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新关系学
31810000000006

第6章 亲戚关系

第一节 不以贫富分亲疏

亲戚越走越亲。

——中国谚语

亲戚“不走不亲,常走常新”,就是说亲戚之间要勤走动,你来我往,常来常往,只有经常的礼尚往来,亲戚之间才能沟通联系,深化感情,密切亲戚关系。

有人认为,“我不缺吃,不缺穿,何苦经常往来自找麻烦呢?”此话不对。纯洁亲密的亲戚关系不只是物质交换关系,还有更重要的精神交往关系,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亲情关系。只有建立在亲近、挚密、常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诚的关系,如果彼此间少了经常性的走动,那就可能出现“远亲不如近邻”的局面了。

“常走常新”,首先表现在一个“走”字。这个意思是说自身要主动地到亲戚家走走、看看,聊聊家常,联络联络感情,这样是非常有益的。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在生活中,除了经常到亲戚家走动外,自身也要经常性地邀请亲戚到家里做客,利用自己的空间和亲戚联络感情,做一回主人,热情款待他们,让他们有一种自己家的感觉,时间一久,亲戚之间的关系会处得异常融洽。

在亲戚关系的相处过程中,人情往来、礼节应酬是经常发生的。比如,新婚之喜、寿诞之庆、乔迁之贺等等,走动一下,在礼节应酬上有所表示,这样可以达到相互沟通、交流思想,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亲情信息。

在当今社会,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人们的工作都非常紧张,交往过于频繁也会给亲属各方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亲戚之间的交往要加强,但不是像“串门子”越多越好,而是要适度交往。比如:可以在逢年过节、节假日里安排一些家庭式聚会,在假日里安排一些喜庆活动,这样就可以使亲戚见面接触的机会增多,更能体现亲戚间的亲近和关怀,从而在交往中建立亲密的亲戚关系。

也许,就因为平时的“你来我往”,才会在以后的关键时刻,得到亲戚一臂之力相助。所以,不要认为“常来常往”是没用的,不必要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于情于理都要掌握运用这一交际艺术。

势利富贵,不可毫发根于心。

——傅山《家训》

按理说,亲戚之间都应该一样亲,但实际生活中却不是这样。由于各人的思想观点、生活态度、情趣爱好、职业地位、性格特征和经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受距离远近的影响,有的来往密切,有的不来往或很少来往。来往密切的,自然就亲近些;来往少的,自然就陌生些,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是,陌生和疏远不同。陌生是因为很少来往,互相了解不够;疏远是一种态度,一种不欢迎对方的态度,亲一些人,疏一些人,在富贵亲戚面前唯唯诺诺、毕恭毕敬、低三下四,在贫贱亲戚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由此造成富贵亲戚家门槛踏破,贫贱亲戚家门可罗雀,这是为世人所摈弃的带市侩、小人味的社会现象。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些人与亲戚之间是以富贵贫富而论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正反映了这一实际情况。亲戚间交往带着浓重人情味,如果受金钱、地位的影响,亲戚关系必定会变得不正常。

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少的亲戚要自尊自重,不能为了从富贵的亲戚那里沾上光得到好处,就想方设法地逢迎巴结,从而失去了人格。亲戚不论富贵贫穷,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以贫富分尊卑。因此。在与富裕的、有地位的亲戚交往中,要尽量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珍重自己。生活上遇到困难,尽量依靠自己去克服,万万不可作践自己,把自己摆在乞求者的地位。亲戚之间的交往,应平等相待,一视同仁。逢年过节,你来我往,互相应酬,不可厚此薄彼,招待贫富亲戚都要一样热情。婚丧、喜庆,众多亲戚聚会,让座敬茶,宴请吃饭,入席敬酒,先后顺序只能根据年龄辈分来处理,而不能以贫贱富贵来决定,能够丝毫不带势利观点地对待穷亲戚的人,就能够在社会上真正长久受到尊重,才是长久有所作为的人。

亲戚之间,无论是自己的亲戚,还是爱人的亲戚,都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应该在这方面注意“门楣”,分亲和疏。

从一些富贵的亲戚来说,可能有一些穷亲戚上门来请求物质上的帮助;从一些有地位的亲戚来说,少不了有亲戚上门来请求帮助办事。一般来说,亲戚有难处来求助,应该热情接待,表示愿意热心帮助的态度。不能显示自己的尊贵而慢待对方,更不应因为亲戚有事相求而表现出厌恶的情绪。

