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31416500000014

第14章 人生必知的世界历史知识(13)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统治者为了争夺半岛上的霸主地位,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三国当中以高句丽为最强,它曾侵入中国的辽西。到6世纪时,新罗逐渐强大起来,领土扩大到半岛中部的汉城一带。新罗的强大引起了高句丽的恐惧,于是,它联合百济不断进攻新罗,同时还断绝了新罗和日本通往中国的道路。新罗转而向中国求救,唐太宗率军攻打高句丽,直到7世纪中期,唐朝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在平壤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进行统治。朝鲜人民坚决反抗唐朝的封建统治,迫使唐将安东都护府撤至辽东。735年,唐与新罗正式以现在的大同江为界,新罗终于统一了朝鲜半岛。

田柴科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制度?

976年,高丽王朝将全国可耕地和山林进行登记,将一部分土地和山林按等级分给文武官吏和府兵。文武百官按“人品”(身份)分为79品,最高者得田柴110结(田为耕地,柴指烧柴林,结为高丽丈量土地的单位),最低者得田21结,柴10结。国家把土地的收税权授予受田者,只限当代,不得世袭。977年授予功臣勋田(功荫田),数量20结到50结不等,可以世袭。后又颁布了公廨田柴制度,国家各机关(从中央到地方)都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收税权,用作行政经费。1049年,国家又颁布了“功荫田柴”,对一至五品的国家高级官吏,分别赐予从田25结、柴15结到田15结、柴5结的土地收税权,并可世袭。此外绝大部分土地是由国家直接征收租税的公田。田柴科的颁行,确立了高丽王朝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成为专制集权国家体制有力的物质基础。

高丽贱民起义是怎么回事?

高丽的繁荣局面持续了200年左右,后因不断遭受外族入侵而衰弱下去。从10世纪末到12世纪初,中国北方的契丹族和女真族先后入侵高丽。高丽的国力在战争中逐渐被削弱,社会矛盾相应地激化起来。自12世纪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田柴科难以继续实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频繁发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最终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

1176年1月,南方爆发了以亡伊、亡所伊领导的贱民起义。起义军曾攻克京畿道的骊州、镇州、牙州等地,控制了京畿道南部大部分地区。直到次年7月,高丽统治者在暴力镇压的同时,采用欺骗手段诱捕了起义领袖,这样才使起义军逐渐解体。1177年5月后,西北地区爆发了城市贫民和农民的大起义。起义者曾一度占领西京平壤。一年后,在统治阶级的分化收买下,起义于1178年失败。1198年,首都开城曾酝酿奴隶起义,后因叛徒的告密而流产。1199年,江原道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者曾占领东南沿海一带。1200年,南方晋州爆发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起义者曾惩处6000多名两班官吏。后来,由于乡吏出身的起义领导者投降,起义失败。这些大规模起义均沉重打击了高丽王朝的封建统治。

谁将国号改为朝鲜?

7世纪中期,朝鲜半岛上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局面结束,新罗统一半岛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新罗分裂后,10世纪前期王建再次统一半岛,改国号为高丽。

1388年,王氏高丽将领李成桂发动兵变,经几度废立,自掌大权,并于1392年9月28日登上王位,改国号为朝鲜。李成桂即朝鲜王朝创建者,庙号太祖。太祖在位时,推行科田法,奖励农业,广设学校,交好中国明朝。李成桂于1398年传位于儿子,1408年去世。

壬辰卫国战争是怎么一回事?

大化革新后,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下的日本实现了统一。16世纪末,丰臣秀吉初步完成了日本的统一。丰臣秀吉对内实行高压政策,下令收缴民间兵器,严防人民造反;对外实行武力扩张,掠夺土地财富。他把侵略矛头指向朝鲜,1592年(农历壬辰年)4月,派军约2075万由釜山登陆,至6月,已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三京,朝鲜陆军节节失利,遣使向中国明朝求援。是时,以李舜臣部为主力的朝鲜水军连获大捷,掌握了制海权。郭再佑等朝鲜义兵部队也在敌人后方积极活动,抗击日军入侵。12月,明朝派李如松等率军援朝。1593年初,收复平壤、开城,4月收复汉城。日军被迫退守南方沿海一带。1597年初,日本又出兵14万人。在釜山登陆,但最终败北。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本内部混乱,侵朝日军仓皇撤退。朝中水军乘胜追击,经过激战,几乎全歼日军。战争以侵略者失败而告终。这次战争保卫了朝鲜,也粉碎了日本妄图侵略中国的计划。

朝鲜字母创制于何时?

