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相诳曜:相互吹棒,欺骗他人。诳:欺骗,迷惑。《说文》:“诳,欺也。”《国语·晋语二》:“民疾其态,天又诳之。”曜:炫耀,显示。汉扬雄《太玄赋》:“泊姬曜名,焚厥身兮。”
[原文]
圣人养贤,以及万民。先王之制,皆足代耕。增爵损禄,必程以倾[1]。先益吏俸[2],乃可致平。故叙《班禄》第十五。
[注释]
[1]必程以倾:犹必然自取灭亡。倾:倾覆,颠覆。《诗经·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2]先益吏俸:首先必须增加官吏的俸禄。益:增多,增长。《淮南子·修务训》:“是故生木之长,莫见其益,有时而修。”
[原文]
君忧臣劳,古今通义。上思致平,下宜竭惠[1]。贞良信士,咸痛数赦。奸宄繁兴,但以赦故。乃叙《述赦》第十六。
[注释]
[1]下宜竭惠:臣下应当竭忠尽智,全力效命。彭铎注云:“惠”疑“虑”。高按:“虑”字合宜,即“尽心竭虑”。
[原文]
先王御世,兼秉威德,赏有建侯,罚有刑渥[1]。赏重禁严,臣乃敬职。将修太平,必循此法。故叙《三式》第十七。
[注释]
[1]罚有刑渥:犹罚有重刑。渥:厚,重。《汉书·班婕妤传·自悼赋》:“蒙圣恩之渥惠兮,当日月之盛明。”
[原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日力不暇,谷何由盛?公卿师尹,卒劳百姓[1],轻夺民时,诚可愤诤!故叙《爱日》第十八。
[注释]
[1]卒劳百姓:百姓劳苦奔波。语出《诗经·小雅·节南山》。
[原文]
观吏所治,斗讼居多。原祸所起,诈欺所为。将绝其末,必塞其原。民无欺诒[1],世乃平安。故叙《断讼》第十九。
[注释]
[1]欺诒:犹欺骗。诒:欺骗。汉徐干《中论·考伪》:“至于久盗子名,兄窃弟誉,骨肉相诒,朋友相诈,此大乱之道也。”
[原文]
五帝三王,优劣有情[1]。虽欲超皇,当先致平[2]。必世后仁,仲尼之经。遭衰奸牧,得不用刑?故叙《衰制》第二十。
[注释]
[1]优劣有情:犹优劣有别。
[2]虽欲超皇,当先致平:若欲超越三皇,必先安定天下。
[原文]
圣王忧勤[1],选练将帅,授以鈇钺[2],假以权贵。诚多蔽暗[3],不识变势,赏罚不明,安得不败?故叙《劝将》第二十一。
[注释]
[1]忧勤:忧心勤劳。《汉书·司马相如传》:“王者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
[2]授以鈇钺:犹授以权柄。鈇钺:为古代刑具。
[3]诚多蔽暗:都是一些昏庸无能之辈。
[原文]
蛮夷猾夏[1],古今所患。尧、舜忧民,皋陶御叛;宣王中兴,南仲征边[2]。今民日死,如何弗蕃[3]?故叙《救边》第二十二。
[注释]
[1]蛮夷猾夏:蛮夷侵扰华夏。猾:扰乱。语出《尚书·尧典》之“蛮夷猾夏,寇贼奸宄。”
[2]南仲征边:周宣王曾派南仲征讨扰乱边疆的徐国。见《诗经·大雅·常武》之“南仲太祖,大师皇父”。
[3]今民日死,如何弗蕃:现在百姓天天遭受羌虏的杀戮而不断死伤,为何不巩固边防保卫边疆呢?蕃:蕃屏也。
[原文]
凡民之情,与君殊戾[1],不能远虑,各取一制,苟挟私议[2],以为国计。宜寻其言,以诘所谓[3]。故叙《边议》第二十三。
[注释]
[1]殊戾:非常背离。戾:乖背,违反。《荀子·荣辱》:“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杨倞注:“戾,乖背也。”《淮南子·览冥》:“举事戾苍天,发号逆四时。”高诱注:“戾,反也。”
[2]苟挟私议:犹心怀私议。挟:拥有,怀抱。《史记·邹阳列传》:“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
[3]宜寻其言,以诘所谓:应考察其言行,弄清其真实用意。诘:追问,责问。引申为追究。《左传·昭公十四年》:“诘奸慝,举淹滞。”
[原文]
边既远门,太守擅权。台阁不察[1],信其奸言,令坏郡县[2],殴民内迁[3]。今又丘荒,虑必生心[4]。故叙《实边》第二十四。
[注释]
[1]台阁不察:尚书不察。章怀注《后汉书·仲长统传》之“事归台阁”:“台阁,谓尚书也。”
[2]令坏郡县:命令拆毁边地郡县。坏:房屋等建筑物倒塌。引申为拆毁。《史记·秦始皇本纪》:“堕坏城郭。”张守节《正义》:“坏,拆也。”
[3]殴民内迁:强行驱赶边民内迁。殴:驱赶,驱使。《汉书·食货志》:“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颜师古注:“殴,亦驱字。”
[4]今又丘荒,虑必生心:现在边地荒废,必然会使羌寇产生入侵之心。
[原文]
天生神物,圣人则之[1]。蓍龟卜筮,以定嫌疑[2]。俗工浅源[3],莫尽其才。自大非贤[4],何足信哉?故叙《卜列》第二十五。
[注释]
[1]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圣人效法天地之法则。语出《周易·系辞下》。
[2]蓍龟卜筮,以定嫌疑:运用蓍龟进行卜筮,目的在于预测嫌疑。《礼记·曲礼》:“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决嫌疑,定忧虑也。”
[3]俗工浅源:世俗小人浅薄愚顽。彭铎注云:“源”疑“顽”。高按:“顽”字合宜。《广雅释诂》:“顽,愚也。”
[4]自大非贤:彭铎注云:疑“自非大贤”。高按:合宜。
