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31217000000006

第6章 附录(2)

崇圣祠门三间,南向。崇圣殿五间,东西庑各三间。东南燎炉一。

戟门(大成门)外神厨五间,宰牲亭三间,井亭一间(太原文庙井亭在棂星门前),西向。

西神库五间,致斋所三间,更衣亭一间,东向。

街门外列木栅栏,涂以丹色(太原文庙木栅为棂星门)。

东西街牌坊各一,下马牌各一。

孔庙祭品陈设

【孔子位前】(1)牛一;(2)羊一;(3)豕(猪)一;(4)登一(装大羹);(5)鉶二(装和羹);(6)簠二(装稻、梁);(7)簋二(装黍、稷);(8)笾十(装形盐、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9)豆十(装韮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荀菹、鱼醢、脾析、豚拍);(10)炉一;(11)镫二。

【四配位前】(1)各羊一;(2)各豕一;(3)鉶二;(4)簠二;(5)簋二;(6)笾八;(7)豆八;(8)炉一;(9)镫一。

说明:笾无白、黑饼;豆无脾析、豚拍。其他同孔子位前。

【十二哲位前】(1)鉶一;(2)簠一;(3)簋一;(4)笾六;(5)豆六。

说明:东西各羊一、豕一、炉一、镫二。簠装黍,簋装稷,笾豆无芡、脯、荀菹、鱼醢。

以上殿中设一案,少西,北高,供祝版。其南(东)设一案,西向,陈礼神制帛九(色白)。香盘四、尊三、爵二十七。西设一案,东向,陈礼神制帛八(色白)。香盘三、尊二、爵二十四。凡牲陈于俎。凡帛正位、四配异篚,十二哲东西共篚。凡尊满酒,承以舟,疏布冪、勺具。

【东西庑先贤位前】(1)羊二;(2)豕二;(3)香案一;(4)炉一;(5)镫一。

【东西庑先儒位前】(1)羊一;(2)豕一;(3)香案一;(4)炉一;(5)镫一。设案一于南,北向,陈礼神帛二(色白)、香盘二、尊三、虚爵六、俎、篚、冪、勺具。

【崇圣祠正位前(与四配同)】(1)各羊一;(2)各豕一;(3)鉶二;(4)簠、簋各二;(5)笾、豆各八;(6)炉一;(7)镫二。

【崇圣祠配位前】(1)簠、簋各一;(2)笾四;(3)豆四;(4)东西羊豕各一;(5)炉一;(6)镫二。

崇圣祠正殿内中设一案,少西,供祝版;东设一案,陈礼神制帛五(色白)。香盘五、尊四、爵十五。西设一案,陈礼神制帛四(色白)、香盘四、尊三、爵十二。

设《中和韶乐》在殿外两阶,金鎛钟一(直省无)、编钟十六,在东;玉特磬一(直省无)、编磬十六,在西。东应鼓一、柷一、麾一、西敔一。东西分列琴六、瑟四、箫六、篴六、篪四、排箫二、埙二、笙六、搏拊二、旌二、羽籥三十六。

祭孔的戒词、祝文、献辞

【钦遵令典】于某年某月丁某,祗行释奠礼于至圣先师孔子。官员职事人等,自今日为始,沐浴更衣,散斋一日,各宿别室,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不问疾,不听音乐,不理刑名。致斋一日,同宿斋所,思神饮食,思神居处,思神笑语,思神志意,思神所乐,思神所嗜。各宜精白乃心,益加敬谨。戒之哉!

【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辞曰:大哉孔子,先觉先知。与天地参,万世之师。祥徵麟绂,韻答金丝。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举初献乐】奏《宣平之章》,辞曰:予怀明德,玉振金声。生民未有,展也大成。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载,其香始升。

【主祭祝文】维某年某月日,某官某,致祭于至圣先师孔子曰:惟先师德隆千古,道冠百王,揭日月以常行,自生民所未有。属文教昌明之会,正礼和乐节之时,辟雍钟鼓成恪荐于馨香,泮水膠庠益致严于笾豆。兹当仲春(秋),祗率彝章,肃展微忱,聿将祀典,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尚飨!

【举亚献乐】奏《秩平之章》,辞曰:式礼莫愆,升堂再献。响协鼖镛,诚孚罍甗。肃肃雍雍,誉髦斯彦。礼陶乐淑,相观而善。

【举终献乐】奏《叙平之章》,辞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于论思乐。惟天牖民,惟圣时若。彝伦攸叙,至平木铎。

【举彻馔乐】奏《懿平之章》,辞曰:先民有言,祭则受福。四海黉宫,畴敢不肃。礼成告徹,毋疏毋黩。乐所自生,中原有菽。

【举送神乐】奏《德平之章》,辞曰:凫绎峩峩,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泽无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膠庠。

【崇圣祠祝文】维某年月日,某官某,致祭于肇圣王、裕圣王、诒圣王、昌圣王、启圣王曰:惟王奕叶钟祥,光开圣绪。盛德之后,积久弥昌。凡声教所覃敷,率循原而溯本。宜肃明禋之典,用申守土之忱。兹届仲春(秋),聿修祀事,配以先贤孔氏、先贤颜氏、先贤曾氏、先贤孔氏、先贤孟孙氏。尚飧!

