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了自尊心,就会讲面子、要面子,没有面子的人难以处世为人。所以说,要面子是人的基本需求,无可厚非。但人又不能够死要面子,死要面子就会陷入虚伪的泥潭,结果不仅捞不到面子,反而丢了面子。
有个南方人,从来不吃鸡蛋。一次,他出远门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进了一家小店坐下,吃些东西。
店里的伙计一看有客来了,忙过来打招呼,殷情地边擦桌子边问:"客官,您想吃什么?"这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北方,对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随便地说道:"有什么好菜就上吧。"伙计应道:"本店的木樨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尝一尝。"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南方人一看,原来里面有自己不吃的鸡蛋,可他又怕如果说出来,别人会嘲笑自己无知,就不愿明说,只是问道:"还有别的什么好菜吗?"伙计说:"还有摊黄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南方人心里嘀咕:摊黄花是什么玩意儿?不管它,先要了再说吧。菩萨保佑,可千万别再有鸡蛋呀!便说道:"太好了,就这个吧!"等到菜送来一看,仍然还是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不好再推了,他只好说:"菜不错,可惜我肚子挺饱的,不想吃东西。"他的仆人饿得实在不行了,便劝他说:"前边的路还很远,不吃的话,待会儿恐怕要挨饿的。"他于是借梯子下台阶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吃些点心吧。伙计,有好点心吗?"伙计答道:"有卧果子。"他说:"那就多拿几个来吧。"等到"卧果子"被端上来,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他心中又羞惭又恼火,再也找不出什么理由了,只得饿着肚子赶路,直走得疲惫不堪。
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例证。在这种人看来,如果自己的面子一旦失掉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可见,有些人是把面子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
面子当然得要,一个一点面子也不要的人,恐怕连起码的自尊心都没有了,甚至变成死皮赖脸的无赖汉。这里的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才算不丢面子?什么面子可以丢如果面子仅仅是指人的虚荣心,就像上面讲到的那个人一样,这个"面子"要它何用?应该远远地抛弃掉才对。而有关人格的面子,就需要保留,如果连这个"面子"都不要了,岂不丧失了人格,何以为人处世中国传统上最讲求面子,认为人的生命可以不要,钱财可以不要,但面子不能不要。过分看重面子,过分把面子问题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其结果,给中国人心理上增加了沉重包袱,看似薄薄的情面,其实则有着令人难堪的苦衷。
为了面子不要命,古今并不鲜见。有的妇女在家里挨了丈夫打,被左邻右舍看到了,就觉得失去了面子,难以见人,便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的人在大庭广众面前受了欺负,吃了大亏,自认为面子受损,今后会受人讥笑,难以处世,于是以死相拼,落得鱼死网破的下场。
有的人在单位挨了领导批评,自认为在同事面前低人一等,从此抬不起头,于是就要报复,出口"恶气",做出极端的事来,落得身败名裂。
有的人在酒桌上不甘落后,本来不能喝酒,却经不起对方"激将",舍命陪君子,不喝得吐血不算好汉。其实也是为了可怜的小小"面子"。
中国人本来就有攀比心理,讲排场、讲形式,一旦比别人稍逊一筹,就不服气,就豁出去,不比得负债累累不罢休。而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在不断分化,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使许多人在社会剧变中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判断,心理遭到极大的扭曲,更容易借助于虚荣来满足自己的面子。
有些人即使债台高筑,也要挥金如土,与他人一比高低,比吃、比穿、比用、比收入、比房产;当官的比轿车、比住房、比待遇、比职级;在操办红白喜事时,讲排场、摆阔气,在住房装修中,比豪华气派;在生活消费中,大手大脚,寅吃卯粮,借贷消费,其目的就是希望他人将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为自己欢呼和赞叹。虚荣的心理一旦得到了他人正面的回应,就沾沾自喜,就觉得高人一等,就觉得自己没有白活一回,走到人前也就高昂起了头,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讲面子的虚荣心理,从小处说腐蚀了人们的健康心理,破坏了人的正常情绪,成为人性中的一大毒瘤,害人不浅。
在官场上,大家为保存面子,相互照顾,人与人相处十分小心,人人察言观色,领悟别人的话外之音,而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直觉。为了防范小人,以免伤害自己,逐渐形成了一套很有应用价值的"会议语言",其特点是谦虚、圆滑、空泛。谦虚的有:我是来学习、取经的;抛砖引玉;难免有错,敬请指教;等等,其作用是避免人家说你自负、骄傲,做免战牌之用。圆滑的有:虽然……但是;一分为二;原则上同意;等等,其作用是避免任何可能的偏颇,把思想锋芒藏起来,叫人抓不到话柄。很多人掌握了这样的特点:要评上"先进"就只要争取提名,因为在评比会上谁也不愿当面说你不够资格。所以,哪怕是一位差劲的候选人,最终也能获得全部赞成票。
要面子,就这样引出一系列的笑话,甚至腐败来。死要面子,于人不利、于己不利、于社会也无益。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正确地看待面子问题。千万别让这个问题将我们引入歧途,损害我们的心身健康,到头来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