“朋友”,就千方百计的加以笼络,对暂时用不上而将来有所求的“朋友”,则敷衍了事、若即若离地维持;对曾经有用,今后不再用的“朋友”,则置之脑后不予理睬;对那些过去有恩于自己,后来陷于困境需要他帮助的,则忘恩负义,有的甚至趁火打劫,落井下石。

这种势利之人,之所以与你交往,看重的是你的权力、财富、美色,而一旦你失势、破财、人老珠黄,他就会弃你而去。与这种人实无友爱可谈。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来往。”并警告我们不要交酒肉朋友、势利朋友,不要与势利之徒搞在一起,结成所谓的合作者。

对待散布谣言的人应谨言慎行。

在任何社交场合,热衷于散布谣言的人都不会受欢迎。习惯上,大家把这种喜欢搬弄是非、传播谣言的人称为“扩音器”。

人们对这种人,通常有两种态度。一是可以利用他们的嘴巴传播某些事情,在他们尚未知觉时就把他们当作有效的工具。二是担心他们胡说八道,惑乱人心,因而不会在他们面前讲什么知心话,特别是一些很需要保密的心里话。

当某位“朋友”因忌妒你的才华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要造成你和朋友之间的隔阂,往往是利用“扩音器”来使用反间计。他会做出一副真心为你的样子向你转述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朋友对你的诸多不满。你一听定会非常气愤,想起自己平时待他不薄,立刻会做出言语上的反应。你的做法恰恰落入了对方的圈套,因为他可以拿着你气愤时所说的反击语向那个朋友转述。如此一来,你和那个朋友便成为真正的仇敌了,而在中间散播谣言的人则会抱着隔岸观火的态度,看你的笑话。对于这种势利小人,一定要心有戒备。切记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生活中随时都可能遇见市侩小人,明智的做法是:不要与他们起正面的冲突,能避则避开。因为你根本不值得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上。一旦把握不好自己的行为尺度,得罪了小人,他就会想方设法来算计你,破坏你的正事,分散你的精力,使你不能安心于工作、学习和生活。

“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谓是待人处世中与小人打交道的至理名言。3.随机应变灵活办事“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句意味深长的哲言给我们揭示了一种存在于世间的潜层真理。直来直去有时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自身难保。学会了“曲”倒能风光无限。因此,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办事是十分重要的。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反叛,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一个月后,公孙无知被大臣设计刺死。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齐国的大臣派人迎接流亡鲁国的公子纠回国继位,鲁庄公亲自率兵护送。效忠公子纠的管仲预计: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也可能回齐国争位,为了防止公子小白回到齐国继位,管仲亲自率三十乘兵车去拦截公子小白。在过即墨三十余里的地方,管仲所带的一队人马与公子小白相遇。争斗中,管仲弯弓搭箭,向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扑倒在车上。此时,管仲才调转马头,带一行人悠哉悠哉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殊不知,当他们到达齐国的边界时,公子小白已抢先一步即了王位,成了齐国国君齐桓公。管仲和公子纠大为惊惑。原来,管仲的那一箭并没有射中小白,而是射到小白的带钩上,小白趁势咬破舌尖,喷血倒下装死,蒙骗了管仲。然后,公子小白抄近道急奔回国,经谋士鲍叔牙说服了齐国众大臣,登上了王位。

相对于这些大事大人物,在小人物中把随机应变、灵活办事应用得最活络得要数大太监李莲英了。他的得宠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跟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的呢!”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的机智在于借题应变,将错就错。这种圆场技术不仅需要智慧,也是与脑子机灵、嘴巴活络分不开的。慈禧常夸“小李子”会办事,看来也非虚言。

人活一世,生存环境不断变迁,各种事情接踵而来,墨守成规、只认死理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而随机应变、灵活通达才是我们立足于世,并且能越来越好的成事法宝。

4.学会后发制人

运用此种策略,往往是先让对方动手,自己主动退让一下,然后再反击,以制服对方。由于后发制人是在对手已经有了行动,并且从一定意义上已经对自己构成了威胁之时的应变,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临危应变的办事方法。

