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1864900000021

第21章 时刻准备着

第一节 防患于未然

在事情未发生前,就把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事故苗头查找出来,并提前采取措施,以防备隐患所造成的损失。

原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文

在出事之前就要预计到它的发展,未乱之前就要着手治理。

有位哲人说:“做事情之前提高警惕,厄运就不能找上你。”这不仅需要我们今日为明日打算,甚至要为多日后打算。做事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你就不会陷入窘境。不要等到困难来了再去想办法,要运用你的智慧来预测尚未出现的困难。这样,困难来临时你再次深思熟虑,大困难就成了小困难。与其因为心事重重而辗转反侧,不如把事情解决完了再睡个踏实的觉。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思索的一生。事先有远见,遇事多深思,防患于未然,你就会获得成功。

在森林里住着一群野兔,他们过着快乐而自由的生活,每天开心地在草地上吃草、玩耍。离他们常去休憩的地方不远处,有一片带刺的灌木林,到达这片灌木林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陡坡。由于野兔先天前肢短,所以在下坡时跑得非常慢,还因为重心不稳而摔跤,所以很少有野兔会靠近那片灌木林。可有一只野兔例外,它每天都在练习如何以极快的速度跑下坡,并且经常摔得头晕眼花、伤痕累累。别的野兔都笑它傻,并劝它说:“我们明明就做不到这些事,你为什么还要勉强自己去做呢?”而它却坚定地回答道:“我不能让先天的一些缺陷成为我后天的绊脚石,我要去试着改变它。”所以它就一如既往地练习着。终于,它以比在平地上还要快的速度稳稳地跑下坡去灌木林里玩耍了。一天,忽然来了一群大灰狼,将这些野兔团团围住,很多野兔四下逃窜都逃不过灰狼的追捕,聪明一点的野兔则往那片坡下的灌木林跑去,但因为很少跑下坡路,反而被摔得七荤八素,很快成了灰狼的点心。只有那只勤加练习的野兔,镇静而迅速地向坡下奔去,安全地躲进了灌木林。

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的确如此,人生就像天气,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雷雨、暴风。要想在处处危机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风破浪,航行到胜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如此在灾难突然降临时,我们才能从容应对。

亡羊而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与其在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来弥补,不如在其发生之前就对可能的危机进行防范。试想一下,如果养羊人在狼来之前,就把羊圈的漏洞补好,又如何会给狼可乘之机把羊叼走呢?

成功者,都是有思想准备的人,他们懂得防患于未然。因为他们明白,做事情不懂得未雨绸缪,只会失败。

行动之前有所准备,善于预测自己的未来,这样才不会被突如其来的失败和挫折打晕头脑,迷失方向。

一些渴望成功而没有成功的人,他们只生活在现在,回味着过去,却从来不设计自己的未来,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成功呢?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会预测的人,属于懂得防患于未然的人!

如果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能防患于未然,事先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做一些必备的工作,那么我们做起事来就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就能从容不迫,也得心应手多了。

防患于未然,做什么事就要有目的性,这个所谓的目的性,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并做好预备工作,这样,当事情处于非常关键的时候,我们就会应付自如,这就做到了有备无患。

有一家人做了新房子,但厨房没有安排好,烧火的土灶烟囱砌得太直,土灶旁边堆着一大堆柴草。

一天,这家主人请客。有位客人看到主人家厨房的这些情况,就对主人说:“你家的厨房应该整顿一下。”

主人问道:“为什么呢?”

客人说:“你家烟囱砌得太直,柴草放得离火太近。你应将烟囱改砌得弯曲一点,柴草也要搬远一些,不然的话,容易发生火灾。”主人听了,笑了笑,不以为然,没放在心上,不久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去了。

后来,这家人家果然失了火,左邻右舍立即赶来,有的浇水,有的撒土,有的搬东西,大家一起奋力扑救,大火终于被扑灭,除了将厨房里的东西烧了一小半外,总算没酿成大祸。为了酬谢大家的全力救助,主人杀牛备酒,办了酒席。席间,主人热情地请被烧伤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功劳大小依次入座,唯独没有请那个建议改修烟囱、搬走柴草的人。