富裕亲戚或者有地位的亲戚应该尊重别人。切忌显示出一副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样子。尤其在与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交往中,应注意尊重他们的人格。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一般比较自卑,对富亲戚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亲戚的举动一般都比较敏感。如果言行稍有不周,便会引起他们的不快。所以,富亲戚或社会地位较高的亲戚,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分寸。比如与亲戚交谈时,要格外认真倾听,不要漫不经心,应付了事。绝不应该自视清高,小瞧对方,不尊重对方。

第二节 不要一厢情愿,为所欲为

人往往服从于习惯,而不管其是否合理与正确。

——帕斯卡《思想录》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是,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任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比如,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还有的人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烟头到处扔。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能忍耐克制,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第三节 求情求助,坚持原则

理智不能用大小或高低来衡量,而应该用原则来衡量。

——(希腊)爱比克泰德

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这是我们人脉资源中的重要一脉。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必须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理由,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

因此,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反之,违背了这些规律,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那么,亲戚之间在互相交往,互相求助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使彼此关系更融洽,更牢固呢?

俗话说,“亲顾亲顾,无亲还顾,何况姑舅两姨。”亲属之间,有义务和责任做到在生活上互助,思想上互敬,工作上互帮,精神上互相慰藉。特别是当亲戚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你慷慨帮助,以解燃眉之急,受益的亲人会感激不尽,终生难忘。这种亲属之间的情感,不是任何社会组织所能替代的。

与亲属交往,一定要坚持理智文明,对亲属的各种求情求助应坚持原则,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些忙应该帮,有些忙是不能帮的。譬如,你或你的同事掌握了某些审批权,有关亲戚上门求你“帮忙”,或请你“拉关系”,“走后门”,搞损公徇私的勾当,这种违背政策的忙就不能帮。又如,有人触犯刑律或犯了错误,其家属和亲友利用你同有关当权者的特殊关系,请你帮忙求情,以减免处分。这就是当前流行的“说情风”。这种“说情风”亵渎法律,败坏党风,违背道德,应该坚决反对。

“求情”与“说情风”不能完全等同,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比如,有人凭借手中权力,无故刁难别人,该解决的问题也不给解决或者拖着不办。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找你“求情”,这种忙就应该帮。你可以借助自己同当权者或主事者的关系,向他陈述原委,说明情况,以求合理地解决问题。又如,当亲属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甚至受到诬陷时,你应该挺身而出,不惧怕邪恶和淫威,实事求是地向组织提供证言证词,伸张正义,帮助受害人维护合法权益。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当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既要高度同情,又要伸张正气,敢于斗争,扶正压邪,对强者不惧,对弱者不欺。这是社会的呼唤,也是亲属的渴望。

要对亲属的请求做冷静思考,分清是非。凡是符合党纪、政纪、国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可考虑帮忙解决。违背的则应婉言拒绝,并适当提出批评。但不要生硬的顶回去,而应耐心地向对方说明为什么不能办的道理,这样做就会得到亲属的谅解。

应该帮忙的,就要尽心尽力去帮,切不可敷衍了事。

一般情况下亲戚上门求助,大多是经济上遇到了困难,如有家人住院抢救、小孩升大学等,急需筹款缴费,即使自己手头拮据,也应尽力设法帮助。有些并非紧急需要,则可量力而行。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的话,这也是很让人伤心的。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地计较。

求助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帮助,有的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就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第四节 切忌斤斤计较

睿智不是表面的奸诈,更不是比别人会占小便宜,在细枝末节上死死纠缠,而是在事物的关节处看得准,理得清。

——(美)拿破伦·希尔

《盐铁论·毁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殉名,贪夫死力。”意思是说作为君子,不要象小人一样太贪婪那点蝇头小利,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太斤斤计较。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谁都不喜欢那种将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不让自己吃一点亏的人,因为这种人让别人觉得,与他交往非常累,自身什么亏也不吃,做事太过于认真。在亲戚交往中,同样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捞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世俗习气,是不足取的。

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而你敬我半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关系的密切发展。

不记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却被疑心也不抱怨,这种亲戚关系的处理方法,看似被动,却是主动。表面上看来,做这些事情并没有抱什么目的,在行动的过程,不但你可以抓住主动权,就是别人也渐渐从行动中强烈地感到了你的主动。自然也就被你的主动所征服了。

不过,这个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宽容待人,不斤斤计较,要做在明处,要让你的亲戚“无意”间发现,否则,要不就吃“暗亏”,要不就被别人说成“娇柔做作”。故一定要把握好。

