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七虞金
原文
①对玉②,宝对珠,玉兔对金乌。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③,捻吟须④,李白对杨朱⑤。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⑥。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注释
①金:金饰。②玉:玉石。③横醉眼:出自陆游的诗。④捻吟须:出自卢延逊的诗。⑤杨朱:战国时著名哲学家。⑥沽:买。
释义
金饰和玉石相对,宝物和珠子相对,月亮和太阳相对。孤单的小船和划船用的桨板相对,大雁和野鸭相对。醉眼惺忪,手捻胡须,李白和杨朱相对。到了秋天霜冻的季节,大雁已经开始迁徙,明月高悬的夜晚有乌鸦的啼鸣。春暖之日园子里可以看到各种鲜花,在寒冷的季节里村舍之中很难买到酒饮。处于岭南的人,善于了解大象口中的牙齿;唐代文坛巨子韦应物、刘禹锡、元稹同在白居易的住所,他们相约各赋金陵怀古诗一首。刘禹锡先写成,绝佳,白居易说:"四人探骊,子先得珠。"启示对文如流水般一气泻来,形式整齐,节奏优美。典故"诗仙"李白李白的字叫"太白",这就注定了他终将成为"诗仙"。这大概是依据一个传说:公元701年的一天,碎叶城的一位临产妇女,夜里梦见一颗太白星落到自己怀里,于是人们就将她第二天生下的男孩取名为"太白"。因此人们认为他是天生的"诗仙"。据说,李白小时候读书并不是很用功。有一天,他逃学到河边玩,发现河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那儿。他好奇地走上前去,只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挺粗的铁棒。他觉得惊奇,又觉得好笑,就开口问道:"老婆婆,您磨它做什么用呢?"老婆婆抬起头来认真地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惊奇地问:"这么粗的铁棒子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对他讲:"孩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杵磨成针,这是功到自然成!"李白问:"那要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婆婆笑着对他说:"我是天天磨,一天磨掉一点,毫不间断,总有一天,会磨出一根细细的针来的!"李白信服地点点头。李白心想:"她能把铁杵磨成针,我为什么不能把几千字都认真地学完呢?我一天认几个,总有认完的一天。"从此李白痛下决心,天天坚持上学,认真苦读;而且他一生也没忘老人的嘱咐,刻苦攻读,终于成了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从李白孩童时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他这个"诗仙"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和实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