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心得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很多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却没有很好地教育孩子应该去体贴父母,于是孩子就变得“冷漠无情”。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让孩子体会父母养育之恩,产生体贴之情,进而学会爱父母。
小兴的小姨生病了,小兴的妈妈前去探望。来到小兴小姨的家,前来开门的是小兴的表妹莹莹。
“姨,您怎么来了?”莹莹把阿姨迎到屋里。
“我听说你妈妈生病了,这几天你爸爸又不在家,我不放心。”
“没关系,我可以照顾我妈妈。”
听了莹莹的话,小兴的妈妈并没有当真,只是觉得一个6岁的小女孩能够有什么用。然而,当她看到妹妹床前的热水和药之后,她是彻底惊讶了。
“这些都是莹莹做的?”小兴的妈妈问。
“是啊。”莹莹妈妈微笑着说。
“到底是女儿贴心啊,小兴才不会这么做呢。上次我生病,他不仅没有帮我端水送药,还让我给他做饭呢。”小兴的妈妈感叹道。
“这不是儿子或是女儿的问题,以前莹莹也从来不关心我们。后来她爸爸说,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的女儿就会变得冷漠无情,因此,我们才下定决心让女儿学会关心父母。”莹莹的妈妈解释道。
“真的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让莹莹变得这么乖的?”
“也没有什么,只是在平常的时候让她知道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地在养家,在吃东西的时候要先让爸爸妈妈吃,慢慢的,她也就懂了。”
“嗯,我也要想办法让小兴学会体贴父母了,让他向莹莹学习。”
延伸阅读
让孩子学会关爱父母
当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投入满腔心血时,孩子们往往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尤其是5一6岁的孩子,对父母的说教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他你的困难、辛苦以及工作状况,让孩子去理解自己、关心自己,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旅馆中有三个黑人孩子正坐在大堂的椅子上七嘴八舌地开着“会议”,三个人的小脑袋几乎都贴在了一块儿,孩子们的母亲此刻正在服务台办理住宿手续。
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笔和纸,在他们的旁边还放着几个信封。他们是要在这写作业吗?还是在写日记?还是……不,不是!孩子们说他们是在给母亲写感谢信!
给母亲写感谢信?前所未闻!
原来,给母亲写感谢信,是孩子们的母亲给他们规定每天必做的“功课”,不规定内容,只要发自内心,随便他们写什么感谢内容!
老大写了八九行字,不过内容看上去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是夸奖天气与自然景色的。
老二写的稍少一些,是描写昨天吃的食物好极了。
最小的妹妹写的就更少了,甚至连一个整句的话还不会写,她在纸上写着:妈妈对我笑,我吃得饱。
多么可爱的三个孩子!多么“有心”的一位母亲!实际上,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母亲,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但是,却没有几个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如何“爱”父母。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请让孩子也学会去关爱父母。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那他还怎么去爱别人?
1.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大,模仿性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父母的一言一行,很自然地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以至终身难忘,所以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要孩子爱父母,父母的言行就要为孩子起到“爱”的示范作用,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2.父母要孩子爱自己,首先自己要爱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把爱的情感恰到好处地给予孩子,要以尊重、民主的态度去处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生活上关心、体贴孩子;学习上鼓励孩子积极向上;品德上严格要求孩子。孩子的一些健康的、合理的精神需要,如买课外书、玩具、参观、游览等,父母只要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予以满足。
有些父母采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封建式教育,他们与孩子相处,总是以父母为轴心,“老子说了算”。孩子不听话,打;成绩不好,打;犯了错误,打,他们总是想用一个简单的“打”字来解决一切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仇视心理,这样怎么会让孩子去爱父母呢?
3.让孩子用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孩子对父母的爱不仅表现在言语上,更表现在行动上,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在行动上关爱父母。
(1)让孩子对父母有礼貌
对父母有礼貌是孩子爱父母的表现,也是爱父母的起码要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严格要求孩子:平时与父母说话要用礼貌用语;父母问话要认真回答,等等。
(2)引导孩子分担家务劳动
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也能增添孩子爱父母的情感,如:爸爸烧菜没佐料,可以让孩子去买;星期天妈妈为全家人洗衣服(也包括孩子的),可以让孩子把全家人的手帕洗一洗;下雨了,让孩子把晾在外面的衣服收回家。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懂得,不能总是让爸爸、妈妈关心、照顾自己,自己也要关心、体贴爸爸、妈妈,要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劳动。
4.让孩子从小学会体贴父母
在家庭中,父母免不了会有遇到困难或是感到痛苦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教育孩子体贴家长的困难与痛苦。如:妈妈生病了,爸爸可以让孩子为妈妈端汤喂药。平时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谈谈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劳动的忙碌与辛苦,让孩子理解父母,听从父母的教导,接受父母的意见,让父母少为自己操心,多安心工作。经常这样引导,孩子就会懂得体贴父母。
讲给孩子的故事
爱心树——我们的妈妈
谢尔·希尔弗斯坦讲过一个“爱心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很“喜欢”这棵大树。男孩每天都会跑到大树下,用树枝和树叶编“王冠”,爬到树上荡秋千,吃果实,和大树玩捉迷藏的游戏,累了,就在树阴下睡一觉。
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常常跟大树玩了,大树感到一丝丝的孤寂。
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大树非常高兴,对男孩说:“快来吧,孩子,在树枝上荡荡秋千,吃几个果子,再到阴凉下睡一觉。”
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爱玩那些游戏了,我想买好吃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一些钱,你能给我吗?”
大树没有钱,它对男孩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实,你把它们拿到城里卖吧,这样你就会有钱了。”
于是,男孩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叶子和果实,拿到城里去卖。大树很满足。
过了很久很久,男孩也没有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有一天,男孩终于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扭起了树干,对男孩说:“快来吧,爬到我的树干上荡秋千!”
“我很忙,没有时间爬树。”男孩说,“我需要一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我要一幢保暖的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大树没有房子,但却对男孩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拿去盖房子吧。”于是,男孩把树枝都砍下来将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这以后,男孩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时,大树高兴得几乎话都说不出来,它哑着嗓子说:“来吧,孩子,和我玩玩吧!”
“我已经长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男孩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大树让孩子砍下自己身上仅有的树干,男孩用它做了一条船,驶向远方。大树很高兴。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对大树说:“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了,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休息一下。我太累了。”
大树说:“非常抱歉,孩子,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不过,我还是非常希望能为你做些什么。来吧,孩子,坐到我身上休息吧。”
大树说完,使劲地挺高自己的身体,大树很幸福。
谢尔·希尔弗斯坦用他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索取和奉献的感人故事。故事中,大树便是母亲的化身,对孩子一无所求,却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
告诉孩子
母亲就是这么伟大,为了孩子的幸福,她可以牺牲掉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