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
戴尔·卡耐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生导师。
1888年11月24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贫穷的农家里,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并没有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不辞辛劳,不断地改进和塑造自己,以迄成功。他曾做过销售员,也投身过演艺事业,并尝试过创作小说。
他原先的目标是想在学校里获得学位,毕业后回到家乡的学校里去教书。但在快毕业的那年里,他发现同班的一个同学在暑假为国际函授学校推销函授课,每周所得的钱,比他父亲的辛勤所得还高出4倍。为此,他在1908年毕业后,便赶到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在1911年,他又突发奇想到美国纽约戏剧艺术学院学习演戏。
终于有一天,他作出了决定——一个彻底改变一生的决定——使后来的人生超出想像地令自己感到快乐,并富有价值。由于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了具有“卡耐基风格”、绽放着人性光辉的写作和授课,又随着岁月的演进逐渐充实和发展。
他在密苏里瓦伦堡州立师范学院受了4年教育。白天时间看书、写些小说和短篇故事——他要“为生活而写作,为写作而生活”。晚上,为了赚取生活费,他为夜校教公开演说课。
卡耐基的公开演说课,不仅讲解演说术的历史和演说的原理,更主要的是采取启发式,由他和学员们共同参与实施,专门设计以实际的经验来训练人的思考,由于公开演说课开得很成功,使他声名远扬。卡耐基及其组织激励、鞭策着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并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因此,卡耐基获得了“20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的美誉。
他一生中写作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优点》、《语言的突破》、《快乐的人生》等书。这些著作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实践的结晶,也是卡耐基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全球一直畅销不衰。
使卡耐基享誉世界的书是1936年出版的《人性的弱点》。书中,卡耐基所介绍的分析忧虑和抗拒忧虑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真实地窥见美好的心灵世界,有助于我们塑造自己人性的优点。
人们都想获得成功,但由于人性的弱点,使得通向成功之路布满了荆棘。《人性的弱点》就是要告诉你,正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本性上的一些“弱点”,以充满热情的赞誉、理解和宽容,去适应别人的这些“弱点”,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进入在与人交往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获得家庭和事业上的支持。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只有能够包容,才能彼此认同。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常常为大家所忽视。卡耐基提醒我们:“人性虽有缺乏,但若能激发对方的高贵情操,多数人都会真的以诚实、守信等美德反求助己,化冲突为祥和。”
在与人相处的技巧方面,卡耐基认为,“犯错误的人永远只会怪罪于他人,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如果无视人性的这一特点,如果我们只会对犯错误的人恶语批评,结果只能引起他对自己的辩护,结果仍然于事无补。卡耐基强调,与人相处的最大秘密乃是给予他人由衷的认可和毫不吝惜的赞美。因为“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而当我们想让别人去做某事时,只有一种方法,就是让他做他想做的事。
如果能够获得他人的欢心,就可以避免可能遇到的阻碍,获得必备的支持。卡耐基认为,要得到别人的欢心并不难,只要我们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在看似不经意中,往往就能使人对你心存感激。比如在面对他人时,一个真诚的微笑;稍微花点时间记住他人的名字;做个好听众;从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开始等等。这些方法之所以有效,其实还是基于人的自重心理,如果一个人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这种满足感,他怎么可能成为你的障碍呢?如果你能获得在某些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就同时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东风”。
当然,我们在事业中,在教育子女上,经常会遇到必须改变他人想法的问题。对此,卡耐基指出,千万莫逞口舌之能,据理力争偶然或许能让你得到一些胜利的快慰,但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如果固执己见,甚至自己错了而不勇于认错的话,要想改变他人可能会事倍功半。如果能够避免发挥自己的“弱点”,而是对别人“投其所好”,这样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但常常不能自觉地接受批评,我们该如何匡正他人的错误呢?是不是给别人当头一棒就能解决问题?是不是你不让他犯错误他就能不犯错误呢?这样做,更多的时候并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对此,卡耐基先生是这样做的:在责备他人之前,先就其优秀之处,不吝褒奖,才能奏效;要想道出别人的缺失,旁敲侧击的暗示比直陈其过的表白显然略胜一筹;如果你也有责任,显然应该先苛责自己,次苛责他人,这样收到的效果,绝对比一味的责怪强上百倍。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自重的人,就是犯错误也要别人尊重自己,那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别人留点面子,让他有一个主动反省的机会,重新获得信心呢?
有时候,直接地说服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这时候通过信件的方式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卡耐基觉得利用信件创造奇迹绝不是神话,因为通过信件传达一个人的愿望,会给别人一种受到尊重的快感。现代人常常疏于写信,看来我们真有必要听听作者的高见。
另外,家庭幸福作为成功人士的必要支柱,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一部分。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卡耐基提出的“创造家庭幸福的六大秘方”,应该对于缓解家庭矛盾有所帮助。卡耐基认为,看似无关紧要的唠叨,可能却在替家庭幸福挖掘死路,许多无谓而繁琐的争执和冲突,往往正是家庭不幸的原因。试着去欣赏你的另一半,比尝试改变他将得到更多的家庭幸福,女人真正的幸福,是来自丈夫的赞美和爱。殷勤好礼,是婚姻生活中最重要的润滑剂。其实,这些富有哲理的提示,背后隐含的还是那一句话:尊重他人,理解万岁。
前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约翰·希本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们具备面对现实生活的绝对能力。”注重实践正是《人性的弱点》的一大特色。除了前人成功的经验,这本书的许多见解都经过了学员的实践反馈,因此作者申明,其内容绝不是作者天马行空的幻想,更不是空穴来风,不切实际,而是万人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而且卡耐基强调说,这是一本以实践为宗旨的书,“本书撰写之目的,并不是只要大家去读,还得要大家将所学付诸行动才行!”
摘录一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1.批评、责备是无补于事的
1932年5月7日,纽约街头出现了一场怵目惊心、史无前例的激烈枪战。双枪大盗葛洛里——一个烟酒不沾的杀人凶犯——在经过数周的逃窜之后,终于在西米大道他女友的寓所里,遭到警方的围捕。
葛洛里落网之后,纽约市警局局长墨诺尼对外表示,葛洛里是纽约有史以来最凶恶、顽劣的一名人犯,“任何一点芝麻绿豆小事都可能引起他的残酷杀机。”
但这位双枪大盗葛洛里对自己的看法又是如何呢?当战火正激烈的时刻,他竟然还抽空写了封血迹斑斑的自白书,上面写着:“我心虽疲惫,却始终仁慈善良,从未蓄意伤害过任何人。”当葛洛里被判死刑,送上电椅的一刹那,他依然说的是:“这太不公平了!我杀人完全是出于自卫啊!”
