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据他自己的经验认为,服用一种止咳镇痛的外用药膏是他治愈感冒的关键。尽管药瓶上写着“禁止内服”的字样,他还是建议身边感冒的人吃一汤匙,并说:“吃了这个,你的感冒症状就会消失。”或许是服用这种止咳镇痛的外用药膏让他的感冒好了,但事实上,无论我们吃什么,几天以后感冒的症状都会自动消失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说明,当情绪、偏见或不好的主意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正确进行判断性思维的理性就不起作用了。我们并不总是像上述各例那样形成判断或做出决定。做出更好的判断的利器就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值得注意的是,批判性思维往往不是指断言的真假本身,而是指对我们面临的断言进行评估。也可以说,批判性思维的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当我们考量某个主意好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由于思想决定行动,我们如何考量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是否明智。
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论题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断言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它用于口头或书面交际中传递信息、表达意见或信念。陈述或断言区分为真的或假的。“上海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前是真的,现在是假的,因为从人口流动情况来看,重庆、北京都可能是真的,当然也会变成假的;“其他星球上有智力生物”或者为真或者为假,只是目前我们还不能断定。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就是检查和评估断言以及各断言之间的关系。我们探讨的断言可以是微不足道的,也可以是事关重大的。无论是关于牙膏对牙齿是否有美白作用,还是关于是否需要“限购令”的问题,都同样需要批判性思维。你提出断言或对某种断言进行审查,同样也都需要批判性思维。
对一些断言我们无须评估,无须仔细审查就能甄别它们的正误。我们不必苦思冥想就能断定自己是否嗓子疼,只要打个电话给医院值班室就能知道医院是否还在营业。但对于事关重大的决定,对于社会事件,对于世界的现象,我们就必须谨慎审查和评判。对于那些身居要职的人,他们的决定往往关乎其他人的切身利益,面对这样的决定,就格外需要高水平的审视。
论题实际上就是“问题”,我们可以互换地使用这两个概念。“问题”就是指某个特定的断言是否真实。解决问题就是对断言的真假做出回答。当我们对一个断言进行审查的时候,即当我们探究断言之真假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论题。批判性思维主要关注这样一类断言:被论证支持或反驳的论题。
做出断言或表达对问题的立场并不是语言的唯一重要作用,语言还可以被用来做其他许多重要的事情。我们可以用语言来假设、猜测、设想及提议,可以用语言来消遣或娱乐,可以用语言说服他人(包括你自己)接受某种观点以及试图让人(包括你自己)采取行动。我们用语言祷告、许诺、表扬、鼓励、说谎、欺骗、羞辱、侮辱、道歉、安慰、发牢骚等(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运用语言在干什么)。所有这些表达的成效、效力、完备性、合法性、真实性、创造性、清晰性等品质都受批判性思维的检验。但本书主要关注语言的两种功能:做出断言和提供论证。当然,我们也兼顾语言的提假设和做猜测功能。
论证是批判性思维的最重要因素,尽管论证可以很复杂,但究其实质,论证的概念很简单:我们从事论证是为了给一个断言的真实性提供理由。论证有两个构成部分,即前提和结论,其中前提为结论提供理由。如对于问题“小刚家里有事,是否有理由不上课”,小刚对老师说:“我祖母去世了,我要去参加葬礼,所以不能上课。”小刚就为他有理由不上课提供了自己的论证,至于他论证得怎么样是另一个问题。