《荀子·议兵》云:“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后发制人在军事上的运用很多。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孙权。孙权命陆逊率五万军兵迎敌。战争持续了几个月。到第二年2月,刘备重新组织兵力,沿江而下,向东吴发动了大举攻击。东吴军面对强敌,采取后发制人之策略,先让敌人进一步,退至夷陵(湖北宜昌境)一带。吴将陆逊领军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待蜀军士卒疲惫、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时,陆逊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以火攻大败蜀军。

将计就计就是一种典型的后发制人术。顺着对手的计谋施计,使对手的计谋为我所用,或当对手用其计谋时,却落入我方的圈套,这就是将计就计的应急应变术。

公元前506年冬,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等指挥下,千里迂回,从楚国防御薄弱的北部边境深入楚地。吴军进至大别山一带时,先派先锋夫概出兵挑战,击溃了迎战的楚军。此时,孙武分析楚军主帅子常有侥幸取胜的心理,判断其必定在夜间前来劫营。于是,将计就计预先做了部署。果然,楚军想乘吴军立足未稳,夜袭吴军大营,这正好中了孙武的圈套。经过一场激战,不仅偷袭吴营的楚军被击溃,而且,楚军大本营也被事先安排的伍子胥、夫概等兵将所劫。

将计就计不仅在军事上被广泛运用,在政治斗争中,也是一条重要的应变之术。公元201年,曹操掌权不久,急需人才,便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看出汉朝已国运衰微,朝权已落入曹操之手,他不愿屈节事曹。于是,他以患风病不能起居为由,拒绝应召。曹操马上怀疑司马懿是借口推辞,对己不敬。为此,曹操派人扮作刺客前去查验。一天深夜,刺客悄悄潜入司马懿的卧室,暗中观察,见司马懿果然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仍不放心,挥刀向司马懿劈去。刺客暗想,司马懿如果是装病,见到利刀夺命,一定会匆忙招架。可是,司马懿只是睁开眼睛瞅了瞅刺客,身子仍然像僵尸一样一动未动。刺客这才信以为真,收起佩刀,回去向曹操禀报。其实,司马懿在刺客潜入卧室之时就已察觉,并且猜到是曹操派来打探其病况的。他十分清楚,如不露马脚,定会安然无恙;若露出破绽,必然死在刺客刀下。所以,司马懿将计就计,演出了这场惊险剧。年轻的司马懿蒙蔽了身经百战、向来机警的曹操,确实是非常人所能为之。

办事中隐藏着很深的学问,其中后发制人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学会它并加以灵活运用,就会像东吴孙权与司马懿一样战胜险境,安然渡过难关。

5.善于扮“恶”保护自己

西方有一条充满哲理的谚语说:“要使一条线变短,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它的旁边画一条更长的线。”以此类比做人做事,则可发现这样一个道理:要使一个恶人不敢对你作恶,就要做出比他更恶的样子。确实,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不能说是恶人横行,但也难免遇上坏人。

有时候,装“恶”确实是自我保护的最佳武器。

有一个无赖,他仗着自己练过几天功夫,会耍几手拳脚,在一个小镇的农贸市场上为非作歹、为所欲为。最令人气愤的是,他总是拎了这个摊上的鸡,又拿了另一个案上的肉,却总是不给钱。谁要向他讨,他就说先赊着,以后一块儿给。可若有谁真向他讨要时,他便会大打出手或是想法子弄得你无法在此地待下去。大家对这样一个无赖可谓敢怒而不敢言。

