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30917400000017

第17章

原文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①对龙旗②。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③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④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栽咏棣棠(韦华)(韦华)⑤;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注释

①虎节:古代使臣所持的虎形信物。②龙旗:画有龙纹的旗帜。③尨:多毛之狗,即狮子狗。④暄:温暖。⑤(韦华):光明。

释义

声音和颜色相对,饱和饿相对,古代使臣所持的虎形信物和画有龙纹的旗帜相对。杨花和桂叶相对,奏章和官服相对。狮子狗在叫,燕子在空中飞舞,宽阔的样子和高大的样子相对。春天暖洋洋的,靠的是日光之气;秋日冷飕飕的,借助的是霜的寒冷。西汉冯奉世出使西域,扬威沙场;西汉尹翁归做地方官时,治民有方。《诗经·小雅·棠棣》:"棠棣之花,鄂不",表现了兄弟之间情谊的深厚;《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了戍边人心中的疾苦和岁月的流逝。启示汉字如花,朵朵争妍;韵律如歌,曲曲动人。

典故

《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最后编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收集整理汇编成册的。《诗经》的编辑,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写的一些信息。周代公卿献诗、陈诗,则是有史籍可考的。《诗经》中当不乏这类作品。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负责到民间采诗,以献于朝廷,使朝廷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议。实际上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创作的,也有采集来的作品。早在孔子时代,已有与《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为《诗》做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部分内容进行加工整理。但说《诗经》是由他筛选而成的,则不可信。《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诗》最初收录的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引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