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幸福生活的根基
你认为什么才是幸福?针对这个问题,哈佛大学专门做了一个试卷调查。在被调查的5000个人中,近90%认为,拥有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虽然幸福是一个宽泛而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在哈佛“你所认为的幸福”的调查中,拥有健康以绝对的比例占据了首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
一位年长的被调查者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越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年轻的时候拿命换钱,年老时才发现即使挣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健康,而是饱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无法安享晚年。人只有拥有健康,才能实现人生的各种计划,没有健康幸福无处谈起。
试想,当别人朝气蓬勃地开始工作时,你却因为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导致身体衰弱,躺在医院接受检查,此时此刻你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其实,幸福的生活除了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很多精神上的支撑,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你赢得幸福生活的可靠保障。
托米今年26岁,搞电脑软件设计。平日里工作很忙,但他自逞年轻火力旺,对自己的身体从没关心过。每次熬夜加班,他都会以一些油炸食品作为夜宵,因为他觉得油炸食品不但方便而且还很解饿。
可是,就在一次加班时,他突然感到剧烈的上腹痛、胸痛。同事见状赶忙打车把他送到了最近的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他得了急性心肌梗死。因为送得及时,托米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事后,托米很是不解,因为在此之前他并没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当医生问及他的日常生活状况时,托米坦言他经常抽烟、熬夜,并且以一些油炸食品作为夜宵。医生听后立即警告他,停止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就是这样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他的心脏负担过重,加上他平常不注意,进而引发了心肌梗死。
无论一个人多能干、多有才华,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人生所拥有的一切都将会化为乌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健康并不重视,常常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去赚钱敛财,去追求所谓的成功。这其实是一种很短视的行为,对自己的幸福人生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相伴没有远见。这么做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俄国着名文艺批评家杜勃罗留波夫,不顾身体虚弱一味读书,在他13岁的时候,就已经将一个藏书室的书籍全部读完。虽然后来他发表了很多作品,但身体状况已经严重透支。25岁时,他带着他的满腹才华悄然离世。我们在为杜勃罗留波夫遗憾的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健康的体魄,成功无从谈起,幸福无从谈起。
英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全世界的年轻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年轻女性,罪魁祸首当属他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已成为男性健康的重要杀手。
人要学会呵护自己,学会调节和修复自己,让自己每天都过得快乐、充实、充满激情。决不能把自己变为一个超负荷劳动的机器,因为身体一旦报废,我们就无力去寻找自己向往已久的幸福了,那时我们已经丧失了寻找它的资本。
几年前,在纽约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中,一个应邀发表讲话的跨国企业首席执行官在讲到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时,打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
他将手中的五个球高高地举了起来,对着台下的学生说:“我手中的这五个球分别代表:工作、健康、家庭、朋友和灵魂。我们每个人好似一个小丑,我们的任务是抛起又接住这五个球,不能让它们其中任何一个落地。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五个球当中,有一个球是用橡胶做成的,如果掉到地上可以重新拾起来,而其他四个都是玻璃做的,掉到地上就可能会少了一块,造成永远无法拭去的伤痕,甚至碎落一地,还原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橡胶做的球是我们的工作,另外四个球则分别代表健康、家庭、朋友和我们的灵魂,一旦破碎,就再也不可能恢复原貌了。”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在一切快乐中,健康所能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最多的。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快乐得多。”那些错过了、损伤了的青春与健康,无论我们发誓以后会多么珍惜它们,也永远无法让它们回来。因此,我们一定要爱惜我们的身体。
幸福的人生需要健康。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别人的幸福观念,但却可以定义自己的幸福人生。只要有健康,不成功又何妨?假如健康不在,成功又有什么意义?毕竟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获得幸福的根基。
从前,有个年轻人总是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时运不佳,生活潦倒不堪。他常常自怨自艾地说:“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很多很多的钱,那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了,那样的日子真是太爽了,那才是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正当年轻人又在抱怨时,一位老者刚巧过路听到了。他停下脚步,转头问道:“你对自己、对生活有什么不满呢?你要懂得你已经非常富有了。”
“我富有?老人家,就不要拿我开涮了。”年轻人一脸不屑地说着。
“其实事实就是这样!比如我要用一万元钱买你的眼睛,你答应吗?”老人问道。
“当然不能了。没有眼睛,我的生活就陷入了黑暗当中。没有阳光,没有颜色……那我的人生将会是多么的糟糕,纵使给我再多的钱,我也不会卖的。”年轻人急忙说道。
老人接着说:“如果我给你5万元钱,你可以卖给我一双手吗?”