另外,“不要斤斤计较”,并不是什么也不在乎,“公斤”不在乎、“吨”不在乎,那不是现代社会关系中所应提倡的,这个“斤斤”的标准,达到了“公斤”、“吨”,那就不得不计较了,否则,吃的亏会越来越大。而且,亲戚也会认为你这人真的“豪爽”,那占你“一两斤”或“一两公斤”也就心无愧意,“理”所当然了。既然讲到了要“斤斤计较”,那这里也要提一下,在运用“斤斤计较”这个方法处理亲戚关系的时候,也要分对象,如果亲戚中真有“小人”存在的话。那在与他相处时,不妨使用一下“斤斤计较”,甚至有时间可与他“两两计较”、“克克计较”,毕竟,异与常人的亲戚,就要用异于常人的方法。

在与亲戚交往中,最可怕也是最讨厌的应是那些“势利”亲戚。对待这些“势利眼”,有时就不得不与之“斤斤计较”。亲戚中有“势利小人”,不足为奇,但如一定要与他们处关系,就必须懂得“斤斤计较”这个关系技巧。这个“计较”就是要据理力争,在危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有时就是“克克”利益也必须计较,或者也让对方觉得有些难度后再“不计较”。不然,在“势利眼”看来,很“慷慨”,就会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哪还有个尽头!

另外,在与“势利亲戚”“斤斤计较”之时,也别什么都与之计较,所计较的要物有所“值”,否则,在别人眼里看来,你倒成了一个小气之人了。

第五节 过节要准备

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同样需要头脑。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礼仪之邦。过年过节少不了应酬往来,虽然有时候也是一个形式,但却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可缺少的。除非离群索居,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这些“人情世事”的纠缠。也许你不喜欢这种形式上的东西,但“人在社会”,就不能疏忽。

现在中国的假日真不少,每周干5天活,休息两天,这是双休日。还有春节、“五一”、“十一”,节日三天加上前后双休日,长到7天,这叫“黄金周”。

过年、过节,亲戚之间串门拜年送礼,礼尚往来,是中国人千古不变的一种习俗。送礼也非常的讲究,送不好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人们送礼时有一个习惯性的心理,自己认为好的往往认为受礼者喜爱。这样不好,因为人的性情不同,自己喜爱的别人不一定喜爱。有的人认为送钱好,这要看你送给谁,送多少;有的人认为送东西好。

无论送什么都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受礼者的心理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送礼。如果去看望一位生活比较拮据的下岗职工亲戚,您给他捎去名贵烟酒,不如带去两桶食用油,这对他来说更为实际。如果去看望当老师的亲戚,带上一幅品位高雅的书画,想必老师一定会格外珍爱。如果去看望在公司当经理的亲戚,带上一束鲜花、一本书,或文房四宝之类的艺术摆件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去看望病人,可选送一些山茶、金橘、月季、米兰、菊花、水仙、百合花等鲜花和营养品,以示慰问。如果去看望长辈,除买些水果和点心外,再额外地带个红包,那时您注意一下老人的表情,一准儿笑得像朵花。送给少年儿童的礼物,可选一些能给孩子们增加知识,对开发智力有益的少儿读物,或选送一些能丰富少儿生活想象力的新颖玩具。

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一般在赴亲戚私人宴会时,应为女主人带些小礼品,如花束、水果、土特产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亲戚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新年、圣诞节时,一般可送日历、酒、茶、糖果、烟等。

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那种做贼式的悄悄地将礼品置于桌下或房间某个角落的做法,不仅达不到馈赠的目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时自己总会过分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有一点小意思”或“很对不起……”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在赠送时一种近乎骄傲的口吻说:“这是很贵重的东西”也不合适。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中国普遍有“好事成双”的说法,因而凡是大贺大喜之事,所送之礼,均好双忌单。但广东人则忌讳:“4”这个偶数,因为在广东话中,“4”听起来就像是“死”,是不吉利的。白色虽有纯洁无瑕之意,但中国人比较忌讳,因为在中国,白色常是大悲之色和贫穷之色。同样,黑色也被视为不吉利,是凶灾之色,哀丧之色。而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还有,如不能为健康人送药品,不能为异性亲戚送贴身的用品等。

最后,要强调一点:人情世事虽然不一定能给你带来立即或长远的好处,但你有意无意的疏忽,却会阻断你的一条路。不注意这些,哪怕你再有本事,在重视人情世事的中国,都会因为人的因素而得不到伸展。

