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山的门在哪里
我国三山五岳中除恒山外都有门,从这个门进去就直通山顶。为什么唯独北岳恒山没有门,它的门应该在哪呢?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
恒山有一景,叫“飞石穴”,是个大石坑,看上去像有一块巨石从这里不翼而飞。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确实有一块巨石,后来飞到了河北省曲阳县。
谁也说不清哪朝哪代,河北曲阳县有一个秀才,十分孝顺父母。有一天,他的母亲忽然得了重病,请来名医治疗也不见好转,秀才十分焦急。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正北偏西有一座大山,山上有一个人能治好她的病。秀才找人请教,正北偏西是山西的恒山。于是就翻山越岭到恒山求药。到了北岳恒山,他烧香许愿说:“如果能让我母身体康复,我一步一步从曲阳磕头磕到恒山。”许愿后又向守庙老道讨了几副草药。他日夜兼程赶回家中,母亲几副药下肚,果然病体康复,笑盈盈地坐在床上。秀才见母亲病体已好,决心要实现自己的诺言,背着干粮一步一磕头向恒山方向走去。
孝顺之心感动了恒山神,山神便使用神力把一块上刻“恒山”二字的巨石抛到了曲阳县。秀才还没走出城门,听得“轰隆”一声巨响,一块巨石落到面前,上刻“恒山”二字,于是捐钱在落石之地盖起一座“北岳庙”。庙门上挂着一块匾:“北岳恒山门”,意思是到了曲阳县,就算到了北岳恒山的第一道门。
2、九龙戏水
大同古城大东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九龙壁,壁上雕有九条琉璃彩龙。这九条龙翻腾在云波汹涌的云海之中,造型古朴,蔚为壮观。这幅惊心动魄的“九龙戏水图”里面还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把呼风唤雨的差事交给一条龙来施行。这条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要走遍天下四面八方,一天也不消闲。天下百姓为了犒劳它的功绩,每逢年节和丰收年景都要吹吹打打,抬着猪、羊、牛三牲到龙王庙里给它摆贡。这条龙虽然不辜负天下人的重托,日夜操劳,可还是达不到天下所有地方风调雨顺的目的和愿望。于是,它就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启奏,请求多派几条龙为天下百姓呼风唤雨,造福人间。玉帝准了它的奏请,传下旨意,封它为头龙,并派遣了八条巨龙和它一起下凡,司天下耕耘播雨之事,于是九条巨龙浩浩荡荡向人间飞去。
天下百姓闻讯,齐声欢呼,九州方圆三百座龙王庙摆下了无数好酒好菜,九条龙高兴得手舞足蹈。它们大吃二喝,直到酒足饭饱,醺醺大醉。这时,只见九条龙同时跃入天空,它们兴风作浪,雷电交加,瓢泼大雨倾刻而下,于是天下河水猛涨,冲堤冲坝,洪水泛滥吞没了无数村庄,淹没了无数善良百姓。九条龙玩耍兴尽,便一齐向深山睡了大觉。
谁知大雨过后,正是庄稼要雨季节,却一连几个月不下雨,田地干旱,河床卷泥,庄稼枯黄。百姓见状怨声载道,哀呼:“一龙治水风调雨顺享太平,九龙治水天旱干雨涝不均匀。”
当头龙一觉醒来,看见此情此景,方知大事不好,可新来八条龙互相推靠谁也不愿意行动。无可奈何,头龙只好自己播云下雨,可节令已过,误了大事。这一下,可惹了天下百姓,一齐向苍天怒吼,吼声如天崩地裂,惊动了天庭。玉皇大帝拨开云头往下一看,原来如此,于是传旨令天兵天将擂动天鼓,把九条龙召回灵雷殿。九条龙上殿后,有的还在打瞌睡。玉帝怒斥道:“大胆苍龙,玩忽职守,惹怒天下百姓,扰乱了天庭的安宁,念尔等是初犯,权且饶过这一次。”然后,把九条龙分开到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并让头龙封守中方,监视八方,以后,再有不勤于职守者,定斩不饶。
从此,天下按春、夏、秋、冬循环不已,这就是九龙壁上雕刻的“九龙戏水图”的原意。