论证往往不像小刚的论证那样只由一个前提构成。比如爱因斯坦的E=mc2的结论需要一系列高深的数学和物理理论的支持,而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对E=mc2的论证。小刚的论证是否好论证决定于他的前提是否的确支持了结论,即是否确实为结论提供了理由。好论证的标准一般有两点:一是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一个论证的前提的真往往需要新的论证来支持,这样,一个论证的前提就是新论证的结论。二是前提和结论必须是相关的。相关的要求是指,前提为真的确能增加结论为真的可能性。
从根本上说,论证是为了支持或证明结论,而解释是为了指明某事物的原因、它如何运作或它是如何制作的等。论证一条狗身上有跳蚤和解释狗身上有跳蚤的原因是不同的思维,论证暴力犯罪的增加也不同于解释犯罪率升高的原因。尽管解释和论证容易被混淆,但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很像学习一项新的操作技能。你不能仅仅听、看这些技能,必须亲身实践。频繁的练习虽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一般来讲,批判性思维包括以下六项技能。
第一,解释的技能
所谓解释,就是要理解和表达变化多样的经验、情景、数据、事件、惯例、信念、规则、程序、标准的意义或重要性。
首先,范畴归类。使用范畴进行归类、区分、理解、描述信息的特征和意义。例如,识别一个问题并无偏见地定义其性质;确定对信息进行分类及亚分类的有用方法;使用特定的分类框架对数据、发现或意见进行分类等。
其次,解读意义。觉察、关注和描述信息内容、情感表达、目的、社会意义、价值、见解、规则、程序、标准等。比如,察觉、描述一个人询问某个问题的目的;鉴别特定社会情景中一个特殊面部表情或手势的意义;洞悉辩论中反讽或修辞式询问的使用;解释使用特殊仪器获得的数据。
最后,澄清含义。通过限定、描述、类比或比喻性的表达式来解释或澄清语词、观念、概念、陈述、行为、图画、数字、记号、图表、符号、规则、事件或仪式等的语境的、惯例的或意欲的含义,消除混淆、模糊或歧义,或者为这种消除设计一个合理的程序。
第二,分析的技能
所谓分析,就是要辨识陈述中意欲的和实际的推论关系,辨识问题、概念、描述或其他表达信念、判断、经验、理由、信息或意见的表征形式。
首先,审查理念。确定各表达式在论证、推理或说服语境中扮演或企图扮演的角色;定义概念;比较概念或陈述;辨识难题或问题,并确定它们的组成部分,同时确定它们之间以及它们每一部分和整体之间的概念上的关系。
其次,发现论证。确定陈述、描述、质疑或图表是否表达或企图表达一个(或一些)理由以支持或反对某个主张、意见或论点。最后,分析论证。对于那些意欲支持或反对某一主张之理由的表述,辨识它的主结论,支持主结论的前提或理由,深层前提或理由,推理的其他未表达因素,如间接结论、未陈述假设或预设,论证的整个结构或推理链,审查那些并不打算作为所述推理的一部分,但作为背景性的、包括在表述整体之内的任何项目。
第三,评估的技能
所谓评估,就是要对陈述、说明人们的感知、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的表征的可信性进行评价;还要评价陈述、描述、疑问或其他表征形式之间实际存在的或意欲的推论关系的逻辑力量。
首先,评估主张。认识那些与评估信息或意见源的可信度相关的因素;评估问题、信息、原则、规则或程序所指示的语境相关性;评估可接受性,即任何特定经验、情景、判断、信念或意见之表征的真或可能真的置信水平。
其次,评估论证。判断一个论证前提的可接受性能够证明该论证所表达的结论可被当作真的接受,还是当作很可能真的接受;预期或提出质疑、反对,并评估所涉及的这些点是否为被评估论证的重大弱点;确定一个论证是否依赖虚假或可疑的假设或预设,然后确定它们如何关键地影响论证的力量;判断合理的和谬误的推论;判断论证的前提和假设对于论证的可接受性的证明力;确定在哪个可能的范围内附加的信息能增强或削弱论证。
第四,推论的技能
所谓推论,就是要辨识和把握得出合理结论所需要的因素;形成猜想和假说;考虑相关信息并从数据、陈述、原则、证据、判断、信念、意见、概念、描述、问题或其他表征形式导出逻辑推断。
首先,寻求证据。尤其要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支持性前提,并且谋划寻求和汇集可能提供这种支持性信息的策略;一般地,需要对与决定某个选择、问题、难题、理论、假说或陈述的相对优点、可接受性或合理性相关的那些信息做出判断,确定获得这些信息的合理探查策略。比如,当试图发展支持某人观点的说服性论证时,要判断有用的背景信息有哪些,并形成一个计划,对有关如此信息是否可利用的问题给出一个清晰回答;在断定某些缺失的信息对于决定某一观点是否比相竞争的观点更合理有密切关系之后,要筹划对这些信息的搜索,揭示这些信息是否可利用。