由此可知,双枪大盗葛洛里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有罪,一点忏悔之意都没有。
如果说连这些恶行昭彰的犯人,都还一心文饰自己的过错,那么你我平常接触到的一些平凡人,又会有何种反应呢?
已故美国实业家约翰·华纳克曾说:“早在30年前,我就已经学会,苛责他人是件愚蠢至极的事。因为光是怨上帝没赐给我过人的智慧,使我必须独自奋斗,克服天份上的缺点,就已够我忙的了!”
华纳克年纪轻轻,就已看透这层道理,我个人却是花了三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才了解,不论是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一百个人中间,至少有九十九个不会反躬自责,诚心认错。
严苛的批评是无益的,它只会迫使被批评者采取防卫的行动,使他刻意地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这种批评是危险的,因为它会直接伤害到一个人的自尊,引起他的反叛意识。
德军有一条军纪,明文规定遇到有不满的事情,绝对不准当场发作,一定得忍过一晚上,待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提出讨论。我相信这么一个规定,在一般社会中一样有其需要,唯有如此,才可能让那些唠叨的父母、聒噪的妻子、挑剔的雇主和一些找碴的人平静下来,别再为这社会制造更多的事端。
犯错的人永远只会怪罪于他人,而绝不可能反躬自省、承认错误,其实任何人都有这种毛病。所以,当你我有朝一日突然想批评他人时,不妨想想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我们所要批评、诅咒的人,不论其是否有错,都将会执意强辩,为自己的行径寻找借口,甚至恶言反扑。
我曾经花了十年研究林肯的一生,尤其是他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他年轻的时候曾热衷于批评人,经常撰文嘲弄他人,并散发给街人,引起当事者极度的憎恶。有一次因为做得过火,而引发一件令他为之大彻大悟的事。
1842年他撰文批评一位政客,此人不甘受辱,要求与林肯决斗,林肯骑虎难下,只好勉强答应,以维护荣誉。幸好双方友人从中劝阻,一场生死之争,才在最后关头化解平息。
经过那次教训之后,林肯终于悟出为人处世之道,从此再也不嘲弄他人,并一生奉为圭臬。
罗斯福总统曾经亲口表示,每当他碰上一些头痛的问题时,他总是会往椅背一靠,然后抬头看一看堂前高悬的林肯总统画像,扪心自问:如果换了是林肯总统在位,他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你是否想帮着去改变你某个朋友,使他们在某些方面有所改进?很好!
我绝对赞成!但何不从改变自己先开始呢?站在一个较自私的角度来看,改进自己,总比帮别人改进自己要划算得多,而且,或许还能省下招人嫌心的怨气呢!
如果你我有心让某人仇恨一辈子,只要放开顾忌,毫不保留地予以严厉批评,保证可以奏效,哪怕你的批评完全正确,对方仍是会恨你入骨。
与人相交,定要切记人本身并不是一种逻辑、理性的动物,而是一种充满感情、偏见和虚荣的动物。
批评就像是个危险的火星塞,足可引爆人们心中的虚荣与自尊,甚至足可置人于死地。
天下再笨的人,也懂得批评、咒骂、抱怨他人;而大部分会做这些事的人,都是笨人。
倒是要学会体谅、宽容,只有品格高尚、能力甚强之人才有可能做到。
“伟人表现其伟大的方式,”卡里尔说:“是在于他们对小人物的宽容与体谅。”
所以,我们何妨不试着多去谅解别人,而别再去批评他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受其弊,反得其利。恻隐之心亦将由此而生。
2.与人和睦相处的最大秘密
你可曾想过?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能支配他人去做某事?那就是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让他拥有去做某事的强烈欲望!
我要支配你做任何事,先决条件是要能提供你所需的一切。
你需要的究竟是哪些呢?
20世纪最富盛名的心理医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只有两个:一是性冲动,一是名位之欲望。
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杜威博士,说法则稍有差异,他认为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应是:“渴望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人类除了维持生存的需要以外,仍有一种超越七情六欲之外,却又举足轻重的欲望,往往却很难得到满足,那就是杜威所谓的“渴望自己变得更重要、更有价值”。
林肯有一次在写信时,开门见山地说:“任何人都喜欢受人奉承”。威廉·詹姆斯也说:“人性深处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受到外界的认可与赞扬。”而这种深藏心底的人性需求,事实也正是人兽区别之所在。
人类正是因为有这种渴望与价值的冲动,才会有人在一文不名、目不识丁、帮人打杂的情况下,仍不惜花掉仅有的微薄工资,去买法律书来看,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这个可怜的杂工并非虚构,他就是林肯总统。
人类的许多成功和失败都源于对这种需求的满足。
据一些权威人士表示,甚至有人会借着发疯来从他们的梦幻世界中寻求这种满足。我以此问题请教一家规模不小的精神病院的住院医生,他告诉我,有不少人选择发疯,是为了寻求他们在正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受重视的感觉。
人们为求受重视,连发疯都在所不惜,试想如果我们肯多给人们一分尊重、赞美,它的影响会有多大?多不可思议。
许多事业上卓有成效的人完全是因为他懂得取人之术。史瓦布说过一番话,真的是金科玉律,值得大家铭记在心,他说:我最可贵的一项资产,就是我具备了引发属下热诚与冲劲的能力,而要想鼓舞一个人善尽其才,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给他们赞美和鼓励。天下最使人颓丧不振、冲劲全失的,就是来自上级主管的批评、责骂,我从来不曾批评过任何人,我相信只有赞美和鼓舞,才能刺激他们向上,使他们努力工作,如果碰上我由衷喜欢的事,我会更不吝惜地予以夸赞、褒奖。
史瓦布用的是这么一套驭人之术,但一般人做法又是如何呢?碰到不喜欢的事,定会破口大骂,批评得体无完肤,碰到认可的事,却又一言不发,吝于赞扬。
我们往往不惜一切,去供给我们的子女、友人、劳工生理所需的养份,但都从未注意到他们的自尊,一样需要细心的灌溉、滋养、适度的赞美和鼓励,将会像一首优美的音乐一样,在他们心中萦绕不去。
当然,如果赞美并非发自内心,而流于一种肤浅、做作的巴结或谄媚,将是毫无意义的。尽管事实上,有不少人由于过份的渴望满足,而不顾一切地沉醉于这种谄媚之中,就像一个快饿死的人,随手抓到一些树根草皮,都囫囵吞入腹中一样。但那种虚假,非发自内心的赞美,就像假钞一样,胡乱使用,早晚会惹来一身麻烦。
人一生中,除非碰上了什么重大问题,否则,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时间,都花在想自己的事情上。如果我们肯稍歇片刻,试着去想想别人的优点,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地赞美别人,而不至于口是心非,纯为外交辞令式的恭维谄媚了!
