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31314700000033

第33章 间字诀

——蒋介石一生中控制最严的就是特务、军队和财政。三者之中,又以特务为先。他手下的两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专门为蒋介石刺探情报,暗杀政敌,镇压进步分子和进步活动。庞大的国民党特务系统无孔不入,营造了浓厚的白色恐怖气氛。

◎严格进行思想控制

世界上最锋利的武器是什么?不是看得见的刀枪弓箭,也不是高科技的火箭炸药,而是思想。世界上有很多的观念,但并不是每种观念都能形成思想。只有那些通过人们的思考,被认为是正确的并加以接受的观念才叫做思想。因为思想已经经过了头脑的判断和验证,具有难以动摇性,因此潜藏了巨大的能量。

现在的报刊媒体上也常说:“解放思想是推动发展的有力武器。”可见,一旦思想放开了,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热潮和煽动力。思想的迸发会产生巨大的实际力量,所以,很多团队的领导者都很重视对队员思想的追踪和控制,了解下属的思想动态,以达到将下属完全控制住的目的。

蒋介石在思想控制上就曾经做到让人发指的地步。

1934年2月,蒋介石为配合其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对白区的进步文化也加强了“围剿”。一个月中,仅上海一地,就查禁了社会科学和进步文艺书籍149种,进步刊物76种。不少进步文化工作者惨遭杀害。

为了控制舆论,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对报纸、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严加限制、检查的法令,审查标准中规定,凡宣传共产主义,便被认为“反动”;凡批评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抗日者,便被认为“危害中华民国”;凡对国民党政府有一些不满的,便被认为“替共产党张目”,一律予以禁止。

对进步文化机关肆行破坏,也是蒋介石文化“围剿”的一个重要手段。1929年,国民党特务查封了创造社。1933年,特务捣毁了摄制进步影片的上海艺华影片公司。上演进步影片的大小电影院也受到迫害。

蒋介石对进步文化实行“围剿”的同时,他也不断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反动宣传,即所谓发动“精神方面的战争”。他的招数就是贩卖法西斯主义的理论。随着世界法西斯的粉墨登场,在国民党报刊书籍上贩卖法西斯反动理论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触目皆是。《墨索里尼与希特勒言论集》、《法西斯之理论体系》、《法西斯与中国革命》等书籍充斥书市,国民党的官办刊物《中央周刊》和《三民主义半月刊》等,更是成了宣传法西斯主义的阵地。

蒋介石控制思想的方式是反动的、落后的。但是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决不能忽视用适当的手段,加强对思想的监督。

思想可以是助人进步的工具,也可以是毁灭人的凶器。所以要善于控制并加以利用,使思想多多发挥正面的作用。

◎残害异己,不择手段

一个队伍中混进了一个异己分子,后果不堪设想。那就像是一枚定时炸弹被埋到了自己的队伍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不仅有可能导致敌对思想在自己阵营中传播,还有许多宝贵的情报资料面临暴露的危险,因此,要时刻警惕自己的队伍中混进敌人的奸细,保证下属的正直、忠诚和团结。

思想上的异己分子是最难控制的,因此中国封建社会就有“文字狱”,作为统治阶级镇压属下和文人的工具。他们对奏章、书札、著作断章取义,罗织罪名而制造冤狱。而蒋介石在践行所谓“训政”时,也制造了新“文字狱”,为民主呐喊的知识阶层精英,一个又一个地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遭迫害,或被通缉,或被捕入狱,或惨遭杀害。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郭沫若义愤填膺地写出了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深刻地揭露了他的反革命嘴脸,喊出了“打倒背叛革命,屠杀民众的蒋介石”的革命口号。蒋介石的打手张群、陈立夫、李仲公立刻提出“通缉郭沫若”的呈文,发出通缉令,命各地执行。郭沫若在国内处境险恶,于1928年被迫流亡日本。

杜重远是上海《新生周刊》主编,因为在《周刊》上发表了《闲话皇帝》一文,提到了日本天皇,日本政府以“侮辱天皇,伤害邦交”为借口,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提出对当事人严加查办的要求。最后国民党法庭不顾杜重远的申辩,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不准缓刑或罚金,不准允上诉。

1932年11月,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会在朝阳大学第四教室召开学术讨论会,北平公安局派出武装军警冲进会场,逮捕了许多知名学者、教授。在蒋介石制造新“文字狱”期间,国民党的监狱中关满了上至著名学者教授、作家诗人,下至一般知识分子,甚至中小学生。

