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的“投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淘汰对手,脱颖而出的过程。在这之间既要努力攀爬,又要踹翻对手,还要不露把柄给对方。蒋介石在政治生涯中,有过成为“大总统”的辉煌,就是因为他在损人和自保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亲自动手不如借刀杀人
投机家的一个“必备素质”就是该厚脸皮的时候要脸皮厚,该心黑的时候就要狠下心。心黑皮厚就能做他人不敢做之事,但是亲自动手总是有风险的。所以,在合理竞争的基础上,要想除掉自己的对手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是否能够借别人的手来完成。
有很多事情可以亲力亲为,但也有些事亲自动手的话会惹上一身麻烦。一方面你没有争辩的理由,你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掩饰的挡箭牌,没有可以替罪的“羔羊”,难免会留下蛛丝马迹,落下话柄,另一方面,“杀敌一万,自损八千”,他人的损失另说,自己心血的耗费也会使自己的元气有所损伤。
所以蒋介石很擅长使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规避自身的风险,将自己始终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在蒋介石一生的军事生涯中,借刀杀人的事情可谓无数,其中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在蒋桂战争中利用唐生智反正旧部打败“小诸葛”白崇禧,从而一举击溃桂系。
蒋介石在第二次北伐中本不希望桂系参加,但是迫于日军局势,属于桂系的第四方面军最终还是被命令参加了京汉铁路的正面作战。白崇禧在郑州与蒋介石会师之后,北伐军的势力大增,奉系节节败退。这时桂系借北伐军的余威,在北方的威望大增,想趁机将平津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中。这样的动作当然是蒋介石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为了消灭桂系蒋介石动了借刀杀人的念头,他起用了一名重要的人物——唐生智。白崇禧带到河北的军队是当年打败唐生智之后收归的唐氏旧部李品仙、廖磊的部队,其建制基本都没有改变。随着白崇禧在河北驻军的时间一再拖长,部队普遍想尽快回到湖南老家,因此对白产生了离心的倾向,并且希望唐生智能够东山再起,蒋介石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产生了“扶唐驱白”的计划。蒋介石先命令对白崇禧恨之入骨的刘兴北上策动白崇禧部反正,然后又找人劝说唐生智接受自己的计划。打通唐氏重返旧部的道路之后,蒋介石又派人在平津一带宣传唐生智要复职的消息,白崇禧这时发觉情况不对,于是立刻化装乘日轮逃往上海。至此蒋介石上演的借唐生智之手“杀”白崇禧的好戏落幕了,虽然白崇禧没有真的被杀,但是他所代表的桂系势力已经瓦解,并不会再威胁到蒋的统治了。
蒋介石明白,很多时候,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目的,就是为了不让自身被牵扯进去,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保全自己的利益。既然想要不被牵扯,当然在表面上要离斗争的漩涡中心越远越好,让人察觉不到你在其中有利害关系。否则若隐秘的策略被人发现了,再挽回也是来不及的了。
◎把水搅浑再摸鱼
在复杂的局面中既不容易捞到好处,却也是最容易捞到好处的。
不容易捞到好处是因为在复杂的局势中存在着多方面的势力,各方面的势力会形成一种制约,所以想在复杂的局面中完全地实现个人的利益和个人的胜利是很困难的。
最容易捞到好处是因为,复杂的势力关系会给想要搅局的人很多机会,可以利用大家复杂的利益与冲突关联达到很多的目的,一旦将局面搅浑,那就很容易实现自己平时不能实现的目标,打败自己平时不可能打败的人。
所以很多善于利用投机策略的人,当处在复杂的局面中想要挤走比自己强硬的对手的话,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搅局。他们将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局面搅得一团混乱后再实行自己的计划,浑水摸鱼,一举成功。
在派别斗争中,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蒋介石往往不会息事宁人,他反而会趁机火上浇油,把局面搅得更加混乱,从而在混乱中抓住时机,迅速地挤走强硬的对手。1927年11月蒋介石正处在第一次下野的危机中。他悄然回到了上海,为自己的回归展开了行动。当时宁粤的斗争刚开始,汪精卫与李宗仁为争夺两广明枪暗箭地进行着较量。蒋介石回到上海后表面上做出一副不介入斗争的态度,暗中却施展各种手段,希望能够将局势搅得更加混乱,他好从中寻找机会解决阻挡他前途的对手。当时阻挡蒋复职的是特别委员会,特别委员会是宁、沪、汉三方矛盾激化的产物,其中32名成员中只有少数是汪精卫派。因此在特委会成立后权力从以汪精卫为主的宁派转移到了西山派和桂系的手中。汪精卫当然不会甘心就这样失败,他一手策划了宁、汉的对立,失败后,又再接再厉地制造了宁、粤的对立,之后又制造了广州事变,然后将责任全部推给了特委会以及桂系。
偌大个中国一时间群龙无首,没有一派有权威的力量可以完全服众。混乱的各派不得不向蒋介石伸出援手。静观其变的蒋介石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非常高兴,因为由汪精卫开头,要求他复职的电报如雪花般飞来。那时他已经处于一个超然的地位,可以以公正者的姿态出来坐收渔利了。就这样,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议,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决议,并且在此次会议上,蒋介石成功地利用各派矛盾拿掉了他复职的第一个障碍——特委会。
