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交友术
31492300000029

第29章 7加深友谊的秘诀(2)

在感情的账户上,只有真诚的、实实在在的不断储蓄,才会在需要支取时,不会窘迫。否则,平时少储蓄,或根本不储蓄,而想得到满意的支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感情的账户是建立在各自的心上,自己储蓄了多少,朋友储蓄了多少,彼此“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次关心就增加一笔,一次伤害就减少一笔;一次帮助就增加一笔,一次拒绝就减少一笔。只有一次次不断增加,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感情储蓄才会达到满意的程度,否则,若不想增加只想支取,若坚持不下来,那感情储蓄支取完了,感情账户也就不复存在了,朋友交情也就到头了。

维系感情账户,首先要自觉自愿。只有自己主动在感情账户上储蓄,才能显示真诚。如果被迫,或需要反复督催,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结交朋友讲求称心,若不满,或带来不快,那又何必呢?

创利是储蓄感情的目的。朋友互相在感情账户上储蓄,就是为了创利。与储蓄钱一样,把彼此的感情聚集起来,是为了能够创利。感情的增加也就是信任的增加,充分的信任可以把分散的朋友团结起来,共同去做个人做不到的事,共同创造共同期待的辉煌。这样,储蓄感情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

储蓄感情就等于汇聚着一种合力,每个朋友都能分享到所有朋友一起创造的红利,这也是朋友的力量!

当然,储蓄感情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很有可能回报的是失败、空白,那也早应该有心理准备,决不能只想着分红利,对可能到来的亏损一无所知,漠然处之。

同时,朋友之间的感情储蓄也是为了互助。人们把互助,称为帮忙,或“借光”,而“借光”这个词儿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过去曾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想晚上织布,可他家太穷了,连油灯都点不起。怎么办呢?村里有家人有间大房子,里边点着灯。这位姑娘便想去那里“借光”织布,并提出自己打扫房间,人家同意了。于是,这位聪明而勤奋的姑娘便能在晚上织布了。由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互助的前提仍是信任。朋友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之所以会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就在于他笃信对你的帮助是值得的,是能够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回报的,因为你已有充足的感情储蓄作抵押。而你在困难的时候,之所以会向朋友求援,也是基于过去的感情储蓄,除此之外,你是绝对不会向陌生人寻求帮助的。当然,感情储蓄是没有密码的。你可以支取,朋友也可以支取。有时候,当你满怀希望去支取时,储蓄早已经极少了,或者空了,朋友已经提前支取了,或者转移了,另立了感情账户,而你对此一无所知,才有如此的狼狈和无奈。因此,对于那些重利的朋友,最好及时“明算账”,立刻兑现应得的红利;对于那些重义的朋友,就可以缓付或者预借,偶而超支一些,也能得到谅解,但必须及时补偿,决不能无限期的拖延。

朋友之间的人情账户,从储蓄到支取,都要维持收支平衡,才能长期设立。不然的话,平衡失去之时,也就是朋友交恶之日,伤害是双方的。

117.对朋友感情投资不可少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感情投资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不仅人人需要,而且人人必做。

中国传统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人情社会。每个人,从小都必须懂得人情世故,这就是感情投资,否则,便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爱人都爱返,福往者福来。”(唐·魏征《群书治要》)“爱人而不爱,敬人而不敬,君子必自反也;爱人而人即爱,敬人而人即敬,君子备加懂焉。”(清·金兰生《格言联壁》)

朋友之间的感情投资,肯定是有选择的。

志趣相同的朋友,感情投资的一定多。德国大诗人歌德和席勒之间的友谊备受世人赞颂。尽管他们的经历和性格不同,但是感情把他们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在长达10年时间里,他们一起写诗,共同完成了传世之作。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被誉为最伟大的友谊,共同的革命事业是他们友谊的纽带。他们感情的投资是为了崇高的理想,无疑是最高境界。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和朱德,从井岗山时代开始,“朱毛”的名字始终是连在一起的。他们率领的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他们的名字实际上变成了红军和共产党人的代名词。他们之间的友谊,之所以几十年历风风雨雨而不变,同样也是为了共同的革命事业。把亲情之爱与国家民族之爱,把个人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他们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的感情投资全在于革命事业上,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与“朱毛”较量了几十年,最终败退孤岛的蒋介石长期不明白:“朱毛红军”为何越围剿越多?自己的“国军”为何越“扩编”越少?自己苦心经营了几十年的“王朝”,为何竟“忽啦啦似大厦倾”,转眼间,变为一场金陵春梦?在即将寿终正寝时,这位“蒋某人”才警觉到:“国民党是自己打败了自己!”可惜,已为时晚矣!与“朱毛”把毕生的感情倾注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上相反,“蒋某人”只关心自己的“家族”及“天子门生”,他怎能不失败呢?

