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西民间故事
30965000000017

第17章 长治、晋城(2)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个姑娘从轿顶山回来后,却得了重病。为她看病的神婆对她的父亲说:“你闺女要想病好,得吃块大蛇皮!”老头听后便瞒着女儿,偷偷地来到轿顶山向秃尾巴要蛇皮。秃尾巴立刻让老头从自己身上割了一块蛇皮。可是姑娘吃后,病却不见好转。神婆又说:“你家闺女要想痊愈,还得吃大蛇一只眼!”老头听了,又到轿顶山喊秃尾巴,无奈,秃尾巴又让老头把自己的一只眼剜了下来。但姑娘吃后,仍不见好转。神婆又说:“你家闺女病情加重,要痊愈得吃大蛇的心!”老头听了,又到轿顶山喊秃尾巴,当秃尾巴听到老头要自己的心时,不由地打了个寒颤,大口一张,“呼”地一声,把老头吞到了肚子里。因为老头姓项,人们便把此叫做“人心不足蛇吞项”。后来,传来传去便传成“人心不足蛇吞象”。

姑娘知道后,非常伤心。为了让秃尾巴蛇改恶从善,不再伤害他人,她忍着病痛,爬上轿顶山,含着泪向秃尾巴说:“我今儿来,一是恨我爹不该私心太重,瞒着我害得你少皮缺眼,我向你请罪!二是我临死前求你:深山里有的是食物,不要再做害人的事了!”秃尾巴听后,点了点头。姑娘见它答应了,长长嘘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安祥地死在了山顶上。从此,秃尾巴再也没有伤害过人。

人们为了纪念她,把她称为蛇姑娘,并修了座大庙,塑了她的像。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她死的这天,方圆几十里的大人小孩,都争着拿上供品来给她烧香、磕头。

7、忠义陆登守潞州

自古以来,上党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末年金兀术统领五十余万大兵,围攻潞州。北关镇守节度使姓陆名登,字子敬,乃宋朝名将,人称“小诸葛”,手下有兵五千。闻讯即令城外老百姓移进城里居住,坚壁清野。陆登又急修告急表章,差人连夜前往相邻州府求援。

兀术领大兵一路滚滚而来,在离潞州25公里处安营,随后来到城下讨战。陆登嘱咐守城将士小心看守城池,自己披挂上马,来会兀术。兀术劝陆登投降,陆登当下持枪大战兀术。打了五六个回合,陆登自知不敌,回马便走。那兀术来到潞州已四十余日,屡次攻打不得成功,反伤了许多将士,急得捶胸顿足,就率五十万大兵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城池压来。

再说陆登正在城门上镇守,忽听胡笳音响,知道情况不好,忙下令将士准备迎战。霎时城门上火炮巨响,烈焰腾空。说时迟,那时快,众金兵已到城墙外。陆登令火炮、火箭打射下来,金兵死伤无数,尸首成片。但兀术已领一群金兵闯到城门下,用刀砍,用枪砸,众人推,终将城门打开,金兵一拥而进。时值天亮,陆登率领将士与金兵打成一团。看陆登那一杆枪,左挑右拨,劈面分心,浑如蛟舞龙飞,直打得金兵犹如落叶遭风卷,四散乱窜,真是将遇将伤、兵逢兵死。只是能虎打不尽群狼多,金兵打破一道道防线,卷入城里。陆登战了两个时辰,连追带杀来到衙门口,又饥又累,无力再战,被一群金兵围住。

陆登心想,城已破,我焉能得生。连喊数声“罢了”,自刎而亡。一群金兵看见陆登人亡,身体却昂然挺立,吓得大叫。这时兀术闯过来,走近一看是陆登,也大惊,忙提剑向衙内走去。进衙入后堂,见一妇人尸首,横倒在地,知是陆登夫人为丈夫尽节而死。兀术为陆登夫妇的忠义烈举所感动,遂将陆公子收为义子,将陆登夫妇合葬在城外土山上。

以后陆公子在金营长大成人,练得一身好武艺,人称“双枪陆文龙”。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弃金归宋,替父报仇,为国尽忠。陆登坚守潞州为国尽忠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了数百年。

