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31314700000049

第49章 姻字诀

——早在中国古代,联姻就是常用的外交策略之一。而蒋介石也适当地借鉴了这一策略,让自己的婚姻成为外交活动的通行证。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被当时的报纸称为“中美合作”,就是对这一婚姻所隐含的政治性的最好讽刺。

◎政治就是最大的婚姻

叔本华说过:“恋爱的结婚是为种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个人。”政治婚姻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中国,婚姻的政治性曾被实践到极点,自古就存在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甚至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听到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决定婚姻成败的情况发生。

蒋介石是玩转政治的高手,他将政治作为最大的婚姻,并演绎了一桩改变了中国近代史命运的政治婚姻。

孙中山去世后,早已以“总理”继承者自居,已掌握了精锐的“党军”但暂时受到排挤,冀图全面、牢固控制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与孙夫人如此美丽、活泼、饱受美国教育的妹妹结合,不是如虎添翼吗?而且不能忽视的是,不但蒋需要宋,而且孙文逝世后,孔、宋家族也需要依傍大权在握的蒋介石。宋氏姐妹明知“介石那讨人厌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宋美龄还是愿意告别情郎,投怀送抱;其原因用何香凝在北伐前的话来说就是:“介石已经是广州最重要的人物,也是一个引人垂涎的猎物。”宋氏姐妹早已虎视眈眈、蓄谋夺取。所以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对双方来说都是利益最大化的结合,蒋宋两家都从这桩婚姻中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蒋介石很好地利用了婚姻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他懂得,在进行利益的结合时,要找好双方的利益结合点,这一点绝对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有时甚至表面上看这样的结合对对方的好处要大于己方的好处,这样在求取对方支持的时候就有充足的共鸣。蒋介石从这桩婚姻中得到了美国的青睐,江浙财阀的支持,继承了孙中山的政治资本,最重要的一个是有助于他事业的妻子,而利益的另一方宋家从中得到了蒋介石军事上的保护,宋美龄得到了“第一夫人”的头衔,宋子文得到了财政部长的地位,孔祥熙则垄断了中国的银行业。在巨大的共同利益的驱使下,这桩政治婚姻获得了意料之中甚或更多意想不到的成果。所以在进行利益的结合时,要学学蒋介石,单纯对一方有利的结合是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双方利益取得最大化,才是上上之策。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方面的。政治婚姻更是这样,一桩成功的政治婚姻固然能给双方带来共同的利益。但其中也可能会带来相应的麻烦,蒋介石娶宋美龄固然能够获得巨大的好处,但是也不是没有任何弊端,以宋家和美国的关系,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必然导致美国的介入,那中国的政治就可能会被美国操纵,同时孔宋两家通过这桩婚姻获得了中国经济的管理权,他们在经济领域势必会形成垄断地位,将来对蒋介石的政府造成不好的影响,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就当时的情形来看无疑是利大于弊的,我不为刀俎即为鱼肉,所以蒋介石清醒地看清了这桩婚姻的利弊,采取了果断的行动。

虽说政治婚姻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利益的交换,但是对婚姻毕竟也有情感的因素,蒋介石对宋美龄还是有爱慕之情的。宋美龄陪伴蒋介石走过了他最为辉煌也最为暗淡的日子,一直到她生命的最后她还在尽力维护着蒋氏家族的利益。即使说在他们的结合中婚姻是服从于政治的,但是,两个人仍然付出了真心,这才是这桩看似无爱的婚姻能走到最后的更重要的原因。

◎“夫人外交”所向披靡

“夫人外交”指的当然就是夫人在对外交往中的活动和作用,其中尤其指由夫人出面完成某种特定的外交任务的外交形式。

“夫人外交”,是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形式,但通常只是礼仪性的。而蒋介石在国际交往中,却曾经把“总统夫人”这张牌玩得很顺,他把礼仪性的外交形式,变成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外交活动。而宋美龄利用她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尤其是对美国政治文化的熟悉,加上自己的知识涵养与外交天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一位东方女性的外交风采。

蒋宋联姻,当时就有人戏称为“中美结合”,可以这样说,宋美龄与蒋介石结婚,就命里注定,在蒋介石统治时期,她在中美外交上占有特殊地位,天降大任于斯,舍我还能有谁?宋美龄家庭与美国有着特殊的关系,他的父亲就是在美国接受洗礼,成为一个基督徒的。其姐姐、哥哥先后都在美国接受教育,宋美龄的英语不仅讲得好,而且很优雅,从文化背景上,宋美龄是对美外交的最好人选;她不仅具有东西文明融合的女性气质,更为重要的是,是蒋最信得过的人,又最能理解与表达他的政治意图。因而蒋介石的“夫人外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蒋介石的“夫人外交”路线实际上就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就美国人而言,他们对蒋介石既讨厌,又看不起,除了对他的能耐和政治策略看不顺眼外,蒋介石的形象也不为美国人所喜欢,过于刻板、不苟言笑,缺乏良好风范。而宋美龄却举止优雅,面容端庄,很容易给人好感,当年美国人看到宋美龄,几乎都有一种亲近感。

严格地讲,外交是一种国家行为,任何人的外交行为都不是孤立的,是与国家前途、民族利益紧紧相连的,也与国际形势密不可分。宋美龄之所以在抗战时期,在外交上,特别是对美外交上发挥了特殊的功效,主要还是由于中国人民的抗战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中华民族在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殊死大搏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华民族的作为,为宋美龄展示外交风采搭了一个很好的舞台。而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重新挑起内战,违背了民意,也违背了世界走向和平的潮流,她所代表的蒋家王朝正在死亡中,美国已决心抛弃它。所以“第一夫人”最后一次访问美国受到了冷遇。

