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交友术
31492300000031

第31章 7加深友谊的秘诀(4)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初期,洪秀全、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人共约永做兄弟般的朋友,共同“杀清妖,建天国”,他们的友情是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战争考验的。有一次大战下来,肖朝贵失踪了。按当时酷烈的战况推测,肖朝贵可能已经阵亡了。当消息传到洪秀全耳朵,他悲痛欲绝,即刻赋诗悼念,并亲自前去灵堂“哭灵”。但正在这个时候,肖朝贵却回来了。原来,他在大战中负伤了,被人救助之后,才得以幸免于难。于是,大家破涕为笑,幸庆这不幸之中的万幸。洪秀全与肖朝贵之间的情谊在这场误会中看得再清楚不过了。

战争的酷烈能考验朋友之情,透过生活中的琐事也能看出友情的分量。

有一对年轻朋友,在一起聚餐、跳舞、旅游已经一年多了,关系正准备向更深层发展,忽然有一天,女的听见男的与一女的通话,语言亲热,表情激动,就不问青红皂白夺过男的手机,扔向窗外,然后,拂袖而去。不容追上去的男的解释,立即宣布断交。尽管后来,男的多次上门和解,并说明在与妹妹通话,女的仍不屈不挠,结果还是不欢而散了。对此,有人深表惋惜,“多么般配的一对”,仅仅为一个电话就各奔东西了;有人击掌庆贺,连一个电话的考验都经不起的朋友,早断比迟断了会更好些,至少可以少费些时间和感情。

误会的考验,妙在先把对方的真实隐藏起来,让你拿出真情了,犹如真假商品试验一样,先拿出来的是假的,然后再用真的与之比较,立刻优劣就自明了。

短暂的误会好办,一误会就能区分出真假了;长久的误会就难了,没有足够的耐性和坚毅是经不起这种考验的。不少朋友就是陷入某种误会中不能自拔,最终在互相怨恨中了结了一生。有经受大误会、大考验的,自然不是凡人了。日本明治时期有一圣者,他就是备受称颂的白隐禅师,但他却受到了天大的误会。有一天,一对经营食品店的夫妇,怒气冲冲地拉着大肚子女儿来找白隐禅师算账,白隐禅师面对从天上飞来的横祸和无端的指责,只淡淡地问了一句:“是这样的吗?”从此,白隐禅师在当地所受的责难就可想而知了。他的名誉扫地了,不明真相的人们,把他与那些臭流氓一样看待,他心中的苦痛一般人是难以理解的。但白隐禅师并无怨言,他悉心照料孕妇,直到孩子生下来,他又全身心地喂养着这个孩子。从喂奶到洗尿布,从来不马虎,仿佛他真是孩子的父亲一样。一年以后,孩子的妈妈良心发现,终于说出了孩子的生身父亲的真实姓名,她的父母深感愧疚,于是,一起登门道歉,白隐禅师依然像从前一样,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是这样的吗?”就送还了孩子,像什么事未发生一样。

普通朋友之间的误会再大,能有白隐禅师所遇到的误会大吗?朋友的耐性有多少呢?

有时候,与朋友之间的误解越想消除越深,怎么办呢?

有一则小小的寓言可能会给你一些启迪。说的是,有一只老猫看见一只小猫在拼命追自己的尾巴,就有意地问原因,小猫回答说:“我听说尾巴是一只猫美好的幸福,所以,我拼命地追自己的尾巴,想把它牢牢抓在手里不放,我就放心了。可我越追越追不上,越抓越抓不住,您能告诉我,该怎么办呢?”老猫颇有见地告诉迷惘的小猫:“尾巴是猫的幸福不假。但要抓住不放,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想抓总抓不到手里,不想抓,着手去做该做的事时,它又形离不离,这大概就是幸福吧。”小猫听罢,似乎明白了许多,它不会再去毫无目的地追寻自己的尾巴了。