只要给予他人由衷的认可和毫不吝惜的赞美,人们自会感怀在心,牢记着你的每一句话,甚至在你早就忘掉自己的赞美之后,他们仍将视同珍宝般反复地自记忆中取出,慢慢地品味、咀嚼。
3.与人相交的不二法门:投其所好
以往我每年夏天,总是要到缅因州去钓鱼。虽然我个人很喜欢吃草莓喝牛奶,但钓鱼的时候,我要考虑的却不是我喜欢吃些什么,而是鱼儿喜欢吃些什么?我知道鱼儿喜欢吃蚯蚓之类的小虫,所以我当然不能拿草莓来当饵,而得在鱼钩上挂个小虫,放在鱼跟前问他们:“这玩意儿你喜欢吧?”
这只不过是个极普通的常识,但是你我何尝不能以此原则,来应付人的世界呢?真正要对别人产生影响,最主要的还是得先弄清楚他需要什么,并帮着他去获得满足。举例来说,如果你想帮助你的孩子戒烟,切忌高压禁止,或是教他一堆无法消化的大道理,试着去告诉他抽烟将使他无法参加学校的棒球队,甚至使他输去百米竞赛,或许效果会来得更好。
心理学家哈瑞·欧佛斯在他的著作《影响人类行为模式》中曾说:“人类的一切行为,皆来自某种特定的欲望,不论是在商场、在家中、学校或是政坛上,只要能学会如何去激发对方的欲望,定能支配整个世界,获得广泛的支持,否则必将孤独无助。”
如果你想叫某人去做某事,在你开口之前,最好先静心想想:“我该如何使他心甘情愿地去做呢?”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之后,你保证不会再莽莽撞撞,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要求别人,更不会招致对方的怨言与责备。
纵观时下,有多少推销员忙碌了一整天下来,却始终一点成绩也没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满脑子想的只是他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想想人家并不需要买任何东西,如果真有这个需要,他们也会自己上街去买。相反,如果推销员能使人们了解他的服务,是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当然会掏钱买你的东西。许多人干了一辈子推销员,却还不懂得站在顾客的立场来想事情。
如果读完本书之后,你只学到一点,开始逐渐尝试去站在别人的立场、替别人设想,那也应该是值得的,够你一生受益无穷了。
威廉·温特曾经说过:“自我表现,才是人类心底最强烈的一种需求。”同样的,何以不能将这些心理常识,试着去运用于实际生活,甚至商场上呢?
当我们想出了某种自认很不错的点子,我们何不试着让别人不认为那是我们想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推敲揣摩出来的,这样一来,他们才被视之为自己的东西,进而乐意积极地去实践它,将它付诸行动。
只要能激起他人强烈的欲望,你自会拥有一切、支配一切,并获得充分的支持;否则你将永远都孤独无援。
摘录二
幸福快乐的要诀
1.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游览黄石公园,并与其他观光客一起坐在露天座位上,面对茂密的森林,我们期待看到森林杀手灰熊的出现。它走到森林旅馆丢出的垃圾中去翻找食物。骑在马上的森林管理员告诉我们,灰熊在美国西部几乎是所向无敌,大概只有美洲野牛及阿拉斯加熊例外。但我却发现有一只动物,而且只有一只,随着灰熊走出森林,而且灰熊还容忍它在旁边分一杯羹,它是一只很臭的鼬鼠。灰熊当然知道只须一掌就能把它毁掉,那它为什么不去做呢?因为经验告诉它划不来。
我也发现了这一点。我在农场上长大,曾在围篱旁捉到一只臭鼬。到了纽约,也在街上碰过几个两条腿的臭鼬,痛苦的经验告诉我两种都不值得碰。
当我们对敌人心怀仇恨时,就是付出比对方更大的力量来压倒我们,给他机会控制我们的睡眠、胃口、血压、健康,甚至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的敌人知道他带给我们多大的烦恼,他一定要高兴死了!憎恨伤不了对方一根汗毛,却把自己的日子弄成了炼狱。
猜猜看下面这句话是谁说的:
如果有个自私的人占了你的便宜,把他从你的朋友名单上除名,但千万不要想去报复。一旦你心存报复,对自己的伤害绝对比对别人的要大得多。
这话听起来像是哪位理想主义者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曾出现在纽约警察局的布告栏上。
报复怎么会伤害自己呢?有好几种方式。《生活》杂志记载报复可能毁了你的健康。《生活》杂志如是说:“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个性特征是仇恨,长期的愤恨造成慢性高血压,引起心脏疾病。”
耶稣说:“爱你的敌人。”他可不只是在传道,他宣扬的也是本世纪的医术。当耶稣说:“原谅他们77次”,他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避免罹患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以及过敏性疾病。
我朋友最近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命她卧床休养,交待她不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得动怒。医生知道如果心脏衰弱,任何一点愤怒都会要人的命。真的会要人命吗?几年前华盛顿一位餐厅老板就因一次愤怒而亡。一份警方报告说:“威廉·法卡伯曾是咖啡店老板,因厨子坚持用碟子饮用咖啡,竟一怒而亡,因为他急怒之下抓起左轮枪追杀厨子,既而导致心脏衰竭,倒地不起。验尸报告宣告心脏衰竭的起因是愤怒。”
当耶稣说“爱你的敌人”时,他也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改进自己的容貌。我看过,我相信你也看过——一些人的容貌因仇恨愤懑而布满皱纹或变形。再好的整形外科也挽救不了,更远不及因宽恕、温柔、爱意所形成的容颜。
仇恨使我们连美食当前也食不知味。《圣经》上是这么说的:“充满爱意的粗茶淡饭胜过仇恨的山珍海味。”
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他能消耗我们的精力,使我们神经疲劳、容颜丑化,搞得我们心脏发病、提早归西,他难道不会拍手偷笑吗?