◎假戏公开唱

如果你稍微留心点的话,就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两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另外,官场上也常见这一套,明明是恨死了对手,见了面仍然要握手寒暄……这种当众拥抱敌人的做法,就是常见的假戏公开唱。

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通常占据主动地位,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一定要在公开场合唱假戏,而且观众越多越好。有时候权谋家们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很需要唱这种“政治戏”。

蒋介石早年对苏联非常向往。早在1919年,蒋介石就萌生了赴俄考察的愿望。当年1月1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番,将来做些事业。”此后,他经常研究俄国形势,注意俄国革命的消息,把俄国革命看成是“一个新纪元”,并且还说过“如果有人攻击俄国革命,必与之力争;如有人攻击共产党,必竭力为之辩护”。

1923年蒋介石终于圆了访苏梦,作为孙逸仙代表团的团长到苏联进行访问。此次访苏,蒋介石对苏联的印象有很满意的地方,对苏联的领导人也有赞扬的一面,并且还称加里宁非常慈祥,像一个中国的老农。但是,蒋介石回国后的第二年就严厉指责苏联。某些史学家认为,其原因就是蒙古问题。蒋介石访苏的主要目的是想在蒙古的库伦(现乌兰巴托)建立国民党的军事基地。当时的北京正受直系军阀的统治,推翻直系军阀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广州出发北上,路途遥远而艰辛,这就是北伐;而另一条路线则是从库伦出发南伐,途中只要经过河北的张家口等地就可以杀入北京。蒋介石当然希望选择后者。

但是,苏联拒绝了蒋介石的要求。蒋介石显然对此非常不满。他在日记中说:“求人不如求己”,“各国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什么朋友啊、盟友啊,都靠不住。”苏联拒绝国民党在库伦建立军事基地是促使蒋介石对苏联失望、反感的重要起点。

尽管如此,蒋介石却仍然在表面上表现出对苏联的友好,争取苏联的支持。他的做戏甚至一度让苏联人误以为他是左派。

虽然是演假戏,但也要拿出看家本领来,将假戏演出真境界,这样既能骗过观众,说不定也能蒙混过对手,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采取以退为进的做法是蒋介石在人际交往玩弄权术的“杰出智慧”。蒋介石能够把假戏演得出神入化,是他夺权的一个绝招。

蒋介石的行为说明他的想法是,在与人交往时,不可一片真心全向外人抛,否则会引来许多麻烦。该藏就藏,该装就装,和人相处时才能更多一份和平。

◎留条路给孩子走

蒋介石常读史,或许他看到过太多类似的悲剧,父亲是英雄一世,儿子却是扶不起的阿斗。所打拼下的事业再辉煌,没有一个很好的接班人,或是没有为接班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后也就失去事业能够继续的根基,所以蒋介石很早就决定为自己的孩子留一条后路,就像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杀掉了心爱的钩弋夫人,而立她的儿子为接班人,这固然是先见之明,他是为了避免出现吕后当年的前车之鉴。

蒋介石对蒋经国、蒋纬国两个孩子一直有不同的期望,他更器重的还是孺子可教的蒋经国,希望培养他走上政坛之路。

蒋经国青年时期,一次去广东探访父亲,感受到爱国学生热火朝天的革命精神,于是他向父亲提出参加国民革命军的愿望,但是,他的请求被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父亲拒绝了。

蒋介石显然希望蒋经国多读几年书。为使儿子死心,蒋介石索性把蒋经国送往北平,交给吴稚晖创办的“海外补习学校”。蒋经国在北平读了几个月书,经邵力子引介,熟识了李大钊,李氏又援引蒋经国认识了很多在北平的俄国人,他们劝蒋经国不妨去苏联留学。莫斯科的中山大学,为鼓励中国青年前往就读深造,给予十分优惠的条件。

蒋介石在当时虽然和苏联关系僵化,他对苏联人的印象也不好。但是为了儿子的前途,他还是答应了让他出去学习。在蒋介石的安排下,蒋经国于1925年10月,同其他300多名中国留学生一起,出国来到当时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首都莫斯科。

蒋介石一直很明白自己对苏联的厌恶并不利于他在国际上的活动。特别是在苏联的力量壮大之际,能够得到苏联的帮助,远胜过和苏联为敌。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他反感苏联,却不能因为自己的态度,就限制苏联和“蒋家王朝”的“接班人”的关系。送孩子出国,毕竟是一个镀金的法子。

政坛上虽然没有永恒的朋友,但是蒋介石依然努力维持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把政治资本交给接班人,蒋介石不仅在与宋美龄的婚姻上中美合作取得美国支持,得到了他的既得利益,而且在败退台湾后他对美国可谓是俯首帖耳,一切以美国的吩咐是从,这样做除了稳固他在台湾的地位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够把这一政治资本遗传给他的接班人。

蒋介石对蒋经国的培养并不只是给他留了后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使为他留了后路也是无济于事,就像刘禅,刘备为他留了诸葛亮这样的全能之人去辅佐还是丢掉了江山,所以蒋介石没有宠爱和娇惯儿子而是一直对蒋经国进行渐进式的培养,终于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接班人,并沿着蒋介石给他留的后路,的确开创了一番新天地。所以蒋经国的才能和品质才是蒋介石留给他的最重要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