但是机不可失,这样混乱的局面对自己太有利了,蒋介石决定趁此机会一举除掉阻挡自己大权独揽的所有敌人。他的第二个敌人是西山会议派。为此他一举策划了南京“一一·二二惨案”,并利用这起事件把西山派搞得声名狼藉,又把西山派推上了受审的地位,从此西山派再也没有和蒋介石争权的资本了。
蒋介石正是以一次又一次地搅浑水终于迷惑了他人的视线,才一步步登上了国民党的最高位,不能不说是以厚黑玩弄权术的精深之道。
◎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孙子兵法》里面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别人,一方面是要了解别人的弱点,从敌人的最薄弱的伤口入手,从而挤垮对手。
攻击对手的弱点就仿佛“打蛇打七寸”这句民谚一般,是长久生活经验的总结。攻击的方位恰当就能够击败危险的对手,攻击的方位恰当就能够以最小的努力击败最强大的对手,攻击的方位恰当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最棘手的对手。
1937年蒋介石在其家乡囚禁张学良的时候,跟前来营救的东北军代表说:“张汉卿小事聪明,大事糊涂,都是因为读书太少的缘故。”后来,蒋介石到台湾之后,在谈到西安事变的时候再次说道:“张汉卿年轻不懂事,容易受人蛊惑,上了共产党和杨虎城的当。”蒋介石一生总说张学良年轻,容易上别人的当,但纵观少帅的一生,真正屡次利用张学良的弱点,让张学良上当受骗的却正是蒋介石本人。
张学良的弱点是什么?年轻、易冲动、讲义气。这些在蒋介石的眼里就是他对付张学良的制胜法宝,他知道张学良的伤口在哪儿。每次只要找准了方位,上去撒上一把盐,张学良就一定会自己乖乖地让自己受骗、让自己受伤害。蒋介石一生有负于张学良多次,每次要利用张的时候就用感情与物质加以收买,他知道张学良的弱点在哪儿,所以一切一个准儿,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为了顾及蒋介石的安全和面子,一路将蒋介石送回南京,回到南京后才看到一个忘恩负义的蒋介石的脸孔,从此在蒋编织的笼子里一待就是50年。
蒋介石的策略是,了解他人的弱点,是制约他人的第一步。越是看起来无懈可击的人,一定是有越大的破绽,所以不得不隐藏起来。因此,要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入手,在伪装之下发现对方的软肋,不给他逃避的机会。掌握了对方的弱点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控制对方。当你需要拉拢利用的时候,迅速地将糖衣对准他,就可成功地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在你需要摆脱对方,自己上位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将利刃对准他最薄弱的伤口,高效地解决问题。
蒋介石擅长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为的是让对方没有招架之力,不能反咬一口。他以为只有这样,自身才能更安全。殊不知却把自己逼上丧失民心的绝路。
◎以谣言开路,用武力解决
如何能够攻破一个个密不可分的阵线?自古中国的兵家谋士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策略。先以谣言动乱军心,使之从内部开始分化;然后再从外部打击破坏,内外同攻一定能战无不胜。
谣言猛于虎。三寸不烂之舌能颠倒黑白,唾沫星子能够将人淹死。能让敌人从内部产生混乱的就只有攻无不克的谣言了。当谣言的效力开始向周边扩散的时候,敌人原本的帮手可能会退缩,原本凝聚的团队可能会变成各自为家的小兵。当敌人开始自乱阵脚的时候,他对你来说就已经不再可怕了,你大可放心地在这种时刻风卷残云般地攻向敌人的大本营,你会得到比以前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一举击溃,也能更轻而易举地斩草除根,消除后患。
蒋介石征讨桂系,引起国民党各派的极大震动。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手法之阴狠,不得不使其他非蒋派的人感到非常的惶恐。他们于是一个个开始找寻出路,或奋起争斗,或委身投靠,或以两面派手法左右逢迎。但是为了专权蒋介石并不罢休,他玩起了各种剿灭对手的伎俩,其中先用谣言攻击对手,使对手陷入被动,然后出师征讨是他的又一绝招。
蒋介石打败桂系之后,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拉拢了晋阎,然后继续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将目标对准了冯玉祥。为了打击冯玉祥,蒋介石广泛散布谣言,制造冯玉祥勾结苏俄的舆论,并且给冯玉祥罗织了许多罪名,用以挑拨冯玉祥与阎锡山的关系。
蒋介石的特务在民间散布的谣言说苏联东方政治分会在1929年2月10日召开的会议中的对华部分宣布:苏联将与冯玉祥结好,支持冯玉祥向天津发展,进攻蒋介石;向山西发展打击阎锡山;并将中国的西北和苏联连成一片。蒋介石以此为据宣传冯玉祥是苏俄的代理人,阎锡山也受到了谣言效力的影响,对冯玉祥提高了警惕,沿黄河布防,时刻准备与西北军作战。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对冯玉祥军队的内部做了手脚,他不仅亲自许诺于韩复榘河南省主席一职,还派人到襄樊给石友三送去了几十万元,实行收买。在这一切都完成后蒋介石于5月7日发表了《和平统一为国民政府唯一之希望》一文,正式发兵讨伐冯玉祥。冯玉祥受到严重威胁后立即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决定收缩兵力以缩短战线,他将兵力集中在潼关一带。蒋介石既已决定与冯刀兵相见,便再也不肯罢休,决定一举消灭冯军。于是蒋介石行动了,他鼓动已被自己收买的韩复榘、石友三等人叛变并且破坏冯玉祥的西撤计划。蒋介石还采取了自己一贯的伎俩——以派制派,命令唐生智在自己嫡系部队的陪同下沿陇海路西进。蒋介石就是这样文武并施,以外部攻击配上内部瓦解一路向西北军打去。在自己的心腹都投靠蒋介石之后,冯失去了与蒋战斗的信心,在华山宣布下野:“从此洁身隐退,以谢国人。”
可见蒋介石常用策略:谣言攻心,武力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