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潜伏在办公室
31311800000015

第15章 避开“跳槽”的雷区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跳槽”现象在当今的社会早已不再称得上是什么新闻,有人因为“跳槽”而从此工作、人生俱得意,房子、车子、票子滚滚而来,然而还有一些人跳而未能如愿以偿,或未能摆脱不合适的工作,或仍对新工作不满,甚至觉得每况愈下。

“跳槽”的人一般可以分为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理性“跳槽”的人一般具有明确的个人定位,并且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心理准备。这类人一旦找到属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相反,许多人在不知道什么样的职业才适合自己时就“跳槽”,这样即使自己有很好的职业,但只要别人的月薪比自己高,也会因目的不明确急于换岗,常使自己生活在焦虑、犹豫之中。习惯性“跳槽”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也想“跳槽”;看到好的工作想“跳槽”……他们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槽”来解释、来解决。这样,这些人往往会变得被动,缺乏耐力和团队精神,凡事浅尝辄止,结果跳来跳去,一事无成。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跳槽”存在心理误区。

种种“跳槽”时的心理误区

跳槽时,容易产生的心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冲动心理——头脑发热、意气用事

有些人由于一些突发事件,如未获得期望的奖励,与同事、上级发生争执,被人误解等,决意要离开现单位,而全然不顾所付出的代价。事实上,这些人所关注的并不是将要加入的新单位,而是要尽快摆脱目前的工作,这就难免造成他们在挑选新单位时显得过于急切,他们往往抱有“不管新工作如何,先离开这里再说”的想法,很显然这种情况下是很难一下子找到合适工作的。即使以后有了更好机会而另谋他职时,也已经浪费了自己与他人的时间和金钱,并且在新单位也不一定能游刃有余。

2.盲目从众心理——不加分析、随波逐流

有些人选择工作并非根据自己兴趣及个性能力特点,而是随波逐流,哪种行业热门就转向哪个行业,房地产热做房地产,IT热就开始IT。其实行行出状元,不同工作虽然整体看来有收入、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各种区别,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工作要适合自己,而不是看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比如目前律师由于待遇丰厚,工作有挑战性,而成为热门职业,但这一职业只有思维条理清晰,有较好口头、文字表达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而某人不善言辞,惯于跳跃式思维,如果他去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很有可能另辟蹊径,做出非凡成就,但如果他也盲目从众,历尽千辛万苦得到一张法律专业的文凭,最多只会使世上又多了一个平庸的律师。

3.攀比心理——见异思迁、随意改行

这里的攀比心理是指择业时以别人的工作为标准,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一个符合此标准的职业。这个标准可能会是收入、住房福利、出国机会、管理等级等。这种心理的最初表现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片面强调单方面因素而忽视其他重要方面。例如某人身在国企,很羡慕那些外企员工丰厚的收入,因此想方设法想跳至外企,跳过去之后才发现新工作待遇自然不错,但是工作强度高,很少有时间学习新知识,并且只局限于技术工作,发展空间狭小,相比之下,原单位却能有更多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4.犹豫心理——患得患失、丧失机遇

犹豫心理指的是在需要做出是否“跳槽”决定时表现出犹豫不定,不知是否应该冒险舍弃目前的工作。抱有这种心理的人一方面对新工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又害怕放弃原来的工作而带来太大损失,他们患得患失,反复权衡,难以从大局出发,立下决心。这样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两种极端情况:一种可能是不能痛下决心,以致错失良机;另一种可能是在未分析清楚形势时莽撞从事,而错误做出转换工作的决定。

想要把握时机改变自己现有的工作状态无可厚非,但为避免越跳越糟,一定要特别注意一些心理误区,否则必定会遭遇挫折。从以上列举的情况可以看出,不管是哪种心理误区,其根源都在于不能对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细致、主次分明的考虑。想要成功地“跳槽”,就需要对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加以认真分析、把握,再加上科学的决策方法,才能抓住良机,把握人生。

频繁“跳槽”的“绿色草坪效应”

在现实中,总有些人认为远处的“草坪”总比身边的绿,跑过去一看,却不是那么“绿”,但抬头一看,又发现远处的“草坪”比身边的还要“绿”,于是,又开始追逐,跑了半天,却始终没有发现自己想要的。心理学称这种心理为“绿色草坪效应”。这种心理只会使人们陷入一次次误区,给用人单位也给自己留下不少阴影。

频繁“跳槽”的人多持这种“绿色草坪”心理,它是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如果职场中人对这种心态不加以适当调试的话,就会在职场中频繁“跳槽”,导致很多不必要的失落情绪,最终耽误自己的职业发展。所以,持有“绿色草坪”心理的人,需要赶快正确认识自己,以确保在职场中顺利立足和发展。

疗治“跳槽”误区三部曲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跳槽”,也不管陷入了什么样的心理误区,归根到底,几乎都与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压力尽管看不到、摸不着,但每个身处职场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时代的进步与工作负荷的与日俱增,要求知识要不断地更新换代;当上司要求你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很多任务还不能有丝毫差错的时候;下属对上级授权的误解或同事之间互不信赖的时候;当又一批年轻人进入公司,和你并肩竞争某项任命的时候,你几乎别无选择,因为退在你的字典里是一种堕落,只有不停地前进,尽管早已不堪重压,还得像受虐狂一样地自我增压。身在其中,心理疲惫了,在担当职业压力的情况下,如何卸下心灵的重负呢?

1.设定目标——定准疗治的曲谱

或许不需要那些文绉绉的理论来确定你的人生价值、角色定位和人生主要目标等,简单地说,要觉得自己没有白来世间一趟,你认为你需要怎样活?换句话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些看似与具体压力无关的东西其实对人们的影响却总是十分巨大,对很多压力的反思最后往往都要归结到这个方面。获得了人生的砝码,那么,在人生行为的评价中,我们会更为客观地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有利于让职场人士把握轻重缓急,做到收放自如。

此外,在交际中超越自我的性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疗治的方式。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常常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处理问题时,得到满意结果的机会就会比其他人多出近30%,因此积极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

2.自我管理——演奏疗治的主旋律

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要由事安排人,而要靠人去安排你的事。“跳槽”大多来自压力,而工作的压力往往与时间的紧张感相生相伴。很多人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情,总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在进行自我时间的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要学会“弹钢琴”。一般来说,人生可以以每10年为一个阶段在宏观上划分为三个阶段:人在30岁前变换工作,寻找自己的“着力点”;在30岁后即进入创业阶段,应该尽量将工作方向稳定下来;40岁后以守业为主并逐渐转化至退休阶段,这时候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对工作要有前瞻能力。对于每一天的时间安排,可以把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的工作永远处于被动之中。事情可能很多,试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把自己重要的和紧急的事情都做完了,还有什么脱不了身的呢?

3.张弛有度——弹唱疗治的协奏曲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形成张弛有度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我们可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另外,不要过分依赖营养保健品。

除了在饮食上下工夫外,你还可以学写压力日记,学着把自己感触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自己的应对方式写出来。面对压力时进行自我逼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理性反思方法。还有一个管理压力的方法就是学会控制自己的一些生理变化,譬如练习瑜伽和太极拳,对消除压力,缓解心血管疾病症状非常有利。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工作之余遛鸟养鱼、养花植树、欣赏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打球等,可以怡人情志,调和气血,利于健康。

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丰实,需要精彩,更需要的是淡定和从容,放松自己的心情,开阔自己的胸襟,用快乐去挤兑那些顾虑和焦虑。别忽视,频繁的“跳槽”是一种身心不健康的预警,警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