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人们对于这种疾病并没有认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黑死病开始蔓延时,人们拼命地祈祷,期望上帝能解除他们的痛苦,然而病魔仍迅速蔓延。于是人们开始对教会失去了信心,一些主教和祭司也不顾死者的要求而放弃神职。而有一些教徒则认为,主教和祭司没有侍奉好天主,遂对旧教信仰发生动摇。由于人们对这种病缺乏认识,所以在德国曾有关于预防这种疾病的可笑办法:病人不可白天睡觉,须饮用淡酒,食新鲜水果,避免食用净物,肥胖者应坐在室外沐浴阳光。总之,大多数人认为,预防的最好办法是清心寡欲。
黑死病的影响不亚于一场横扫欧洲的战争,甚至相当于核武器对人类的毁灭。黑死病,在英国持续两年多,瘟疫过后,劳动力缺乏,妇女甚至儿童不得不耕地拉车。物价低廉和财富获得的容易,加之人们对黑死病的恐惧,这种情况导致人们大肆挥霍。但整个欧洲生产力显著下降,人民生活恶化,很多人流离失所。
黑死病肆虐于14—15世纪,17世纪卷土重来,1664年再度侵入英国,1834年又袭击了埃及,1900年在澳洲的悉尼和1910年在中国的东北也有发生。1994年9月,在印度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和邻近的拥有150万人口的大城市苏拉特突然爆发“黑死病”,整个城市立即失去生机,成千上万的惊慌失措者逃离家园,引起印度政府和世界的广泛关注。
本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认识的加深,对鼠疫严重性的认识和对鼠疫的研究也越来越清晰,黑鼠和白鼠都是黑死病的传播媒介,在鼠疫病患者中除了腺鼠疫患者,还有肺鼠疫患者、鼠疫败血症等,后者在6天内能致人死亡。因此预防和彻底根绝鼠疫的发生仍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
英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
在黑死病肆虐期间,欧洲大约3000万人丧生,许多城市变成了废墟,大批的田地荒废,整个欧洲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在这场灾难中,英国大约丧失了1/3的人口。严重的灾害和与法国的战争使英国的劳动力显得非常短缺,影响了国家税收和生产能力,逼迫城市手工业主和农村的地主提高工资和减少地租。但统治阶级不但不愿意付高酬,而且还在1349年颁布了《劳工法案》,法案规定了最高工资额,但没有规定最低工资额,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极不公正,而且违反者一律投进监狱。在这个法案基础上,1351年英国国会又制定了维护这个法案的措施,即:无论雇主还是雇工都不得违反法令。如果违反,雇主被处以罚金,雇工则要投进监狱。
1361年出台的措施更为严厉:凡是没有雇主的无业者要被用烧红的烙铁烫上烙印,以示惩罚和告诫。几次的劳工立法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是雪上加霜,日子简直没办法过下去了。
不仅如此,为了应付战争的费用,英王理查二世于1377年宣布在原有税收的基础上增加一项新税——人头税,不论男人和女人,不论老人和小孩,不论有病和无病,都必须缴税,而且数额等同。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开销越来越大,理查二世下令征收的人头税也一年比一年多,1380年的人头税竟是1377年的3倍。沉重的赋税已压得老百姓透不过气来,而各级税吏又借机敲诈勒索和贪污,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一场大规模的革命风暴注定就要爆发了。
1381年5月,英国东部埃塞克斯郡的农民为了抗交人头税,杀死了收人头税的官吏,并释放了那些因不能交税而入狱的人,附近的肯特郡等25个郡的农民纷起响应。但是各地农民起义并没有联系起来,只有埃塞克斯郡和肯特郡的起义形成规模,瓦特·泰勒被起义军推选为首领。他是一个普通的泥瓦匠,参加过对法战争,懂得军事,勇敢善战,在起义中显示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指挥技巧,起义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
1381年6月10日,泰勒带领起义队伍一举攻克了肯特郡的首府——同时也是英国最大的教会中心——坎特伯雷。然后直奔伦敦,向国王请愿,同时,他又派人到其他各郡鼓动当地人民起义。
6月12日,泰勒带领6万大军来到伦敦附近,他让人给国王传送消息,希望与国王谈判。理查二世吓得六神无主。这时,坎特伯雷大主教和财政大臣都来劝国王,不要去见起义军。他们说:“那些穷土匪,没资格和尊贵的皇帝陛下谈判。况且那些家伙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最好的办法是躲一躲。”
听大臣们这么一说,理查二世心惊胆战,更不敢出城,他连忙躲进了坚固的内城——伦敦塔。伦敦塔有兵营堡垒、宫殿和监狱,还有教堂和刑场。它的外层是用石块垒起的城墙,建有9座碉堡,四周是一道又宽又深的护城河。主体建筑白塔长和宽各30米,高27米。伦敦塔易守难攻,躲在这里,理查二世才算稍稍安心。
起义军在城外等来等去,就是不见国王的踪影,还听人说国王已躲进了伦敦塔,不想与他们谈判。大伙儿肺都气炸了,个个如猛虎般扑向伦敦。
伦敦城中的平民早已恨透了封建贵族们的巧取豪夺,他们热烈欢迎起义军的到来。于是他们走到伦敦桥头,对守桥的士兵们说:“咱们都是贫民百姓,起义军是为贫民百姓谋利益的,为什么你们不允许他们进城呢?”士兵们在贫民的劝导下打开城门,欢迎义军的到来。义军进城后,烧毁了贵族的房屋,杀死了一些大臣和法官,打开监狱释放遭受迫害的大批农民,并且把伦敦塔围个水泄不通。
起义军虽包围了伦敦塔,但并没有强攻,他们并不想推翻国王,只想与国王谈判,希望国王答应他们的要求。于是高声向塔内喊话:“国王陛下马上出来和我们说话。”“陛下再不出来,我们就要攻塔了。”理查二世吓得魂飞魄散,慌忙答应出来谈判,并让大家先到迈尔安德广场集合。过了一会儿,塔门打开了,理查二世在随从人员的层层护卫下走了出来,就在此时,一直守在外面的泰勒带领400多人顺势冲进塔内,将大主教西蒙及几位大臣的脑袋给砍了下来,并把他们的头并排挂在伦敦桥上示众。
在迈尔安德广场,国王被起义者包围了起来,他故作镇静地问大家:“朕的臣民们,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想同我谈什么呢?”