即使我们没办法爱我们的敌人,起码也应该多爱自己一点。我们不应该让敌人控制我们的心情、健康以及容貌。莎土比亚说过:仇恨的怒火,将烧伤你自己。
当耶稣要求我们原谅敌人77次时,他也在谈生意。举例来说,我桌上正有一封来自瑞典乌普萨拉的乔治·罗纳先生的来信。几年来他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回到瑞典。他身无分文,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他能说写好几种语言,所以他想找个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等等。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一点都不需要文书。即使我真的需要,我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而且你的信错误百出。”
罗纳收到这封信时,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瑞典人居然敢说他不懂瑞典话!他自己呢?他的回信才是错误百出呢。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文,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我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能找到工作。这个人可能还帮了我一个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表达的虽然糟糕,倒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决定写一封信感谢他。”
罗纳把他写好的信揉掉,另外写了一封:“你根本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很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不知道我的信犯了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并觉得惭愧。我会再努力学好瑞典文,减少错误。我要谢谢你帮助我成长。”
几天后,罗纳又收到回信,对方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如约前往,并得到了工作。罗纳自己找到了一个方法:“以柔和驱退愤怒”。
我们可能不能神圣到去爱敌人,但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与快乐,最好能原谅他们并忘记他们,这样才是明智之举。
我有一次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他父亲是否曾怀恨任何人。他回答:“没有,我父亲从不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他不喜欢的人。”
有一句老话说,不能生气的人是傻瓜,不会生气的人才是智者。
前纽约市长威廉·盖伦就以此作为他从政的原则,他曾遭枪击,险些致命。当他躺在病床上挣扎求生时,他还说:“每晚睡前,我必原谅所有的人与事。”听起来太理想化,太天真了吧?那么,我们再听听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思想吧,他在《悲观论》中把生命比喻为痛苦的旅程,然而在绝望的深渊中他仍说:“如果可能,任何人都不应心怀仇恨。”
我有一次请教巴洛克——他曾任美国六任总统的顾问,包括威尔逊、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以及杜鲁门——他遭受政敌攻击时,有没有受到困扰?“没有任何人能侮辱我或困扰我,”他回答说:“我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也没有任何人能侮辱我们或困扰我们——除非我们自己允许。
棍棒石头可以打断我的骨头,但语言休想动我分毫。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总是景仰不怀恨仇敌的人。我常到加拿大的一个国家公园,欣赏美洲西部最壮丽的山景,这座山是为了纪念英国护土爱迪丝·卡韦尔于1915年10月12日在德军阵营中殉难而命名的。她的罪名是什么?她在比利时家中收留照顾一些受伤的法军与英军,并协助他们逃往荷兰。在她即将行刑的那天早上,军中的英国牧师到她被监禁的布鲁塞尔军营中看她,卡韦尔喃喃说道:“我现在才明白,光有爱国情操是不够的。我不应该对任何人怀恨或怨忿。”4年后,她的遗体被送往英国,并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举办了一场纪念仪式。我曾在伦敦住过一年,常到卡韦尔的雕像前,读着她不朽的话语:“我现在才明白,光有爱国情操是不够的,我不应该对任何人怀恨或怨忿。”
要想真正宽恕并忘却我们的敌人,最有效的办法还是诉诸比我们强大的力量。因为我们可以忘记一切的事,当然侮辱也显得无足轻重了。让我再举个例子。
1918年,密西西比州有一位黑人教师兼传教士琼斯即将被处以死刑。几年前我拜访了琼斯亲手创办的学校,并向学生作过演说。现在它已成为一所全国有名的学校,但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是很早以前的事。当时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密西西比州中部流传的谣言说,德军将策动黑人叛变。琼斯被控策动叛乱,并将被处以死刑。一群白人在教堂外听到琼斯在教堂内说道:“生命是一场战斗,黑人们应拿起武器,为争取生存与成功而战。”
“战斗!”“武器”够了!这些激动的白人青年冲入教堂,用绳索套上琼斯,把他拖了一英里远,推上绞台,燃起木柴,准备绞死他,同时也烧死他。有人叫道:“叫他说话!说话!说啊!”于是琼斯站在绞台上,脖子上套着绳索,开始谈他的人生与理想。他1907年由爱达荷大学毕业。他谈到自己的个性、学位,以及令他在教职员中受人欢迎的音乐才能。毕业时,有人请他加入旅馆业,有人愿出钱资助他接受音乐教育,都被他拒绝了。为什么?因为他热衷于一个理想。受到布克·华盛顿的故事的影响,他立志去教育他贫困的同胞兄弟。于是他前往美国南方所能找到的最落后地方,也就是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偏僻地方,把他的手表当了1.65美元,他就在野外树林里开始办学校。琼斯面对这些准备处死他的愤怒人们,诉说自己如何奋斗,为教育这些失学的孩子,想将他们训练成有用的农人、工人、厨子与管家。他也告诉这些白人,在他兴学的过程中,谁曾经帮助过他——一些白人曾经送他土地、木材、猪、牛,还有钱,协助他完成教育工作。
事后,有人问琼斯恨不恨那些拖他准备绞死、烧死他的人?他的回答是,他当时忙着诉说比自己更重大的事,以致无暇憎恨。他说:“我没空争吵,没时间反悔,没有人能强迫我恨他们。”
当琼斯如此真诚动人的谈话,特别是他不为自己求情,只为自己的使命求情时,暴民们开始软化了。最后有个老人说:“我相信这年轻人说的是真的,我认得他提到的几个人。他在做善事。是我们错了。我们不应该吊死他,而应该帮助他。”老人开始在人群中传帽子,向那些想吊死琼斯的人募了52美元,因为琼斯说:“我没空争吵,也没时间反悔,没有人能强迫我恨他们。”
19世纪前,爱比克泰德就曾指出,我们收成的就是我们所栽种的,命运总不放过,要我们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爱比克泰德说:
长远而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能将此长埋于心的人,能不对人发怒、愤懑、诽谤、责难、攻击或怨恨。