第六节 不能临时抱佛脚

一个懂得余地并充分运用余地的人,十有八九便是成功者。而一员猛将或者总是目的很纯的人,往往很快就会碰壁。

——孙中山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虽灵,也不会来帮助你的,因为你平时眼中没有菩萨,有事才去找,菩萨哪肯做你的利用工具!所以,你求菩萨帮忙,应该平时烧香。平时烧香,表明你别无所求,不但眼中有菩萨,心中也有菩萨,你的烧香,完全出于敬意,而决不是买卖,一旦有事,你去求他,他对你有情,自肯帮忙。

这个道理完全可以借用到处理与亲戚的关系上来。遇到麻烦事,一般想到的是父母、兄弟姐妹或利用亲戚关系来解决。父母、兄弟姐妹一般能做到尽力而为;对于远亲或平时不走动的亲戚,如何求助就要思量一下了。如何才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关系的魅力。

出了问题请求帮助,心想立马让别人解决显然不现实,效果肯定也不好,反而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在你身后来一句“有事才来找我”的不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使亲戚接纳你,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也就是说平时应该多跟亲戚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才想起亲戚,临时抱佛脚,亲戚就不愿意参与你的事,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帮你是好亲戚,帮不了你也不违背情理。

姗姗在北京某高校读书,大学四年中,本来知道有一位比较远的亲戚在本校任教,但是总是感到好像是要讨好人家,从来没有去拜访过。临近毕业了,看到同学们个个找关系、走后门,于是也开始着急了。没有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去找那位亲戚。自我介绍完毕后,那位亲戚比较友好地接待了她,并聊起了亲戚的情况。其实姗姗已经将这些忘记了,只好含糊其辞。尴尬地坐了一个小时后,那位亲戚说:“姗姗,我今天还有事,有空来玩吧。”姗姗一听下了逐客令,感到事情没办就这样回去了,岂不是白来了,于是讲了自己的想法。那位亲戚马上绷起脸说:“姗姗,学校里对你们都有安排,而且现在有很多的招聘会,你不妨去看看?”姗姗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寝室,感到人情冷落,世态炎凉。

我们可以看出,姗姗不会办事儿,是“有事临时抱佛脚”的典型。毕业分配或单位里重大的人事安排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关系到一生的前途。轻易找亲戚办事,人家在心理上还没有接纳你,又如何能够答应这样重大的事情呢。不要说是亲戚,就是亲兄弟,也还涉及花钱的问题。

诸如姗姗这样的情况,应当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在一年之前做工作都不算早。经常到亲戚家串串门,聊聊天,帮助做一些家务,逐渐加深感情。等到毕业时,经常向亲戚提示一下,请教注意事项,适当的时候开口委婉地、以商量的口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就水到渠成了。

不少人觉得,现在是经济社会,只要有钱,什么事也能摆平。其实,有些事真正到了节骨眼上,就怕“烧香都找不到庙门”,即使再认钱的亲戚也会注意避嫌的,况且,势利的人最忌讳的也是势利。

第七节 怎样与远房亲戚相处

近临不可断,远亲不可疏。

——中国谚语

亲戚中有近亲,而更多的是远亲。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亲戚关系也被蒙上了金色的镀膜。变得非常的不确定和难以把握,特别是远亲。

“亲戚用时方恨远。”与远亲处理好关系,也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解脱自己求助无门的烦恼。主动出击,主动沾亲是拉近与远亲之间距离的有效方法。

主动沾亲,就要让远亲认识并信任你。礼尚往来,经常接触,就会慢慢地渗入亲戚得生活中去,变得自然而随便了。试探性的请求一些小帮助,或者自己拿不准的事情向对方请教,就能够明白你们发展的程度。

小郭是一个山区来的,在一家国企打工。人事科科长是他们村子一个同伴的爷爷的外甥女的丈夫。小郭初到这个城市,当时并没有任何目的,只是想自己闯一闯,一直做杂工混口饭吃。开始根本不认识那位亲戚。后来街坊邻居串门讲起来这件事,才知道有这样一个所谓的亲戚。父亲急忙请人修书一封,予以告之。通过在城市的这段时间,小郭也慢慢学会了一些城市的生活。得到消息后,于是提礼物登门拜访。

科长对于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亲戚一点兴趣都没有,只是感到还算有礼貌,从说话中判断人还算机灵,就收下礼物,随便应付了两句,就此告一段落。