8、白马脱缰

在黎城县火车站广场中央,一座钢铸白马城标雕塑高耸挺拔、仰天长啸,仿佛在追忆黎城历史的沧桑巨变。黎城县城,古称白马驿,有关白马驿的由来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故事。

相传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有座寺院,寺院住着主持老和尚,此人忠厚,心地善良,受人爱戴。远近的善男信女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后来,这座香烟不断的寺院,被一个云游恶和尚霸占了。开始,人们还和往常一样信佛奉香。后来,一些来进香的少妇少女,一进寺院,就不见踪影。这时,黎民百姓才知道原来的主持和尚被赶走了,寺内的和尚是个佛面兽心的家伙。这恶和尚身着袈裟口念佛,手捻佛珠心恶毒,诱骗妇女,抢劫商贾,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寺院的枯井满是尸骨,金银财宝无计其数,好好的一个寺院,从此断了香火。

一个仲夏的晚上,恶和尚正在佛堂静坐,忽然小和尚来报,说是有一商人牵着匹白马在寺外扣门,想在寺院借住一宿。恶和尚一听,心中十分高兴,口念“阿弥陀佛”,手捻佛珠走出寺门,点头哈腰,打躬迎接。恶和尚看看来客,瞧此人身着不凡,必定是个有钱之人,再看白马驮的钱褡子,沉甸甸的,必定有些金银,恶和尚心里暗暗高兴。

那恶和尚满面堆笑,迎商客于寺内,以山珍海味,备酒款待。酒过三巡,商人渐觉得头晕眼黑,跌倒在地。原来恶和尚用毒酒把商人毒死了,将其衣物银两全部收起,然后背着商人尸体,扔到枯井内。就在恶和尚返回栓白马的木桩时,白马突然前蹄趵地,后蹄一蹶,昂头怒嘶,将恶和尚撞倒在地,然后挣脱缰绳,一声长嘶,冲出寺门飞奔而去。

时即三更,县令正在内室酣睡,猛听堂鼓咚咚作响,便急忙更衣,喝令升堂,只见守堂门当差牵着匹白马走入大堂。县令不由分说,气得把惊木一拍,高声怒斥:“大胆差役,半夜三更竟敢如此戏弄本县,衙役们,给我拉下重打四十!”两班衙役正要行刑,牵白马的当差急忙跪到堂前诉说:“大老爷息怒,当真是白马前蹄击鼓,现在堂鼓已被白马击了个大洞,小人岂敢捉弄大人,望大人开恩。”这时白马又是一声长嘶,吓得县令急忙连说好话。县令觉得奇怪,心想这里必定有些文章,便转向白马伏案问:“好一匹马,难道真是你击鼓吗?”说来也怪,县令说罢,那白马腾地前蹄跪地,双眼泪下,连点三下头。县令和两班衙役都看呆了。县令沉思了一会儿对着白马说:“白马呀,白马,你如此通达人性必有冤枉大事,你冤在哪里?快快起来给本官带路。”白马一听,昂头跃起,径向大堂外走去。县令带一班衙役跟着白马,一直走向寺院。

再说那恶和尚,正在库房清点银两,猛听寺外扣门声大响,小和尚急忙告与他。这个家伙一听,慌忙把银两衣物藏于佛案下,连袈裟和佛珠也未来得及穿戴,就去开门。只见白马引着一簇人等,抬着一顶大轿,这时恶和尚已心里害怕,连“阿弥陀佛”也未及念一声,就瘫倒在地。

这时白马又一声悲鸣,一直走到枯井边,围着井转了三圈,双蹄跪在井边。县令看白马之状,心里已有八分明白,急令随从揭开井盖点灯投绳下井,将商人尸体打捞上来。井内尸体无数,臭气冲天,随即带恶和尚返回衙门,打入死牢。

后来,县令将此案审报府尹,批复回文将作恶多端的和尚处以死刑,黎民百姓拍手叫好。从此以后,这里就改为白马驿站,县城也迁往白马驿了。

附记:此故事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类)

