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员工职业精神
31440400000016

第16章 注重细节,把工作做到位(1)

从不忽视工作中的细节

“若要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当人们忽视自己眼前的细节而到处寻觅成功的良机时,有的人已经注意到这些细节并且运用它们获得了成功,这就是细节带来的差距。

伟大源于细节的积累,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必须在细节上下苦功,在细微处寻找自身的优势。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根手指伸进桌上一只盛满尿液的试杯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了自己嘴里。

看完教授的举动后,学生们都很震惊。教授随后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照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将手指伸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狼狈的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都不够细心,没有注意到我伸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也许你不止一次看过这个故事,但却没有认真地分析故事的深层意义。在故事中,教授用哪根手指伸入尿杯,而哪根手指放进嘴中就是关键性的细节,所有忽视了这个细节的人都受到了教训。教授这么做的本意就是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必须学会观察细节,不能忽视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事。

作为一名优秀员工,每天要处理的事务十分繁多,不可能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细节之中,还必须确定战略的方向,做出决策。如何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既确定战略方向,做出正确的决策,又能通过挖掘和关注关键性细节对工作进行控制呢?

田华是一名贸易工作者。一次,她负责一批出口抱枕贸易项目,而这批抱枕却被进口方加拿大海关扣留了。加拿大方认为抱枕品质有问题,要求全部退回。

田华怎么想也想不出哪里出问题。因为在与加拿大进口方的整个合作过程中,抱枕的面料、花色都是通过打样和对方反复确认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关扣留了货物,甚至要求全部退货呢?

最后通过仔细调查,才知道问题出在抱枕的填充物上。因为负责这项工作的员工谁都没有重视填充物的作用,而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抱枕的外套上。由于和制造厂商没有就填充物的标准做具体要求,制造商在其中混入了部分积压的原料,导致在填充物中出现了小飞虫。

就因为员工忽略了这些细节,使公司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客户心中留下了不良的印象,为今后公司的发展设下障碍。

在本案例中,虽然填充物并非最关键的部分,却也应作为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与其他部分相同的重视。如果当时有员工考虑到这个细节,或许结果就会皆大欢喜。

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而你的成败往往就由一些毫不起眼的细节决定。虽然决定事物性质的通常是主要的方面,但是关键性的细节却同样起着扭转全局的重要作用。

实际上,我们都明白:抓住关键细节,就是《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现代运用。抓住关键细节,有助于我们“知彼”,也大大有益于我们“知己”。

对于一名想提升自我的员工来说,忽略了1%的细节都可能造成100%的失败。

“商业教皇”布鲁诺蒂茨说过:“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必须具备对细节的充分掌控能力。“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往往正是这毫不起眼的细节,决定了事情的结局。忽视细节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往往在你的不以为意间,就错失了获得成功的机会。

点滴的小事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机遇,不要因为它仅仅是一件小事而不去做。要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在点滴之上积累起来的。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们每一个人手中的工作,都像是我们亲手制成的雕像,无论它是美丽还是丑陋,都是由我们一手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所做的每一件小事,老板只要通过观看“雕像”,就能作出评判。

所以,无论你是职场中的老手还是新人,也不论你所做的工作本身是否就包含着诸多的小事,你都应该投入激情去把事情做好,这样才会使自己得到成长,才会有加薪和晋升的机会。

其实,我们任何人所从事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件小事构成的。士兵每天所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打扫房间、整理床单等小事;你每天所做的可能就是接听电话、给上司倒倒茶、整理文档之类的小事。你是否对此感到厌倦、毫无意义而提不起精神?不管怎样,你千万要记住:这是你的工作,而工作中无小事。要想把每一件事做到完美,就必须付出你的激情和努力。

在对“小事”的态度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海尔。因为,小事在海尔人看来是“影响发展趋势的大事”。

海尔原冰箱二厂有位干部在上班时间打瞌睡,张瑞敏竟因这件小事处罚他。这事震撼了整个集团干部。张瑞敏认为,他的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的思想倾向,觉得公司发达了,日子好过了,多少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公司发展到今天,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工作中出点毛病,也不能像过去创业时那样被惩罚了。抓毛病就要抓带倾向的毛病,干部中这样的风气滋长下去会非常危险。张瑞敏拿这件事开了刀,以威慑整个集团的干部。

1997年,《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他问清洁工为什么这样做,对方回答说:“员工素质太低,不加锁,纸就被人拿跑了!”于是记者发表文章《谁来“砸开”这把“锁”》。文章分析道:这一锁暴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员工观念、素质亟待提高。上锁,这很简单,但这锁并不能提高员工的素质。卫生纸可以锁,其他问题呢?二是因为管理者头脑中有一把“锁”。放弃了最艰苦的工作——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没有把教育人当做“长期作战”的战略来部署。文章希望管理者能从头脑中“砸开”禁锢自己思路的这把“锁”!