此后,小郭经常到科长家去坐坐,慢慢的熟了起来,于是遇到诸如修电器等的事情就帮忙弄一下。后来科长家有些小事情总是等小郭来了做。

过了半年,公司准备再招收三名驻外销售人员,于是科长及时通知了小郭并找人对小郭作了十几天的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言传身教,小郭逐渐地掌握了销售中的一些技巧。随后,企业将小郭招收进了销售部,小郭从此结束了做杂工的日子,成了该企业派往广州的业务经理。

小郭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将远亲变成近亲,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飞跃,相信他还会继续自己的飞跃。

第八节 怎样与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戚相处

亲不亲,故乡音。

——中国谚语

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人。在一个地方长大,再过几年、十几年,或许当初的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了,但是生活习惯不容易变化,心中的烙印不会变化。即使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戚,只要给他们聊起过去发生的的故事,聊聊他们所记得的人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

对于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戚,如果想建立良好的关系,必须跨越时空,找出共同的话题激起双方的共鸣。除了过去的人和事,通过土特产也能够引起亲戚的诸多的感受,勾起亲戚往日美好的回忆,借以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也易于沟通。

有位某领导出身于江南水乡,官至副部级。偶获知远亲要过来探望,便嘱托道,“给我带来点咱们家的茶叶来,记住,是咱们家镇上的,我不要什么龙井之类的。”亲戚恰巧求他办事,给自己即将大学毕业的儿子找一个工作。于是千里迢迢,带了将近10多斤农家自制的茶叶来到北京。两位亲戚见面后,谈起了彼此小时侯的趣事,谈起了其他亲戚的情况。这位领导对茶叶做了一个评价:“自从到了北京,这些年就没有喝到过咱们家的茶叶,其他的茶叶虽有味道,但怎么样也品不出家乡茶叶的味来。你这次来正好给我解了谗。”亲戚答道:“是,咱们这茶叶都是自己家一条龙加工的,都是留给自己用的,当然做的时候就细致多了,味道也格外的好。”两位亲戚家长里短的说个痛快之后,谈起儿子的问题,这位领导问了一下情况,便说:“没问题,到时候让他直接来找我就行了,大学生,我们部门还缺人呢,你们家儿子算是支援我们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即使适应了环境,遇到“合适的土壤,”也会“发芽”。用家乡的土特产做媒介,还需要一个沟通的环境,同时也要考虑到对方接受的程度。对于至亲可以一步到位,直接说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长时间没有联系的亲属,就需要用特殊的手段和技巧。土特产实惠,且实用。

怎样与性格特别内向的亲戚相处

一个勇敢而率真的灵魂,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新去爱,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不做影子,而做人。

——罗曼·罗兰《先驱者》

人的性格多种多样,有外向的,有介于外向和内向之间的,还有内向的。这三种性格的人在生活中很常见,相处起来也不难。但有一种性格的人就不这么简单了,那就是特别内向的。性格特别内向的人一般待人含蓄、严肃、敏感,遇事沉着,善于思考,喜欢有秩序的生活。但不足之处是往往缺乏自信与行动的勇气,爱抠小事,忽视大局。与性格特别内向的人相处要特别小心,否则,得罪了对方而你还不知道,长此以往就不免生出许多别扭来。

如果你的亲戚中有这样的人,该怎样与他们相处呢?

(1)要真诚、坦率地与性格特别内向的亲戚交往。凡说话、办事都要本着“以心换心”的原则,否则就难以消除他前后顾虑等性格特别内向人常见的心理。要想真正建立和谐的亲戚关系,就得使他充分地信任你。

(2)要格外尊重亲戚的个人隐私。凡是他暂时不愿透露的事情切不可急于打听,因为这时他也许正在考虑是否应该告诉你。所以不要因为你的鲁莽而使他觉得难以启齿。

(3)要尊重亲戚的人格和自尊。性格特别内向的人特别敏感,自尊心特强,你要始终与他保持平等的地位,不要高高在上,炫耀自己,否则就会无形中刺伤他的自尊心,使他产生自卑感。

(4)当性格特别内向的亲戚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应该尽全力热情相助。这点对增进亲情十分重要,因为性格特别内向的人总是闭锁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又非常渴望别人真诚的帮助。

(5)要有耐心和恒心。性格特别内向的亲戚往往不好发脾气,但发起脾气来就了不得,所以容易得罪人。但他并无恶意,只是情感积聚到一定程度的爆发,你不要因此误会他、疏远他,要表现出涵养,并逐步了解他真正的用意,这就需要耐心和恒心。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他交流,亲情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