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军队是汉谟拉比统治的主要支柱。法典中有16条涉及士兵份地及其他物质利益问题。汉谟拉比从国有土地中授予每个士兵份地,少者一布耳,一般为二布耳,有时还要加上房屋、园圃和牲畜。这种财产不允许出卖、转让、抵债,也不能由妻子和女儿继承。法典详细规定了保证士兵拥有土地和生活资料的办法,同样严格规定士兵必须应征服役。
法典反映出古巴比伦社会和婚姻家庭关系,基本特征是家长制的明显存在。父亲有权将子女用以抵债,乃至抵命。
对于发展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商业,法典也给予了极大的注意,国家拥有庞大的专门从事商业的人员。
法典除了正文282条之外还有引言和结束语。
前言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神化王权,宣扬其权力来自于神授和使命。第二,炫耀他自己的文治武功,伟大业绩。第三,表明他的立法目的,即“发扬正义于世”;“使我公道与正义流传国境,并为人民造福”。
借助于神权和法典,汉谟拉比建立并巩固了庞大的奴隶制国家。但是他不可能真正调整奴隶和奴隶主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不可能真正调整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从来未停止过,汉谟拉比死后,帝国日渐衰落,以后外族的入侵又中断了古巴比伦历史的发展。公元前12世纪,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之后,将汉谟拉比法典作为战利品带回到苏萨。埃兰王国后来被波斯所灭,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后,又把首都定在苏萨,这个石柱法典又落到波斯人手中。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世界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对人们研究两河流域地区奴隶制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堪称东方文明之宝。
巴比伦新城的建立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世界古代文化史中占有瞩目的地位,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巴比伦城因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在此建立了灿烂的巴比伦文明,使两河流域文明更加光彩夺目。
从19世纪以来,西方学者,特别是德国考古工作队来到巴比伦遗址进行长达18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初步探明了该城的规划:宫苑神庙,河道沟渠,大街小巷,住宅民舍的布局。巴比伦城分为新、旧巴比伦城。我们谈论的巴比伦城,一般都指的是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扩建后的巴比伦新城;而不是指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期的巴比伦旧城。
旧城遗址地处幼发拉底河东岸,呈现近似的正方形;而扩建后的新城,除了保留旧城遗址之外,还一直延伸到幼发拉底河西岸,呈一东西长,南北窄的近似长方形。但是城市的主要建筑物仍分布在城市的河东。
新巴比伦城曾经是西亚地区最富足、最繁华的城市。
巴比伦城傍底格里斯河而建成,湍湍流过的河水给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同时又为城市的安全立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在城的东边建有一道高数十英尺,长达10公里的外城墙。而外城墙由内、中、外三道围墙组成,用作军事防御。公元前6世纪,西方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到达过巴比伦,他在惊叹巴比伦高大城墙之余,好奇地花了两天时间绕城走了一圈。
巴比伦城的主要建筑物都是沿着幼发拉底河东岸由北向南布局。在城市的中心偏北方向是全城的最繁华闹区。城内的交通四通八达,城内的主要街道均用砖石铺砌并浇柏油加固。因此,路面既平整又坚实。
巴比伦的北门——伊斯塔神门和通过神门的队列街是全城最壮观的城门和街道。沿着队列街,由北向南逐一分布了全城的核心建筑物——北宫苑、南宫苑、巴比伦塔和马尔杜亥大神庙。
战神伊斯塔门和队列街是巴比伦建筑艺术的象征,气势雄伟,结构精湛,备受世人瞩目。现在,伊拉克巴比伦遗址的入口处已按原样重建了伊斯塔神门。神门以深色琉璃砖为底,上面嵌有500多头黄色、白色的蛇龙和公牛,给人以威严肃穆的感觉。伊斯塔神门有两个形式、规模完全一致的并连在一起的城门。这使神门更加端庄、雄伟,有一种坚不可摧,大气磅礴的气势。
伊斯塔门的队列街,它的宽度20米,路面用白色的石灰石和红色的角砾石板相间铺成,天然的色泽和纹理,使路面显得光洁而典雅。在队列街的两侧,筑有很长一段用琉璃砖砌成的路墙。每一面墙上都装饰60帧象征伊斯塔战神的彩狮浮雕。当年,凡是凯旋回师的军队或庆贺新年的仪仗队都要从伊斯塔神门和队列街通过。
规模宏大的北宫苑坐落在伊斯塔城门外,苑中陈列着许多栩栩如生的大石雕。闻名遐尔的“巴比伦狮”就躺卧在在北宫苑,这是一头魁伟的雄狮和躺卧狮子脚下的人像。这里还有许多雕刻作品,走到其间,像是来到王家博物院,再现了古巴比伦当年的赫赫战功和荣华富贵。
与北宫苑相对的是南宫苑,这是国王尼布甲尼撒处理军政大事的场所,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空中花园”。
从南宫苑出来后继续向南走,来到了市中心,可见矗立着巍峨的巴比伦塔。在巴比伦塔的南部,那里既是著名的巴比伦主神——马尔杜亥(马尔杜亥是巴比伦人崇拜的众神之主)的大神庙,也是巴比伦城最神圣的建筑。神庙里有纯金制作的马尔杜亥神像,端坐于王座之上,旁边还有一张案台。王座和案台也都是用纯金制造的,整个神庙内的纯金物品约有22吨重,可谓是价值连城。
巴比伦城不仅以城市的宏伟华丽、建筑的布局合理闻名于世,而且具有独特的风土民情。
在巴比伦人中有一个习惯,即每个村落每年都有一次这样的情况,所有达到婚龄的女孩子都被集中到一处,拍卖人向有意娶亲的男子拍卖。拍卖一般是从最美丽的女孩开始,然后是长相稍逊的。所有这些女孩子都被出卖为正式妻子。有钱的巴比伦人想结婚时,便相互竞争以求得到最美丽的姑娘。但是一般平民想结婚的,不大在乎外貌,便娶长相一般、但是带着嫁妆的姑娘。当然,任何人,如果不能真正保证把他买到的姑娘做妻子,是不能把她带走的。如果发现两人确实合不来,则规定女方要把男方付出的钱退还。
