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我拜别西北师范大学的讲台,调回山西太原。但因重病缠身,无缘再踏入大学的门槛。幸蒙老友杨积实同志热诚推荐,安排我在晋祠文物保管所(今博物馆)边疗养边工作。在从事文物保管、宣传、研究工作的几十年中,不仅晋祠的青山秀水使我乐趣横生,晋祠数以万计珍奇罕见的文物藏品,宋金元明清遗存至今的木结构建筑,更使我依恋难舍,神迷心醉,陶醉在难得的治学情境中。期间,我的恩师、南开大学副校长郑天挺教授,曾数次调我回母校任教或搞科研工作,随后又推荐我去山西大学任教;之后的1977年8月,山西省王中青副省长又曾亲自安排我去山大任教,但都因主客观原因无法成行,未能回报恩师和领导的热情帮助。
建筑是物质和科学完满结合的成果,是人与自然之物互动构筑而成的科学构件。我国的古典建筑以木质结构为特征,它不是孤立无依内部空旷的宗教建筑,也不是高耸入云指向神秘迷茫的上苍观念,而是入世的,很注重现实中人间世俗生活。它在空间环境中,以“间”为单位,纵横铺展,柱网联结,中轴对称,围墙回合,封闭规整,有序构筑成安全、舒适、静雅、和蔼、相融、指向人间生活美的建筑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我国古建筑是与人间世俗生活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宫殿庙堂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我国的古建筑造化开地,师法自然,由于地区、民族和世俗时尚等的差异,我国的古建筑凝结着不同的地方风格和时代的精神气质。
我国的园林艺术是出世的,模仿自然,超脱人间。它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将无限的大自然美景装饰其中,使得有限的空间环境可展、可游、可行、可望,体现着园林艺术美的效应。园林是我国锦绣河山的缩影,是大自然之美的概括。它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它装点着雕塑绘画和诗词歌赋的意境和情调。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游览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科学的启迪,品赏着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家们营造的文化艺术的风韵。
我国的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并以点、线结合形成线的艺术。人们通过笔尖的旋转动作,首尾呼应,疏密相间,运笔的轻重疾徐,施墨的浓淡枯湿,布局的参差错落及豪放峻险、严谨端庄等,都会显示书法家的艺术功力和声韵气质。
晋祠誉满古今,驰名中外,我在那里工作几十年,倾注着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那里的山水文物使我日思夜慕,难以忘怀。因此将我几十年的治学心得(其中包括女儿学丽等的几篇文章)整编成册,以期为弘扬晋祠文物做一些微薄的奉献,同时为自己的治学生涯做一粗浅的总结。务望读者方家指正。
常文林
2008年12月20日于市郊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