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甘肃民间故事集
31101400000011

第11章 山川故事(2)

会宁县南部有山岭巍峨蜿蜒数百里,名华家岭,为六盘山西延支脉。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此岭南麓有一祖姓人家,依山傍水,结庐而居,以牧猎为生。屋后高山,林丰草茂,门前溪水,逶迤北流。祖氏夫妇年近五旬,膝下一子,取名望荣,长得虎背熊腰,膂力过人,精骑善射,武艺超群。每日里早出晚归,猎获不少,日子过得倒也衣食无忧。只是望荣已然成人,尚无婚配,却叫祖氏夫妇愁眉不展。

一日,望荣与父亲出外打猎,在茂密的树林间追逐狐兔,翻山越岭,不知不觉间便迷失了路径,眼看天色将晚,父子二人急不择路,只拣林疏的山脊前行,不知走了多少时辰,忽见前方透出一丝亮光来,二人径直向灯光奔去。及到近前,但见树丛中篱笆隔出的一小块院落中有茅屋数间,二人便轻叩柴扉,茅屋中走出一位长者,望荣父便把贪猎走迷路径的原委相告。长者听后非常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歇息,吩咐妻女烧水做饭,招待两位远方来客。祖氏父子坐定,问起长者姓氏及贵地,原来长者姓厉,此地叫牛营,厉家所居乃是牛营湾垴。垴后发源一条小溪向西流去,不知所经。不多时,厉姑娘盛上饭来。祖氏父子此时又饥又渴,便风卷残云般吃完饭,称谢连连。望荣不免把厉姑娘多瞧了两眼,当四目相对时厉姑娘赧颜低首,收拾碗筷去了。二位老人互通家世,谈得十分投机。

一宿无话。次日早起,二位老人的话题自然也就转到了儿女的婚事上。厉家夫妇只生一女,取名杏花,年方二八,尚待字闺中。厉公一见祖家小伙,便有心于此。他从女儿频频注视祖家小伙的眼神中看出女儿喜欢望荣,便有意要结这门亲事。祖公亦有此意,自然是一拍即合。而找阴阳合婚、请媒人提亲之事却让两位老人犯了愁。

正当祖家父子收拾起身,厉氏夫妇送出家门之时,忽听得杏花在庄后唱道:

门前粼粼清溪水,

有缘交汇天为媒。

水分西北人不见,

闲看长空孤雁飞。

这望荣一听杏花歌声,心领神会,随即应道:

粼粼清溪绕门前,

流谷穿峡向长川。

探得两水交汇处,

同插篱笆建家园。

望荣父子回家后便收拾行李,起程沿小溪向前走去,夜宿晓行,不知翻越多少山涧,涉过多少河水,前面突现一马平川,西面亦来一水,祖家便在两水交汇处(即今郭城驿镇大羊营)停了下来。过了两日,只见杏花一家赶着牲畜,驮着家什沿西来之水滨一路风尘而来。两家相遇喜之不尽,真乃天缘巧合,便践约结为亲家,共建房屋,开垦田地,亦牧亦稼,定居于此。

粼粼清溪悠悠情,

仓天不负有心人。

祖厉两家结姻缘,

平野田畴话织耕。

又过了若干年代,从各地又迁来些人家,繁衍生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大的村落:

平畴田野五谷生,

绿水青山茂草林。

风吹草低羊群现,

村子取名大羊营。

后来人们为纪念原定居于两河之源,后迁居于两河交汇处的祖、厉两家,遂将南来之水称为祖河,西来之水就叫厉河,汇流后的河就叫作祖厉河了。

兴隆山上云龙桥

在古丝绸之路上,有一座山,名叫兴隆山。这兴隆山东西两峰之间,有座远近闻名的彩桥,叫云龙桥。

相传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个道号叫悟元子的道士,云游到这里,迷上了兴隆山的山色,就隐居下来,养性修仙。这兴隆山朝朝代代都有善士修建庙殿。到唐宋时,这里已经是古刹幢幢,香火鼎盛了。不料后来连年战乱,把个“洞天福地”给烧光了。峡谷里原有一座卧桥也被洪水冲毁,只剩两座桥墩。悟元子住下后,就想重建:“洞天福地。”

悟元子有个徒弟名叫唐童,是在少年时身染瘟疫被弃荒野,悟元子遇到后抱回山中,施药救活,抚养成人。唐童见师父立志复修古刹,便身背药箱,随师父走州过府,行医治病,捐集资金。

