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同时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集中表现应在“控制力”上,而不是“量”上。选项A、B的表述都不正确,选项D混淆了国有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4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股份制。
股份制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所有制是处于不同层面的经济范畴。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可以包容不同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股份制作为资本的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其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由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选项。
4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选项C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选项B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选项D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此知识点在2002年论述题第35题、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25题、2004年单选题第12题考查过。
4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当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时,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提供劳动,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实行按需分配的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可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4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收入。
由于目前按劳分配的存在范围只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所以该职工的薪资收入包括:年工资3万元,奖金0.7万元,津贴0.3万元应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而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的年收入1.5万元及房租收入3万元应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5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按劳分配的方式。
按劳分配方式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只有D选项中的国有企业属于公有制经济,因此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选项A、B、C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此知识点在2002年论述题第35题、2003年不定项选择题第25题、2004年单选题第12题考查过。
5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5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七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此知识点在2006年单选题第12题考查过。
5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的作用。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此知识点在2005年单选题第13题考查过。
5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创新是科学的本质,但不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C。
5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
十七大报告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5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2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优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的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A。
此知识点在2001年(文)论述题第35题考查过,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5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是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选项C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选项D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
5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5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力。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6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十七大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此知识点在2007年分析题第37题考查过。
6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所以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选项B是我国的国体,选项C是我国的政体,选项D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
6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准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选项A、B、D虽然都是多党合作制的内容,但都不是其共同准则。选项A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选项B是其合作的基本方针。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6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性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既不属于国家机构体系内的国家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而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6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因此,选项A正确。
此知识点2000年(文)单选题第12题、2000年(文)多选题第23、24题、2001年(理)单选题第12题、2006年多选题第30题、2008年多选题第30题考查过,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需引起注意。
6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D。
6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
实行村民自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农民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制度。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选项A、C、D是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6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选项A、C、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6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问题。选项C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的问题。选项D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
6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解决的问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选项A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解决的问题。选项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问题。选项D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问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C。
7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D。
7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两种制度的地位。
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邓小平指出,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选项A、B讲的是特别行政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C选项讲的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权利。它们与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7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