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动植物奇闻之谜
31836200000007

第7章 四 珍禽异兽之谜

九头鸟之谜

在中国古代诗文描述和民间传说中,九头鸟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神鸟、怪鸟或不祥之鸟。近几年来,有的报刊报道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湖南省石门县等地发现了九头鸟的消息,从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驰名中外的生物宝库、奥秘王国——神农架,奇禽异兽种类繁多,有不少关于九头鸟的目击者。

张新全,农民、初中文化。他是在1982年11月一个阴天的上午10时左右看到九头鸟的。当时,他在神农架林区泮水张八角庙燕子洞附近的承包土地上点种土豆,突然听到空中有鸟的奇特嘘叫声,像沉闷的哨音,跟他以前听到的各种鸟叫声不同。他感到很奇怪,便抬头望去。这一看令他大吃一惊:发出怪叫声的是一只簸箕大的巨鸟,包括翅膀在内大约有两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使他惊骇的是该鸟长有一簇脑袋,大约有九个头,嘴巴(喙部)呈红色;它的尾部也很奇特,呈圆扇形,既像孔雀开屏,又像车轮,旋转而飞。一会儿,这只九头鸟便飞进了远方的山林。

1994年7月的一天傍晚,张新全在堂房村2组一处黑沟的山林中劳动,又一次听到了九头鸟从天上飞过的奇特叫声。12年前,张新全目睹九头鸟并听到它的叫声之后,便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很容易分辨出九头鸟的怪叫声音。可惜这次天已昏黑,没看清九头鸟的形貌。

最近,在湖南屋脊壳壶瓶山境内曾多次发现九头鸟。据该省石门县南坪河乡鹰子尖村目击者张承云说,一次他在后山打柴,忽见树上栖息着一怪鸟,其体形大小如同斑鸠,头上却长着九个脑袋;一个大脑袋,额头上还长着连成一串的八个小脑袋,呈半月形,每个小脑袋嘴鼻眼俱全,并覆盖着一圈凤毛,如女人的刘海。张承云撒了一把沙石,只见该鸟除两翼奋飞外,八个小头亦有小翅分开腾飞。对九头鸟素有研究的当地人张福裕好奇地跟踪调查,一连向该村文书林永言、妇女王淑珍等20多人了解,他们都说曾经先后在该村多处见到过这种鸟。

是否真正存在九头鸟呢?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不少学者认为:

①九头鸟在古代诗文中记载颇多,现代也多处发现,可以设想它是一种珍贵罕见的鸟类动物,只是科学界尚未获得标本罢了。

②自古迄今,九头鸟常发现于湖南、湖北、河南等地,而以湖北为中心。所以,人们常说的“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是有实物作依据的,恐非仅仅是神话传说。

③古今目击者看到九头鸟滴血或嘴巴是红色,可能是九头鸟哺食动物或身体受伤后残留血迹所致。

④当代发现九头鸟仅限于鄂西的神农架和恩施自治州、湘西北的石门县南坪河乡,而这三地正好连成一片,地处北纬30°至32°、东经109°至111°之间,这并非仅仅是巧合。

⑤神农架是华中屋脊,恩施自治州是山区,壶瓶山是湖南屋脊,说明九头鸟主要生活于人烟稀少、森林茂密的中山和高山地带,很难见到,所以不应轻易否定九头鸟的存在。

⑥神农架的九头鸟很可能栖息于八角庙燕子洞等处。该洞地势险峻,高深莫测,人们很难攀入洞里,说不定九头鸟就以燕子为主食。神农架山洞密布,栖息于洞穴中的燕子至少有数百万只,以动物为食的鸟兽很容易入洞捕食燕子,所以九头鸟不愁食物。

由此推测,九头鸟可能是存在的。

拒绝长大的美西螈

苏格兰作家巴里爵士塑造不愿长大的男孩潘彼得这个角色时,或许是大自然给了他这样的灵感。因为动物界确有几种生物拒绝长大,美西螈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美西螈是两栖动物,幼时生活在水中,长大后在陆上生活。野生的美西螈生活在墨西哥城附近的苏奇密柯湖中。在阿兹泰克语中,“美西螈”是“水怪”的意思。

美西螈外表看来是蝾螈的幼体,但性器官成熟,可以繁殖,许多年来一直令人迷惑不解。1865年,法国科学家有惊人的发现:美西螈确实是未成熟的蝾螈。有几条幼小美西螈在实验室的水槽中自发变为成熟蝾螈,羽状鳃开始脱落,并且长出较长的尾巴。

它们为什么长不大?这简直是一个令人不能理解的谜!后来科学家终于发现几种蝾螈和几种东方蝾螈,在幼体时期都已经达到性成熟阶段,这种特征为幼体期性成熟。美西螈是幼体期性成熟动物的一种,只是更进一步:性器官发育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科学家称此现象为幼体生殖。

美西螈为何像潘彼得般不肯长大呢?实验室中的美西螈又为什么突然发育为成体呢?