不到三年工夫,百十座亭榭殿阁建在东西二峰的山顶上。远远望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峡谷里,也架起了一座木拱桥,悟元子以迎客善士之意,取名叫“迎善桥”。从此,引得四方僧侣和香客仰景慕名,前来进香者络绎不绝。这年六月六日,四方百姓前来朝山,不料晌午时分,天色突变,霎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瓢泼。不一时山洪暴发,水势汹涌,山下那座刚修起不久的迎善桥也被“呼啦”卷走。悟元子见数年心血白费,犹如万箭穿心,唐童更是痛哭不止。

一天傍晚,雨渐渐下大,唐童正要关闭山门打点去给师父送饭,忽听山下有人呼救,唐童此时不顾山路险滑,连滚带爬跑下去救人。他见落水的是一个瞎眼老婆婆,救出水后,已经冻得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了。唐童忙脱下袍褂披在老人身上,把她背回住舍,生旺炉火,扶住老婆婆烤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老婆婆醒转过来,唐童向她问话,问东答西,才知道她是个聋子。唐童忙把做好的饭菜满盛一碗端上,见她抓不住筷子,又给她喂饭。老婆婆饿极了,把师徒二人够吃一顿的饭菜吃了个精光还张口要吃。这时,师父看到唐童救人危难,

心中甚是欣慰。当下说出家人慈善为怀,本该这样才对。”说着凑近老婆婆耳门,正要喊话,一眼看到她满头的疮痂,成堆的虮虱,又见衣服破烂不堪,全身脏臭难闻,由不得一阵恶心,忍不住“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唐童忙上前扶住。师父喘息半晌才说:“我山门是供奉神祖之地,怎能留污秽之人!你不记得先年水火之灾?快快打发了去,免得亵渎神灵!”说完回头就走。

唐童送走师父回来,见老婆婆靠住墙睡着了,心想:撵她走吧,老人体弱有病,哪能再经风雨折磨,半夜三更不是冻死,就得遭狼虫吞食;不送走吧,师父又要怪罪……想来想去,最后横下心来,索性救人救到底,留住一宿,待明天早早送走就是。这老婆婆终是上了年纪的人,样样少不了唐童服侍,折腾了半夜才稍微安定。唐童困极了,才要睡去,忽听得有人敲门,仔细听,又像有人啼哭。在雨声中,哭声断断续续,忽远忽近。唐童开门出屋察看,看到门外站着一个女子,冻得抱手缩肩,浑身发抖。唐童心里好不为难:麻烦事偏偏凑到今宵,傍黑为收了老婆婆,挨师父训斥;眼下又来一个,偏巧又是个女子,算了吧!男女授受不亲,还是避远些为好。他正要转身离去,听那女子敲起门来,敲得唐童心烦,隔门喝问:“谁家女子,不在家中守闺,来这里敲门怎的?”门外答说:“小女子是来寻祖母的,不幸迷了路径,求师父发发慈悲。”唐童听说是来寻祖母的,细细盘问,那女子说的竟和收留的老婆婆的形容衣着一般无二。说你祖母留宿在这里,我扶她出来见你。”女子忙说谢师父搭救收留,想这深山旷野,怎好就走?不如放我进来和祖母一处避避风雨,明日一早就走也好。”

唐童思忖半晌还是推辞说这山门牌楼足可避雨,待我抱捆干柴来,给你生火取暖就是了。”说毕就走。忽听女子一声尖叫,远远听见豹子吼叫,渐渐逼近山门。唐童情急,再也顾不了许多,急忙拨开门闩,一把拉女子进来,插上门,一口气跑到住舍,关严门,这才舒了一口长气。点燃灯烛,见那女子好看得很。女子问起祖母,唐童一看炕上竟呆住了,哪还有老婆婆的影子!那女子没有见到祖母,就认定唐童有意诓骗,便哭闹起来。唐童这时有口难言,要出门去找,那女子却挡在门前,擦着眼泪说:“师父不必去找,想必我祖母不放心小女子,回家去了。”又说:“多亏了小师父相救,不然就喂狼虫了,小师父当受我一拜。”说着就拜,唐童低头说惭愧!”便闭目不语。那女子羞羞答答地说:“小女子有句不知深浅的话,不知当说不当说?”唐童说:“有啥话尽管说来。”女子撩了一眼唐童说:“小女子父母双亡,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家有良田快马,只是少人使唤,小师父……如不嫌弃,招贤到我家,男耕女织,欢度光阴,岂不比出家苦行强?”说着,痴痴地盯着唐童。唐童一时心跳耳热,连忙盘腿坐定,说:“小道自拜在空门,沐浴佛光,尘念不生,休要胡言乱语!”那女子哭着说:“不要花言巧语!方才明知是我小女子在外叫门,竟不顾礼端,拉手进门,还说什么尘念不生。”唐童声色严厉地说道家素以慈悲为怀,怎能见死不救?”女子又笑笑说:“登仙如登天,青灯易守,莲台难坐啊!还是睁开眼看看你面前这朵活莲花吧!”说着凑近前来动手就拉。唐童剑眉倒竖,一声断喝凭你貌似天仙,我只视为骷髅。”