大家高高兴兴地吃着喝着。忽然有人提醒主人说:“要是当初您听了那位客人的劝告,改建烟囱,搬走柴草,就不会造成今天的损失,也用不着杀牛买酒来酬谢大家了。现在,您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了那位事先提醒、劝告您的客人呢?难道提出防火的没有功,只有参加救火的人才算有功吗?我看哪,您应该把那位劝您的客人请来,并请他上坐才对呀!”主人听了,恍然大悟,赶忙把那位客人请来,不但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还真的请他坐了上席,众人也都拍手称好。事后,主人新建厨房时,就按那位客人的建议做了,把烟囱砌成弯曲的,柴草也放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因为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

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计划多做一些预备工作,多思考一些具体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式。那么,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了。

一个哲学家说过:“规划你的未来,就是你一生的指南针。”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做什么事情都有“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必然会有许多的收获。

防患于未然,是智者避免灾祸的良方,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

第二节 居安思危

春秋时期,宋、齐、晋、卫等12国联合围攻郑国(国都在今郑州新郑),郑国慌了,就向最大的晋国求和。晋国同意后,其余各国也停止了进攻。郑国为了感谢晋国,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的礼物:包括著名乐师3人,成套兵车百辆,歌女16人以及编钟乐器2套32枚。晋悼公非常高兴,论功行赏,记大臣魏绛头功,把8名歌女和编钟的半数分赠给魏绛。魏绛谢绝了赠礼,说:“国家昌盛应归功于您的才干和大家的努力,但愿您在享乐的时候也能想到国家大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切记切记!”

所谓居安思危,就是在享受安逸、快乐的时候,应该想到一些危险的事情,也就是说当看到事情有利时,也要想到一些不利或困难的情况。

安而不可忘危的道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困境里,很多人往往能刻苦奋进;而当步入佳境、事业顺利、百事畅通时,反而忘乎所以。原因就在于,面对前者人们能兢兢业业,小心翼翼;对待后者,往往放松警惕,造成失误、导致失败。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一个企业即使取得产业领袖的地位,也不要感觉高枕无忧而安于现状,要密切注视市场动态,居安思危,如履薄冰,不断开发和创新,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产业领袖地位。

早在1984年,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当着全体员工的面,将76台带有轻微质量问题的电冰箱当众砸毁,使员工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与责任感,由此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海尔式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真诚到永远”的声音才响彻大江南北。之后,海尔又提出“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的生存理念,更给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这是海尔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也不怜悯弱者,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是优胜劣汰,强者为“王”,弱者为“寇”。所以,海尔集团在自我发展和与国外品牌的激烈竞争中,一直不赞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因为国外企业进军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占领与瓦解你的市场,我们虽然拿到了一些先进技术,但国外并没有把一流的技术真正交给我们,而我们失去的却是许多不该失去的市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轨迹,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居安思危是经商者必不可少的心态。生意场上,只有凡事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当事业高歌猛进时,保守稳重,处进思退;当事业陷入危机与低谷时,告诫自己不要消沉下去,积极进取,争取再创辉煌,这样的商人才有望把事业做大。

当然,一个真正具备忧患意识的企业,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好的信誉、质量和服务,更能使企业团结一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青春常在,长盛不衰。

居安思危,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忧患意识。

把青蛙放进煮沸的热锅里,青蛙由于骤然受热难以忍受,奋力一跃就逃离了险境。当把青蛙放进冷水锅中,慢慢加热直至沸腾,青蛙由于感受不到悄悄逼近的危险,慢慢耗尽了体力,等到灭顶之灾降临时,就无力跃起了,最后死在锅中。

舒坦使人松懈,安逸令人忘忧。“青蛙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最可怕的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而不是突然的危机降临。因为突然的危机降临可以使我们动员全部的潜能,并迅速地作出各种应变反应以摆脱危机。缓慢渐进的危机往往使人无法感觉到,甚至到了死亡的门槛也毫无反应。这表明,强调忧患意识,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吓唬自己,而是要求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分析形势,而绝不能盲目乐观,头脑发热,滋长浮躁情绪,埋下祸根。

做事应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又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只能后悔莫及。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的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人们常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句含有深刻哲理的话就出自唐初的大政治家,一代名相魏徵之口。