朝鲜自从建立国家以来,长期使用汉字。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立谚文局,召集贤殿众位学士制定朝鲜文字。他们研究了朝鲜语音,参考中国音韵学,创制出28个字母,包括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于1443年钦定颁布使用,称为“训民正音”。朝鲜从此有了本民族的文字,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世纪的日本

圣德太子改革是怎么回事?

587年,日本大贵族苏我氏和物部氏爆发内战,结果苏我氏获胜,拥立推古女皇。593年4月,日本圣德太子被立为皇太子,总摄朝政。圣德太子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抑制了贵族势力,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603年12月,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阶”取消世袭爵位,以十二种爵阶区别官位的高低;604年4月,制定《十七条宪法》;圣德太子还提倡并重视佛教并编造国史。他还向隋唐派出使节,吸收中国的典章制度和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尤其是派遣留学生,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为日本日后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794年,日本桓武天皇将都城从奈良迁往平安(今京都),日本进入平安时代。平安时代由于庄园的发展,班田制难以恢复,奈良时代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逐渐解体,天皇权力削弱,藤原氏掌握朝廷大权。966年,藤原道长任左大臣,成为入主摄政的阶梯。1016~1085年,藤原氏世袭摄政和关白地位,继续控制皇权。1086年,院政时期,白河天皇以太上皇地位压制摄政、关白,以此削弱藤原氏对皇权的控制。12世纪中叶,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乘宫廷摄政、关白和院政互相争权的时机,各自发展武士势力,矛盾日益激化。1156年,平清盛与源义朝帮助后白河天皇平定保元之乱。1159年,在平治之乱中,平清盛打败源义朝。此后源氏失势,平氏专权。后期战事纷起的平安时代终于以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而告终结。

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是什么?

6世纪后期,大和国家出现社会政治危机,一部分贵族革新派主张以隋唐为榜样改造日本。645年,以中臣镰足和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推翻当权的豪族苏我氏,拥立孝德天皇即位,定年号为大化。自646年起,颁布革新诏令:第一,废除王室和贵族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土地和人民都直属天皇,成为公地和公民。第二,实行“班田收授法”,即班田制。国家班给男女以一定量的口分田,6年一班,不得买卖继承。另分的园地和宅地可世袭。受田者向国家交纳租、庸、调,受田男子还须自带武器服兵役。第三,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掌各项政务。地方行政设国(省)、郡、里(乡)等单位,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这一改革的作用是:抑制了旧贵族的土地兼并,解除豪族对部民的奴役,固定农民的租税和徭役负担,承认农民对宅地、园林的私有权和对山林、池沼的公共使用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通过此次改革,日本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天皇制国家,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武士兴起于何时?

藤原氏的统治极端腐败,人民穷困破产,四处流徙逃亡,到处举行起义。而此时大化改新建立的地方军团已因班田制的瓦解而废弛。各地庄园主为了镇压人民起义,保护庄园,扩充势力,往往通过庄司组织武装家兵。这些家兵由主人供应装备、给养,并受主人的保护,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武士”的起源。武士与首领结成封建的主从关系,在平时和战时对其首领必须绝对效忠。武士集团的首领有一些是地方庄园主和郡司土豪,有一些则是沦落的贵族子弟。武士作为地主阶级的一部分,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积极参加集团斗争,发挥其在政治方面的主导作用,将日本历史推进到武家政治的时代;经济方面发挥了组织和管理生产的作用。武士阶级诞生的初期,在各方面都显示出是个生机勃勃的阶级。

德川幕府是何时开始统治日本的?