“我们要永远的自由!”
“我们要得到土地!”
“我们不要做奴隶!”
国王频频点头,“你们的要求我全部答应。不过你们先回家去,每个村留两三个代表。我马上叫人抄写诏书,批准你们的要求,并发誓永久不追究你们的责任!”一些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在得到国王的允诺后满意地脱离了队伍,返回了家乡。理查二世见留在伦敦的义军只剩下3万人,认为反扑的时机成熟了,他假惺惺地告诉泰勒准备2天后在斯密茨菲尔德与他仔细讨论义军的所有要求。
6月15日黄昏,理查二世布置完军队后,便派人去召见泰勒。泰勒对国王的阴谋毫无察觉,他叫其他人在原地待命,自己只带了1名随从护卫前行,并且没带武器,也没穿铠甲。他策马来到理查二世面前,翻身下马,问道:“国王陛下,您是否要让我的手下都离开伦敦?”
看到泰勒孤身前来,国王及周围的卫士和大臣都摸了摸藏在腰间的利刃,嘴角不禁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是的,你们必须全部离开。”
“那我们提出的条件呢?”
“我全答应。”
泰勒此时已完全丧失了戒心,他心满意足地正准备上马,突然几个近侍围了上来,旁边的人大喊:“快,快,快杀死这个杀人越货的暴徒。”泰勒这时才知中了圈套,他刚想拔出挂在腰间的匕首,几支长剑就刺了过来,泰勒立即倒在血泊之中。
与此同时,国王下令屠杀驻在广场旁边的起义者,由于群龙无首,义军虽拼死抵抗,但很快就全部壮烈牺牲了,鲜血染红了整个斯密茨菲尔德广场。
在清剿完伦敦的义军后,理查二世又亲自率军队到各郡、县、村去镇压参加起义的农民。在肯特郡,国王还特别绞死7个农民,以示惩罚。
泰勒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使英国的社会受到一次很大的震动,统治者再也控制不了局面。到14世纪末,英国农民的劳役制度已经不能实行,大部分农民已经获得了自由。
阿拉伯民族的英雄——萨拉丁
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著名的倭马亚清真寺附近,有一座800年前的陵墓至今保存完好,每天吸引着众多阿拉伯人和外国游客前往瞻仰、凭吊。安息在这座陵墓中的就是十字军的克星、阿拉伯的民族英雄萨拉丁。
1138年,萨拉丁出生在今伊拉克北部泰克里特城一个库尔德人家庭。9岁时随父母来到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少年时代的萨拉丁善于骑射,勇武过人,而且是一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
萨拉丁生活在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定的时代。从11世纪末开始,罗马天主教会和欧洲封建主,在西欧煽起一股讨伐异教徒穆斯林、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狂热浪潮,他们组织十字军东征,对东部地中海沿岸各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并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爱得沙伯国和的黎波里伯国等十字军国家。地中海东岸尽入十字军之手,阿拉伯人世代居住的地区面临严重的威胁。萨拉丁的父亲阿尤布和叔叔希尔库均是阿拉伯努尔丁王国的将领,由于努尔丁王国与十字军王国接壤,不时受到十字军的威胁。年轻的萨拉丁很早就立下了将十字军赶出耶路撒冷和阿拉伯领土的雄心壮志。
1164年,耶路撒冷王国的十字军入侵埃及,努尔丁派希尔库出征埃及,迎战十字军。萨拉丁随同前往,并担任先锋官。他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取得一连串的重大胜利。萨拉丁受命为亚历山大长官后,在敌强我弱和粮食匮乏的情况下,坚守75天,赢得了战斗的胜利,显露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1169年,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任命希尔库为首相,3个月后,希尔库去世,萨拉丁继承了叔父的首相职位,时年32岁。1171年,萨拉丁乘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病危之机,通过宫廷政变建立了新的阿尤布王朝,成为埃及真正的统治者。
萨拉丁在建立新王朝之后,立即把消灭在地中海东岸立足的十字军的任务提上了日程。要实现这个伟大任务,谈何容易。首先西亚地区各国为保全自己的势力勾心斗角,甚至勾结十字军。其次,萨拉丁面临的敌人不只是四个拉丁小国,还有强大的欧洲封建主和罗马教会。为此,萨拉丁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又周密的措施。
