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别现金流量表会计造假的审查目的
2.识别现金流量表会计造假审查的内容和方法
审查内容
具体审查方法
注意点及公式
复核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检查现金流入内容是否完整,计算是否正确。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包括来自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实际收到的现金。从顾客处收到的现金,既有本期现销部分得到的现金,又有以前年度赊销本期收回的现金,而本期销货净额中又有赊销部分,因此应对本期销货净额及期初、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的变动加以调整而求得。
公式如下:自顾客处收到的现金=本期销货净额+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减少额(或减其增加额)。
复核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检查现金流出的正确性。
现金流出的内容主要有购买存货和各种费用支出。
用于本期购货支出的现金,既有本期现购支出的现金,又有以前年度赊购、本期支出的现金;同时本期购货成本中还应包含赊购部分,因此购货支出的现金要对本期的购货成本根据期初、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的变动加以调整求得。
公式为:购货支出的现金=销售成本+存货增加额(或减其减少额)+应付票据减少额(或减其增加额)+应付账款减少额(或减其增加额)。
收益表中列示的费用。
①表明了本期的销货成本和其他支出,但与费用的现金支出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收益表中列示的某些费用并不需动用现金,如折旧费,但在应计基础上,确实增加了计量的费用总额。这种不需现金流出的费用还有无形资产和债券折价的摊销。
②费用的确认和实际的现金支出也可能由于短期时间差造成差异。当消耗商品或者劳务时,费用已经确认入账,然而这些费用现金的支出则可能在以前期间、当期或以后期间。预先支付的为预付费用,本期支出会超出确认的费用额;以后支付现金,本期支出就低于确认的费用额,因此费用的现金支出须由应计基础转为现金基础。
公式如下:
发生费用的现金支出=费用―折旧和其他非现金费用+预付费用增加额(或减其减少额)+应计负债减少额(或减其增加额)。
所得税费用的现金支出。
转化为现金基础的公式为:所得税费用的现金支出=所得税费用+应付所得税减少额(或减其增加额)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也可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称之为“间接法”。以间接法计算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是从净收益出发,调节成净现金流量。
复核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净收益和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由三方面原因导致。
折旧费、摊销费使净收益减少,但不影响现金流量。销货净额、销货成本及其他费用均按应计基础确认,与现金支出存在时间差。非营业活动的收益和损失会影响净收益,但不影响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因此,若以净收益为起点计算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要对以上三方面差异进行调整。
计算公式如下:
来自经营活动的
净现金流量)=净收益+折旧费用+无形资产和递延费用摊销+债券折价摊销+递延所得税负债+权益法下普通股投资的损失+销售固定资产损失+应收账款减少额+存货减少额+预付费用减少额+应付账款增加额+应计负债增加额
——债券溢价的摊销
——递延所得税负债
——权益法下普通股投资收益
——销售固定资产利润
——应收账款增加额
——存货增加额
——预付费用增加额
——应付账款减少额
——应计负债减少额
复核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购买和销售证券。
购买证券为现金流出,销售证券则为现金流入;通过分析“有价证券”账户的借贷方记录,可判断净现金流量。
提供和收回贷款。
提供贷款为现金流出,收回贷款为现金流入。可从“长期投资”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进行分析。
复核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购买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
现金的数量以及支付日期。
销售固定资产收回的现金。
现金的数量以及收回日期。
受灾设备赔偿款为现金流入。
现金金额以及获取时期。
复核来自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来自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可通过分析本年度有关负债和股东权益账户借贷方的变化来确定。
如长期投资、长期负债和缴入资本账户贷方的变化通常为现金流入,而借方变化则表示为现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