一次,这个无赖又来到市场上,他走到一个猪肉摊前,指着一块肉要摊主割下来给他,那位摊主也是位青年,听他一说,二话不讲,操起刀就在案子边的条石上霍霍地磨了起来。这个无赖见此,只好站在那等着。此时,摊边上的人开始聚拢过来,一半是看热闹,一半是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无赖如何横行霸道。岂知,这位摊主磨了好几分钟还没有罢手。此时,无赖急了,张口就骂,要摊主快点儿。只见这位摊主不紧不慢地应了一声,把磨得雪亮的刀往阳光下一摆,一道寒光直照到无赖的眼睛,无赖心中一惊,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他又催摊主快割肉,但语气明显缓和了一些。摊主操着刀,对着这个无赖想要的那块肉就砍下去,只听“刷”的一声,一大块肉齐整整地就被割了下来。更令人叫绝的是,就这一刀,把肉中连着的骨头也一点碴没有地砍断了。见此情形,这个无赖一下子愣在那儿了。事情还没有完,摊主把肉砍好之后,并不是像往常那样,把刀搁在案子上就算了,而是出乎意料之外地朝身边几尺远的一块木板上扔去。随着一声响,那把剁肉刀便插在木板上,与其他几把并排。哦,原来这是他的刀板。同样令人奇怪的是,这个无赖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拿起肉便扬长而去,而是叫摊主称了称,乖乖地把钱交了。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摊主在忍让之中征服了无赖呢?

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把刀,以及摊主熟练的技艺。但是,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更多的是摊主那威武不屈的神态和玩刀的技艺,虽然摊主并没有说一句,但他却通过这种无声的语言告诉对方:我也不是好欺负的。

很多实例证明,说话办事中,过于老实者未必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如果能装一回“恶”,以硬对硬,有些时候还会逢凶化吉。

一次,小李出差去北京,刚下车便有人叫站,说他们的旅店在什么位置,什么级别,有什么设施,说得天花乱坠。小李信以为真便跟叫站人打招呼,但叫站人说要先付押金,小李拿出钱来付了押金,谁知小李跟随叫站人到了那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什么星级,什么现代设施,只不过是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不开灯连点光线都没有。小李很懊悔,也很气愤,小李问叫站人:“怎么这么差的条件,这不是骗人吗?”老板不高兴了,看了看小李:“谁骗你了,不是你自己来的吗?”小李说:“那是听了你们叫站的虚假之言,再说了,我自己来的,我自己照样还可以走呀,给我钱!”“怎么的?”老板样子很凶:“给你钱?你以为你是谁呀?这里是北京,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小李见这势头真有点害怕,想退缩以息事宁人,但心里又不服,于是狠了狠心,决定拼出去了。他学着老板的腔调吼道:“你凶什么凶,你想怎的?这北京城,不说来过十次,至少也有七八次了,我一点也不生。你别瞎叫,我想退房、要退房、坚决退房,不退我就给工商局打电话了!”听小李要给工商局打电话,老板拨弄了一下算盘说:“退房可以,但要交十元钱的手续费。”小李一听可以退房自然高兴,但平白无故地要扣十元所谓的手续费又不甘心,便说:“那不行,如果不是你那接客员把我骗来,怎么会这样?要怪只能怪你的接客员骗错人了。还有,我受你们的骗这笔账还没算呢!”但老板咬定了那十元钱怎么也不肯松口,如此一来又僵住了。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小李有点焦躁不安,想就此罢休。正在这时,外面又来了几位不知情的受骗者,他及时送给老板一个软糖嚼,说:“老板,我看还是全退了吧,想你也是明白人,如果我一嚷,那几位还没登记的旅客必会自行告退,孰轻孰重,聪明的你不会不明白吧!”最后老板在无可奈何中把钱全部退还给了小李。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出门在外,不宜惹是生非,应尽量保持沉稳一些为好。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有些人正是摸准了人们这一心理,才硬拿不是当理说,目的就是“宰人”。所以,面对对方的野蛮粗俗和无理的冲撞,必须以“恶”碰恶,同时坚持原则,据理力争,绝不能迁就软弱,当公理战胜了歪理的时候,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由此可见,由于办事须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即便本来并不恶的人也得故意装出恶人的形象来保护自己。尤其是出门在外,人生地不熟,如果一脸老实相,看上去毫无保护自己的力量,恐怕就会惹人欺负,但是你一装“恶”,效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如果你做人做事总是以一副老实的面孔出现,就会被人认为你软弱可欺,别人就会看轻你甚至欺负你。如果你不想有这样的结果,那么就要在不同的场合来适时地装装“恶”,这也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