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人均寿命70岁计算,人一生将占有60多万个小时,即使除去休息时间也有35万多个小时。而就一生的时间而言是不断减少的,但是人对实际时间的利用和发挥是不一样的,因而实际生命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挤时间的人来说,时间却又是在不断增加的,甚至是成倍地增加。
时间像是海绵,要靠一点一点地挤;时间更像边角料,要学会合理利用,一点一滴地积累,如此会得到更多的时间。
上帝是公平的,上帝给每个人的时间一样多,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一天都是86400秒。没有谁比谁多一分钟,亦没有谁比谁少一分钟。时间一样多,但人的成就却不一样大,为什么?就是因为对时间的态度和管理策略不同。
除了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运用于重要事情上以外,还要学会利用琐碎时间。
工作与工作之间总会出现时间的空当,人们都会在每件事情与事情之间浪费琐碎的片段时间,例如等车、等电梯、搭飞机,甚至上厕所时,或多或少都会有片刻的空闲时间,如果我们不善加利用,这些时间就会白白溜走;倘若能够善加利用,积累起来的时间所产生的效果也是非常可观的。推销员在等公共汽车时总有近10分钟的空当时间,若是毫无目标地与人闲聊或四下张望,就是缺乏效率的时间运用。如果每天利用这10分钟等车的时间想一想自己将要拜访的客户,想一想自己的开场白,对自己的下一步工作做一下安排,那么,你的推销工作一定能顺利展开。不要小看不起眼的几分钟,说不定正是由于这几分钟的策划,你的推销取得了成功。
历经磨难他成就了辉煌人生
拥有“羊皮卷”的海菲,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事业当中,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作出多少的努力,如何坚持不懈,拥有激情,失败和挫折一样会降临到他的头上,这似乎是上帝刻意的安排,但是已经事业有成,人到中年的海菲已有了丰富的阅历,他已经知道该如何对付逆境,想办法扭转局面以及从中走出困境。
因为,他总在每一次困境中,寻找成功的萌芽。
他是这样来看待所谓的“逆境”:
逆境是人生中一所最好的学校。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挫折,每一次磨难,都孕育着成功的萌芽。这一切都教会他在下一次的表现中更为出色。他不会对失败耿耿于怀,不会逃避现实,不会拒绝从以往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教训是来自苦难的精华,生活中最可怕的事情是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每个人都要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逆境往往是通向真理的重要路径。为了改变处境,他随时准备学习所需要的一切知识。
无论何时,当他被可怕的失败击倒,在每一次的痛苦过去之后,他要想方设法将失败变成好事。人生的机遇就在这一刻闪现……这苦涩的根脉必将迎来满园的花绿桃红。
阿拉法特1929年出生于开罗,父亲是一个富商。阿拉法特的童年并不幸福,4岁时母亲病逝,阿拉法特寄养在耶路撒冷的叔叔家中,4年后才回到开罗。
心理学家认为,童年的经历造就了阿拉法特强烈的追求独立性格。家庭的不幸使他产生了一种被抛弃、被背叛的感觉,使他从小就懂得:一切只能依靠自己。
阿拉法特一生中经历过无数次危机。无论是在1966年被叙利亚以暗杀指控投入监狱,还是1982年被以色列军队围困在贝鲁特地堡,阿拉法特都表现出了绝地求生的能力。
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阿拉法特并不畏惧,反倒能找到更大的满足感,他会努力表现出在精神上胜过对方一筹。在任何危急时刻,他都充满活力,表现出无所畏惧的勇气。
在他暴风骤雨般的人生中,充满了坎坷,他却始终坚持自己的远大目标——建立巴勒斯坦国。每一次遭受军事上或政治上的重创惨败后,他都会重新崛起。
困境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考验,面对逆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勇敢的面对它,并努力去解决它,困境让你更坚强。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和安逸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只能播种平庸。
动物学家的实验表明,狼群的存在使羚羊变得强健,而没有狼群的威胁,羚羊在舒适的环境下变得弱不禁风,一旦遭遇狼群,只有被吃掉。这一现象同样适用于人类。真正的人生需要磨难。遇到逆境就一味消沉的人,是肤浅的;一有不顺心的事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人,是脆弱的。一个人不懂得人生的艰辛,就容易傲慢和骄纵。未尝过人生苦难的人,也往往难当重任。
爱伦·坡是一位浪漫、神秘的天才诗人、小说家。他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歌,最脍炙人口的是诗歌《乌鸦》。
“那只乌鸦总不飞去,老是栖息着,老是栖息着;在我房门上方那苍白的帕拉斯半身雕像上。它眼中流露的神情,看上去就好像梦中的一个恶魔。在它头顶上倾泻着的灯光将它的阴影投射在地板上。”
爱伦·坡将这首诗写了又改,改了又写,一直断断续续地写了10年。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却被迫将它廉价出卖,仅仅只得到了10美元的稿费——这相当于他一年的工作仅合一美元。
历史是公正的。当时只得了10美元的诗,它的原稿最近却卖了几万美金的高价。
这样一位天才诗人,一生都在穷困中度过,他大部分时间付不起房租,尽管房子简陋。他的妻子患有肺痨,因为没有钱寻医问药,只有终日缠绵病榻。他们没有钱买食物,有时候,他们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一点东西可吃。当车前子草在院子里开花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摘下来,用水煮熟了当饭吃,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如此。
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残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
要做一只犬还是一只獒,要看你自己的选择。有磨难的历练,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每天自省五分钟
当海菲觉得自己已经可以凭借毅力、实力和智慧战胜人生中的困境时,他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但是他始终不敢太过放松,他时刻警惕失败的偷袭,为此,他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每晚反省一天的行为。
他习惯于晚上,在熄灭蜡烛之前,回想这一天每时每刻的言行。他要认真反思这一天来经历的所有的一切。他知道当自己有勇气劝诫自己、原谅自己时,也就不害怕面对自己任何的错误了。
教训往往被人们当成愚蠢与悲伤的同义语。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假如他愿意并确实从失败中学习,那么今天的教训就会为明天的美好人生打下基础。
如果你读过《圣经》就会知道,上帝要求人们学会反省。
《新约圣经》里就有一则这样的故事:
对基督怀有敌意的巴里赛派人,有一天,将一个犯有奸淫罪的女人带到基督面前,故意为难耶稣,看他如何处置这件事。如果依教规处以她死刑,则基督便会因残酷之名被人攻讦,反之,则违反了摩西的戒律。基督耶稣看了看那个女人,然后对大家说:“你们中间谁是无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
喧哗的群众顿时鸦雀无声。基督回头告诉那个女人,说:“我不定你的罪,去吧!以后不要再犯罪了。”
此则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当要责罚别人的时候,先反省自己可曾犯错。
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有迷才有悟,过去的“迷”,正好是今日的“悟”的契机。因此经常反省,检视自己,可以避免偏离正道。
要认识自己必须依靠自己与别人,自己就是前述的自我剖析,别人就是他人的批评。由于自我剖析往往不够客观与深入,因此得依赖他人的批评。
曾有人向哈佛的鲁恩教授抱怨说:“我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工作,我一刻也没闲过,可如此努力为什么却总是不能成功?”