该记者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集团上下展开了一场“千锤重叩砸开这把锁”的大讨论。有人说:“锁,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有人说:“卫生纸盒加锁锁住了观念,锁住了员工素质再提高的契机。”洗衣机公司众多员工对卫生纸上锁表示很愤慨,他们说员工的素质并不像管理者想象的那样,到了卫生纸非得上锁的地步。

集团大抓此事,让所有员工参与讨论与发言,反思一下自身的素质状况。

以小见大,以小带大。海尔的这种做法充分说明了小事的作用,说明了工作中无小事。任何小事都不是孤立的,都和大事联系在一起。小事是大事的组成部分,包含着大事的意义。做好小事是完成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对工作中的小事绝不能采取敷衍应付或轻视懈怠的态度。很多时候,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或者一个毫不起眼的变化,却能实现工作中的一个突破,甚至改变商场上的胜负。所以,在工作中,对每一个变化,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做好。

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一名小职员名叫阿基勃特,他经常到各地去出差。在出差之中,每一次住旅馆他都会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的字样,连平时的书信和收据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要写上那几个字。因此,他被同事起了个“每桶4美元”的外号。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先生听到这件事后十分惊奇,心里想:“竟有如此努力宣传自己公司声誉的职员。”他决定会见一下这名职员。于是,他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后来,洛克菲勒先生卸任后,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阿基勃特在签名的时候,署上“每桶标准石油4美元”,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但他全力以赴地一直坚持着,并把它做到了极致。尽管遭到了同事的嘲笑,他也没有放弃。在嘲笑他的那些同事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和能力在他之上,可是却是他被提拔为董事长。

很多人轻视小事,认为小事不值得做,因此为自己的工作留下了隐患。工作中无小事。所有的成功者与我们一样,每天都在对一些小事全力以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从不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简单的小事。

汪中求的着作《细节决定成败》里有这么一句话:“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细微之处见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才能产生做大事的气魄。

滴水能穿石,铁棒能磨成针。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讨厌小事,只要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无论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做。用小事堆砌起来的事业大厦才是坚固的,用小事堆砌起来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质量的工作。

耍“小聪明”有损自己的声誉

在职场上待的时间长了,一些人开始养成了投机取巧的习惯。在他们看来,给老板打工耍点“小聪明”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必太认真呢?然而成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耍“小聪明”只能得到一时之利,但却会拉开你与成功的距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有很多人本身具有达到成功的才智,可是每次他们都是与成功失之交臂,于是觉得老天对他们不公平,怨天尤人。其实他们从没有认真地检讨过自己,总是不愿意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总是期望很多,付出很少,内心里不屑于去做他们心中的“一般小事”,认为他们被大材小用;认为是小事,就开始耍起小聪明,投机取巧,以图蒙混过关。

但是他们有没有静下来想过:能蒙得过一次、二次,但总能混过去吗?一旦让老板察觉,还怎么在单位立足?建立一个好的印象需要长期的考察,而坏印象的形成却在一瞬之间。而且对坏印象的改变是很难的,犹如一张白纸,整张白纸的白不如上面一个墨点的黑给人留下的印象深。

即使老板这一次原谅了你,但是从今以后他可能不太信任你了,因为你的人格在他的心目中已经打了一个折扣。总有一些员工觉得与成功无缘,总是抱怨老板不识人才,只把一些零碎小事交给他们,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其实真正的原因不是老板不给他们机会,而是他们自己不注重细节,爱耍“小聪明”,最终将自己拒在成功的门外。在老板的心中,他以往的投机取巧已经被打上不踏实、不可靠、不能委以重任的印记。在一个公司中,如果再也没有机会从事重要业务,何以谈将来?何以谈前途?

不能在老板面前耍“小聪明”,那是不是说就可以在同事面前耍“小聪明”了呢?当然不是这样。如果你要冒这个险的话,结果还是一样:老板、同事,谁也不会信任你。

李冰就职于深圳某家大企业,平时工作积极主动,表现很好,待人也热情大方。但有一天,一个小小的动作却使他的形象在同事眼中一落千丈。那一次是在会议室里,当时好多人都等着开会,其中一位同事发现地板有些脏,便主动拖起地来。而李冰却装着身体不舒服,一直站在窗台边往楼下看。突然,他走过来,一定要拿过那位同事手中的拖把。本来差不多拖完了,不再需要他的帮忙,可李冰却执意要求,那位同事只好把拖把给了他。不到一分钟,总经理推门而入,他正拿着拖把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地拖着地。这一切似乎不言而喻了。从此,大家再看到李冰时,都觉得他很虚伪,以前的一切良好形象终于被这一个小动作一扫而光。

事情如果到此也就罢了,可事实总不会这样完结的。在会议室的众多职员中,有一个刚好是总经理的亲戚。李冰的结局,大家都应该猜到了。从此以后,上司不再重用,同事不再理会。

想一想这样下去是多么可怕的结果。被老板识破“小聪明”后,这些人就辞职,到另外一个公司,于是同样的戏剧又开始上演,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而已。许多年后,别人都已经创下自己的事业,打下一片江山,他们却只能想:我要去的下一个公司在哪里?也许最后觉得人生可悲,决定从头做起,可已经物是人非,多少机会也已经失去了!

阿奇上学期间,人缘非常好,社交活动也很广。可是让朋友们吃惊的是,都毕业几年了,阿奇还是经常跑人才市场。而让朋友们大跌眼镜的是上学时默默无闻的许盛,此时已经成为一家日化用品公司在华北地区的市场总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离开学校后,阿奇应聘做了一家宾馆的大堂经理。由于爱耍些“小聪明”,所以刚开始他挺受重用;可没过多久,他的那些西洋镜都被一一拆穿,老板马上就将他“冷冻”起来。

之后,阿奇又进了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德国人严谨实干的作风当然又是阿奇不能忍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