9、崔生遇虎

长治襄垣有一“虒亭”,是一古镇,之前叫虎亭,虎亭之前叫西亭。西亭的邻村有个姓崔的小伙子,他勤奋好学,很有文才。

一天,他上京赶考,走到虒亭大庙前,突然狂风四起,雷电交加,大雨直泼下来。崔生无奈,只好进庙避雨。等到半夜时分,只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徐徐进来,在正殿地上打了个滚,便脱下虎皮,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有闭月羞花之貌的美女。继而,她将虎皮叠好,置于地上,当作枕头,睡在地下。此时,崔生想,这只老虎非同凡虎,肯定是一只千年虎精,我把她的虎皮藏了,看她怎么办。

待那美女肚皮起伏,鼾声连连之后,崔生从梁上悄悄下来,偷其虎皮,扔在城隍庙北背后的琉璃八角井内(此井在清朝末期被填)又翻身上了大梁,继续观察老虎的动静。次日一早,美女醒来后找不见虎皮,变不成老虎,正在焦躁不安、急忙寻找之际,崔生从梁上下来,说明情由,逼其成亲,她不得不从。成亲之后,夫妻二人顺北大路上京去了。

崔生荣登金榜第一,朝廷重封,做官四年,妻子生下一男一女。任满之后,崔生卸任带全家四口还乡。快到虒亭之时,美女对崔生恳求说:“咱们夫妻四年,儿女全有,俗话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何况咱俩感情笃厚,美满幸福,但愿咱俩能白头偕老,永不离分,你说对吗?”崔生曰:“爱妻贤惠远见,言之有理。”其妻狡黠一笑,脱口说道:“请先生帮我找见虎皮,带回故乡,行吗?”崔生说:“可以,这有何难!”他们在虒亭驿站安歇后,崔生便找人下琉璃井打捞虎皮。但虎皮已烂,只留额头王字一块。崔生回驿站将残余虎皮交给夫人,夫人手接虎皮,往头上一拍,又还原成一只吊睛白额大虎。只见它刷地扑出门外,朝山林跑去。

这时,老虎被崔生携儿带女追赶上来,问道:“你管你走,孩子怎么办?”老虎答曰,“你带不了,把闺女给我。”崔生将女儿朝岩石上所站的老虎抛去,老虎双爪接住闺女后,在闺女头上一拍,闺女马上变成一只小老虎,俗称“虎姐”。大小老虎一前一后,串向西面另一条大沟,这时,崔生父子紧追不舍,又将老虎追上。崔生又说,“你引上闺女,留下儿子我也带不了呀!”母老虎站在岩石之上说,“你把儿子也给我扔上来。”在扔上儿子后,老虎在儿子头上一拍,儿子马上变成一只小狼,俗称“狼哥”。两虎一狼母子三人向上穿行,钻进深山老林。

从此,崔生把西亭改名为虎亭。后来,有个羊大人奉旨到上党地区巡查,来到虎亭,嫌虎羊相克与羊不利,故将虎亭改为虒亭。

附记:此故事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遗项目(民间文学类)

10、樵夫遇仙

阳城县八景之一的望莽孤峰,是莽山的主峰,名叫棋盘山。据说此山原非此名,而叫孤老峰。那后来怎么叫棋盘山的呢?

那是在很久以前,莽山脚下,有个背山面水,风景雅丽的小山庄,庄上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名叫丁生。丁生天资聪明,勤劳勇敢,从小失去了母亲,只有他和父亲两人度日。父亲四十开外,是个不第秀才,常常教丁生勤耕苦读。丁生在耕读之余,酷爱奕棋,而且棋艺超群。

有一天,阳光和煦,睛空爽朗。丁生扛着扁担,拿了斧头,上山砍柴。走进深邃迷离的峡谷,爬上迂回曲折的马道,穿过错落阴霾的森林,来到孤老峰的山根下。这里林木稠密,是人们常来砍柴的地方。丁生挽衣别袖,举起利斧,吭哧吭哧砍起柴来。一会儿,砍了一大担,他放下斧头,坐在一块狼牙石上擦着汗水休息,一边仰望孤老峰:啊!悬崖峭壁,好似刀砍斧劈,巍然耸立,直冲九霄云天。正在欣赏之余,忽听峰顶有人说话,因峰高林密,听不真切。