[原文]
《易》有史巫[1],《诗》有工祝[2]。圣人先成民,后致力[3]。兆黎劝乐,神乃授福[4]。孔子不祈,以明在德[5]。故叙《巫列》第二十六。
[注释]
[1]《易》有史巫:《周易》中有关于卜筮之事的史官的记载。《周易·巽》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2]《诗》有工祝:《诗经》中也有祈祷采祀活动的祝官的叙说。《诗经·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
[3]圣人先成民,后致力:此句疑文有脱误。疑“致力”下脱“于神”。圣明之君先致力于民,然后才致力于神。《左传·桓公六年》:“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4]兆黎劝乐,神乃授福:百姓安居乐业,神灵都会降福。《左传·桓公六年》:“民和而神降之福。”“劝”疑“欢”。
[5]孔子不祈,以明在德:孔子不祭祀神灵,是为了表明一个道理,这就是人的福禄决定于自身的道德修养。
[原文]
五行八卦,阴阳所生,禀气薄厚,以著其形[1]。天题厥象[2],人实奉成[3]。弗修其行,福禄不臻。故叙《相列》第二十七。
[注释]
[1]禀气薄厚,以著其形:事物以禀气不同,所以合俱其形。《论衡·无形》:“人禀气于天,气成而形立。”
[2]天题厥象:天只是显露它所表示的迹象。《周易·系辞下》:“象者,像也。”
[3]人实奉成:由人奉行完成。
[原文]
《诗》称吉梦[1],《书》《传》亦多,观察行事,占验不虚。福从善来,祸由德痡[2],吉凶之应,与行相须。故叙《梦列》第二十八。
[注释]
[1]《诗》称吉梦:《诗经》中有祝颂人做好梦的诗句。《诗经·小雅·斯干》:“乃占我梦,吉梦维何”。
[2]祸由德痡:祸由德衰。痡:疲困不能行走。《尔雅·释诂》:“痡,病也。”引申为衰竭。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才殚力痡。
[原文]
论难横发,令道不通。后进[1]疑惑,不知所从。自昔庚子,而有责云[2]。予岂好辩?将以明真[3]。故叙《释难》第二十九。
[注释]
[1]后进:后辈。
[2]自昔庚子,而有责云:过去,类似庚子式的人,曾提出过种种诘难责问。
[3]予岂好辩?将以明真:我哪里是什么好辩之士,只不过是为了求真而不得不辩明事非。
[原文]
朋友之际,义存六纪[1],摄以威仪[2],讲习王道[3],善其久要,贵贱不改。今民迁久[4],莫之能奉。故叙《交际》第三十。
[注释]
[1]六纪: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见《白虎通·三纲六纪》。
[2]摄以威仪:维护礼仪。《诗经·大雅·既醉》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句。《毛传》:“言相摄佐者以威仪也”
[3]讲习王道:讲习崇高的帝王之道。《周易·兑》象辞:“君子以朋友讲习。”
[4]迁久:相互背离久矣。
[原文]
君有美称,臣有令名[1],二人同心,所愿乃成[2]。宝权神术,勿示下情[3],治势一定[4],终莫能倾。故叙《明忠》第三十一。
[注释]
[1]令名:犹善名也。
[2]二人同心,所愿乃成:二人同心,愿望就能实现。《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3]宝权神术,勿示下情:君主应神化自己的权势,不可轻意向臣下显露实情。《韩非子·难三》:“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
[4]治势一定:天下大治的局势一旦形成。
[原文]
人天情通,气感相和[1],善恶相征,异端变化。圣人运之,若御舟车,作民精神,莫能〔2〕含嘉。故叙《本训》第三十二。
[注释]
[1]人天情通,气感相和:天人情通,相互感应。《周易·乾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淮南子·泰族训》:“天之与人,有以相通也。”
[2]能:彭铎注云:“能”疑“不”。高按:“不”字合宜。即“莫不含嘉”。
[原文]
明王统治,莫大身化[1],道德为本,仁义为佐[2]。思心顺政,责民务广,四海治焉,何有消长?故叙《德化》第三十三。
[注释]
[1]身化:即身体力行。《管子·君臣上》:“身立而民化。”
[2]佐:辅佐。意谓仁义是观民设教的辅佐。《淮南子·览冥训》:“持以道德,辅以仁义。”
[原文]
上观大古[1],五行之运,咨之《诗》《书》,考之前训[2]。气终度尽,后代复进。虽未必正,可依传问[3]。故叙《五德志》第三十四。
[注释]
[1]大古:太古。“大”同“太”。
[2]前训:先圣遗训。《后汉书·胡广传》:“必议之于前训,咨之于故老。”
[3]问:彭铎注云:“问”疑“闻”。高按:“闻”字合宜。《白虎通·礼乐》:“圣人之道,犹有文质,所以拟其说,述所闻者,亦各传其所受而已。”
[原文]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类族变物,古有斯姓。博见同祖,以赞贤圣。序此假意,待士揖损[1]。故叙《志氏姓》第三十五。
[注释]
[1]祖,以赞贤圣。序此假意,待士揖损:此十三字依彭铎注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