朋友之间的误会也像这猫的幸福,刻意去化解,往往会适得其反,惟有任其自然,很多误会就不化自解了。

125.要与朋友相互激励

中国有句古话:“人活一口气!”这里所说的气,并不仅仅指出气、活着,而是志向、志气,也就是希望。

为崇高的大希望活着的人,一定会活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大希望就是激发奋斗和创造的力量,大希望能鼓励人使美梦成真。如果失去了希望,也就丧失了活下去的意义,无论报怨,或沉沦,人生都不会发出什么光彩来。

而古今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无不满怀着大希望。

为了实现大希望,甘愿舍弃小利、舍弃大利,甚至舍弃身家性命而无怨无悔的人,一定能把大希望变成大成功!

在北非的文明古国埃及,有一个著名的港口,名叫亚历山大港,它是用亚历山大大帝的名字命名的。

传说,亚历山大为了实现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宏图伟业,投入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他在远征强大的波斯之前,曾将所有的财产,包括土地和财富都分给了部下,斩断一切可能影响士气的私情,以确保征战的胜利。当时,有部下对他这种做法表示怀疑时,亚历山大坚决地回答道:“我远征只带一个财宝,那就是希望。”正因为有了这个希望,亚历山大才战无不胜,建立了梦寐以求的大帝国。

如果他不满怀这个大希望,那连想都不想,还能谈上什么成功吗?

无独有偶,中国历史上的大英雄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以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一举打败了章邯所统率的秦军主力。当时,项羽正是满怀除暴秦的大希望,才赢得这场气壮山河的大决战的胜利。

是大希望带来了大成功,是大希望造就了大英雄。

126.与朋友相处要善于换位思考

若想与朋友很好地相处,最好多自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好时时提醒自己,自己为朋友做得多,还是朋友为自己做得多。

自问,自己为朋友做了些什么?

自己为朋友做的,是不是朋友所需要的?哪些朋友满意,哪些令朋友反感,甚至恼怒?自己是主动做的,还是应朋友要求做的?自己做时是十分乐意的,还是带着不满和抱怨做的?自己做这些是无私的,还是另有目的的?只有把这一切都想清楚了,才能为朋友做好。

自律,自己不应该为朋友做些什么?

自己为朋友做错了什么?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是偶而错,还是经常错?是小错,还是大错特错?发现错了,自己是主动纠正的,还是在朋友提出来的时候才勉强改错的?在改错时,自己是抱怨朋友呢,还是自己决心痛改前非呢?只有养成改错的习惯,才不会出错。只有能够自律,才能够有永久朋友。

自强,自己能为朋友做些什么?

自己为朋友能做什么,朋友关心自己也一定要清楚。人都愿交比自己强的朋友。自己能为朋友做的,一定要是对朋友有意义的。或能给朋友带来成功,或会送给朋友惊喜,或帮朋友度过难关,朋友为你做的而感到自豪,朋友会因你而更愿做朋友。

自信,自己还会为朋友做些什么?

根据朋友的未来,按排自己的行为。计划为朋友做的事,一定要是朋友正需要做的。如果连朋友可能遇到的难处也想到了克服的办法,如果连朋友自己也未想到的挫折也想到了应变的措施,那朋友还会有什么说的呢?

自测,朋友为自己已做了些什么,自己为朋友是否也同样做了些什么?