从赫登的《林肯传》中可以看出,林肯“从不依自己的好恶去判断人。他总是认为他的敌人也像任何人一样能干。如果有人得罪他,或对他不逊,但却是最合适的人,林肯还是会请他担任该职位,就像对朋友一样毫不犹豫……我想他从未因为个人的反感,或是他的政敌而撤换一个人。”
林肯委任相当高的职位给曾侮辱过他的人——包括麦克兰、史瓦德、史丹顿以及蔡斯。按赫登的说法,林肯相信:“没有人应因其作为受到赞扬或责难,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受到教育的条件及环境所影响,我们所形成的习惯与特征造就了我们的目前及未来。”
也许林肯是对的。如果你我像我们的敌人一样承袭了同样的生理、心理及情绪的特征,如果我们的人生也完全一样,我们可能会作出跟他们完全一样的事,因为我们不可能会做出别的。让我们以印第安人的祈祷词提醒自己:“伟大的神灵!在我穿上别人的鹿皮靴走上两星期路以前,请帮助我不要判断与批评他人。”因此与其恨我们的敌人,让我们还是怜悯他们,并感谢上天没有让我们跟他们一样经历同样的人生。与其诅咒报复我们的敌人,何不给他们谅解、同情、援助、宽容以及为他们祈祷。
我是在一个每晚念《圣经》并作睡前祈祷的家庭中长大的。我还仿佛听到我父亲在孤单的密苏里农家中,念着耶稣说过的话,只要人们还重视这个理想,就会继续引用这段话:“爱你的敌人,祝福那些诅咒你的人,善待仇恨你的人,并为迫害你的人祈祷。”
我父亲一生都在说耶稣的这段话,它们赐给他内心的平安,这个世界上许多有权有势的人都无缘享有这样的平安。
要培养内心的平安与快乐,请记住第六大原则。
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那样对自己的伤害将大过对别人的。
2.不要指望别人感激你
我最近碰到一个义愤填膺的人,有人警告我碰到他15分钟内就一定会谈起那件事,果然如此。令他气愤的事发生在11个月前,可是他还是一提起就生气。他简直不能谈别的事。他为34位员工发了10000美元圣诞节奖金——每人差不多300美元,结果没有一个人谢谢他。他抱怨说:“我很遗憾,我居然发给他们奖金。”
一位圣人说过:“一个愤怒的人,浑身都是毒。”我衷心同情面前这位浑身是毒的人。他有60岁了。人寿保险公司统计我们还能活着的年数平均是目前年龄与80岁之间差数的三分之二。这位仁兄——如果他够幸运——大概还可活十四五年。结果他浪费了有限的余生中的将近一整年,而为过去的事愤恨不平,我实在同情他。
除了愤恨与自怜,他大可自问为什么人家不感激他。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待遇太低、工时太长,或是员工认为圣诞奖金是他们应得的一部分。也许他自己是个挑剔又不知感谢的人,以致别人不敢也不想去感谢他。或许大家觉得反正大部分利润都要缴税,不如当成奖金。
不过反过来说,也可能员工真的是自私、卑鄙、没有礼貌。也许是这样,也许是那样。我也不会比你更了解整个状况。我倒是知道英国约翰逊博士说过:“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
我的重点是:他指望别人感恩乃是一项一般性的错误,他实在不了解人性。
如果你救了一个人的性命,你会期望他感恩吗?你可能会——可是塞缪尔·莱博维茨在他当法官前曾是位有名的刑事律师,曾使78个罪犯免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曾登门道谢,或至少寄个圣诞卡来,我想你猜对了——一个都没有。
耶稣基督在一个下午使10个瘫子起立行走——但是有几个人回来感谢他呢?只有一位。耶稣基督环顾门徒问道:“其他9位呢?”他们全跑了,谢也不谢就跑得无影无踪!让我来问问大家:像你我这样平凡的人给了别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恩呢?
如果跟钱有关,那就更没指望啦!查尔斯·舒瓦伯告诉我,他曾帮助过一位银行出纳,这位银行出纳挪用银行基金去做股票而造成亏损,舒瓦伯帮他补足金额以免吃官司,这位出纳员是否感谢他呢?是感谢他,但只是一阵子,后来他还跟这位救过他的人作对——就是这位曾经救他脱离牢狱之灾的人。
你如果送你亲戚100万美元,他应该会感谢你吧?安德鲁·卡耐基就资助过他的亲戚,但如果安德鲁·卡耐基重新活过来,一定会很震惊地发现这位亲戚正在诅咒他呢!为什么呢?因为卡耐基遗留了3亿多美元的慈善基金,但他只继承了100万美元。
人间之事就是这样。人性就是人性——你也不用指望会有所改变。何不干脆接受呢?我们应该像一位最有智慧的罗马帝王马库斯·阿列留斯一样。他有一天在日记中写道:
“我今天会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忘恩负义的人。我也不必惊讶或困扰,因为我还想像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
他说的不是很有道理吗?我们天天抱怨别人不会知恩图报,到底该怪谁?这是人性。所以不要再指望别人感恩了。如果我们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就会是一个惊喜。如果没有,也不至于难过。
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我认识一位住在纽约的妇人,一天到晚抱怨自己孤独。没有一个亲戚愿意接近她,而我也不怪他们。你去看望她,她会花几个钟头喋喋不休地告诉你,她侄儿小的时候,她是怎么照顾他们的。他们得了麻疹、腮腺炎、百日咳,都是她照看的,他们跟她住了许多年,还资助一位侄子读完商业学校,直到她结婚前,他们都住在她家。
这些侄子回来看望她吗?噢!有的!有时候!完全是出于义务性的。他们都怕回去看她,因为想到要坐几个小时听那些老调,无休无止的埋怨与自怜永远在等着他们。当这位妇人发现威逼利诱也没法叫她的侄子们回来看她后,她就剩下最后一个绝招——心脏病发作。
这心脏病是装出来的吗?当然不是,医生也说她的心脏相当神经质,常常心悸。可是医生也束手无策,因为她的问题是情绪性的。
这位妇人需要的是关爱与注意,但是我以为她要的是“感恩”,可惜她大概永远也得不到感激或敬爱,因为她认为这是应得的,她要求别人给她这些。
有多少人都像她一样,因为别人都忘恩负义,因为孤独,因为被人疏忽而生病。他们渴望被爱,但是在这世上真正能得到爱的唯一方式,就是不索求,相反的,还要不求回报的付出。
这听起来好像太不实际、太理想化了,其实不然!这是追求幸福的最好的一种方法,我知道,因为我亲眼见到我家庭中发生的状况。我的父母乐于助人,我们很穷,所以老是窘于欠债,可是虽然穷成那样,我父母每年总是能挤出一点钱寄到孤儿院去。他们从来没有去拜访过那家孤儿院,可能除了收到回信外,也从来没有人感谢过他们,不过他们已有所偿报,因为他们享受了帮助这些无助小孩的喜悦,并不希冀任何回报。
我离家外出工作后,每年圣诞节,我总会寄张支票给父母,请他们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可是他们总也不买。当我回家过圣诞时,父亲会告诉我,他们买了煤、日用品送给城里一个有很多小孩的贫苦妇人。施予而不求回报的快乐是他们所得到的最大的快乐。
我深信我父亲已符合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享受快乐的理想人。亚里士多德说:“理想人会享受助人的快乐。”
要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不会感恩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
为人父母者一向怨恨子女不知感恩。
即使莎剧主人翁李尔王也不禁喊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
可是如果我们不教育他们,为人子女者怎么会知道感恩呢?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有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
如果子女们不知感恩,应该怪谁?也许该怪的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从来不教导他们向别人表示感谢,怎么能期望他们来谢我们?