在没有危机的环境,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这是治国之道。它显示了长远的政治眼光,在现代仍有重大的意义。

作为一代名臣,魏徵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他的重要思想。魏徵忧国如家,呕心沥血,辅佐一代名主李世民,开创了封建王朝的盛世——贞观之治,他以自己的人格、信念、风骨,完成了作为一代良臣的历史伟业,也使他的人生之旅,走向了辉煌的顶点,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称颂和敬仰。

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不少统治者不能做到居安思危,以致以失败而告终。

唐王李存勖替其父李克用报仇,诛杀梁王后,自以为天下太平,便安于享乐,宠信伶人,直至兵临城下,才落荒而逃,最后中流矢而死,其嫡亲也无一幸免。如果他当时能够顾全大局,意识到敌人终有一日也会来报仇而防患于未然,那么也不至于落到国破人亡的地步。

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而“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闯王李自成登上皇帝的宝座后自高自大,以至让满族人入土中原。这些君王如果能够在和平年代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中国的历史就可能被改写。

汉高祖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后,尽管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帝,但他深知要收拾这乱世的局面实属不易,要保持人民安乐的境况更是难上加难。于是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人民生活渐渐安定,生产力也有一定提高。同时他又担心边境受到外族侵扰,派人去和匈奴和亲。这样就为汉王朝初期的发展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不仅对国家、对企业具有警示和指导意义,对于个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成为生活的强者,对生活有着深刻认识的智者。

第三节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上帝仁慈地抛下金苹果,我们谓之“机遇”。它给“疑无路”的人带来“柳暗花明”,让商人散尽的千金“还复来”,还能让“屈心抑志”的文人从此“青云直上九重霄”。说来神奇,其实它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而智者能发现它、利用它走向成功,愚人往往错过它却还抱怨命运不公,其中原因就在于: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才能辨识和把握机遇。

一位探险家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征服了一座高峰,在返回的路上,眼看就要到达营地,他蓦然发现储备粮已吃完,水也所剩无几。就在他饥饿之时,遇到了一个樵夫,他走上前询问,樵夫指指背后的柴说:“吃的没有,但有一捆柴你拿上吧!”探险家拒绝了。到了距营地50里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铁匠,当探险家请求帮助时,铁匠说:“吃的没有,但我有一口锅你拿上吧!”探险家失望地摇摇头,又往前走,迎面走来一个农夫,他想这下该有吃的了吧,可当他一问,农夫却说:“现成的我没有,但我有一包稻米,你拿去吧!”就这样探险者把稻米也放弃了。后来在距营地20米的地方,他找到了一间小屋,他发现屋里有灶、锅铲、水,缺少的恰恰是柴、锅、米,于是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等待着饥饿和死亡的降临。

另一位探险家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形,但不同的是,当樵夫、铁匠和农夫给予他帮助时,他都欣然接受,因此他成功地返回了营地。

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当机会来临时,又绝对不可能保证平均分配,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我们只有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能把握机会,不让机会溜走。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

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乘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

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交际风格、关心的问题,并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

机遇犹如梯子两边的侧木,本人的拼搏奋斗犹如梯子中间的横木,两者兼有,才能成为攀向成功的梯子。

好的机会可以给奋斗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机会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并不是只属于极个别天庭饱满、印堂发亮的人。人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机遇光临的情况是极少见的,但是机遇很珍贵,关键是你如何在它到来时抓住它,不让它溜走。

生理学家贝弗里奇说过,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为什么有的人眼看着机遇到来了又溜走,而有的人却抓住了这一珍贵的机会呢?这就是因为有的人在机会到来之前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而有的人却做了充足的准备来迎接机遇女神。

假如说成功确实有什么偶然性,这种偶然的机会也只会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世界上最可悲的一句话莫过于:“曾经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惜我没有牢牢抓住。”更可悲的是,这种事情在很多人身上都发生过。其实,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它可能降临到每个人的身上,但前提是:在它到来之前,你必须要做好一切准备。

一个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他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别人都说他是在痴心妄想。但罗伯特并没有在意那些冷嘲热讽,而是找出一张纸,写下为用80美元旅行所做的准备。

