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观人学全书
30937100000011

第11章 才理第四(1)

【原文】

夫建事立义,莫不须理而定。及其论难,鲜能定之。夫何故哉?盖理多品而人才异也。夫理多品,则难通。人才异,则情诡。情诡、难通,则理失而事违也。夫理有四部,明有四家,情有九偏,流有七似,说有三失,难有六构,通有八能。

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

四理不同,其于才也,须明而章,明待质而行。是故质于理合,合而有明,明足见理,理足成家。是故质性平淡,思心玄微能通自然,道理之家也,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质性和平,能论礼教,辨其得失,义礼之家也。质性机解,推情原意,能适其变,情理之家也。

四家之明既异,而有九偏之情。以性犯明,各有得失。刚略之人,不能理微。故其论大体,则弘博而高远,历纤理,则宕往而疏越。抗厉之人,不能回挠。论法直,则括处而公正,说变通,则否戾而不入。坚劲之人,好攻其事实。指机理,则颖灼而彻尽。涉大道,则径露而单持。辩给之人,辞烦而意锐。推人事,则精识而穷理。即大义,则恢愕而不周。浮沉之人,不能沉思。序疏数,则豁达而傲博。立事要,则炎而不定。浅解之人,不能深难。听辩说,则拟锷而愉悦。审精理,则掉转而无根。宽恕之人,不能速捷。论仁义,则弘详而长雅,趋时务,则迟缓而不及。温柔之人,力不休强。味道理,则顺适而和畅。拟疑难,则濡而不尽。好奇之人,横逸而求异。造权谲,则倜傥而瑰壮,案清道,则诡常而恢迂。此所谓性有九偏,各从其心之所可以为理。

若乃性不精畅,则流有七似。有漫谈陈说,似有流行者。有理少多端,似若博意者。有回说合意,似若赞解者。有处后持长,从众所安,似能听断者。有避难不应,似若有馀,而实不知者。有慕通口解,似悦而不怿者。有因胜情失,穷而称妙,跌则掎足庶,实求两解,似理不可屈者。凡此七似,众人之所惑也。

夫辩有理胜,有辞胜。理胜者,正白黑以广论,释微妙而通之。辞胜者,破正理以求异,求异则正失矣。夫九偏之才,有同,有反,有杂。同则相解,反则相非,杂则相恢。故善接论者,度所长而论之。历之不动,则不说也。傍无听达,则不难也。不善接论者,说之以杂反。说之以杂反,则不入矣。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不善喻者,百言不明一意。百言不明一意,则不听也。是说之三失也。

善难者,务释事本。不善难者,舍本而理末。舍本而理末,则辞构矣。善攻强者,下其盛锐,扶其本指,以渐攻之。不善攻强者,引其误辞以挫其锐意。挫其锐意,则气构矣。善蹑失者,指其所跌。不善蹑失者,因屈而抵其性。因屈而抵其性,则怨构矣。或常所思求,久乃得之。仓卒谕人,人不速知,则以为难谕。以为难谕,则忿构矣。夫盛难之时,其误难迫。故善难者,征之使还。不善难者,凌而激之,虽欲顾藉,其势无由。其势无由,则妄构矣。凡人心有所思,则耳且不能听。是故并思俱说,竞相制止,欲人之听己,人亦以其方思之故,不了己意,则以为不解。人情莫不讳不解。讳不解,则怒构矣。凡此六构,变之所由兴也。

然虽有变构,犹有所得。若说而不难,各陈所见,则莫知所由矣。由此论之,谈而定理者,眇矣。必也聪能听序,思能造端,明能见机,辞能辩意,捷能摄失,守能待攻,攻能夺守,夺能易予。兼此八者,然后乃能通于天下之理。通于天下之理,则能通人矣。不能兼有八美,适有一能,则所达者偏,而所有异目矣。是故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才。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才。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才。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才。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才。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才。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才。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才。通才之人,既兼此八才,行之以道。与通人言,则同解而心喻。与众人言,则察色而顺性。虽明包众理,不以尚人,聪睿资给,不以先人。善言出己,理足则止。鄙误在人,过而不迫。写人之所怀,扶人之所能。不以事类犯人之所女固。不以言例,及己之所长。说直说变,无所畏恶。采虫声之善音,赞愚人之偶得。夺与有宜,去就不留。方其盛气,折谢不吝。方其胜难,胜而不矜。心平志谕,无适无莫,期于得道而已矣。是可与论经世而理物也。

【译文】

凡建功立业,制定法律,必须按照一定的道理去制定。当人们发生争执时,其再去确定做事的依据却很难确定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事物蕴含的道理多种多样,人的才能和品质也各不相同。事物的道理多种多样,所以各种道理之间难以相通;人们的才能与品格各异,所以人的性情就非常丰富复杂、变化莫测。正是因为人情如此复杂,难以把握整理,所以人们很难掌握事物的道理。因此,做事时就经常事与愿违。道理有四部,明理有四家,情怀有九种得失,似是而非的流别有七种,说理有三种失误,诘难会造成六种不良的后果,贯通道理必须有八种能力。

天地间阴阳二气育万物,按照盈虚损益的规律运行不息,这是大道之理。建立法制,依法行事,这是事情之理。用礼教化人,使人的行为适宜,这是义之理。人情变化的关键和方式是人情之理。