巴比伦城中没有专职的医生。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这个病人便被带到市场中去。这样,曾经和病人得过同样病的,或是看过别人得过同样病的那些行人便会来到病人前,慰问他或者告诉他治病的方法,谁也不许漠不关心。巴比伦人的宗教也是极端现实的。巴比伦人也祈祷,但他们所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非来生。他们相信墓葬,认为人死而不葬,灵魂就会不安。巴比伦人迷信之多,可为世界之冠。
在新巴比伦王国之后,巴比伦城相继成为波斯帝国和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新都。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盛极一时的巴比伦城,因战火连绵,屡遭洗劫,逐渐走向没落和衰败。
古埃及的兴衰
非洲的东北部,尼罗河蜿蜒北流。每年7月至11月尼罗河定期泛滥,并给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促进了古代埃及的文明。所以,古埃及流传着“埃及是尼罗河的恩赐”,“尼罗河就是埃及的母亲”等等谚语。
根据考古断定,古代埃及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绵延发展,到了距今约6000年前,古埃及人已经知道种植大麦。古埃及人在战胜了洪水、猛兽的侵袭后,披荆斩棘,辟田畴,修沟渠,发展农业生产,为埃及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古代埃及开始从原始社会缓慢地进入奴隶社会。大约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通常以某一城市或村落为中心,联合周围的一些农村形成了城市公社结合体。古埃及人把他们自己的这些国家称为“斯帕特”。在这些奴隶制的小国里,国家由一个世袭的国王统治,国王和他的宫廷是权力的中心。战争和水利灌溉是当时的主要大事。各奴隶制小国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把狭长的尼罗河流域分成两个国家,南部的叫上埃及王国,北部的叫下埃及王国。上下埃及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到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打败了下埃及,定都孟斐斯,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了。
埃及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们自称是神的化身,实行奴隶主专制统治。国王又称“法老”,被埃及人视为太阳神的儿子,石刻或者大型壁画总是把国王画成巨神,或画成神鹰、神蛇的形状。“法老”死后,被置放在巨型墓——金字塔里,仍然享受着死后的殊荣。
大约从公元前22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埃及先后经历了两次较长时间的分裂和混乱,而且一度遭到外族的入侵。外族的入侵对埃及人民曾经产生了不少影响。他们把战车、马匹、盔甲引入到埃及。他们还使用短剑、弯刀、弓矢等新式武器。埃及人也学会了制作战车和使用新式武器,并将外族人逐出埃及,直至追赶到巴勒斯坦境内。此后,埃及以南方的底比斯为中心,重新统一起来。
埃及在重新统一以后,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多次出兵西亚,出征南方。到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时,他曾17次远征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掠夺大量的奴隶、财物,巩固了在西亚的地位。以后,图特摩斯又西侵利比亚,南侵努比亚,疆土一再扩充,他统治的埃及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帝国。西方学者将图特摩斯吹捧为“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古埃及的拿破仑”。
随着帝国的强盛,埃及同小亚细亚、爱琴海的岛屿、希腊半岛都有贸易往来,他们还开凿了沟通尼罗河支流和红海之间的运河,加强了同地中海东岸一带的联系。但是到了公元前13世纪,帝国再次衰落,被征服的地区纷纷起兵反抗埃及的统治。到了公元前6世纪,新兴的波斯帝国侵占了西亚大部分地区后,征服了埃及,而波斯人的统治在公元前4世纪,又被马其顿亚历山大所征服。
古代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们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曾长时间处在人类文明的前列,无论是兼容并包的宗教,还是具有鲜明个性的雕塑、绘画、浮雕艺术;无论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还是壮丽无比的卡尔纳克神庙,千百年来发人遐思,供世人凭吊。埃及的象形文字是西方字母的基础,他们创造的太阳历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几经修改,成为今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历法。古代埃及人的文字,科学知识,艺术等等传播影响到西亚和欧洲,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图特摩斯三世——历史上第一个征服者
在今天的伊斯坦布尔有一块花岗岩方尖碑,碑上存有古代埃及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自诩为“胜利之王”、“诸国之王”的字样。现代的专家学者们也高度地评价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认为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征服者”,“古埃及的拿破仑”。今天,让我们寻觅这征服者的足迹,看看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是怎样兴盛的?