3、煤的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座大山,山下有一个小村子,村里有一个放羊的小伙子,小伙子每天赶着羊群上山放羊。
一天,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赶着羊群到山沟里饮水,突然发现一块闪闪发亮的东西。他走过去一看,那东西四四方方,又黑又亮,拿在手里一掂量,很轻很轻。他认定是一块宝石,便爱惜地珍藏在兜里,日夜带在身边。
打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放羊不觉得山风冷,夜里睡觉也不觉得地下潮。有一次,他点火烤干粮吃,无意间一个火星子蹦到了黑宝石上,宝石顿时燃起红红的火苗,越烧越旺。小伙子看着发呆了,一直等到宝石着完,化为灰烬,他才离去。意外的发现,使他十分高兴。他想,那宝石是块能燃烧的宝物,要是能得到很多的黑宝石该有多好。人们可以用它煮饭、取暖、照明,用处太多了。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更多的黑宝石。于是他天天起早贪黑,爬遍所有的高山大巅,蹬遍所有的悬崖峭壁。鞋磨破一双又一双,脚上皮掉了一层又一层。冬去秋归、寒来暑往,他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整整三年过去了,可是,就是找不到黑宝石,他感到十分苦恼,饭吃不香、觉睡不香。
一天夜里,他作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有个白胡子老汉对他说:“要想寻宝,不能到处跑,只要用心去找,地下全是宝。”说完白胡子老汉不见了。小伙子醒了后,好生纳闷,天不亮就又赶着羊上了山。他坐在那苦苦思索,反反复复琢磨老汉的话,想来想去,他终于悟出一个道理,还是去原地找。于是他又来到那次饮羊的地方。刨呀、找啊、挖啊,还是不见他那日日夜夜盼望的黑宝石。他并不甘心,一直顺着水沟尽头,黑宝石奇迹般的蹦出来了。只见黑宝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他高兴坏了,竟舍不得离去。后来他把所有情况全部告诉了乡亲们,村里的人们在他的指引下都去挖黑宝石。
从那以后,这里的人们都用上了黑宝石。可是,那个探宝小伙子因积劳成疾,不久就去世了。人们为了记念他,把黑宝石称作“探”。探和炭谐音,后来便叫作“炭”了。
4、云冈石窟出世
不知在多少年以前,武周山下有一个村庄——云冈村。这个村子里都住着历代打不动仗的边关老兵,他们子子孙孙在这里开荒种地,用勤劳的汗水苦度岁月。村子旁边有一个小沙丘,可后来越来越大,最后竟长成一个高五十丈,宽四、五里的大沙丘。每当夜幕降临,沙丘里就会传出十分动听悦耳但谁也听不懂的乐曲。那乐曲像天庭瑶池群仙聚会,又似玉皇大帝坐着五龙车在祥云中巡天,云冈村里的人十分惊奇,互相询问,连村里年纪最大的长者也不知道。
村子里有一个放羊的后生,他胆大心细,聪明勇敢,对这事十分好奇。于是,他每天赶着羊群到沙丘前听乐曲。日子长了连一个羊倌也学会了吹笛子,哼调子。说来也怪,他一吹笛子,一哼曲子,沙丘里就附合着奏乐。羊倌越来越奇怪,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一次他回到村子里劝人们和他一起去挖沙丘,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奥秘。可村里人谁也不敢去,羊倌只好自己拿了把锄头去挖。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整整挖了七七四十九天,才挖了一个大沙坑,里面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没有挖出什么稀罕的东西。他丧气地坐在沙坑旁很生气地说:“光叫唤不出来,干啥?”接着沙坑里那个隆隆的声音说:“我要出来,我要出来!”羊倌一惊,顺口答到:“出来就出来吧,叫唤啥!”