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无诈不成精。懂得耍诈的人懂得动脑,能够用计谋解决棘手的问题;懂得耍诈的人也会提防别人的骗局,明白如何在充满谎言的环境中自保。蒋介石巧妙地利用了谎言达到了自己投机的目的。
◎多流鳄鱼的眼泪
鳄鱼的眼泪是一个西方的谚语。传说鳄鱼既有凶猛残忍的一面,又有狡猾奸诈的一面。当它将猎物抓捕到手之后,在贪婪地吞食的同时,会假惺惺地流泪不止。此语是喻指虚假的眼泪,伪装的同情。而后引申为专门讽刺那些一面伤害别人、一面装出悲悯善良之态的阴险狡诈之徒。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提防厚黑家们假惺惺的眼泪。但对于谋略家来说,流流鳄鱼的眼泪是必要的。因为很少人会在第一时间察觉你的慈悲、怜悯是真心还是假意。而大众又很容易被深挚的情感所打动,你自然也会在无形中,为自己多赚一些同情分。
在社会中,也常见那些流着鳄鱼眼泪的事情。层出不穷的安全生产事故背后,负责人总是用道歉和赔款解决问题。医疗事故的背后,医生的眼泪和忏悔也不能挽回失去的生命。庭审法庭上,本来飞扬跋扈的被告人总是在判决书下达的那一瞬,流下愧疚的泪水,但这些都已经是迟来的道歉,无用的泪水,除了让发出指责之声的大众平息以外,没有实际上的作用。
但是鳄鱼的眼泪还在流,因为就算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让看客和受害者或受害者们在心里好受一些,也算是无用之用。
蒋介石也是一个懂得流鳄鱼眼泪的人。
黄埔军校在结束20世纪20年代军阀割据、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和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国民党和共产党精英。蒋介石要求黄埔军校军官无令不退,若退即处死。在第一届毕业生456名中过半的人在一年的战斗中阵亡。所幸20年代蒋介石的军队从未后退。
“我的悲痛难以用笔墨形容。15年来,我的学生和部下的尸体日积月累。”(1939年10月10日)在蒋介石的日记中,处处有他对部下的死表示悲痛的文字。让人觉得简直是“鳄鱼的眼泪”。
蒋介石的行为是为了争取看客的同情。对于死人的种种表彰和安抚行为,不是做给死人看的,而是做给活人看的。因为死人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活着的人才有用。特别是要让看客们知道,你是一个至情至性、有血有肉的人,你珍惜自己的每一员士兵,尊重每一条生命,把战士们的生命看得比战争成败更重要,那么大家也就会把你看做是一个有情义的将领,愿意为你效力。这样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兵力加入到你的队伍中,为战斗补充新鲜血液。
他还愿意以此换得下属的忠心。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每个人都很容易因为同伙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如果对于牺牲的人给予表彰,对他们的家属进行慰问,让他们感觉到牺牲的光荣和为正义而战的荣耀,那么自然未亡人的士气也就提高了,对于自己的前途更加有信心。他们也就会更加有干劲地活跃在支持领袖的第一线上。
人们总是形容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笑到最后”。流泪的目的,不是为了真心悔过,也不是情深难舍,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笑到最后的那个人。
◎抛砖引玉,引蛇出洞
“砖”和“玉”,是一种形象的比喻。“砖”,指的是小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引玉”,才是目的,“抛砖”,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钓鱼需用钓饵,先让鱼儿尝到一点甜头,它才会上钩;敌人占了一点便宜,才会误入圈套,吃大亏。
蒋介石在成为国民党一把手之后,每个月的军事开支多达二千万大洋。为了有充足的资金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政治资本,他特意请来宋子文做自己的财政部长,并且想尽办法从江浙一带的金融家身上捞钱。
在这之前,宋子文在武汉推行过一阵金融改革。他邀请实业界的领导人购买武汉政府的公债,以协助他“平衡国民预算”。所为国民党的头号推销员,他让一些主要资本家意识到自己的投资可以让自己在新政府中发挥影响,因此许多大实业家都乐于参与。
这次在上海,蒋介石也发行了短期“政府”公债,并也请来了宋子文。但蒋介石却并不是采用金融的手段,而是采用武力逼迫资本家们购买公债,导致金融秩序的一片紊乱。
傅崇耀是上海的首富之一。他任商会会长,中国商业银行总经理,优势中国商船航运公司的常务董事。蒋介石向他“借”一千万大洋,他拒绝了。蒋介石便下令将他逮捕并查封他的一切财产。傅崇耀逃入公共租界。为保险起见,他将他的财产全部转移给了外国人。但是蒋介石还是动用帮会的势力,获得了他的一大笔资产。傅崇耀最后为了自保,只得向蒋介石提供了一笔数目惊人的捐款。蒋介石又以这件事做借口,将商会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并且更加变本加厉的推广“政府”公债,强迫从小店主到银行经理一切人购买。
