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思想政治理论核心冲刺精编500题
31318400000029

第29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详解(9)

第二,充分认识到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善于分析各种可能性,正确估计它们可能给事物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利用有利的偶然因素推进事物发展,尽量避免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要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所准备,提前做好应对,这样才能做到处乱不惊、应付自如。

第三,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机遇”的作用,敏锐地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必然性和偶然性。

回答好此题不仅要知道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还要知道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这一原理的意义。

13.【参考答案】(1)材料1反映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战后一段时期国有经济的较大发展,说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2反映的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发展中,中央政府支出比重的状况。这些材料说明了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结合的程度、范围是不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国有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财政手段所集中的财政资本中用于剩余价值生产的那部分资本。其组织形式是国有企业,可通过国家直接投资、国家收购原来的私有企业两个途径建立起来。

第二,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共有企业,既可以是国家和私人共同投资于一个新企业,也可以是国家出售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私共有的企业,还可以通过国家收购一部分原来的私有企业的股份而形成国私相结合的企业。

第三,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即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私人垄断企业的外部起作用,是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诱导私人垄断企业向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

(2)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在于: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取稳定的高额垄断利润。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双重的,既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又使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深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和较快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一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了以前资本主义所不具备的种种因素,例如国有制、国家干预宏观经济等;但另一方面,国家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因为它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3)材料3的说法有一定的积极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是国家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因为它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从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上看,这个说法有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的倾向。

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角度看,通过材料的递进,这个说法充分体现了现象和本质这对基本范畴的应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表现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表现和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国家资本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因为它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个说法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的观点。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的根本性变革和进步是通过社会形态更替实现的。

社会形态更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最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正是通过不断调和自身矛盾,为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提供了条件。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相对较难的综合性题目,考查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实质、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有机结合,根据2010年大纲解析的变化趋势,考生需要注意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命制分析题的可能性。

14.【参考答案】(1)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于能够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按价值量进行交换的条件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能获得超额收益;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能获得正常收益;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只能得到低于正常收益的收益,甚至会亏损,在竞争中被淘汰。这样就会促使所有的商品生产者不断采用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客观规定对商品生产者的重大意义也告诉我们,企业只有采取新技术,才能使本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该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则该企业才能赢利并获得超额利润,否则,企业就可能亏损、关门、倒闭。

(2)企业采用新技术体现出了价值规律。企业也正是遵循了价值规律,从而采用新技术,所以才能扭亏增盈,顺利发展,做大做强。

(3)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本质和必然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多现象间的本质必然的联系。两者的共同点体现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价值规律属于社会规律范畴,也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相对较难的综合性题目。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有机结合,根据2010年大纲解析的变化趋势,考生需要注意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命制分析题的可能性。

15.【参考答案】(1)第一,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能够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第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增强经济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三,经济全球化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后果: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2)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认为: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时,矛盾具有普遍性,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在上述材料中,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成果,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以及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和破坏环境等等。充分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矛盾的普遍性。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点分析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也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过程性,考生从任一方面回答均可得到相应分数。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相对较难的综合性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考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知识有机结合,根据2010年大纲解析的变化趋势,考生需要注意出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命制分析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