说罢只听的天崩地裂一声巨响,红光四射,照亮了半个天空。羊倌定睛一看,好家伙,眨眼间,沙丘从当中裂开了一条大沟,一座好几里长的寺院倏然出现在面前。你瞧,那雕梁画柱的楼阁一座接着一座。万尊石佛金光闪耀,寺院里鼓乐喧天,欢声笑语,无数美丽的伎乐在空中飞舞,不一会就飞到了石壁上变成“飞天”石头人。羊倌被眼前这奇妙的情景迷住了,他迈步进大殿一看,原来大殿后面都是石窟,一尊尊十丈高的石佛端坐在莲花台上,周围有数不清的天女、力士、罗汉和诸神。这一奇景惊动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人们成群结队,纷纷前来观赏。
从此,云冈便成了闻名中外的佛家圣地。朝拜者川流不息,香烟不断。为了纪念这位发现云冈出世的羊倌,他死后人们在云冈石窟的顶上照他的样子塑了一个像,每逢节日,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
5、耍孩儿的传说
你听说过耍孩儿吗?它是流行在我省大同地区的一个剧种,载歌载舞,朴实活泼。耍孩儿最独特的风格是演员用后嗓子演唱,这种发音好像嗓子嘶哑后发出的音,十分压抑。外地人往往听不惯,但大同群众对这种唱法却很喜欢。据老年人说,这唱法是古时候流下来的,非此不能叫耍孩儿。耍孩儿剧种起源于何时,为什么叫耍孩儿?以下是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传说。
一、昭君出塞留耍孩儿
汉元帝年间,北方匈奴十分强悍,不断向中原进犯,闹得百姓不安,皇帝犯愁。奸臣毛延寿色结番帮,向匈奴献图,让匈奴按图索要汉元帝的后妃王昭君到北方和亲,汉元帝无奈,于是便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
且说王昭君被迫和亲,心情万分痛苦。四过雁门关后向北而行,她看到塞外深秋的景象,越走越没人烟,越走越荒凉,加上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想到自己未来的身世,不觉悲痛难忍,在车中痛哭起来。这样一路走一路哭,直到哭得嗓子哑嘶,泣不成声。昭君的哭声被前沿的父老乡亲听到,感动得流下热泪。
人们为了记念她,便学着她那嘶哑的哭声,填上哀婉的歌词,流传演唱开了,并渐渐发展成一种戏曲。所以耍孩儿也叫“耍喉儿”或“咳咳腔”,不信你来听,它的唱法还真像妇女的哭声呢。
二、唐明皇“耍孩儿戏太子。”
相传唐明皇有位太子,自打生下那天起,便有好哭的毛病,后来一天天长大,哭的毛病也一天天更加历害。终日啼哭不止,搅得人心烦乱,宫娥太监百般无奈,急得团团转。唐明皇为了阻止孩子啼哭,想了各种办法。
一天,他下令召集梨园弟子进宫,为太子吹拉弹唱。各种音乐奏完,歌曲唱完,却不能逗乐太子,仍然放声大哭。后来又来了一位唱曲子的,他天生嗓子不好,唱歌的声音就像嗓子哑了,发不出声而又要憋足了劲硬唱出来,叫人听了不大舒服。有人说:“你算了吧!别人还不行呢,你一唱更把太子吓哭了!”这个人说:“那倒不一定,让我试一试看吧!”他放开嗓门给太子唱了一段,太子果然不哭了,而且高兴得又笑又拍手,把全场的人都惊呆了。唐明皇和王妃见状大喜,嘉奖了唱曲人,下令天天在宫里唱这种歌,并亲封曲名为“耍孩儿”(逗乐孩子的意思)于是这耍孩儿便一直流传下来。
附记:“耍孩儿”剧种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统戏剧类)
6、水泉湾
以前大同人称九龙壁为龙碑。相传在很古老的时候,东海龙王敖广,带领着九条小龙,遨游天下。一日来到了大同,敖广看这里的人吃水都要到几十里以外的御河去挑,于是,便发了善心,在一个洼地里吐出几股清泉。日后,当地的老百姓就在这里修了一个池子,并在池边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碑上有九条浮龙,太阳一出来的时候,碑上的龙影,倒映在碧绿的水中,活灵活现,同真的一模一样。龙池的水用处可大哩!它不但方便了老百姓吃水,同时还能治百病,所以大同人称它为“神水”。
