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个人理财
31811300000043

第43章 退休规划的基本知识

退休和遗产规划

一、退休规划的含义

通俗地说,退休规划就是为保证将来有一个自尊、自立、保持水准的退休生活,而从现在起就开始实施的财务方案。现在退休老人的生活品质一般,许多人除了依靠子女赡养、维持饮食起居不虞匮乏之外,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够有足够的金钱来完成人生中尚未实现的梦想,如果不幸罹患疾病,又没有足够的保险保障,就对子女造成极大的财务压力。

所以,如果自己手里没有一笔丰厚的养老基金,想要维持有尊严而体面的晚年生活并不现实,甚至无法满足老年人对安全与幸福感的需要。

退休规划主要包括:退休后的消费、其他需求及如何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满足这些需求。单纯靠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只能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养老生活。要想退休后生活得舒适、独立,一方面可以在有工作能力时积累一笔退休基金作为补充,另一方面也可在退休后选择适当的业余性工作为自己谋得补贴性收入。

二、退休规划的必要性

退休生活通常占了人们三分之一的生存时间,是充分享受人生的最好时期。安排好退休生活将是人们达到财务自由的最终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个人理财规划,最终都是为富足养老服务的。忽略退休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来就可能会陷入严重的困境,晚年生活将不得安宁。如果想晚年活得有尊严,过上高品质的生活,那么及早开始有规划地设计自己的人生理财规划,主动地面对问题而非被动地等待是非常必要的。

(一)退休生活时间在增加

科技进步,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等原因大大推迟了个人就业的年龄,而与此同时,人们的退休年龄却没有延伸,甚至有所缩减,其结果就是人们的工作年限减少,这就意味着为未来进行经济积累的时间减少。此外,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个人的平均寿命相比以前有了快速的增长,如此一来,造成的结果就是现代人的退休生活大幅延长。不言而喻,更长的退休后生活需要人们在退休之前积攒起更多的储蓄,因此如何未雨绸缪地进行更好的退休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了。现代人退休后的生活在延长。

(二)老龄化社会的趋势

根据美国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美国,100个老人中,只有9个退休后会有富裕的财产,46个过着一般人的生活,有20个处于贫困状态,还有25个已经过世了。在中国,很多大型的城市已经提早进入了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已成为********人口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如何在未来谋求一份令人满意的退休生活,就成为我们要提前考虑并计划的事情了。

中国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06年2月24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这是中国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老龄化压力已经开始显现,中国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龄型地区,上海居首,北京第四。报告认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明显快于进入现代化,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10000美元,也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龄化将会给中国带来许多问题,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劳动力总量、社会保障等都面临巨大变化和挑战。

报告推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0%。报告指出,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而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亿至4亿,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30%左右,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三)观念的转变

俗话说“养儿防老”,无数人把他们晚年的幸福寄托在“子女是否孝顺”这个偶然因素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养老模式越来越显露出它的弊端,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正用他们自身的悲剧否定了这种养老模式。

据调查,目前在我国的老年人中,“空巢”率已经达到26.4%,这就意味着有四分之一的老人身边无子女照料。而随着我国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空巢”家庭出现增多是必然趋势。

据统计,我国80%的家庭都已经是独生子女家庭了。独生子女们有的已长大成人,一个子女要养育两位老人,成家后,两人要养育四位老人甚至更多。他们既要努力工作,为社会做贡献,又要养育自己的子女,如此重的压力让他们不堪重负。

甚至,相反地,现代为人父母者恐怕要提防“养老防儿”现象,因为越来越多的子女晚婚、不婚、失业或无力购屋,父母退休后还得供子女吃住,或者子女收入有限,养儿不但无法养老,还要再养孙子,分摊养孙子女的责任,甚至出现父母退休金被不肖子女花光的情况。

因此,在未来退休生活的安排上,“养钱防老”观念已取代“养儿防老”,成为新趋势。

(四)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

在不断通货膨胀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在退休后不再工作而失去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仅仅依靠统筹的社会保障系统来度过漫长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危险的。历史经验已经给我们带来警告,通货膨胀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对物价水平以及日常生活日益加重,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持增值水平,辛苦攒下的退休金也许就会被通货膨胀吞噬。

(五)退休后的医疗费用增加

无论年轻时多么强壮,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机能也会衰退,体质减弱,各种疾病接踵而至。按照一般统计,老年人花费的医疗费用是年轻人的三倍以上。而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惊人。有资料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近年来增长速度过快,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已成为我国居民继家庭食品、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因此退休后的医疗费用支出将成为退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退休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各国都有自己的退休保障制度,其制度体系各不相同,但都不能保证所有人的退休生活能够获得完善的保障。一般来说,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的退休金只能维持生存,按目前的养老金提取比例,在未来社会平均工资稳定提升的前提下,不论现在工资多少,最后拿到的退休金数额差别并不大,因为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保障的是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希望在“温饱”状态下度过余生,尤其现在薪水较高的人,更担忧自己能否适应“由丰入俭”的生活。要想仅仅通过某项独立的退休保障制度获得足够的退休费用是不现实的,因此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个人退休保障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打造退休后黄金岁月的六大误区富足的退休生活,看政府有无能力及民众有无准备,不论哪个国家的政府,随着国民平均寿命延长及社会福利支出扩大,几乎都面临财政日见吃紧的现象,可预见的是政府能提供的退休金会相当有限,所以民众必须自求多福。

