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1345700000033

第33章 变督促作业为主动作业——改变孩子做作业需要督促的不良习惯

有这样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

他每天做作业都有许多麻烦事相伴,刚写了几个字,发现铅笔太粗了,于是就去找小刀削铅笔;写了一会儿,又叫喊饿了,于是又去厨房找吃的东西;过了一会儿,又想打开电视看演什么节目;遇到一道算术难题,还没有认真思考,就去找妈妈帮忙……妈妈虽然也鼓励他自己动脑筋,却又无可奈何地过来帮助孩子思考。有了妈妈的帮助,孩子则不再操心自己的作业,常常是妈妈作业没讲完,他的心早就到动画片《狮子王》那里报到了。

这样,他的作业每天都要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到很晚才能写完,而且字迹潦草,错误很多。

这令他的妈妈十分头痛。

初步分析,便会发现这个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几个缺陷:

缺乏集中的注意力。在学习期间,多次从事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开始时,没有将准备工作做好;在学习进行中间,不得不停顿下来再去削铅笔等等。这无疑干扰了学习的正常进行。

学习不善于(或懒于)动脑筋。稍遇困难,就向家长请教——实际上是让家长替他解答。

这些缺陷固然与孩子自身有关,但是妈妈是不是也要检讨一下自己呢?

首先,妈妈应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孩子养成能集中注意的习惯和能力。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父母的神经过敏、絮絮叨叨,无规律的生活方式等等,都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发展。

其次,妈妈对孩子学习的过分“关心”,会助长孩子的依赖心理,使孩子感到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妈妈的事情。所以,孩子并不着急,反而尽量拖长时间,似乎只要时间拖够,任务就会完成。

孩子总是等待妈妈对他做作业的催促,没有妈妈的催促,就会失去主动做作业的自觉性。

妈妈对孩子过多的关照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妈妈的眼里,再大的孩子也是孩子,所以总是对孩子不放心,总想为孩子事事考虑周全,其结果就是:事事为孩子操心,事事为孩子包办,而这样,孩子自立、自主的意识萌芽却被妈妈的事事包办压抑下去了,孩子自立、自主的能力也就无从形成了。

在与其他同学的相比中,自主、自立能力下降,会使孩子感到自卑、退却,丧失平等交往和竞争的意识及勇气。

所以,这里提醒父母们,不要轻易地“帮助”孩子学习。如果孩子的问题是由于注意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造成的,父母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定的责任?当然,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而向父母求助是很自然的事,但是问题在于倘若一味依赖父母,孩子自己就不会再多动脑筋。所以,只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帮助就可以了,不必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学习亦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