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也开启了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所以,选项C是正确答案。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选项B、C、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所以,选项A是正确答案。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现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之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既是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员把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选项A是共产党员的最高理想;我国早已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故选项C错误;选项D过于个人化,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被选项B包括。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与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相辅相成,因此,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发生过民族之间的战争,也出现过分裂和内乱,但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人心所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选项A、B、C还上升不到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的高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D。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中华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对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败类极端鄙视,对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无比崇敬。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己主义人生观”。
合理利己主义从表面上看似正确,符合人们的心理。但是,它是一种错误的、消极的人生观,只要我们深入地分析它的理论依据——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我们就会发现它实际上倡导的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它的出发点是个人,而不是集体或者社会。一切都从满足自己的需要出发,集体只是客观上的受益者。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故选项B正确。选项A(是否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和选项D(是否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对人生价值评价根本尺度的具体化,所以选项A、D不符合题意。选项C是理想实现问题,也不符合题意。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方法”。
完善个人道德品质的方法主要有:其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其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加以及时抑制和克服;其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其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其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同学们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去进行道德修养,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从而达到较高的道德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道德的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点”。
《纲要》不仅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提出“诚信”,而且在职业道德要求中,再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共道德在道德规则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公德是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因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社会公德是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社会体系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层次和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所以,选项A是正确答案。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共道德在道德规则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内容以及区别”。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问题列举情形都属于文明礼貌的范畴。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网络生活的特点”。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可以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很难实施具体的规范,所以人们在上网时必须养成道德自律性。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
2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婚的法定年龄”。
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个,其中之一是必须达到法定婚龄。《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从而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也体现了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自然选择规律排斥近亲通婚。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受到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其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由此可见,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
2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法律规范区别于政策规范、道德规范以及宗教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之处正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本题所属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属于重要知识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2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制定。
法律的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选项A法律的适用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选项C法律的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选项D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属于重要知识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由法律的定义可知,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属于重要知识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2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是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这类知识点通常由多个要素组成,题型考查灵活,考生应牢记,避免混淆。
2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理解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和政治稳定等。但是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新的国家安全观也应运而生,不仅包括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还包括科技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生态安全属于新的国家安全观。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C、D均为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本题所属知识点是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属于记忆型知识点,考生应准确识记。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一般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因此,由法律的定义可知,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故选项B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含义和本质,属于重要知识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2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遵守。
“法立而不行,与无法等。”这句话强调的是法律的遵守,即守法。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在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法律的运行,即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每一环节均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加以考查,属于重要考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30.【答案】C
【解析】本题直接考查法律制定的基本含义。
法律制定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选项A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选项B法律适用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选项D法律监督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故选项C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法律的运行,属于重要考点,考生需要重点掌握。
3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宪法的修改程序。
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方可生效。故选项D为正确答案。本题所属知识点是宪法的基本制度。宪法学知识点较为抽象,考生在复习中应该注意加深理解和准确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