根据研究显示,民众面对退休规划时常存有许多误区,接下来针对这些误区做逐一分析。

误区一:起步太晚大部分的人在青壮年时都会将收入用来支付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经费及日常生活费用,就算有了节余,也有不少比重是花在玩乐享受上,待年近中年后才想到退休规划,殊不知可能为时已晚,除了距退休年龄已近有较大的准备压力外,还失去了时间复利的效果,所以退休规划应趁早,在尽可能的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工具作布局,才能收获较好的财富累积效果。

误区二:准备太少许多人进行退休规划时,都忽略平均寿命延长的问题,以至于退休准备不足。根据统计,至2003年为止,男性平均寿命是73岁,女性平均寿命是79岁。依笔者拙见,随着生化科技不断进步,20年后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排除会达到100岁。以平均寿命80岁为例,假设今年60岁退休的人,在工作30余年后,养自己20年应该还够;可是20年后才退休的人,万一平均寿命活到100岁,在工作30余年后,养自己40年就不知道够不够。所以说,退休金若准备太少,必定无法应付平均寿命延长的问题。

误区三:低估物价上涨率稳定物价是任何政府最重要的政策,可是物价却常受到景气、气候、供需、战争、投机等多种因素影响而波动,谁也不能排除物价逐年上涨的可能性。假设每年物价上涨2%,现在10元一杯的咖啡20年后大约要价15元,价格整整涨了50%,退休准备金若未随着调高,到时可能不敷使用。

误区四:投资错误每个人都希望能通过各种投资规划致富,当然也包含退休规划在内,然而却经常被各种投资风险弄得血本无归,最后落得一场空。投资风险有许多,例如投资时机的风险、财务杠杆的风险、转投资的风险、汇率的风险、利率的风险、通货膨胀的风险、被骗的风险等,都是运用投资工具进行退休规划时要注意的事项。

误区五:忽略风险变数进行退休规划的误区中,这种情况最严重。风险变数应考量到失业、失能、重大伤病、巨大灾害、侵权行为等,因为任何风险都可能破坏原本进行的退休规划,倘若不事先做好防范,到头来就别侈谈退休,反而可能是“休退”!

误区六:退休早期花费过多有些人刚从职场退休时领有一笔退休金,因当时手头宽裕,很容易花钱较无节制,若未适当控制,很快就将退休金花费殆尽,届时又不知如何是好,退休后的生活品质当然要大幅下降。

三、退休规划的原则

退休规划的总原则是: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生活费增长和通货膨胀。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尽早开始计划

许多人发现很难为退休打算。房贷、生活开销、孩子的教育占据了极大比重的支出,结果,直到40岁左右或更晚,他们才意识到养老安排需要提上议程。可惜为时已晚,越早开始为退休规划,到达退休生活目标的可能性越大,从短期市场低迷和投资失误中恢复过来就越容易。

(二)投资讲究安全

相对于年轻时候而言,退休之后已经没有时间接受失败重新开始了,所以针对退休所做的投资应该倾向于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尽量追求收益性。如果规划时间长可选收益和风险相对较高的产品,时间会摊平风险;如果规划时间短,则可选储蓄和短期债券,确保本金安全。

(三)满足不同的养老需求,有一定弹性

因为通货膨胀以及其他不确定的因素的影响,在进行退休规划时,不要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估计太过乐观,很多人往往高估了退休之后的收入而低估了退休之后的开支,在退休规划上过于吝啬,不愿意动用太多的财务资源。所以应该制定一个比期望略高的退休理财目标,多做财务上的准备以应付意料之外的退休费用增长,宁多勿少。

四、现阶段我国居民个人退休规划的缺陷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旧经济体制的遗留影响和人们观念更新的滞后,个人退休规划意识还很淡薄。众所周知,经济转轨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相当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的人们习惯了生老病死都由国家包干,长此以往,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依赖思想,同时,观念的落后加上国家立法及制度建设不完善等其他一些具体原因,导致我国个人退休规划尚存在许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多数人没有建立起应有的退休准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长期以来依靠政府的心理外,还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如“养儿防老”仍然是许多国人的执着信念。另外,许多经济基础较好的人也因为退休规划意识淡薄而未能意识到其重要性,许多人将本应用于退休计划的资金投向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领域,一旦投资失败,退休生活也就没了保障。

其次,退休规划过于单一和保守。截至2006年底,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突破16万亿人民币,占了居民金融资产的七成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人们的投资渠道狭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的理财观念和知识的落后。退休资金聚集于收益率相当低的储蓄,面对日趋严峻的通货膨胀环境和未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不由得不令人为之担心。

最后,政策的变动使个人退休规划压力剧增。一方面,我国退休金制度改革,原有的国家统包的退休金制度被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取代,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由国家负担转变为社会负担,其本质是靠个人在退休之前储备。另一方面,强制性的独生子女制度使得几千万独生子女要在不久的将来赡养父母,经济压力巨大。此外,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保障水平低、保障范围小,而且仍在不断变动中,这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个人退休规划的难度。