年轻人急了,说:“真是可笑,我怎么会用我自己的双手去换钱?”
这时,老人笑了,说:“现在你明白了吧,你已经十分富有,因此不要对生活有那么多的抱怨。记住我的话:健康是无价之宝,任何财富都买不到。”
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在美国哈佛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堂体育课,老师们总是喜欢推演这样一道健康“公式”:“假设将我们的人生看做10000,健康用最前面的‘1’来表示。后面的四个‘0’代表‘荣誉’、‘财富’、‘亲情’、‘友谊’。想想看,如果我们将前面的‘1’拿掉,那么我的人生还剩下了些什么?”
学生们齐声答道:“只剩下了‘0’。”
是的,人能够参与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不管你“1”后面有多少个“0”,也就是说无论你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一旦丧失了健康,生命的基础就不复存在,那么你的整个人生将会变得暗淡无光。
生活中要注意身体健康,为此,要加强体育锻炼。生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驱散抑郁状态下释放的激素、葡萄糖和油脂,提高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的能力,儿茶酚胺增多能缓解抑郁症状。另外,体育锻炼可通过释放一种叫做“β-内啡肽”的脑化学物质,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并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令人感到镇静和快乐。
许多国外成功人士都长期坚持运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爱因斯坦一生钟爱运动,晚年时还坚持锻炼。他经常从事一些家务劳动,如栽花、浇水、剪枝,还时常邀请朋友去爬山,有意识地锻炼身体。有一次,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及其两个女儿去登山。他们按照登山运动员的要求,身背干粮袋,手持木拐杖,顺着山径往上爬。在旅途中,爱因斯坦谈笑风生,十分活跃,好像年轻人一样。从此,人们称他为“老年运动家”。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少年时代和大多数美国孩子一样喜爱棒球。担任阿肯色州州长时,他又变成阿肯色大学篮球和美式足球的忠实球迷。和所有球迷一样,克林顿经常随着所喜爱的球队的战绩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高尔夫球、保龄球、美式足球、钓鱼,克林顿几乎都能玩得像模像样。不过,在所有体育项目中,最令克林顿着迷的还是篮球。克林顿经常运动,所以身体很健康。
李光耀说:“我每天都做运动,如果不做,便感到懒散,健身操使我感觉更好,能开胃,也让我睡得更好。”
约翰·霍华德可谓澳大利亚政坛罕见的“常青树”。自从1974年先后当选新南威尔士州自由党议员和联邦众议员后,小个子的霍华德在政坛角逐近30年屹立不倒。如今他仍表示:自己经常锻炼,身体很好。每天散步是他必不可少的运动,即便生日也会身着他喜欢的“袋鼠”牌运动套装,从他居住的基里比利大厦出发,沿着海边散步35分钟。
千金难买是健康。无论你的人生是波澜壮阔,还是平平淡淡,没有健康做支撑,即使你富贵逼人,功成名就,最后都将化为乌有。
健康第一位,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有了健康,才会拥有充满阳光的世界;有了健康,才会拥有一份潇洒与自由。
一句话,健康就是幸福!
休闲活动,生活需要调剂
旅游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假如人生一直处于一种“在路上”的状态,那么我们总要不停地往前赶路。我们走着别人已经走过的或是没有走过的路,我们做着别人做过的或是没有做过的梦。而在这段旅途之中,留下的不只是我们的足迹,更有我们的梦想与惊喜。
可是,总有一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留住自己,让自己停留在一种状态,不去体验那种“行走在路上”的感觉。理由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钱,正所谓“人生定律日复日、年复年,人生难得几回闲。朝踌躇、夜难眠,劳碌奔波皆为钱。”
很多人就是这样终日为生活奔忙,忘了适时走出去看看别处的风景,让自己放松一下。年轻时缺钱,想有了钱就去旅游。人到中年,大事小事终日牵绊,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钱有了时间却没了。挨到老年有钱也有时间,旅游却没了体力,一辈子就只在家门口转。
其实旅游根本不用等,什么时候想出发都可以,什么时候都能觅得空闲,踌躇来踌躇去,只能误了人生好风景,失去人生很多应有的乐趣。
寒窗苦读十几年,难道仅仅是为了拥有一个高薪工作,然后围着房子、车子、孩子不停地旋转?你可曾想过,用自己的方法来寻找生活的意义,停下忙碌的脚步,去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
2012年四月份畅销书《我就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的作者陈宇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姑娘,乖巧、努力、胆小中带着点儿叛逆。17岁开始自助旅行,19岁用1000欧元环游欧洲,22岁决定休学,在通往好学校好工作的跑道上暂时停歇,以缓慢而深入的方式边挣钱边游走世界,去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同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聆听他们的故事,体验他们的生活。
“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之外的有趣的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这是陈宇欣对自己旅行的理解。对她来说,也许这才是她在旅行中要寻找的意义。
有“情感奶爸”之称的陆琪说:“女孩子干吗要攒钱?女人年轻时最好的投资,就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去旅游,去护肤,去享受,让自己在最好年华里焕发最好的光彩。你对自己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女人只有在青春逝去后才需要攒钱,等到老了,你就是一个曾经最美过,现在又最有钱的老太太了!”