山西现存较完整的孔庙(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县城东南隅城隍庙街。创建年代久远。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省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原文庙由三组建筑群组成,中央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庙门前东、西、南三面各建牌坊一座。文庙共分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东西两侧有东、西庑。现仅存大成殿、东西庑、棂星门、泮池等。

大成殿平面近似方形,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梁架结构大体近宋制。

【平遥金庄文庙】位于平遥县岳壁乡金庄村西。创建于元延祐二年(1315),明清数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共二进院落,有殿堂六座。中轴线上有大成殿、明伦堂、泮池等。大成殿为清嘉庆七年(1802)遗物,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孔子、四配、十哲共15尊塑像,保存较为完整,为明代所塑。一说为元代遗物。孔子像居中,端坐木雕神龛内,龛上方悬挂“圣集大成”金匾。孔子头饰十二旒之冕,身着五服。两侧分列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子思、亚圣孟子,高约1.55米,九旒冠冕,身着袍服。十哲分立神龛下东西两侧,东侧为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西侧为冉耕、宰予、冉求、言偃、颛孙师。金庄文庙是山西省乡村中现存少数文庙中的一处,尤其是孔子等15尊塑像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内罕见。

【太原文庙】位于太原狄梁公巷。太原文庙为府文庙,原在城西南,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明清两代重修并扩建。因原址地洼潮湿,于清光绪七年(1881)迁建于城东南崇善寺废址上,即今址文庙。

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20世纪70年代迁移至西旁门前)、影壁、棂星门、泮池(“文革”中拆除)、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这些建筑基本保存了原貌。第一、二进院均有东西庑各二十一间。第一进院东西庑已改建,非原貌。第二进院东西庑基本为原构,只是门窗有改动。崇圣祠东西庑各三间。崇圣祠西侧原为三立阁,现已拆除,改建为国家文物库。棂星门前有井亭。西门(现文庙正门)及棂星门前还保存有明代洪武、万历年间晋王府铸造的铁狮子三对,为原崇善寺遗物。

棂星门为六柱三间式,每间夹墙全用琉璃贴壁,色彩以孔雀蓝为主,间以黄绿。门楼屋顶、门柱、云罐、脊兽等,皆为琉璃制品,绚丽多彩。

大成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歇山式屋顶,琉璃瓦覆盖,明间可穿堂进入第二进院落(大成殿院)。门两侧各开一腋门,平常出入走掖门,遇祭典等重大活动,才开启大成门。

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坐落在砖石砌筑的高台之上,殿前月台宽敞疏朗。殿顶用蓝琉璃瓦覆盖,正中三个方心和脊、吻兽为黄色琉璃瓦装饰。

崇圣祠为四合院布局,祠前为三间四柱木质门楼,悬山顶。东西庑各三间。正殿面阔五间,明次间内收出廊,歇山顶。开三个拱形窗,式样如欧洲近代建筑。

【清源文庙】位于清徐县城西赵家街北隅。此地原属清源县城。据清光绪版《清源县志》记载,庙创建于金代泰和二年(1202),元延祐年间(1314-1320)重修;明洪武、万历年间多次修葺;清顺治十七年(1660),又予以扩建、增建。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为金元时期的风格,余皆为清代建筑。

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线自南而北有棂星门、状元桥、戟门(大成门)、大成殿。大成殿后原有明伦堂,“文革”中被毁。

大成殿建于高1米的台基之上,殿前有宽大的月台。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左权文庙大成殿】位于左权县城关镇辽阳街81号。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延祐二年(1315)重修。现仅存大成殿,为二层砖木楼阁式建筑,仍为元代原构。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瓦顶。庙内存元代残碑一通。

左权原名辽县,金元时属辽州,1942年因左权将军牺牲于该县十字岭,故更名为左权县。大成殿面阔七间,重檐歇山顶,规格较高,属州一级文庙。

【长子文庙】位于长子县城内东街北隅,两进院落。创建年代不详,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修葺,历三十一年又重修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及明伦堂。清代又多次修葺增建,始成现在规模。大成殿仍保留元代建筑特征,余皆明清遗构。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存明嘉靖十年(1531)《御制正孔子祀典说》石碑一通,阳面镌刻线条流畅,形体端庄,刻工精细。遗像左侧记载铭刻画像的依据和出处,相传为仿唐代画家吴道子墨迹而刻制,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潞城李庄文庙】位于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西侧。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有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侧建有厢房、耳房等。