为共同的志向而投资感情,一定投入多,时间长,是感情投资的“大宗”,大手笔,大气象,大品格,相比之下,专为“办事”而投资,就带有不少功利性,属感情投资的“小宗”了。

不少朋友,为“办事”才给朋友打电话、发信函,为“办事”才去与朋友“聊天、请吃”,为“办事”才给朋友送礼,让朋友感到“用着了才找”,感情上亏欠。有的人,平时对朋友不理不睬,连打电话问候都不愿意,更不会进行什么感情投资了。这样的人,在“办事”时去找朋友,结果就可想而知了。还有一些人,在“办事”时,花言巧语,热情非常,等事办完了,就冷若冰霜,翻脸不认人,这样的人这样办事,恐怕只能是一次事。

因此,感情投资一定要有诚意,诚则灵,诚则久,诚则通。

常投常取,受益无穷。

“商场如战场”,商场的竞争残酷异常。商人的本性本是惟利是图,但商场和商人最需要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感情投资。

谁若深谙感情投资之道,谁就不仅会赢得财富,还会赢得朋友。

“船王”包玉刚是从航运起家的。他在开始从事航运的时候,非常重视感情投资。1955年,他低价收购了一艘英国旧货船改名“金安号”,租给日本一家船舶公司赢取租金。不久,由于航运业的迅猛发展,租金的行情也看涨。这时,很多船主见有利可图,便纷纷抬高租金,变“长租”为“短租”,趁势“宰客”,惟包玉刚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依旧按相对低廉的价格收取租金,还与客户签订了长期合同。在包玉刚看来,客户既是合作伙伴,更是朋友,决不能贪利忘义,置朋友于困苦之中。包玉刚对客户的感情投资,换来了客户的信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一年以后,航运业也陷入低迷,租金行情大跌,原来“宰客”的船主纷纷破产,惟包玉刚在坐收厚利,还赢得了诚信的好名声。他的“客户”也越来越多。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靠一艘“金安号”赚回了7条船。这时,财力雄厚的日商也为包玉刚的诚信所动,主动要求包租他的船。包玉刚的感情投入竟奇迹般地产生了连锁反应。

与日商合作,包玉刚更注重感情投资。深受中国儒家“重义轻利”传统思想熏陶的日商,在经商中很看重这个“义”字。包玉刚的感情投资同样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除租船给日商外,包玉刚还看好日本的造船技术和人力,在决定造船时同样遇到了航运业的再次低迷,不少订户开始退单,造船厂面临倒闭的危险,惟包玉刚在照样信守合同的同时,还增订了6艘船,令日商感激涕零,称他为“最高贵的主顾”。与上次相同,当航运业再次复苏,原来退单的订户,这次纷纷被造船厂推单了,惟包玉刚订的船主未减少,还在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包玉刚暴富的秘密在于有效及时的感情投入。从来不把客户当做敌手,而是携手的朋友。

包玉刚在感情投资上堪称高手。

与资本投入一样,感情投入往往也需要先期预投,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所谓放长线钓大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古时齐国的孟尝君有食客三千,其中冯谖是一个善于感情投资的人。他不满饱食终日的生活,击剑大唱:“食无鱼,出无车!”以引起孟尝君的注意。果然,孟尝君注意到了他的志向,便让他去管理齐国的属地薛。不想,冯谖一到薛地,就把那里的房契、地契全烧了,连地租也一律减免了。这让孟尝君大为恼火,不想冯谖肯定地说是在为长远着想,孟尝君更气愤了,可生气又拿冯谖没有办法。几个月后,遭政敌陷害的孟尝君走投无路,不知逃向何处。这时,冯谖来了,他平淡地告诉孟尝君可去薛地,那里最安全。果然,当孟尝君一行逃至薛地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有冯谖先期的感情投资,孟尝君才得到了这样的回报,他怎能不从心里感激冯谖呢!

看来,在感情投资中,先期预投的回报最为丰厚最无疑的。

当然,也可利用已有的信用,再进行感情投资,同样会获得理想的回报。

北京的饺子是一大名吃,历史已久负盛名。在北京吃饺子司空见惯,若在宝岛台湾吃北京风味的饺子那就别有一番滋味了。有一则推销北京风味速冻水饺的广告颇有人情味:“故都北京,最为人称道、怀念的,除了天坛、圆明园外,就该是那操一口京片子的人情味和热腾腾、皮薄馅多、汁鲜、团团圆圆的水饺儿。今天,在宝岛台湾,怀念北京,憧憬老风味,只有北京水饺最能令你回味十足,十足回味。”无疑,这则广告是感情投资的杰作,它把人情、乡情、民族情融为一体,使你不能不心动。吃饺子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亲切。

与广告诱导式的感情投入不同,有的投入属一次性奉献,这种自然倾注了大部,甚至毕生的感情投资,最能显示一个人的品格了。“钢铁大王”洛克菲勒捐巨资建了2800多个图书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60岁时把全部资产无偿献给社会。他们挣钱是那样不遗余力,他们捐钱是这样慷慨大度,他们的感情投入对象是社会,社会回报他们以尊重,这正是他们最需要的。