自古以来,中国人便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不喜远游崇尚近游,反应这种思想的民间俗语特别多,比如:“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好出门不如歹在家”、“看景不如听景”……这种思想抑制了很多中国人的旅游动机。孔子就曾要求做儿子的要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短途旅游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和健康身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但儒家并没有将远游全盘否定。
《论语》开宗明义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对远来客人的热情欢迎,同是也反映出当时人际交往频繁,旅游之兴盛的一种社会现象。
儒家也认为“志在四方”是男子汉应有的抱负,这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中国旅游史上近游理论和远游理论一样的发达,探险旅游同怡情旅游一样受到人们重视。
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创了儒家人本主义的旅游观,他将山水与不同的思想修养、气质特点、个性品格紧紧相连在一起,使山水人格化、气质化,凡是人具有的美德,都可以附加在山水的身上,人可以通过游览山水达到娱乐、长寿的目的。不难看出,不管是远游还是近游,都比足不出户强多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倘若你说事情太多,无暇旅游,那么,我想你再忙肯定没有六次下江南的乾隆帝忙。乾隆下江南的历史,从官方的史籍到民间的野史中,都有记述:或说他修筑堤堰,功泽千秋;或说他将朝中大事扔给朝中重臣,自己沉迷于江南美景之中;或说他风流成性,肆意挥霍……虽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从中我们也看出乾隆忙里偷闲,以旅游娱乐自己,增加生活情趣的健康生活方式。从乾隆第六次南巡写下的诗句“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中看出,他连做梦的时候,都在回忆江南的美景,可见他对江南的眷恋。
很多名人都对旅游一往情深。
“旅行对我来说,是恢复青春活力的源泉。”安徒生这么说。
“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这是培根的心得。
萨迪直言不讳说:“旅行有好多益处:新鲜满怀,见闻大开,观赏新都市的欢悦,与陌生朋友的相遇,能学到各种高雅的举止。”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寄托着王羲之的旅游情怀,他这样写道: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没有比斯蒂文森更钟情旅游的了:“财富我不乞求,也不希望得到爱情或知己朋友。头上的天堂和脚下的道路,就是我一切的追求。”
还有很多的旅游美文,让你人看心潮澎湃,心生向往,跃跃欲试。如“去张家界消暑看奇山秀水,去德夯感受苗民的热情,去凤凰古老的吊脚楼泡一壶杜仲茶,晒晒太阳或是泛舟沱江,欣赏古城晚霞,人生难得几回闲?感受岜沙原始苗寨,看龙胜最美梯田,去月亮山攀岩,在西街品上一杯咖啡,看美好人生如何细水长流……”
还有充满哲理的旅游文字:“未出生,我已经在路上。所以,此生注定漂泊。走过很多的地方之后,才逐渐认识到:流浪不是目的,目的是走过心里的风景;安居也不是终极,终极是获得内心的平静。走过很多的路以后,常常才越加安静平和。初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再看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最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但唯有行走四方的人,才知道此山此水,已非彼山彼水。山水与世事均如此。经过,然后知道自己一个人也可以安静地生活……”
在旅行中见识世界之大之美,正是在旅途中看到那些“在别处”的生活,给人更多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旅行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是为了寻找和丰富生命的意义,扩大眼界,认识不同的人,吃各地美食,体验不同的生活;有的人只是为了寻找并体验那种“在路上”的感觉;有的人是为了换个环境,给自己思考的空间;有的人是为了逃避,放逐自己……总之旅游是对疲倦的抽离,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旅行使人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每一次的旅行,都会有不同的感触,这正是旅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