我认识一位住在芝加哥的朋友,他在一家纸盒工厂工作得很辛苦,周薪不过40美元。他娶了一位寡妇,她说服他向别人借了钱送她两个前夫的儿子上大学。他的周薪得用来支付食物、房租、燃料、衣服及缴付欠款。他像苦力一样苦干了四年,而且从不埋怨。
有人感谢他吗?没有,他太太认为是理所当然的,那两个儿子当然也是一样。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对这位继父有任何亏欠,即使只是道谢一声。
这怪谁呢?这两个儿子吗?也许!可是这位母亲不是更不该吗?她认为这两个年轻的生命不应该有这种义务的负担,她不要她的儿子由“负债”开始他们的人生。因此她从没想到要说:“你们的继父资助你们念大学,多好的人啊!”相反的,她的态度却是,“噢!那是他起码该做到的。”
她以为没有加给他们任何负担,可是实际上,她让他们产生了一种危险的想法,认为这个世界有义务让他们活下去。果然后来,有一位男孩想向老板“借”点钱,结果身系囹圄。
我们一定得记住,孩子是我们造就的。举例来说,我姨母从来不抱怨儿女不知感恩。我小的时候,姨母把她母亲接去照料,同时也照料她的婆婆。我现在仍记得两位老人家坐在壁炉前的情景。她们有没有麻烦我姨母呢?我想一定不少,不过你从她的态度上一点也看不出来。她真的爱她们,对她们嘘寒问暖,让她们感觉到家的温暖。而她自己还有6个子女,但她从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对她来说,这一切只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是正确的事,也是她愿意做的事。
我这位姨母已经孀居了二十几年,她的五位成年子女都欢迎她,希望她到他们家去一起住。她的子女们对她钟爱极了,从不觉得厌烦。是出于“感恩”吗?当然不是啦!这是真正的爱!这几位子女从孩童时代就生活在慈善的气氛中。现在需要照顾的是他们的妈妈,他们回报同样的爱,不是再自然不过了吗?
让我们不要忘了,要想有感恩的子女,只有自己先成为感恩的人。我们的所言所行都非常重要。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诋毁别人的善意。也千万别说:“看看表妹送的圣诞礼物,都是她自己做的,连一毛钱也舍不得花!”这种反应对我们可能是件小事,但是孩子们却听进去了。因此,我们最好这么说:“表妹准备这份圣诞礼物,一定花费了不少时间!她真好!我们得写信谢谢她。”这样,我们的子女在无意中也学会养成赞赏和感激的习惯了。
3.不要让批评之箭中伤你
有一次,我访问美国海军陆战队最多彩多姿的少将——斯梅德利·巴特勒少将。
他告诉我,他年轻时,急切想要成名,渴望给每个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个时候,只要有一点点批评都会令他很难过。不过他承认30年的海军陆战队生活把他磨炼得坚强多了。他说:“我曾被人批评得像条狗、蛇或臭鼬,我也被诅咒专家诅咒过。所有英文字汇中最不堪的字眼,我都被人骂过。现在我听到有人骂我,连头都懒得回。”
巴特勒对批评可能太无动于哀了,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却又把官看得太过严重。我记得几年前一位《纽约太阳报》记者来参观我的成人班授课,然后写了一篇报导,对我的工作及我个人多有攻讦。我真的气坏了,我认为这是对我个人的侮辱,我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主席,我要求他刊登一篇陈述事实,而非嘲讽攻击的文章。我要让他为他的错误受到惩罚。
对我当时的行径,我现在很觉惭愧。我现在才了解一半的读者可能根本没看到那篇文章,阅读到的另一半读者也会抱着随意的心情看它。看过的读者中又有一半会在几周内忘得一干二净。
我也了解到没有人真正关心别人的事,因为他们只想到自己——从睁开眼到上床。他们关切自己轻微的头痛,只怕比关切你我的死讯还要多。
即使有人骗了我们,出卖了我们,在背后捅了我们一刀,被最亲近的密友背叛,我们也不要坠入自怜的深渊。相反的,我们正好可以提醒自己,那正是发生在耶稣身上的遭遇。他的12位最亲信的门徒中,有一位仅仅为了现在算来大约19美元的金钱,就背叛了耶稣。另一位门徒三次公开宣称他不认得耶稣——甚至还发了誓。12位中有两位背叛了他,也就是有1/6的比率!既然连耶稣的遭遇都不过如此,你我凭什么期望得到更好的际遇?