朋友关系维系的底线就是基本的对等原则。只有互相做的事都差不多,任何一方才不会有“吃亏”的感觉。只有自己感觉有些“吃亏”了,朋友心理才会平衡,相反,如果朋友感觉有些“吃亏”了,那自己就不能再心安理得了。只有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各自的真实感受。

127.千万不要让朋友为难

若要与朋友长期保持密切关系,一定要记着千万不要让朋友为难。

首先,不能违背朋友的做人处事原则。每个人,尤其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自己信守的原则,作为朋友,既然知道,就应当站在朋友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决不能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朋友,特别是不能要求朋友放弃长期信守的原则来迎合自己。

有一位开商店的小老板,在小镇上人很熟,他过去吃够了赊欠的亏。现在,打出了“无论何人,概不赊欠”的牌子,但他的朋友有的仍买东西不愿付钱,这让这位小老板很为难。不卖给吧,彼此都是好朋友,犯不着为一盒烟钱、一瓶酒钱翻脸;卖给吧,拿不到现钱,有的拖半年一年,有的竟拖着拖着就不认账了。一个这样尚可补偿,三个、五个这样,那就不好办了。小本生意利润本来就少得可怜,哪里能经得起这样“赊欠”呢?这位小老板的朋友如果能想到小老板做小本生意的不容易,就不会总“赊欠”了。

大凡爱看书的人,最珍贵的也是书。有的已达到了视书如命的程度。朋友拿什么他都愿意,就是别拿他的书。如果未经他的许可,有的朋友竟擅自去动他的书,或拿走他的书不还,那这件看起来是小事的事就闹大了,爱书的朋友是宁可不要朋友而要书的,朋友关系非断不可了。

真正的人是从来不愿做假的。老许就是这样。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那些虚假之徒,自己也从来不做亏心事。但这几天老许遇上了为难事。事情是这样的:老许在一家私企做副总,主管业务,老许的一位朋友也在做企业,且与老许供职的公司是竞争对手。老许的朋友在得知老许供职公司明年有几项足以称霸市场的大举措时,便私下向老许提出要求,想偷偷复印一份这些大举措的详细实施计划书,然后,研究应对的措施。这位朋友已知这些属于企业机密的资料就掌握在老许手中,只要老许让他如愿,愿以重金酬谢。这让老许为难了,他本想断然拒绝,可又怕朋友面子上过不去。不拒绝吧,这样的事他是绝对不能做的。出卖自己企业的机密换取金钱,他还没有卑劣到那种程度。更何况,企业大老板对他那么信任,他怎会吃里爬外呢?而失去好朋友,他也不愿意,他处于两难境地。

因此,向朋友提出要求时,首先要考虑朋友的做人和处事原则。

同时,还要设身处地的从朋友的角度考虑,不要提出朋友没有能力办到的事情。如果自己提出的要求变成了朋友的压力和负担,那朋友难受,就不得不拒绝你的要求了,朋友关系可能因此而受到伤害了。这种情况最典型莫过于向朋友借钱了。比如朋友本来就没有固定收入,生活穷困,你却三番五次地向朋友借钱,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朋友都拒绝了,也有个别好心的朋友,不忍让借钱者空手回去,便去借别人的钱再借给向自己借钱的朋友。但这种好心的颇有些行侠仗义的做法,却给向自己借钱者以错觉,他认为你有钱故意不借给他。如果一次倒罢了,三次、五次,甚至八次、十次如果还这样,这样的人还会有吗?能理解朋友的苦心,朋友可能还会是朋友,若由此而生怨恨,那又何苦如此呢?

有时候,朋友是有条件和能力办你要求办的事的,但朋友不办,为何呢?交情不够。你在朋友处的感情储蓄尚未达到办你提出的事的数额,你未考虑周全就提出了,实际上等于透支,朋友当然要为难了。若拒绝了,等于朋友关系断了;若答应了,又觉得不该办。这种情况,在朋友之间较为多见。就一般情况而言,朋友的交情达到什么程度,事就办到什么程度。超越和不及,都会让朋友为难。问题是谁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好这个分寸呢?除了朋友之间多沟通之外,更重要地还是要设身处地的为朋友着想,时时想到朋友的难处。

有的人不理解,朋友原答应为自己办的事,为何借故不办了。其实,这同样是交情问题。朋友开始答应为你办你想办的事,是等待你增加一些感情储蓄,这是先决条件。而你并不明白朋友的要求,依旧在等待,那必然是什么也等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