118.不愿付出会伤朋友心

有一种人与朋友交往,什么也不愿付出,只想从朋友处得到,这样的人,谁若把他当做朋友,那谁可就要多悲惨有多悲惨了。

在这类人看来,用朋友的东西就像用自己的东西一样随便,让朋友为自己办事就像自己为自己办事一样理气直壮,并以“朋友嘛,本该如此”为托词,似乎他与朋友的关系已达到不分彼此的程度了。但这只是单方面的,朋友若用他哪怕微小得不能再微小的东西,都一百个不愿意;朋友若让他帮一个忙,哪怕仅仅只是举手之劳,也让朋友失望,这样的人已养成了不愿付出的习惯。

俗话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朋友之交是不可能无所需、无所求的,起码应该是对等的,互相帮助的,但这种人只想无止境地得到,而不愿做出任何付出,其吝啬和贪婪让朋友和不是朋友者都寒心。

比如,朋友为他办事,数十日奔波,劳神伤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毫无怨言,等到事办成了,他竟连一句谢谢也舍不得说,更别说给朋友物质和精神的回报和补偿了。这样一次,朋友尚可原谅,这样两次朋友也许不会计较,这样三次以上,朋友还会是朋友吗?

这种人,已形成了一种错觉,认为朋友为自己办事,“那是朋友的本份”,自己心安理得一次次接受朋友的恩惠而不思回报,似乎也是在享受朋友应有的待遇,孰不知,自己的不断得到是完全建立在朋友不断做出牺牲之上的。朋友早已做到了仁至义尽,自己的良知和人性尚无一点点回应,这该是多么可悲的反差!

令朋友不得不怨恨的是,这种人还要朋友的付出要有连续性,朋友十次都付出了,若有一次力不从心,就讥讽、报怨不已。把朋友珍惜朋友关系的忍耐,视为软弱可欺,似乎朋友天生就是为他付出的。

当一贯帮助自己的朋友因超常付出而遇到了难处,这类人不仅袖手旁观,还极尽挖苦、嘲笑之能事,似乎这就是朋友“无能”的结果,与自己毫不相干,根本连想都不想像朋友帮助自己那样帮助朋友一次,这样的人,谁若继续和他做朋友,谁不是十足的傻瓜就是神经出了毛病。即使依然对这样的朋友难舍难分,那他也经不起这样无休无止的付出了,最终还得“拜拜”,与其等到将来,不如当机立断,至少再不会做无意义的付出了。

反过来看,这种人不愿付出的毛病就是乐于付出的朋友给惯的。没有朋友的连续付出,哪有他的得到?这样一次算正常,两次勉强算正常,三次、四次还能算正常吗?

对这种人的宽容是对一种恶习的纵容,害己害人,岂能听之任之?

毫无意义的付出,只能得到毫无意义的结果。

119.尊重朋友的隐私

保护个人隐私,也并非舶来品,我国古代圣贤也知其为“人性”的部分,倍加尊重。从我国的建筑风格来看,无论王侯豪宅,还是百姓草堂,皆外有高墙围护,内设院落分隔,既有曲径相通,又有门窗相关,为的无非是保护自己有一个相对幽静、自由的空间,免受烦扰,放松身心,这不是保护个人隐私吗?

汉朝的张敞,是一个高官,更是一个情种。他与妻子恩爱非常,还常常为妻子画眉。一时,在京师长安传为佳话。但有伪道学先生以为“有伤风化”,竟向皇帝告了御状,想让皇帝摘下“道德败坏”的张敞的乌纱帽,以“匡正世风”,但皇帝并不听伪道学先生的使唤,他不仅未责怪张敞,反而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画眉是夫妻间的事,我管不着。夫妻间还有比画眉更亲密的事儿,我也去管吗?”显然,这是在保护张敞夫妻的隐私。

而作为一种“天赋人权”,在全社会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那确非我们最早所为了。曾几何时,我们把个人隐私当做“见不得人的事”,朋友之间若有什么尚未分开,就不够义气,就没有诚意,以至于达到了“同吃、同住、同行、同生死”,才算够得上哥儿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朋友之间亲如兄弟,无话不说,无事不公开,实际上并不尽然。首先,那些“完全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的朋友,已经失去自己了。而失去自己决非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一切一时寄托在朋友身上,最终还要从朋友身上找回来,因为自己毕竟是自己,朋友是不可能完全替代的。同时,朋友之间不可能没有矛盾,一旦出现不合,那结怨的首先是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因为亲密的朋友之间“知相知底”,朋友“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不清理门户,就难除“心腹大患”。因此,朋友之间若出现内讧,那首先清理的,往往是曾经最亲密的朋友。这与不互相尊重隐私权有直接的关系。

如果换一种方式与朋友相处,那肯定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若像“洋人”那样,与朋友实行AA制,表面上似乎“见外”了一些,实际上在互相尊重中,朋友之间的感情并不见得比“不分你我”淡漠。只有充分张扬彼此的个性,才能长久保持朋友之间的共性,否则,朋友之间“融为一体”,只有朋友交情这个共性,那自己的个性被融化的同时,共性也难以再存在了。不是消失,就是发生裂痕,朋友还是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