蒋介石在“训政”的纲领和法律中,都明确地规定了有关“言论、结社、出版自由”的内容,然而,却以各种借口,搞新的“文字狱”,以编织各种罪名,把敢于批评时弊,为民众伸张民权、民生,呼吁当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人予以治罪,或者暗杀。这是对他们的“训政”的诠释和讽刺,他们的种种暴行,表明其所谓给民众“言论自由”的承诺,纯属谎言。

◎无处不安插眼目

凡是职位越高的人,就越担心位子坐的是不是稳固。他们对外会担心外敌的入侵,对内担心手下的篡位、人民的造反。因此封建君王为了控制臣子,巩固皇位,总是要亲自掌控一支秘密队伍,充当耳目和工具,这支秘密队伍,称呼五花八门,组织各异,但功能都一样,是封建统治者的鹰犬。在西方一些实行法西斯统治的国家,建立了组织严密的特务机构。

蒋介石为了镇压共产党和人民革命运动,剪除异己,加强对国民党内、军内的控制,维护和巩固其独裁统治,在建立特务组织,运用特务组织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独裁统治方面,与封建统治和法西斯统治有过之而无不及。

出于早期对共产主义的警惕和与上海黑社会的暧昧关系,蒋介石学习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希特勒上台后,蒋介石派遣两名军官赴德国考察纳粹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蒋介石又派他的次子蒋纬国赴德国军事学院深造。蒋纬国受到希特勒的两次召见。据说他曾与德军一起开赴到奥地利。

蒋介石对纳粹发生兴趣的结果便是组建了一个法西斯式的机构——由万名成员组织的“蓝衣社”,于是全国像一座兵营,连幼儿园与墓地也被军事化了。

蒋介石安插眼目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任何人都留一手。他派亲信去监督下属,另外又派人去监督亲信,以避免亲信被收买,相互勾结,发生监守自盗的情况。在他手下,每个人几乎都有多重身份,所以几乎是人人自危。

随着蒋介石的野心扩张和世界局势的剧烈变化,单在国内实行严密的监视已经不足以满足蒋介石对情报的需要。于是1938年8月军统成立后,这个专门的特务机构急剧膨胀,仅局本部就有5万多人。这时的军统基层组织的触角伸向全国各地乃至于国外,包括6个区、41个站、17个办事处和各种各样的训练班。在边远地区,如伊犁、拉萨、迪化(乌鲁木齐)设立了站、组,在越南、缅甸、泰国、印度、菲律宾、新加坡也都设立了组织。

虽然安插了如此多的特务机关,但是即使能监视得了人的言行,也监视不了人的思想。蒋介石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人心,只能败走麦场。

◎将特务视作杀人暗器

蒋介石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中面临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事情不能公开地办,否则会招来人民的反对和舆论的谴责,因此,他有暗中的“秘密武器”,能替他除去心头大患。蒋介石在政治斗争中,就时常暗中操控自己的特务机构,使他们作为自己黑暗中的手枪,对准了那些困扰他许久却不敢公开处决的对象。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申报》是一份较有影响的全国性大报。当蒋介石正忙于对红军进行第四次大围攻,《申报》先后发表了几篇《剿匪时评》。1937年7月3日,《申报》发表了《中大学潮评议》一文。

这些文章评论直接对蒋介石的政治和军事大加品头论足,甚至在他看来,还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蒋介石看过以后,禁不住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申报》因为在上海租界发行,上海警备司令部对它无可奈何,于是,只好下令:上海租界以外的地区和国内其他各省市城乡,凡被国民党统治的地区一律禁令截留、不能投递。

强硬的史量才敢于找到蒋介石,当面和他理论,要求恢复《申报》的邮递,停止国民党当局对《申报》的控制,否则就主动停刊。面对强大的舆论力量,蒋介石只好允许《申报》恢复邮递。

1934年初春,史量才和几名亲信正从杭州返回上海,路上遇到蒋介石派出的特务突袭,当场击毙史量才,给了所有敢于反抗国民党当局的媒体人一个血的警告。史量才的死,对报界震动极大,从此,几乎没有人再敢与国民党抗争。于是,国民党把所谓舆论也一手包办,不再有丝毫史量才式的所谓“民众喉舌”和“公道”了。

一时间,蒋介石暗自得意,以为没有人再跟自己作对。但是革命的火种却是铲不尽杀不完的,如星火燎原般传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