长久以来,我就发现既然无法避免不公的批评,起码我可以做一些更重要的事:也就是决定自己是否要受批评的干扰。
我要交待清楚的是,我并非对所有的批评都置之不理,而是仅仅忽略恶意的责难。我请教罗斯福总统夫人,她如何处理恶意的责难——当然谁都知道她受尽了这类批评。她可以算是拥有最多朋友,以及最多敌人的白宫女夫人。
她告诉我,她少女时期曾经非常害羞,害怕人们的闲言闲语。她恐惧别人的批评,有一天她去请教罗斯福总统的姐姐,她问道:“我想做一些事,可是又怕被人批评。”
罗斯福总统的姐姐看着罗斯福夫人说:“只要你相信自己做的是对的,就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罗斯福夫人告诉我,那一句话一直是她在白宫岁月中的支柱。她说:“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因为你反正会受到批评的。你会因为做了某些事被骂,也会因为什么都不做而被骂。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她的忠告。
美国国际公司(AIC)的总裁马休·布鲁斯曾接受我的访问,问到他对别人的批评是否敏感时,他说:“没错,我年轻时确实对别人的批评非常敏感,当时我渴望全公司的人都认为我是完美的。如果他们不认为如此,我就会很烦恼。为了取悦第一个有反对意见的人,往往我得罪了另一个人。于是我又得安抚第二个人,结果搞得一群人都有意见。最后我终于发现,为了避免别人对我个人的批评,我试图安抚的人越多,我也同时得罪了更多人。我只有告诉自己:‘如果你身居领导地位,就注定了要被批评,想办法习惯它吧?’这对我很有助益,从那以后,我只管尽力而为,然后撑起一把伞,让批评之雨顺伞滑落,而不再让它滴到脖子里,让自己难过。”
美国作曲家迪姆斯·泰勒干得更彻底,他不但不受到批评的伤害,还能在公开场合一笑置之。他在周日下午的电台音乐节目中的评论,有位女士写信给他,称他为“骗子、叛徒、毒蛇、白痴”,泰勒在他的著作《人与音乐》中提到这段往事:“我怀疑她可能是随意说说的,于是在下周的广播节目中,我向所有的听众念出这封信,可是几天后,我收到同一位女士的来信,坚持她对我的想法,我仍是骗子、叛徒、毒蛇与白痴。”我们实在佩服泰勒处理别人攻讦的态度,我们佩服的是他的真诚、镇定以及高度的幽默感。
美国企业家查尔斯·施瓦伯在普林斯顿大学向学生团体演说时,坦白提到他所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钢铁厂中的一位德国老工人教他的。这个德国工人跟另一位钢铁工人卷入一场激烈的争辩,结果别人把他丢到河里去了。“当他到我办公室来时,满身都是泥泞,我问他到底说了什么,别人会把他丢到河里,他说:‘我什么都没说,只是一笑置之。’”
施瓦伯把这德国老工人的话——一笑置之,当作座右铭。
这句话对一个成为恶毒攻讦对象的人,尤其正确。你回答别人,会引起针锋相对,但你对一个“一笑置之”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美国内战期间的林肯总统,如果没有学会不理会排山倒海的各种攻讦,恐怕他早就崩溃了。林肯应付恶意批评的方法已成为个中经典。麦克阿瑟将军把那段话挂在他的指挥总部办公桌上,丘吉尔同样有一份放在书房里,林肯是这么说的:“只要我不对任何攻讦作出反应,这件事就只有到此为止。我尽力而为,我将继续如此直到生命结束。到最后,结果证明我是对的,所有的责难都不具任何意义。反之,结果证明是我错了,那么即使有10位天使作证说我是正确的,也没有用了。”
4.不要忘记微笑
最近我在纽约参加一个宴会。有一位客人——拥有一大笔遗产的妇人,急于要让人对她产生愉快的印象。她浪费了很多钱买貂皮、钻石、珍珠,但她的面孔所发出的神色还是酸薄和自私的。她不明白每个男人都知道一点,一个女人脸上所表露的神色,比身上所穿的衣服重要得多(当你妻子要买皮大衣的时候,你记住这句话是很好的)。
斯瓦伯告诉我说,他的微笑已经价值100万美元。他大概是在暗示这一真理。因为斯瓦伯的人格、他的魅力、他善于讨人喜欢的能力,差不多完全是他取得成功的原因。而其人格中一种最可爱的因素,就是那令人倾心的微笑。
我有一次同贝佛利消磨了一个下午,老实说,我失望了。他沉默寡言,与我所预料的截然不同——好在他最后还是发出了微笑。待他一笑,如同拨云见日。正是这一笑,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微笑,贝佛利恐怕还在巴黎做木匠,继续他父兄的职业。
行为胜于言论,对人微笑就是向他人表明:“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喜欢见你。”
为什么狗会如此招人欢喜?你看它们是何等地喜欢看见我们,它们甚至差不多要从它们的皮里跳出来似的。所以自然地,我们喜欢看见它们。
那么是否只要我们张嘴就笑则可呢?哪怕是一种不诚意的微笑?不是的,微笑也不能欺骗他人。如果我们知道那是一种机械的、假意的微笑,我们就会厌恶和反对。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微笑是一种真实的微笑、热心的微笑,由内心而发的微笑,那种能在市场上得到好价格的微笑。
纽约一家大百货商店的人事部主任告诉我,他宁愿雇佣一个小学未毕业的女职员——如果她有一个可爱的微笑,而不雇佣一位面孔冷冰冰的哲学博土。
美国一家大橡胶公司的董事长告诉我说,据他的观察,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不高兴去做,是很少成功的。这位实业界领袖不大相信那句老话:只有苦干是打开我们欲望之门的金钥匙。“我认识的人中,”他说,“他们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非常乐于经营他们的事业。后来,我看见那些人开始苦干,工作变得沉闷,他们失掉了所有工作中的乐趣,遂致失败。”
如果你希望别人很高兴见到你,你必须高兴地去见别人。
我曾请数千位商界人士,一天中每一小时对每一个人微笑,一星期后,到班中来讲述结果。效果如何?我们且看,这里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司丹哈德的一封信。他的情形并非单独的,事实上,那是数百人情形的代表。
我结婚已经18年多了,在这期间,从我起床到预备好出门做事,我很难得对我妻子微笑,或说上二三十个字,我是百老汇街上行人中的一个脾气最坏的人。
因为你请我对微笑的经验作一演讲,我想我就试一个星期看。所以次日早晨,当梳头的时候,我看着镜中沉闷的面孔,对自己说:“比尔,你今天要一扫你的旧容,你要微笑,你现在就要开始了。”我坐下吃早餐的时候,我向妻子招呼说:“亲爱的,早。”我说的时候面带微笑。
你曾警告我,她或许会惊讶。可是你对她反应的估量太低了,她迷惑了,她惊异了。我告诉她,这种情形将会是家常便饭一样。从那以后到现在,我已经坚持有两个月了。