图特摩斯三世是古代埃及第18王朝的第5位国王。他是图特摩斯二世王妃伊西丝所生,少年时代,曾在卡尔纳克的阿蒙神庙做过小僧侣。
图特摩斯一世时,埃及在不断抗击异族入侵的同时,还远征西亚,把叙利亚也征服了。图特摩斯一世后期,把国事大半交给她的爱女执掌。图特摩斯一世死后,她的丈夫以图特摩斯二世之名,统治了一段时间。公元前1504年,图特摩斯二世去世。王后哈特舍普苏特有女无子,因而王妃伊西丝的儿子,大约10岁的图特摩斯在阿蒙神庙僧侣的支持下,继承了王位,称图特摩斯三世。图特摩斯三世与哈特舍普苏特王后之女,他的同父异母姐妹涅菲鲁勒订婚,哈特舍普苏特王后则成为他的摄政者。
野心勃勃的哈特舍普苏特不久就僭取了王国的一切大权,代替了年幼的图特摩斯三世,成为埃及女王。为了巩固政权,她曾一度将自己神化,并按照埃及的传统习惯,把自己打扮成男性,着男装,戴假胡须,她的雕像也是男性形象,还被称为“太阳之子”。
哈特舍普苏特虽然独揽大权,但是对小图特摩斯三世还是进行了培养,让他受到了一个国王应该受到的教育。小图特摩斯三世也非常自强。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未来的统帅和真正的战士,他与军队的将士们生活在一起,参加一切艰苦的军事训练,他尤其热爱射箭和骑马,掌握了精湛的马术和箭术。这培养出他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性格,成为他以后执政时征战不断获得成功的条件。
图特摩斯成年之后被任命为统帅,远征过努比亚。公元前1482年,哈特舍普苏特突然死亡,叙利亚人趁女王之死,企图脱离埃及的统治,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刚起事,便被22岁的图特摩斯三世彻底击败了。图特摩斯三世在女王未死之前,早就料到叙利亚人的不稳,并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在军队的支持下,图特摩斯三世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安定了国内局势,随后率领他的军队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进军。图特摩斯三世第一次远征的战役发生在巴勒斯坦的美吉多附近。据那帕多石碑的记载,在这次战役中,图特摩斯三世驾着金银战车,配备着自己的战斗武器,像常胜之神荷鲁斯一般,出发了。敌军被图特摩斯的军队击败了,溃不成军,抛弃了他们的战马和战车。初战告捷,图特摩斯三世在胜利之余,只顾抢掠敌军抛下的金银财物,没有穷追到底及时拿下城堡,致使叙利亚人得以喘息,逃进了美吉多城堡要塞。埃及军队围攻了7个月之久,才最后攻下了美吉多。
以后图特摩斯三世又进行了14次远征,屡战屡胜,连奏凯歌,使埃及成为整个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在最初几次的远征中,他率军袭击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沿海城市。在第6次远征时,他攻陷了卡叠石。在第8次东征时,他实现了饮马幼发拉底河的宿愿。
图特摩斯三世在执政的22年中,帝国疆域横跨亚非,疆域极盛时曾到达尼罗河的第四瀑布。他建立的庞大帝国在埃及历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后来的任何一个埃及国王没能超出他的帝国范围。
在长达22年之久的对外征战中,图特摩斯三世的大军所到之处,破坏城镇乡村,屠杀人口,每次远征都要带回数以千计的牲畜和俘虏作为战利品。远征的胜利为埃及输入了无可估量的财富和源源不断的奴隶,使埃及的奴隶制空前繁荣。
图特摩斯三世不但长于征战,而且长于统治国家和地区。他每征服一个地方,都要留精兵把守。对最重要的城区、地区,他必选择最贤能的人出任地方长官。有史以来,他第一个看出海洋权力的重要性,为埃及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靠着这支海军,埃及紧紧控制了地中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