其次,推测选择。阐明解决问题的多种选择,假定关于某一问题的一系列推测,设计关于事项的可选假说,发展达至目标的各种计划;描述预见并设计决策、立场、政策、理论或信念的可能后果的排序。
最后,得出结论应用合适的推论模式决定在给定的事务或问题上一个人应采取什么立场、看法或观点;对一个陈述、描述、问题或前提集,以恰当的逻辑力等级得出推论关系以及它们所支持、担保、蕴含或推出的结果或假设;成功地使用推理的各种形式,确定一些可能的结论得到最强的担保、得到手头证据的最强支持,确定哪个应被拒斥,或依据给定的信息应被视为较不合理。
第五,说明的技能
所谓说明,就是要陈述推理的结果;用该结果所基于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相关术语证明推理是正当的;以使人信服的论证形式呈现推理。
首先,陈述结果。对推理活动结果予以精确陈述、描述或表征,以便分析、评估、根据那些结果推论或进行监控。
其次,证明程序的正当性表述。用于形成解释、分析、评估或推论的证据的、概念的、方法论的、标准的和语境的考虑,以便能精确地记录、评估、描述、向自己或他人证明那些过程是正当的,或者以便补救在执行这些过程的一般路线中觉察到的不足。例如,在从事一个耗时而困难的问题或科学程序时,保持记录探究的进程和步骤;对为了数据分析的目的所选择的特殊统计试验进行说明;陈述在评估一篇文献时所使用的标准;当概念的澄清对推进给定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的时候,说明如何理解关键概念;说明对使用的技术方法一直感到满意的先决条件;报告用于旨在以合理方式做出决策的策略;设计一个用于描绘证据的定量的或空间的信息图解。
最后,呈示论证。给出接受某个主张的理由;对付那些就推论、分析或评估的判断之方法、概念阐释、证据或语境的恰当性所提出的异议。
第六,自我校准的技能
所谓自我校准,就是要自觉监控自己的认知活动、用于那些活动中的元素和得出的结果,特别将分析和评估技能应用于自己的推论性判断,以质疑、证实、确认或校正自己的推理或结果。
首先,自我审查。反省自己的推理并校验产生的结果及其应用,反省对认知技能的运用;对自己的意见和坚持它们的理由做出客观、深思的元认知评价;判断自己的思维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知识不足或老套、偏见、情感以及其他任何压制一个人的客观性或理性的因素的影响;反省自己的动机、价值、态度和利益,以确定已尽力避免了偏见,做到了思想公正、透彻、客观、尊崇真理和合理性,而且在将来的分析、解释、评估、推论或表述中也是理性的。
其次,自我校正。自我审查、揭露错误或不足,如果可能,设计补救或校正那些错误及其原因的合理程序。
总之,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简化你的学习,然而,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
【小秘密】
一个人不管是选举还是购物,你都会发现提出批判性问题非常有用。同时,它还可以提高你的独立思考意识,这对于增加你的自信心也是很有用的。
【读名言】
“思考”应当走到众人前面去,“愿望”不妨留在后面。
——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广角镜】
批判性思维的有效策略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的最好的策略就是把自己表现成这个样子:你首先得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是仍然在不断地冲破羁绊,去寻找最后的结论。谁先找到最好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最佳结论的过程。如果你能给那些试图说服你的人一个信号,表明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你是他们的伙伴,这个探索过程对你们双方都有益,也许他们就会把你的批判性问题看作是对双方都不可缺少的工具。以下一些技术就是我们在运用批判性思维策略要使用的。
1.一定要表现出你确实想抓住所说的内容。要问那些可以体现你希望抓住和接受新结论的问题。
2.重新表述你所听到的或看到的内容,并询问你对这个论证的理解与作者或演讲者所说的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