正如成功多是内因起作用一样,失败也多是自己的缺点引起的。一个人必须懂得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老在原处打转或再次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人只有通过“反省”,时时检讨自己,才可以走出失败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传说着名高僧一灯大师藏有一盏“人生之灯”,这盏灯在当时非常有名,有很多人一直想得到这件宝物。
这可不是一盏普通的灯。这盏灯,灯芯镶有一颗500年之久的硕大夜明珠。这颗夜明珠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据说,得此灯者,经珠光普照,便可超凡脱俗、超越自我、品性高洁,得世人尊重。有三个弟子跪拜求教怎样才能得到这个稀世珍宝。
一灯大师听后哈哈大笑,他对三个弟子讲:“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所谓‘人生之灯’就是一颗干净的心灵。”
他能很好的控制情绪
晚年的海菲,已是一位事业辉煌、构建起自己强大的商业王国之人,每当他回首自己走向“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的历程时,他总是颇有感慨地说:“对于任何一位想成大事的人来说,要学会控制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才能够做到不再难与人相处,而且笑对整个世界,笑对人生。”
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你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你却只能为自己创造天气。你要学会用自己的心态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你为顾客带来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么他们也会报之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最终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的,如果你为顾客献上阳光、温暖、光明和欢乐,他们也会报之以阳光、温暖、光明和欢乐,你就能获得销售上的成功,赚取无数的金币。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浮浅、最直观、最不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智谋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离智谋就已距离很远了(人常常以情害事,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胜算吗?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情绪上来了),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甚利害的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大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柔弱心肠的情绪所为);还有很多因情绪的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所为。
素珊第一次去见她的心理医生,一开口就说:“医生,我想你是帮不了我的,我实在是个很糟糕的人,老是把工作搞得一塌糊涂,肯定会给辞掉。就在昨天,老板跟我说我要调职了,他说是升职。要是我的工作表现真的好,干吗要把我调职呢?”
可是,慢慢地,在那些泄气话背后,素珊说出了她的真实情况。原来她在两年前拿了个MBA学位,有一份薪水优厚的工作。这哪能算是一事无成呢?
针对素珊的情况,心理医生要她以后把想到的话记下来,尤其在晚上失眠时想到的话。在他们第二次见面时,素珊列下了这样的话:“我其实并不怎么出色。我之所以能够冒出头来全是侥幸。”“明天定会大祸临头,我从没主持过会议。”“今天早上老板满脸怒容,我做错了什么呢?”
她承认说:“单在一天里,我列下了26个消极思想,难怪我经常觉得疲倦,意志消沉。”
素珊听到自己把忧虑和烦恼的事念出来,才发觉到自己为了一些假想的灾祸浪费了太多的精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自寻烦恼和忧虑的人,对他们来说,忧烦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有的人对名利过于苛求,得不到便烦躁不安;有的人性情多疑,老是无端地觉得别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有的人嫉妒心重,看到别人超过自己,心里就难过;有的人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自怨自艾,这无异于引火烧身。
忧虑情绪的真正病源,应当从忧烦者的内心去寻找。大凡终日忧烦的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到了多大的不幸,而是在自己的内心素质和对生活的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聪明的人即使处在忧烦的环境中,也往往能够自己寻找快乐。因此,当受到忧烦情绪袭扰的时候,就应当自问为什么会忧烦,从主观方面寻找原因。学会从心理上去适应你周围的环境。
所以,要在忧烦毁了你以前,先改掉忧烦的习惯。
不要去烦恼那些你无法改变的事情。你的精神气力可以用在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事情上面。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目前的生活,别坐在那儿烦恼,起来做点事吧,设法去改善它。多做点事,少烦恼一点,因为烦恼就像摇椅一样,无论怎么摇,最后还是留在原地。
要想成为最伟大的销售员,让销售无往不利,就不能忽视对情绪的控制,控制好了自己的情绪,你就战胜了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还有什么恐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