话未说完,听得一声大笑,声如洪钟。唐童睁眼看时’哪里还有什么女子,只见眼前一朵闪光的莲花,上面端坐一位道者。唐童知是神仙下凡,连忙跪倒在地。

原来这道者是吕洞宾,老婆婆和那女子都是他变化出来的。吕洞宾说:“你潜心学道,贫贱不移,富贵不淫,道行已成。五月端阳节午时,便是你仙化之时,谨记勿误!”说毕给唐童一支三寸来长的麦棱,说它可以当路走,可以当桥渡,可以当云乘;人踩上去,千里远途眨眼就到。唐童接过麦棱,待要拜谢,吕洞宾早已不见了。看看窗外,天已透亮。

唐童自有麦棱后,走路脚不沾地,十分快当’干活省了不少脚力。他闲着无事,便踩着麦棱玩天宫,游蓬莱,好不逍遥。师父每次吃着滚热的饭菜,夸奖唐童勤快,唐童听了心中暗笑。因仙机不能泄露,也不敢说出真情。

端阳节眨眼就到。唐童想到就要和朝夕相处的师父告别,心中依依不舍,一大早就到西峰来和师父告别。师父听说唐童要离山云游,想到徒弟已长大成人,让他去见见世面也好,便准可了。唐童跪地,毕恭毕敬地向师父磕了三个头,洒下几行热泪,说了声“师父保重”就退了出来。回到住舍,烧了一盆清水,沐浴了一番,就脱俗游仙去了。

传说唐童离开兴隆山的时刻,对山中一草一木、一屋一室都留恋难舍,便踩着一朵白云绕山游转。当他一眼望见两山间那条形如飘带的河流时,心情很不平静。想到百姓被水冲去的药筐、柴捆和牛羊,想到几次修桥,都被洪水冲毁,耗去多少财物,到今天仍然无桥可通,便决然取出吕洞宾给他的那支麦棱,在此架桥,留给后世。唐童选中一处地方,将麦棱从空中投放下来。一道白光落在东西二峰之间,形成一座精美的过桥,从此,这座桥再没有被洪水冲毁过。起初,人们称他叫“麦棱桥”,后来取“栖云”“兴龙”二山通气之意,改称为“云龙桥”。

玉门关

玉门关坐落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戈壁沙漠上。关于玉门关名字的来历,有一个十分古老的传说。

和田美玉驰名天下。白玉如冰似雪,彩玉五光十色,墨玉翠绿鲜嫩。运入中原后,人们争相购买。可是,和田美玉运输难。贩运玉石的商队不畏艰辛,冒着酷暑炎热,冰雪严寒,暴风狂沙,往返于人迹罕至的大沙漠荒原上。

单说小方盘城正西方向,有个驿站叫“马迷土”。夜晚,从此地出发向东赶路,连识途老马也会晕头转向,误人歧途,因而得名。有个贩运玉石的商队,每次走到此地,总是迷失方向。于是,人都说马迷土有妖魔作怪!真的有吗?没有。原来此地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杂草茂密。商队天热上路时,为避免人畜中暑,都是乘夜晚凉爽赶路,这样,到马迷土往往就辨不清方向了。