以上四种道理各不相同,对于人才而言,就要求他们保持内心的清醒,使这些道理得到阐发表现。因此,人的素质与以上四种道理相结合,就会产生使人清楚明白地认识道理的智慧。具备了智慧,就能认识道理;在认识道理时达到了一定深度就可以自成一家。因此,本性平静淡泊的人,思考问题时深入细微,能通晓自然的道理,属于道理之家;本性机警通达的人,擅长权术谋略,行事机敏快捷,能应对烦乱多变的政务,这属于事理之家;本性和顺平静的人,能讨论礼仪教化,明辨是非得失,这就属于义理之家;本性灵活机巧的人,能推究人情的本来意图,能适应人情的变化,属于情理之家。

以上四家具备的智慧各不相同,而且人又有九种性情的不同倾向。以不同的性情去干扰人们的智慧,就会产生得失成败。性格刚强却粗心的人,不能深入细微地探求道理,因此他在论述大道理时,就显得广博高远,但在分辨细微的道理时就失之于粗略疏忽。性格倔强的人,不能屈服退让,谈论法规与职责时,他能约束自己并做到公正,但说到变通,他就显得乖张顽固,与他人格格不入。性格坚定又有点韧劲的人,喜欢实事求是,因此他能把细微的道理揭示得明白透彻,但涉及到大道理时,他的论述就过于直露、单薄。能言善辩的人,辞令丰富、反应敏锐,在推究人事道理时,见解精妙而深刻,但一涉及到根本问题,他就说不周全、容易遗漏。随波逐流的人不善于深思,当他安排关系的亲疏远近时,有豁达博大的情怀,但是要他归纳事物的要点时,他就疏于散漫,说不清楚问题的关键所在。见解浅薄的人,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当听别人论辩时,由于思考的深度有限,很容易满足,但是要他去核实精微的道理时,他却犹豫不决,没有把握。宽弘大量的人谈论仁义道德时,知识广博,谈吐文雅,仪态悠闲,但要他去紧跟形势,会因行动迟缓而跟不上。温柔和顺的人缺乏强盛的气势,让他去体会和研究道理就会非常顺利通畅,但要他去分析疑难问题,他就会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干净利索。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潇洒超脱,喜欢追求新奇的东西,在权计识略方面,他卓越出众的能力就显露出来了,但要他按常规办事时,却会发现他办事不合常理又容易遗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情有九种偏颇。每类具有偏颇性情的人又会依据各自不同的本性的人,都自以为自己做事情有理。

如果性情不能专一,就会造成七种似是而非的表现。第一种是对陈词滥调夸夸其谈,好像这种论调正流行一时;第二种是道理少而言辞繁多,听起来似乎意义深远;第三种是曲意迎合别人的意见,好像已经领悟;第四种是跟在人后,人云亦云,听了别人的讲述后才作出判断;第五种是回避疑难问题不去回答,好像知道很多,实际上一无所知;第六种是仰慕通晓道理的人,但只学到别人的皮毛,看上去好像心领神会,其实并未理解;第七种是争强好胜而不顾常理,理屈词穷了还自以为尚有妙语,以致于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看上去好像是自己有理而不愿屈服。以上七种似是而非的表现,一般人往往被其迷惑。

在辩论时,有的人是以理取胜,有的人则以辞取胜。以理取胜的,要先区别黑白的界限,然后展开论述,去理解细微深奥之处,最后才能把道理讲通。而以辞取胜的,则先否定正确的道理,刻意追求,这样就会失去正确的道理。那些性情上有九种偏向的人,有才能相同的,也有才能相反的,也有才能互相间杂的。才能相同的就互相融合,才能相反的就互相排斥,才能相杂的就各自包容,互不干扰。所以善于辩论的人,会先估量好对方的长处再去辩论。如果论述打动不了对方就不再说了。如果周围没有通晓论辩的人,他也不会再诘难对方。不善于跟对方辩论的人,却用相反的相杂的内容来争论,内容与对方相反相杂,对方就难以接受自己的观点。善于开导别人的人,一句话就可以说明很多道理,不善于开导别人的人,一百句话也说明不了一个意思。如果话语多却词不达意,别人是不愿听的。这就是辩论中的三种偏失。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能够解释清楚万物的本质。不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往往会舍本逐末。如果抓不住事物的本质,只纠缠表面现象,双方争论不休,这叫做“辞构”。善于反驳强手的人,会避开对方的锋芒,理清对方的主要论点后再逐渐开展进攻。不善于反驳强手的人,只利用对方语言上的失误来挫败对方的锐气,这样并不能真正击败对手,因此双方互不服气,这叫做“气构”。善于抓住对方过失的人,只是指出对方失误的原因,而不善于抓住对方过失的人,却利用对方失误,企图从根本上挫败对手,这样穷追猛打不留余地,双方互相怨恨,这叫“怨构”。有的人只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明白了以后就急忙去告诉别人,别人不能迅速弄懂他的意思,他就以为别人理解力不强,双方互相生气,这叫“忿构”。在辩论非常激烈的时候,一般很难使对方承认错误。所以善于辩论的人会让对方慢慢回心转意;不善于辩论的人只会顶撞对方,使对方更加偏激,这时即使对方想承认错误,也没有机会了。即便已失去认错的机会,对方便会放肆胡说,这叫“妄构”。当人们在专心思考的时候,就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因此争论双方各想各的,各说各的,都去干扰对方,想让别人听自己的,而对方由于正在思考,暂时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就会以为对方理解力很差。人们都忌讳别人说自己理解力差,因此如果犯了别人忌讳,引起误会的双方互相愤怒,这叫做“怒构”。出现这些后果,都是由于辩论不当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