1畅想办法领取到一份可以上船当海员的文件;2畅到警察局申请无犯罪证明;

3畅考取一个国际驾驶执照,然后找来一套地图;

4畅和一家大公司签订合同,为其提供所经国家的土壤样品;

5畅与一家胶卷公司签订协议,能够在这家公司的任何一个分公司免费领取胶卷,但要拍摄照片为这家公司宣传;

……

当罗伯特完成所列的准备后,他口袋里只装了80美元,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完全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以下是他旅行中一些经历的片断:

1畅在加拿大巴芬岛的一个小镇吃早餐,他不花费一分钱,条件是为这家餐馆拍照并承诺在旅行中为其作宣传;

2畅在爱尔兰花了五美元买了四箱香烟,从巴黎到维也纳,费用是送司机一箱香烟;

3畅从维也纳到瑞士,由于他搭乘货车的司机在路上得了急病,而已经拥有国际驾驶执照的他,把那个司机送到了医院,并将货物安全送到了目的地,货运公司十分感激他,专门派车将他送到了瑞士,这自然是免费的;

4畅在西班牙遇到一家新开张的公司,由于他们用来拍摄庆祝画面的照相机坏了,罗伯特就免费为他们拍摄了照片,他们为了报答,就送给罗伯特一张到达意大利的飞机票;

5畅在泰国,由于提供了一份美国人最近旅游习惯的资料,他在一家高档的宾馆享受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

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成功者创造机会。对有准备的罗伯特来说,遍地都是机会。

在科学史上,善于辨识和把握机遇而获得成功的事例屡见不鲜。英国科学家弗莱明花了几年时间专心研究对付葡萄球菌的办法却始终一无所获,后来有一次,因为偶然看到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碟子生了霉,长出了青绿色的霉斑,通过进一步观察研究发现了青霉素。享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研究做灯丝的材料时,试验了上千种材料都遭遇失败,最后偶然试用钨而获得成功。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机遇看得很神秘,认为机遇是偶然现象,可遇不可求;还有些人把机遇看成“运气”,把自己的失败归之为“运气差”。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费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球菌没有经历数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了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了,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现者吗?试想,爱迪生如果不是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上千种材料不能作灯丝,并一直倾心于此项研究,又怎能发现适合做灯丝的钨呢?

机会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一些人之所以能获得更多的青睐,能够在机会来临时牢牢掌握命运,就是因为他们为此进行了漫长和充分的准备。他们就像一颗种子,在黑暗的泥土里积蓄力量,一旦听到春的召唤,便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姜子牙磐溪垂钓数十载才迎来文王,后辅佐周武王攻下殷商的都城镐京,灭了荒淫无道、沉溺酒色的纣王,建立了周氏王朝;诸葛亮高卧隆中数十载,方换来玄德“三顾茅庐”,进而辅佐刘备三分天下。试想,姜太公成就的取得难道仅仅是因为与文王的偶然相遇吗?孔明三分之计的成功难道只是因为刘备偶然听到传闻而三顾茅庐吗?非也,其实他们在机遇到来之前早已胸中韬略万千,他们的头脑早已做好把握机遇的准备。

机会属于那些流下辛勤汗水的人。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拼搏着、奋斗着,在他们的头脑里,聪明、智慧、创新都整装待发,他们已经有了敏锐的洞察力,他们会迅速抓住随风而过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它。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只要你肯为自己创造条件,成功就会及早到来。

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机会是通向成功之路的催化剂;对于缺乏准备的人来说,却是一颗裹着糖衣的毒剂,在你还沉浸在获得机会的兴奋之中时,它却会给予你致命的一击。

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给予过大小不同的机会,只可惜有太多的人,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机会从身边溜走,最后顿足捶胸,悔之晚矣。人这一辈子,短短几十年,究竟能有多少次无辜的错失与后悔呢?人生又能真正遇到多少次绝好的机缘与境遇呢?做好了准备,机会来了,就可以伸手抓住,如果没有准备,再好的机会也没有用,因为你无法把握他。机会是不可多得的,只有随时做好迎接机会降临的准备,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价值,牢牢把握机会,才能离成功更近,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