商队里有个赶胳驶的巴郎子’身材瘦小,心地善良。一次,夜晚迷了路,恰巧碰到一只离群孤雁,被商队的人擒住,交给小巴郎收拾好美餐一顿。他正要举刀割头,突然看见大雁眼里闪着异样光彩,流着辛酸的眼泪,咕噜咕噜叫了起来。小巴郎仔细一听,原来大雁说:“咕噜咕噜,免我一死,咕噜咕噜,能出迷途!”巴郎子高兴地将刀子入了鞘,对大雁说,我本来就不忍心害你。你若能引我出了迷途,那就感谢不尽了。大雁悠扬地叫了几声,起飞了。商队跟着大雁,走出了马迷土,来到了小方盘城。

又一次,他们到此地又迷了路。那只大雁飞来,落在土梁上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飞边叫,引着商队出了迷途。大雁的话,其他人都没在意,唯有巴郎子听得明白。到了小方盘城,他立即找管家商议。

“管家,咱们到马迷土几次迷路,濒临险境。这次,若不是大雁弓路,后果不堪设想!”

“是呀,感谢大雁帮了忙!”管家回答说。

“不知管家听清了没有大雁说的话?”巴郎又问。“我只听见它咕噜咕噜叫,并未曾听到说话。”“我可是听到了。”“大雁说了些什么?”管家惊奇地问。“商队迷路,方盘镶玉。”“这是什么意思?”“我思索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奥妙。就是提醒咱们在小方盘关楼上镶一块玉石,商队以后夜晚赶路就有了方向。我想,这非常有道理。”“这有啥难的?把白玉石搬上一块镶去。”管家漫不经心地说。“管家,普通玉石不行,非夜光墨绿玉不可。”“这……”管家心里打算盘,一块夜光玉要值上一千两银子,也许是巴郎子编谎坑人呢。踌错了半晌,一摆手,说:“算了,这次夜光墨玉石带的不多,下次再说吧。”

等到下一次,这个商队到马迷土又迷路了。一连几天’找不到水泉,连骆轮也干渴得喘开了粗气。人人嘴上裂开了血口子,连步都迈不开。正在危难的时候,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咕噜咕噜”又叫了起来。管家蜡黄的脸上起了一层干皮,上气不接下气地唤过巴郎子问:“救命的大雁又来了,你快说,它讲的啥?”“还是那两句话:‘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过又加了两句:‘贪财害己,死无葬地!’不信请你仔细听。”巴郎子回答说。

管家一听,果然明白了。大雁又一连叫了几声。管家忙问:“大雁又说的啥?”“咕噜咕嗜,不舍墨玉,决不引路。”“这怎么办呢?你快出个主意吧。”管家哀求地说。“你赶快向大雁发个誓愿,就说,这次若弓出险境定照吩咐去办。”管家为了活命,爬下给大雁叩了三个响头,狠狠地发了个誓愿。大雁起飞了,在前边引路,商队又一次走出了迷途。

到了小方盘城,管家再不敢贪财了,挑了一块最大最绿的夜光玉交给了巴郎子,镶嵌在关楼的顶端。每到夜晚,夜光玉发出晶莹耀眼的光芒,方圆百里之外,也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再也不迷路子。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为玉门关。

讨赖河

嘉峪关南有一条大河,浇灌着酒泉盆地数十万亩农田,这条河名叫讨赖河。你知道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哩!

古时候有个名叫巴扎尔的青年人在河边放羊,一天晌午刚过,他见大河里出现一条白亮亮的水柱子,戈壁滩上又飞起一条黑乎乎的水柱子,两条水柱在空中缠绕起来。巴扎尔听祖上讲,白龙是水龙,黑龙是旱龙。黑龙要吸干河水,白龙要保住河水,它们经常相争着,这不就是它们在相斗吗?眼看搏斗得十分激烈。巴扎尔要助白龙一臂之力。当黑龙扑下来的当儿,他狠狠地抽了一鞭子,抽断了黑龙的尾巴,那截尾巴掉在了沙滩上。于是黑乎乎的水柱逃走了,白亮亮的水柱掉了下来。他跑上前去一看,白龙躺在河边,脖子还流血呢。巴扎尔脱下白布衫子,给白龙包扎了伤口。白龙点点头,跃起身子,跳进河里,摇头摆尾游走了。

晚上,巴扎尔人睡以后,见一位白发老人走到他跟前,严肃地嘱咐他:“巴扎尔,你要记住:青人青马青鞍子来请你,你千万去不得!白人白马白鞍子请你,你就放心去!去了以后,啥都不要,就要南墙上那朵水仙花。”巴扎尔惊醒了,原来是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