我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在这两个月中,我们家庭所得到的快乐,比去年一年中所有的还多。现在我到办公室的时候,也对公寓中开电梯的人说一声“早”,并且报以微笑;我对看门的也微笑;我在地铁小店里兑钱的时候对伙计微笑;我站在交易所地板上的时候,对在以前从未见我微笑的人微笑。
我不久发觉了人人都反过来对我微笑。对那些向我抱怨诉苦的人,我以和悦的神色相待。我面带微笑地静听着,我觉得调解容易成功得多。我觉得微笑每天都带给我许多财富。
我与另一交易员合用一间办公室,他的一位秘书是一个可爱的青年人。我对我所获得的结果非常高兴,所以我告诉他我对于人际关系的新哲学。在与他交心后,他也向我吐露了心机。他承认,当我初来与他同办公室的时候,他以为我是个可怕的坏脾气的人,近来他也改变了看法。他夸我微笑的时候真有人情味。
我摒弃批评,欣赏称赞。我已不讲我要什么,而看别人的观点是什么。这些事真实地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现在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了,一个更快乐的人,一个更充实的人,我因拥有友谊及快乐而更加充实。
记住,这封信是一位饱经世故、聪明绝顶的交易员写的。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买卖证券谋生,自己立有账户,要知道这是一种不那么容易成功的行当,100人尝试,差不多有99个人要失败。
看到这里,他也许觉得自己确实该笑了,那怎么去做呢?至少你有两件事可行。第一,强迫自己微笑。如果你独在一处,可勉强自己吹箫,或哼哼调子,唱唱歌。做出快乐的样子,那就能使你快乐。已故的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曾说过:行动好像是跟随感觉走的。其实不是如此,行动是与感觉并行的。我们能使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有规律,也能间接地使不直接受意志支配的行动有规律。
因此如果我们真的失掉了欢乐,也就重新得到了欢乐的途径,那就是欢乐地站起而行、说话,好像欢乐已经在那里一样……
世上人人都在寻求快乐,但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乐不在乎外界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情况。
不论你是什么,或你是谁,你在何处,你在做什么事,使你快乐或不快乐的因素是你对之如何去想。例如,两个人在同一地方,做同一事情;彼此有同样多的金钱与声望——而一个会痛苦,一个会快乐。为什么?因为心境不同。
“事无善恶,”莎士比亚说,“思想使然。”
林肯有一次曾说:“多数人的快乐同他们所决意要得到的相差不多。”他说的不错。我最近看见了这一真理的一个生动例证。
一次,我正在纽约的长岛车站走上阶梯的时候,看到前面有三四十个残疾儿童倚着拐杖勉强迈上阶梯,有一男孩还需由人抱上去,但他们的欢笑快乐使我惊奇。我对他们的一位管理人提及这一情形。“是的,”他说,“当一个儿童明白他将要终生残废时,他最初惊惶,但惊惶过后,他就会听天由命,比正常儿童还快乐些。”
我真觉得我该对那些儿童脱帽致敬,他们给我一个教训,我希望我永远不会忘记。
白德格,是从前卡狄纳的第三棒球名手,现是美国一位最成功的保险商。他告诉我说,他多年前研究得出,会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所以,在走进一个人的办公室以前,他总停留片刻,回想他应感谢的许多事,引发一个真实的微笑,然后当微笑由面上渐失时进入室内。
他相信这种简单的技术与他销售保险获得巨大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
细读下面赫巴德的一点明智的建议吧——但不要忘记,除非你去做,否则仅仅阅读于你没有一点益处。
你每次外出的时候,正正颜,拾高头,肺气饱满;在阳光中呼吸;对朋友微笑,每次握手集中精神。不要怕被误会,不要费任何时间想你的仇敌。要在你心中确定你喜欢做什么,然后,不变方向,直向目的地行进。全神贯注于你喜欢做的伟大事情上,以后,在日月如流之间,你会发觉不知不觉中抓住了为满足你欲望必需的机会,正如珊瑚虫由潮流中取得所需要的原质一样。在脑中想象你希望成为的有能力、诚恳、有用的人,而你所保持的思想,时时刻刻地改变你,使你成为那种人……思想是至高无上的。保持一个正确的心态——勇敢、诚实、欢悦的态度。思想就是创造,所有的事都是由欲望而生,凡真的祈求,都有应验。我们心中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就变成什么。收敛你的容颜,抬高你的头,我们就是明天的神仙。
◇赞美要出自真诚,最大的秘诀就是要从别人身上发现长处。这需要客观公正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的。
◇赞美是一种习惯。我们很少赞美别人,偶尔真要夸起人来也感觉别扭。而如果从现在开始,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赞美一个人,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这是世界上最自然不过的事了。
◇经常对人说这样的话:如果我遇到像你这样的事……;我理解你的心情,我曾经也……
◇少说多听。聆听能帮助你更多地了解他人的需求。
◇用铁门把过去和未来隔断,生活在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我不再忧虑,不再哭泣,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我常常想的,就是我一定要赢!要继续活下去!
◇让人愁苦的秘诀就是,有空闲的时间来想想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
◇对必然的事轻快地承受,就像杨柳承受风雨,水承受一切容器,我们也要承受一切事实。
◇当你为那些已经过去的事忧虑的时候,你不过是在锯一些木屑。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约有90%的事情是好的,10%的事情是不好的。如果你想过得快乐,就应该把精神放在这90%的好事上面。
◇我知道人性上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都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羊皮卷
机遇就属于现在。一定要发现机遇,它们才会成为真实。关键在于,你的脑子里如果不埋葬昨日的失败,那就感受不到机遇的真实;如果过去的错误总是阴魂不散,过去的愧疚魂牵梦绕,过去的悲剧记忆犹新,那你怎么能看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