他决定首先统一分散的伊斯兰力量,以增强对付十字军的实力。于是他先后出兵占领了利比亚、突尼斯东部、也门和苏丹北部。1174年,努尔丁去世,萨拉丁不战而进入大马士革,接着包围努尔丁王国的都城,迫使王国继承人努尔丁的儿子承认阿尤布王朝对叙利亚的统治。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萨拉丁不仅牢牢控制了埃及、苏丹,而且把势力扩张到整个叙利亚、阿拉伯半岛和伊拉克的一部分。把原来四分五裂的小国统一为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帝国,完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十字军的战略部置。
对外,萨拉丁与拜占廷帝国建立了友好关系,拆散了它与欧洲封建国家之间的结盟,从而解除了十字军从海上进攻埃及的威胁。
当时,十字军首领中最不讲信用的是卡拉克城堡的莎提翁。这个家伙曾做过萨拉丁的俘虏,获释后,继续进行侵略活动,他强征过境税,劫掠过境商队。他还企图从海上进攻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和麦地那,袭击朝圣队伍,控制东西方贸易。莎提翁背信弃义的行为成了萨拉丁对十字军发动“圣战”的导火索。
1187年,萨拉丁利用安条克公国和耶路撒冷王国发生龃龉的机会,从各地调集2万军队,组成阿拉伯联军,揭开了圣战的序幕。7月4日,阿拉伯联军和十字军主力在巴勒斯坦太巴列湖附近的赫淀高地相遇。十字军骑士在耶路撒冷国王律西安和好战的莎提翁的率领下,一窝蜂地冲了过去。萨拉丁镇定自若,先命弓箭手一排排地放箭,射得骑士们纷纷落马。随后,阿拉伯骑兵高呼“为真主而战,把法兰克人赶出去”的口号大举出击,把十字军团团包围。包括律西安和莎提翁在内的几千名十字军骑士成了萨拉丁的俘虏。莎提翁因屡次背信弃义而被处死,律西安及其他骑士在交纳赎金后被释放。
赫淀大捷后,萨拉丁乘胜追击,于10月2日收复了耶路撒冷。被十字军侵占达88年之久的圣城又重新回到穆斯林的手中。
耶路撒冷的陷落使西欧封建主大为震惊。在教皇的号召下,英国“狮子王”理查一世、德皇“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联合出兵,发动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企图恢复十字军王国。但十字军出师不利,德皇“红胡子”在小亚细亚过河时溺水身亡,德国人打道回府。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存在矛盾,几乎一枪未发,借口生病返回法国,唯有英王理查一世率领十字军攻战阿卡,围攻耶路撒冷。在雅法会战中,理查一世中箭落马,萨拉丁非但不加伤害反而赠马令其再战,表现了罕见的骑士风度。理查见取胜无望,加上本国政局不稳,又恐法王腓力二世发动对英战争,被迫于1192年与萨拉丁订立和约,承认阿拉伯人对耶路撒冷的控制,萨拉丁则宽容地同意基督徒可以自由前往朝圣。萨拉丁不仅赢得了阿拉伯人的深深景仰,甚至连他的敌人也不得不被他的高尚品德所折服。
在和平的日子里,萨拉丁注重建设,关心学术,重视教育。他为开罗的布局和扩张拟定了全面规划,他把分散的居民区集中起来,把新城、旧城连成一片。他建立了大批学校,学校里除讲授《古兰经》外,还开设了语言、文学、哲学、逻辑学、天文学和数学等社会和自然科学。
因长年征战,劳累过度,萨拉丁于1193年在大马士革去世,终年55岁。他一生廉洁无私,他给儿子留下的最宝贵财富是临终对儿子的赠言:“要敬畏真主,要体察民情,要关心百姓疾苦。”
萨拉丁以毕生的精力统一了长期分裂的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民族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阿拉伯的民族英雄,他是阿拉伯民族的骄傲,他是阿拉伯人民心中一座永远不倒的精神丰碑。
宗教改革的先驱——威克利夫
1414年,天主教会在康斯坦斯召开宗教会议,与会代表经过讨论,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宣布威克利夫是异端首脑,他所写的著作均属邪说,应予以烧毁。不但如此,还要对他进行惩罚,可是他早在30年前就去世了,怎么办呢?会议下令掘开威克利夫的坟墓,挖出他的骸骨放在火上烧,最后将他的骨灰与柴灰一起倒进附近的一条小河里。
威克利夫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什么教会在他死后都不放过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