丁生想起村里老人们常说的“孤老峰冰天门,自古无人敢攀登”,那究竟谁在峰顶上呢?他抱着一颗年轻好奇的心,决心登上去看个明白,便振了振胳膊,抖了抖精神,找寻石缝,扯拽树枝,向上攀登。他不顾汗流浃背,也不顾荆棘刺身,一股劲儿爬上了峰顶。定睛一看,这里野花烂漫,芳气袭人,丛草浓郁,娇柔逗趣,周围云雾缭绕,真是别有洞天。花草中有一块方方正正、平平光光、镌刻着棋盘的大石板,正有两个道人屈膝盘坐在两边对奕。一个是童颜鹤发,身穿红袍,腰系丝条,手拿芭蕉扇,苦思冥想,目注棋局;一个是粉面凤眼,三绺长须,身着青衣,背插宝剑,聚精会神,举子定步。丁生凑过去蹲在一旁观看,道人也不搭话。忽然,青衫道人大叫一声:“糟了!”原来是被红袍道人当头一将,把车一摆来了个铁门栓。丁生看得真切,急急喊了声:“死车救驾!”这可提醒了青衣道人,只见他用炮后车,吃掉对方当头炮,尔后急速进军,边炮沉底,二路炮紧跟,用重炮将死了对方。这时,两道人一齐站了起来,赞扬丁生说:“童子聪明绝顶,真乃神童也!”丁生欠身打揖说:“山村蠢子,冒昧师父了。请问师父尊号?”只见红袍道人抖了抖汗巾,青衣道人打了两个哈欠,飘然而去了。

丁生眼巴巴望着两个道人消失在万里云彩之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回过头来。看看峰下,只见那山上茂密的树林和田野里的一片片庄稼,闪烁不定,一会儿嫩黄,一会儿翠绿,一阵儿嫣红,他诧异极了。

当丁生爬下孤老峰,到自己砍柴的地方去担柴,奇怪!扁担、斧头和柴都不见了,只有杂枝乱叶盖在地上。他找了一截树枝,到处乱刨、乱寻,终于在那厚厚的枝叶下面找到了斧头,但已锈得不成样子了,斧柄也沤完了。丁生着实吃了一惊。他匆匆走回村庄,见到的年轻人一个也不认识,年岁大的,也似是而非不敢相认。回到家里,只见有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子,却不见自己的父亲。那老头抬起头来问:“小伙子,你打哪儿来?到这里干什么?”丁生说:“老大爷,我就是这家里的人,我叫丁生,你是谁?”丁生说罢,那老头子一怔,走过去扳住他的面孔细细打量了一会儿说:“你真的是丁生儿吗?”“是的!”丁生仔细看了看老人家的面容,才知道是他父亲,只不过苍老憔悴得多了,便着急地问:“你怎么活成这样子了?”老人家流着辛酸的眼泪说:“生娃呀,你害得爹好苦啊!我还以为你不在人世了。你上山砍柴,一走几十年不回家,你怎忍心撇下爹爹?”丁生莫名其妙:“爹,我满共才走了一晌,还没吃午饭哩!”

丁生回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庄,全庄老小闹闹嚷嚷都来看奇。大伙都问丁生这么多年到哪去了?丁生把上山砍柴、攀登孤老峰和道人下棋等情形详细说了一遍,大伙儿半信半疑。丁生的父亲思索了一阵说:“诸位乡亲,这是天机奥秘,你们不明白,现在我解开了。孤老峰有仙气,是神仙常来常住的地方。那个穿红袍的手拿芭蕉扇,临走时抖了抖汗巾,一定是汉钟离;那个青衫道人背插宝剑,临走时打了两个哈欠,一定是吕洞宾。生儿看到峰下山林、田野的颜色闪烁不定,那一闪烁就是咱人世上一春秋啊!”接着他兴致勃勃地说:“古来曾流传着这样一首诗——王子去求仙,丹程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生儿在峰顶和仙家呆了一小阵,咱们人间可就过了几十年了。丁生父亲一解释,人们恍然大悟。

附近:此类故事流传在阳城、沁源、武乡、宁武、交口、盂县等地,异文有《棋盘山的传说》、《太白金星和棋盘山》、《落雕塔》等,内容基本相同。

11、五龙不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