个人退休财务规划在中国逐渐升温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退休之后的生活抱有积极快乐的态度;与此同时,对个人退休之后的财务规划正在逐渐升温。

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安盛集团(AXA)2007年3月12日发布了其《全球退休调查》。16个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11590位受访者接受了此次调查,内容包括对退休生活的设想、准备、忧虑和期望等。

中国内地首次被列入调查范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5大城市的1003名在职人士和997名退休人士接受了调查。

调查显示,中国人偏向早些退休,对退休生活充满热情。报告说:“他们是所有受访国家和地区中最为快乐和满足的。他们对待退休积极活跃,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并认为拥有充足的退休收入。”

根据相关调查,在职人士平均每月为退休投入储蓄的金额为625元,与受访退休人士平均每月966元的退休金水平相比,其比例超过60%.报告认为,这意味着中国的在职人士已经充分认识到财富对未来退休生活的重要性。

报告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在职人士已经开始为退休作筹备,平均开始年龄为37岁。“个人应为退休承担准备责任”这一观点获得了三分之二在职人士的认同。

缴纳养老金仍是中国人进行退休筹备的最主要方式。但调查显示,与老一辈相比,在职人士筹备退休金的方式正在迅速发生变化。通过购买寿险、投资股票基金或储蓄、投资房地产等方式为退休金作准备的受访者分别达到了53%、35%和23%。

报告认为,在全球受调查的16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中国的情况比较特别:在尊重长辈和重视家庭的意义上,人们的观念与亚洲其他国家一致,而中国表现出来的乐观程度和积极主动性,则与欧美发达国家相似。

安盛在中国设立的合资企业金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马哲明表示,这得益于近年来当地经济的改革和飞跃发展。马哲明透露,金盛将借鉴安盛集团多年来丰富的经验,结合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研究,开发出一整套退休规划服务,以满足中国人对个人退休财务规划的需求。

(一)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的多少意味着个人退休后要生活的时间,总的来说越长的预期寿命将会花费越多的养老费用,这会直接影响到退休规划的目标与策略。

(二)性别差异

尽管男女平等是社会日益进步的表现,但是不可否认性别差异始终存在。一般而言,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而在很多国家女性的退休年龄却要比男性提前(如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是60岁,女性是55岁),再加上一些其他原因,这就造成了很多情况下女性的退休状况要差于男性。

(三)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对退休规划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影响个人工作赚取收入的时间(积累时间),另一方面会影响个人退休后生活的时间长短。有些人会因为种种原因而提前退休,如工作太过劳累、对工作的热情不继、健康状况不佳、家庭问题或是为了提前享受等等。此外,在某些情况(诸如经济不景气等)下,雇主可能出于降低成本考虑而推出提前退休计划鼓励员工提早退休。当然,延迟退休也会影响退休规划,在工业化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方法是延迟退休期和使劳动力队伍老龄化。美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7岁,欧盟一般是65岁。有专家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中年人、老年人的年龄定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按照现行的退休年龄,许多人其实还正处在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时期,此时退休,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最重要的是,推迟退休年龄将可大大缓解养老金不足的现状,大大减轻政府压力。但是,延迟退休将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可以预期的。中国仍面临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矛盾,延长退休年龄,意味着有一批中老年人要推迟“交班”,可能会导致一批年轻人得不到工作岗位,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压力雪上加霜。正是出于对这些负面影响的考虑,各国对延迟退休都采取谨慎、渐进的做法。而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官员曾表示,对于延迟退休的问题,有关主管部门正在研究,目前尚无定论。

提前退休劳动保障部的研究显示,退休人员的退休年龄普遍低于法定退休年龄。据对北京、上海、成都、大连和西安五个城市人口的抽样调查统计,1997-1999年五个城市当年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年龄都低于法定退休年龄。其中男职工平均低于法定退休年龄2.4-2.7岁,女工人低于法定退休年龄2.5-2.9岁。《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2002年问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结果显示,男性离退休平均年龄为57.25岁,女性则为51.06岁。从回卷看,有40.9%的人是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前退休的,其中男性职工退休时,未达到60岁者占44.2%,女性职工未达55岁者占70.7%,未达到50岁者占23.6%。

(四)经济运行周期

显然,在经济处于繁荣期积累退休储备是有利的,反之则是不利的。而对于已经开始退休生活的人而言,经济周期的更替将改变其相对经济地位,进而影响其社会地位。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经济转轨所实现的静态增长过程将逐渐结束,显然这种情形对正处于积累退休储蓄的个人而言是有利的。因此这也可能正是当前我国居民进行个人退休规划最有利的外部条件。

(五)利率及通货膨胀的长期走势

根据简单的复利(或贴现)公式,利率对投资品价值的影响不言而喻,有时甚至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此外,由于利率常常与通货膨胀联动,因此利率的长期走势还将与物价因素一起影响个人退休的生活品质。

(六)其他不确定因素

其他不确定因素包括通货膨胀、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健康因素、医疗保险制度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