通过实验发现,在美西螈生活的水中加碘,可以诱导它发育为成体。美西螈幼体期性成熟,看来是因为缺少甲状腺素;碘有助于刺激甲状腺分泌这种激素,所以能促使美西螈长大。躯体受到摇撼,显然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有些美西螈从一个实验室搬到另一个实验室,途中颠簸,过后就变为成体。有时即使没有显著的原因,美西螈也会突然自发变为成体。

墨西哥湖区是美西螈的老家,那里有的美西螈是成体,有的是幼体,其中幼体的数量还较成体为多,可能是湖水的成分含有某种引起潘彼得症候的物质。当然,这还需要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美女蜘蛛

这只小蜘蛛的背部好像是张人脸,眼睛、鼻子、嘴巴轮廓清楚、栩栩如生。让一名技艺精堪的雕刻师来完成这样的杰作,恐怕也是有难度的。发现蜘蛛的人说:“如此像人脸的蜘蛛,别说是看到了,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过。”

发现美女蜘蛛的人叫陈润梅,是商标印刷三厂职工,一天下午3点多,她和同事去更衣室换衣服。把钥匙插进钥匙孔里转了两圈,刚要推开门,她突然发现门上有个小东西在往下爬。“当时我就不敢动了,也不敢碰它,小蜘蛛停下来后,正好是头朝下,我就发现它的背部非常像人脸。”

陈润梅赶快叫来两个同事,三个女同志围着小蜘蛛,大呼小叫的谁也不敢去捉,后来用个小纸筒扣住蜘蛛,才算是没让小蜘蛛溜了。

这只小蜘蛛的背部怎么会有人脸的轮廓呢?是偶然生的还是蜘蛛的新品种?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南美奇兽

南美的奇兽就是贫齿目的动物。贫齿目动物是这块大陆上最有特色的代表性动物,分三科:犰狳科、食蚁兽科和树懒科。它们都是大陆最古老的哺乳动物。贫齿目动物有两个特征:一是无齿或少齿;二是大脑不发达。

犰狳

犰狳又称“铠鼠”,因为它的体态和形状仿佛是只身披铠甲的大老鼠。

犰狳身上的铠甲由许多小骨片组成;每个骨片上长着一层角质物质,异常坚硬。于是,这幅铠甲便成了它们最好的防身武器。每每遇到危险,若来不及逃走或钻入洞中,犰狳便会将全身卷缩成球状,将自己保护起来。虽然犰狳的整个身体都披着坚硬的铠甲,但这却不妨碍它们的正常活动甚至快速奔跑。原来犰狳只有肩部和臀部的骨质鳞片结成整体,如龟壳一般,不能伸缩;而胸背部的鳞片则分成瓣,由筋肉相连,伸缩自如。

除了铠甲,犰狳的另一个防身术是打洞。犰狳的打洞能力极强,这得力于其坚硬的爪。在森林里,经常可以见到大大小小的犰狳洞,根据洞口土质的新旧程度很容易判断动物是否在里面生活。犰狳洞似乎大多分布在森林中比较平缓的地带,不过也有犰狳将家安在特殊的位置。

犰狳习惯夜行性生活,所以一般不容易被见到。要想见到它们只能在晚上。

树懒

树懒可谓世界上奇异动物的好例证。

树懒的第一奇是“倒悬术”。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头朝下度过的。树懒细长而弯曲的爪子,像结实的钩子一样紧握住树枝,头朝下一动不动地长时间悬挂着。树懒的这种特殊体态使得它们不会走“路”,如果把一只树懒从树枝上捉下来放在地上,它就站不稳,走起路来也东倒西歪。这种姿态实在是与众不同,难怪十九世纪的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布丰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树懒的标本时竟不知该如何摆放它。有人好奇地估算过,树懒每小时在地上能“走”0.1公里,比龟还慢。

树懒的第二奇是“睡眠术”。树懒当数动物王国的睡觉冠军,它们平均每天睡眠十七八个小时,即使醒来也极少活动,故此被称作“懒”。因为这种动物是极端的叶食性,而雨林里一年四季充满了树叶,所以它们是绝对不必为吃发愁的。而且由于树叶水分多,环境又湿润,树懒也用不着下地饮水。真是懒“兽”自有懒福气!不过树懒有时也下到地面上,为的不是吃喝而是排泄。这是个有趣的过程:它们沿树干悄悄爬下来,用短尾巴在地面一下一下掘个小坑,再将粪便排到坑里并用土埋上,然后赶紧爬上树;否则,因其行动缓慢,在森林的下层久留极易被四处游荡的美洲豹或美洲狮猎食。

树懒的第三奇是“隐蔽术”。树懒有极巧妙的伪装术,当绿藻、地衣等植物孢子落到树懒毛上,由于树懒身上散发的蒸气和树懒呼出的碳酸气的影响,便在树懒身体的毛上滋生着。尤其是在雨季里,它们的毛发上长满了绿藻,有时甚至生活着小昆虫。绿藻和昆虫从树懒皮毛的分泌物中汲取营养,也为寄主涂上一层隐蔽色。专家们发现,树懒在南美热带雨林里的密度很高,但我们在森林里却极少能见到它们,这无疑是隐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