一个染料商的儿子以“反革命”的罪名被捕,但是在他父亲向蒋介石捐款二十万元之后,便获释。一个棉纺厂厂主花了近七十万元使他被关押的儿子获释。这种典型的敲诈式的勒索过去都是黑帮所为,如今却被蒋介石当做了政府的工具。
金融家们原本把购买政府公债视作资产保值的手段,现在却发现这成为了自己遭殃的祸害。蒋介石利用发行短期公债作为抛出的砖,通过敲诈勒索的手段,积聚了大量不义之财,这让原本生活富足的商人阶级也感到了恐慌,社会秩序动荡。
◎声东击西,背后动手
声东击西,指的是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先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其特点在于能够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灵活机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在战场上,声东击西是攻击敌人的办法,也是保护自己的办法。蒋介石逃往台湾,也是声东击西的计谋。
台湾光复之后,蒋介石莅临台湾之次数屈指可数。国民党在大陆败迹初露,到底决定将中央机关安置于何处,蒋介石始终拿不定主意。到国共内战败象越趋明显之际,蒋介石仍始终不愿意张扬个人的行迹,几次到台湾也都是遮遮掩掩。
从蒋介石移驻台湾的进程,起初是1949年5月11日,陈诚劝他“不必顾虑”、“不必秘密”,要他“径飞台北”直接到台北来,可是,蒋介石依旧坚持保持低调,坚决保持隐秘,而且不直接到台北,硬是在澎湖、高雄盘桓勾留了一个多月,才迂回从高雄,再到桃园,最后总算到了台北。蒋介石如此故作姿态、戒慎恐惧、踟蹰犹疑的缘由何在?估计最主要的因素,是为了扰乱毛泽东的判断力,让共产党猜不透日后国民党当局,究竟是要把重心摆在广州、四川或者台湾。证诸蒋经国1949年12月7日日记有云:“对于‘中央政府’驻地问题,曾经数度研究。其初,拟迁西昌,固守西南,俟机反攻,收复失土。到此乃知大势已去,无法挽回矣。因于晚间作重要决定,‘中央政府’迁台湾台北,大本营设置西昌,成都设防卫总司令部。”可以这么说,从1949年5月17日,初履台湾澎湖,到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当局决定“中央政府迁台北办公”,这半年间,蒋介石一方面犹抱一线希望,幻想兵败如山倒的颓势有逆转之日;另一方面似乎在和毛泽东玩一场声东击西的把戏,蒋介石故意让毛泽东猜不透未来行止,猜不透国民党要落脚何方。
蒋介石的策略是,首先虚晃一枪,制造“狼来了”的假象,之后要虚虚实实变化运用,极好地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能够有效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
◎笑里藏刀,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指的是那种口蜜腹剑,两面三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的做法。此计用在军事上,是运用政治外交上的伪装手段,欺骗麻痹对方,来掩盖己方的军事行动。这是一种表面友善而暗藏杀机的谋略。
蒋介石就是一个善用“笑里藏刀”手段来达到自己目的的处事高手。“笑里藏刀”表面上一团和气,给人友善的表示,实际上心中暗藏杀机。蒋介石并吞许崇智并赶走他,表面上一直客客气气,俨然一副对待师长的面孔,但是,手段又黑又毒,笑里藏刀,威力无穷。此举既圆滑不得罪许,又巧妙地夺了许的兵权,一举几得。
整倒许崇智是蒋介石蓄谋已久的事。1925年8月20日早晨,蒋介石通过廖案,查明许崇智的罪名是纵容部下勾结右派刺廖,并有阴谋叛国的行为。接着,蒋又将许本人把持财政、私吞公款、克扣各军军饷等种种罪状散布出去。这样争得了汪精卫和各军军长对他倒许的支持。
在这种情形之下,蒋介石反过来对许崇智提出,粤军将领牵涉廖案的很多,粤军已靠不住,为了他的安全,建议派黄埔学生军,负责许崇智住宅的警卫。9月15日,许崇智想调驻守在东莞、石龙最得力的许济、莫雄两个师的兵力,回师广州,用武力来保卫他的地位。汪精卫听到许崇智的嫡系部队要“发兵勤许”的消息,9月18日汪精卫为主席的军事委员会决定,命令广州卫戍司令蒋介石“全权处置粤局”,蒋介石取得了倒许的合法权力。
9月18日深夜,蒋介石命令黄埔军校全体学生、教官武装出发,抢占了要地,防止许济、莫雄回师广州。9月19日早晨,在广东省举行的全省财政会议上,蒋介石突然把许崇智的亲信,广东财政厅长李鸿基、军需局长关道职等人逮捕,送到黄埔关押起来,罪名是侵吞公款,接济反革命军队。随后,国民党中央任命宋子文为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19日深夜,蒋介石突然袭击许崇智,将他软禁起来。接着在20日凌晨,按计划蒋介石亲自率领兵马将许崇智的嫡系部队许济、莫雄两部包围,许济没有抵抗就被缴械,莫雄的部队略加抵抗,随即也被解除了武装。随后,蒋介石把这两个师编入了他自己的第一军。
但是,对许崇智,蒋介石却是表面客客气气的,为了赶走许崇智,他又给许写了一封非常客气的信,派陈铭枢当说客,劝许崇智暂到上海去休息,约定3个月之后,他把广东整理好了,再请他回来,并要陈铭枢送他到上海,并且他还送给了许崇智2万元旅费。这样,许崇智在蒋介石的人情之下前往了上海。
在蒋介石的处人经里,笑里藏刀是他惯用的伎俩,也是他纵横军阀之中的一大法宝。
以表面上的“笑”掩盖心中的“刀”,以表面上的“厚”掩盖心中的“黑”。这是一种隐藏极深的投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