金兴定五年(1221),王备等人率众重修文庙。元明清各代又屡有修葺。大成殿现存为元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大成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以灰瓦布顶,琉璃脊兽,脊兽造型生动别致,烧造精湛,代表了山西元代琉璃的工艺水平。正脊脊刹上有“至元元年”的题记,是大成殿建造年代的佐证。

【静升文庙】位于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重建。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现存有影壁、戟门、大成殿。两侧建有奎星楼、配殿,为元明结构。影壁,元代修建,双面镂空石雕鲤鱼跳龙门,水波逐浪,祥云翻滚。壁顶琉璃装饰,是山西省乡村文庙中现存较为精美的影壁之一。

大成殿建于近1米高的砖砌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半,六檩前廊式结构,单檐悬山顶。灰瓦布顶。

【浮山文庙大成殿】原位于浮山县城中心,1988年迁建于城外神山路东端。建造于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元大德七年(1303)平阳大地震毁后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正统、成化、嘉靖、万历年间相继增修补建。清康熙年间扩建,并增修东西庑各五间;同治十二年(1873),重修大殿,并置戟门三间和泮池、棂星门、敬一亭、明伦堂、文昌阁、训导宅、观德亭等。现仅存大成殿。

大成殿建于1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整座殿宇翼角翚飞,庄重古朴。

【大同文庙】位于大同市城内东南隅。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由云中驿改建而成。初建时规模甚小,明宣德二年(1427)、正统九年(1444),增建肃敬亭、崇文阁。嘉靖十二年(1533),庙遭重创,十六年(1537)重建,“开云路,建云表,殿庑斋堂,亭阁祠舍,门楣之属无废不举”。天启四年(1624),又建雁塔,至此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庙坐北朝南,原布局由两条轴线组成,一为供祭祀的场所孔庙,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排列有云路坊、大成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尊经阁。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义路坊、礼门坊、斋明厅、洁清厅、东庑、西庑、神库、神厨及乡祠;二为讲学场所,中轴线上有大门、仪门、明伦堂、东西斋房。现仅存戟门,大成殿、神库、神厨。

大成殿为明代遗构,置于一长方形台基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顶黄、绿、蓝三色琉璃瓦覆盖,灿烂辉煌。

【代县文庙】位于代县城内西南街。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重修,明永乐、正统、天顺、成化、嘉靖间多次修缮扩建,清代也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代遗构,个别为清代所筑。中轴线自南而北现存有万仞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敬一亭。戟门前左右分列名宦、乡贤、节孝三祠。大成殿有东西庑各十五间。崇圣祠设于庙之东北偶,左右分列先贤、先儒祠。

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殿之隔扇棂花图案达十二种之多。殿内藻井小木作为明代精品。

代县在唐、宋、金、元属代州治,代县文庙当为州文庙。

【新绛文庙】位于新绛县城东北隅。建于宋咸平二年(999)以前,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中轴线上现存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东西庑各十五间,还有尊经阁、敬一亭、碑亭等。

棂星门原为木结构,明正德十六年(1521),绛州知州李文洁改木为石。

泮池,开渠引隋代绛守居园池水至池内,池上筑以石栏杆,中间夹以石坊,上刻鲤鱼跳龙门图案。

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琉璃瓦饰,为元末明初遗构。拱眼壁绘有壁画,有山水、人物、花卉,为明代之作。

庙内原存集刻晋右军王羲之书《大宋绛州重修夫子庙碑记》一通,现移至城内龙兴寺。庙内还存有清雍正时期《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等。

新绛文庙为原绛州文庙,规格却比太原府文庙还要高(大成殿同为七间,但新绛文庙为重檐歇山顶,太原府文庙却为单檐)。

【闻喜文庙】位于闻喜县城内。创建年代无考,重建于宋咸平元年(998),元大德七年(1303)临汾大地震毁,明弘治四年(1491)再次重建。中轴线上自南而北原有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及东西庑。右侧有传道斋、授业斋。20世纪70年代初,棂星门、戟门、明伦堂等先后被毁,1985-1987年大成殿及东西庑先后修复。

大成殿为元末明初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庙内保存石刻甚多,有宋司马光撰书宣圣庙碑、明代孔丘线刻石像,以及其他碑碣百余通。其中记载元大德七年(1303)大地震的碑刻尤为重要。

【阳城文庙】位于阳城县城内。创建年代不详,明代重建,清道光十六(1836)至十九年(1839)又重建。现存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有厢房。

大成殿重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坐落于1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设前廊。脊檩下有郭杨、王业重建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