在龙碑旁边的一个小庙里,住着一个牧童,叫水泉。它从小没爹、没娘,伴着这池碧绿的泉水长大。每当东方吐出五彩霞光的时候,水泉便站在池边用清水洗脸,然后喝了大饱,才去放牛。有一天,大同来了个洋教士。这家伙游遍了天下,还没看见过这样的甜水。当他看到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里取水时,心里起了歹意。他把鸩酒倒在水中,从此,清水变黑了,再也看不到龙的影子了,慢慢地池水也干到了底。
以前,水泉每天放牛回来,总要到龙池边照一照自己的影子,然后再喝个痛快,如今,这一切都办不到了,他恨透了这个洋教士。
有一天,水泉放牛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他天真地想着,假如能用一个神奇的办法,使龙池有了新水,那该有多好啊。想着、想着他慢慢地睡着了。他梦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微笑着向他走来。“老爷爷,龙池会有水吗?”他含着眼泪问道。老人捋着长须,沉思了一会说:“会有的,离这里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九公山,山上有一全龙洞,那里藏着一个银罐,只要把罐口打开,马上就会流出清凉的泉水。”水泉一听,找到银罐就能灌满龙池,马上就来了精神,他默默地跪在老人面前,请求指点去九公山的路。
老人沉思了一会儿,用手向西一指说:“九公山好找,就是路途太远,只要你不怕吃苦,就一定能找到银罐。”说完,老人化作一团祥云腾空而飞,水泉也醒来了。水泉拿着银罐回到大同后,百姓们高兴得连嘴都合不拢了。大家接过银罐,你看看,我看看,都说:“这下可好了,龙池又能有水了。”然而水泉并没有马上将银罐里的水倒入池内,而是抱着银罐回了家,因为他看见那洋教士就在人群中。果然,就在这天晚上出了事。夜里,水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那个洋教士就站在他的面前,“噌”地一声从他怀里夺走银罐跑了出去。水泉奋不顾身拿把镢头追了出来。洋教士一直朝东南方向跑去,边跑边奸笑着说:“哈哈,有了银罐要发大财了,回到我们国家专卖神水,也够吃好几辈子了!”他越想越得意,越得意跑得越快。水泉这时拼命地追着,边追边喊:“还我银罐!”追到那洋教士跟前,举起镢头“咣当”一镢头将洋教士打倒在地,银罐也翻落在地,罐子里的水顺势冒了出来,顿时成了一片洼地,冲走了洋教士,也淹没了水泉。从此,这里便出现了一洼波光粼粼的清水。
人们为了纪念小水泉,就把这里叫做水泉湾,并且纷纷迁居在这里,形成今天的“水泉湾村”。
7、翁婿俩
过去,在大同城里住着一家姓张的手艺人,专门捏泥人为生。大同地区本来没有这行手艺,人们也不喜欢这些泥圪蛋。可是张泥人从河北来到大同以后,特别注意观察大同的风土人情,人的衣着打扮,没过多久他的买卖就兴隆起来了。
张泥人膝下无子,身边只有一个女儿叫桂芳,长得苗条细腻,所以就成了她爹心中的模子,这一身手艺传给谁呢?尽管女儿再三安慰他说:“爹,我就是你儿子。”可是老头子心里总别扭着个圪瘩。
桂芳是个有心计的姑娘,她知道爹的心事,就一声不吭地暗暗物色爹心上的人。她每次到东门外去挖胶泥,总有个小伙子帮她干活儿。日子一长,桂芳也动了心。一天她问那个小伙子:“你总帮我挖泥,莫非你也喜欢这行当?”小伙子笑了:“你猜对了,我家里摆了好多泥人,不过捏得不好,别说去卖,就连自己也看不上眼,我常想,若有个师傅该多好。”桂芳马上接过话说:“我爹那儿正要找个徒弟呢,不知道你……”小伙子连蹦带跳地说:“如果不嫌的话,你看我怎么样?”桂芳心想满意,可嘴里却说:“这事我也做不了主,不过你要想跟我去得先答应我一个条件。”那个小伙子连忙说:“只要你能收我,三个条件、十个条件我也答应。”桂芳说:“我爹脾气暴躁,你千万不能叫他生气。”小伙子立刻答应了。
这小伙子姓董,名叫董守义。从此就跟张泥人学起手艺来。张泥人见这小伙子聪明伶俐,手脚勤快,就决定把一身手艺连同女儿一起交给他。董守义有了手艺,娶了妻子,小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