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30966400000010

第10章 让孩子知道失信的后果

做人处事箴言

孩子是否守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不守信用的行为,父母千万不能草率地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进行严厉地批评,而应该多从自身和孩子认识发展的规律上找原因。如果父母注意从小就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孩子养成守信的习惯是不难的。

一天傍晚,佳佳和好朋友约好晚上七点到自己家里来一起玩儿。回到家,佳佳很是兴奋,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想与朋友共同分享。佳佳一吃完饭就一蹦一跳地跑进房间里,一边看书,一边等。佳佳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六点钟一直等着,等着。当时针指到七时,朋友连个人影也瞧不见。佳佳着急了,生怕她不来了,可转念一想:或许她遇到什么事了吧!再等等。于是,佳佳又耐着性子继续等。一直等到八点,可还是不见她的踪影。这时,妈妈回来了,见佳佳一晚上什么事也没干,就狠狠地批评了她一顿……

佳佳觉得很委屈,就找爸爸诉苦。爸爸笑着说:“你能很守信地等朋友来,很好,妈妈可能一时着急错怪你了。今晚的事有没有给你什么启发?”

“守信用很重要。不守信用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麻烦……”

延伸阅读

教孩子养成守信的习惯

本杰明·鲁迪亚德曾经说过:“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

守信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这种品质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赢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于人。守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能让人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人以力量和耐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守信的习惯,孩子是否诚信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对于孩子经常出现言行不一、不履行诺言的行为,父母应该多从儿童的认识发展上来找原因。不要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看成是道德败坏而打骂孩子。如果父母注意对孩子从小就进行诚信教育,孩子是可以养成守信的习惯的。

“人无信不立”。教育孩子要守信,父母自己首先要守信。以自身的行动给孩子树立榜样,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守信,不要说话不算话。有位母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再撒谎,就用针把他的嘴缝起来。孩子撒谎后这位母亲真的会缝上他的嘴吗?显然不会,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要纠正孩子不守信用的毛病,父母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他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经验,那就是不守信的许诺是允许的,大人的言行也经常不一致的,说谎是允许的,等等。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父母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父母教育孩子守信,不妨借助实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守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守信会带来什么恶果,守信会有什么收获。

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10岁的汉森在家门口的空地上与小朋友玩棒球时,一不小心,将球掷到了邻居的汽车上,车窗玻璃被打坏了。

见闯了祸,其他小朋友都吓得逃回了家。汉森呆呆地站立了一会儿,决定亲自登门承认错误。刚搬来的邻居原谅了汉森,但还是将这件事告诉了汉森的父母。当晚,汉森向父亲表示,他愿意用替人送报纸储蓄起来的钱赔偿邻居的损失。

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又一次去敲邻居家的门,表示自己愿意赔偿。邻居听了汉森的话,笑着说:“好吧,你如此守信,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乐意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赏,反正这辆汽车我也打算弃掉了。”

由于汉森年纪还小,不能开车,所以这辆汽车暂时由他父亲保管着。不过,汉森已经请人修理好了车窗,经常给车子洗尘打蜡,就像是宝贝一样。他经常倚在那辆1978年出厂的福特“野马”名车旁边说:“我恨不得快快长大,好驾驶这辆汽车。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汉森还说:“经过这个事件,我更懂得诚信是可贵的。我以后都会诚信待人。”

由此可见,守信自有它的报偿。孩子能信守承诺,他自然会收获信赖。相反,如果孩子付出的是虚伪,那么总有一天他也会受到别人的欺骗。

很多时候,孩子不守信是因为其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如果父母对这种合理需要过分抑制,孩子必然会寻求满足需要的办法,不得以就会以某种不诚信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

要分析孩子的需要,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应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以后,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将来才能满足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不必当时就满足的需要可以留到以后慢慢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要跟孩子讲明道理。如果父母不善于判断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的父母,也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避免盲目行动,给孩子“可乘之机”。

如果孩子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指出来,严肃地向孩子讲明道理,并督促孩子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同时,父母还可以讲讲信义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让孩子懂得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多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放纵他们的缺点,这样,孩子会不断强化不良的行为,从而形成不良的品格,进而影响他以后的人生。

讲给孩子的故事

不守信用的狮王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荒野里,一只狮子王正跟大象斗得不可开交。

狮王好不容易才把大象杀死,休息了片刻,开始吃它的肉。不料,大象的一根骨头突然卡住狮王的咽喉,它立刻呼吸困难,晕死了过去。好一会儿功夫,狮王才苏醒过来。它无力地抬起头四处张望,见树上有一只麻雀正在捉虫充饥。

狮王开口向麻雀求救:“小麻雀,请你把我喉咙里卡着的骨头取出来吧!我以后找到食物一定会与你分享。”

麻雀听到狮王的许诺,非常高兴,迅速从树上飞下来,跳进狮王嘴里。它使出全身力气,终于啄出了骨头,救了狮王。

过了几天,狮王追击一群野兽,收获颇丰。麻雀得知狮王有了食物,匆匆飞来,找狮王要些食物充饥。不料,狮王好像把以前的约定和救命之恩全忘记了。它责备麻雀说:“我是狮王,什么动物都能捕杀来吃,这是司空见惯的事。你这个小麻雀也太傲慢了,以为进我的嘴里,救我一命,就要我来感激你?”

麻雀反唇相讥:“我虽然是只小鸟,但也不一定被你杀死。如果你不忘恩情,重视前约,多少也给我些食物的话,我也不会恨你,也不说你的坏话。”

然而,狮王始终不分给麻雀一块肉,只顾自己饱食,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去。

麻雀心想:“我救过它一命,反而受到它的轻蔑和嘲笑。如果不出这口怨气,我死不罢休。”

麻雀下定决心,常常跟随在狮王的后面飞。

有一次,狮王又去袭击野兽来吃,吃饱后,就在树荫下舒服地睡着了。一直在树上等候机会的麻雀,扑到狮王额上,用全身之力啄去了它的一个眼珠。

狮王惊醒之后,奋然起立,周围什么也没有,只听到一只麻雀在树上叫。

狮王向麻雀怒吼起来:“混蛋!你怎敢啄坏我的眼睛?”

麻雀在树上叫道:“你不报答救命之恩,反而一直仇视我。为出这口恶气,我啄瞎你一只眼睛。你自视为森林之王,却一点也不懂得知恩图报,我不会跟你再打交道了!”

麻雀说完就拍着翅膀飞走了。

告诉孩子

守信的人可能会一时吃点小亏,但最终却会因为这种品质而大大受益;一个言而无信的人,终究是要栽跟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