1598年,掌握全国政权的丰臣秀吉死后,统治集团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是丰臣氏的文吏派,以石田三成为首,这派联合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岛津义弘等西部大名组成西军,约8万人;另一派是以丰臣秀吉的部将、关东有力大名德川家康为首的武将派,这派联合丰臣氏的强权派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组成东军,兵力可与西军相匹敌。1600年9月14日,东军先发制人,攻取了石田三成的根据地和佐和山,随后准备进攻大阪。14日夜,西军从大阪城调集了大批军队,以阻挡东军。9月15日,两军大战于美浓国的关原地区(今岐阜县不破郡),激战持续了6个小时,东军获胜,西军全线溃退,石田三成等被处死。德川家康夺取了除大阪以外的主要城市、矿山,拥有占全国贡租总面积1/6的直辖领地。由此,德川家康开始了称霸全国的大业。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今东京)建立幕府,开始了德川幕府(又称江户幕府)时期(1603~1867年)。德川幕府对日本的统治一直延续到1867年,历时264年。

日本颁布“锁国政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16世纪中叶,葡、西、荷、英等国已向日本传教和贸易,但在江户幕府时期,当政者为了巩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传教活动对日本进行殖民侵略和广大农民以天主教为掩护,进行起义活动,于1613年在全国下令禁止天主教。国家驱逐天主教神甫,摧毁教堂,并对教徒实行残酷的迫害。同时,为了限制地方封建主通过海外贸易扩充势力,破坏封建统一局面,防止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社会的动摇,从1633年到1639年,幕府颁布一系列禁令,最终确立了“锁国体制”。规定严禁与外国通商,不许一切日本船和日本人出海,除允许中国和荷兰商人在长崎通商外,完全禁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前往日本通商。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锁国政策实行了200多年,直到1858年,在美国、沙俄的武力胁迫下,订立《安政条约》为止。它严重影响了日本萌芽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延缓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文艺复兴运动

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发生在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反对封建制度。以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主张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这里的一些城市最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指教会神权统治。为打破封建制度与宗教神学的束缚,随着罗马、希腊古典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的西传,以及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向前发展,16世纪达到鼎盛。它以人文主义作为世界观与指导思想,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要求用人性、人道、人权取代神性、神道、神权;主张个性解放,重视人的价值,提倡文化科学与世俗享受。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到了文艺复兴的各个领域,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统治,推动了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当今设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建造于何时?

1506年,教皇利奥二世下令拆毁始建于4世纪20年代的旧圣彼得大教堂后,委任布拉曼特为兴建新圣彼得大教堂的总建筑师,开始设计建筑工程。先后参加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有帕鲁齐、米开朗琪罗等人。教堂于1626年完工。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教堂保存有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贝尔尼尼等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艺术大师的大量壁画和雕刻。

宗教改革

什么是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主要反对教皇通过教会对全国进行控制以及天主教会内的骄奢腐化。1517年10月31日,德国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正式点燃宗教改革的烈火。路德系统提出唯信称义、政教分离、廉价教会和改革文化教育等主张,发出驱逐罗马教会、实现德国独立的檄文,并得到各方响应。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地位。大致同时,瑞典、丹麦和挪威改宗路德教。继路德之后,约翰·卡尔文在瑞士成功地进行宗教改革。他提出先定论,主张建立民主选举产生的廉价教会,这些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宗教改革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会和西欧的封建制度,在历史上具有进步作用,并在德国部分地区、北欧诸国、瑞士、荷兰和英国等地,建立不受罗马控制的新教组织。

胡司宗教改革的观点有哪些?

15世纪初,捷克人民反抗德意志封建统治的民族斗争以反抗教会的形式爆发,胡司(1369~1415年)便是这一运动的领袖和灵魂。他出生于波希米亚南部的贫寒之家,1400年受神职,1402年任布拉格伯利恒教堂传教士。1409年,胡司当选为布拉格大学校长,从此,他以布拉格大学为中心开始了捷克的宗教改革运动。他无情地批判教会的奢侈堕落,主张改革教会,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主张教权服从俗权;反对教士和教会占有财产,提出教产充公的主张。他还强调信徒在领圣餐时与神职人员享有同等权利,可同时享有“两种圣体”(酒和饼);还主张以民族语言祈祷和传教。胡司提出的改革纲领在人民中间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1412年教皇到捷克大肆兜售赎罪券的举动引起人民义愤,胡司的追随者越来越多。统治者害怕人民运动,遂把胡司革除教职。但他仍继续不懈地进行改革的宣传活动,并撰写了许多抨击教会的论文。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观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