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庄子的智慧
31866400000007

第7章 沉默的力量是巨大的

[原文]

尸居而龙现,渊默而雷声。(《庄子》)

[译文]

沉默之后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在沉默中积蓄的力量一旦爆发,将会有摧毁一切的气势!

在为人处世中,有时,沉默是一种睿智;有时,沉默是一种豁达;有时,沉默是一种涵养;有时,沉默是一种洒脱;有时,沉默是一种洁身自好;有时,沉默是一种顾全大局……

生活中有多少人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占上风呢?又有多少的争执是有意义的呢?意见不和时,保持沉默。因为沉默是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保留自己的意见。

该沉默时就沉默

沉默能表达出一种“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意境。你尽可以喋喋不休地再说下去,别人也可以继续“洗耳恭听”。只是你是否体味到没有敌人的战场的寂寥?所以别人用沉默的方式来暗示你,让你闭嘴。

沉默表示别人已懒于再说什么,已不屑与你唇枪舌战。别人把反驳写在脸上让你去读,那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抗议,如果你还以为自己争执赢了而沾沾自喜,那别人就真要在心底藐视你了。沉默是一种内涵,与其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执上,还不如选择安静地走开。

在我们的周围,像这种性格的人是很多的——在公众场合什么都不说,到了私下里则妙语连珠,换言之,对信得过的人什么都说,对信不过的人什么都不说。有人会说,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把这种保持沉默看作怯懦的人是不对的。沉默是一种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很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

现代真是话多的时代,虽然嘴巴的功能是要吃也要吐,但再没有比现今人们为了不吐不快而更劳心费力了。以前是只有人聚集在一起才能打开话匣子,现在随着大众媒体传播的出现,一个人也能滔滔不绝地聒噪。

我们都有过那样的经验:说了那么多话,其实只有一、两句是有用的。想想天天从我们口中说出的话,如果让我们一个人在安静下来回想时,发现绝大部分都是毫无用处的废话。人本来应该说的是“真话”,但实际上说出的多半是废话与谎话。

一张嘴不停地说,体内的气也随着话往外扩散,致使话尾渐渐变得空虚浅薄。

可能有时我们会想,怎么样才算是好朋友呢?首先,相聚在一起时,能意识到时间的存在,不会因在一起的时间感到漫长无趣,反而有“哎呀!怎么已经……”的感觉。彼此之间浓厚的情谊,会让人感觉到时间飞逝,这是因为与好友相距于时间与空间之外。其次,又怎么样才可以看出是好朋友呢?好朋友就是即便不说话,也不会感到无聊或尴尬。不需开口出声,也能默默传情。

话经常伴随误解而来。一句相同概念的话,会造成不解和误会,都是因为彼此不了解藏在话语背后的意思。母亲可以知道正在牙牙学语的孩子说什么,与其是听懂他发出的声音,不如说是竖起耳朵用心去聆听。这种母爱在沉默当中传达。然而,当我们面对谣言时,沉默又是一种最好的对付方式。

谣言害人是恶毒而有效的,因为谣言的制造者大多是阴险毒辣、心理变态的人,他们作案的唯一工具是一把软刀子——舌头;他们作案的主要场所是偏僻街巷和不见阳光的角落;他们作案的方式犹如蟑螂夜行,结果是杀人不见血。一个人一旦被谣言击中,有理找不着人辩,为自己辟谣,人家会说你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此,面对谣言,意志坚强者,尚能挺得住,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便常拿生命作赌注,给人间留下很多遗憾。

那么,在面对谣言时,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只能坐以待毙,任其蹂躏呢?否也,且看鲁迅教给世人的方法。首先,要“修炼到不生气”。其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生。再次,不能到处辟谣。最后,鲁迅主张,只要条件具备,则宜揪住这些“人头”、“畜生”的尾巴,把它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因为谣言是习惯在黑暗中爬行的,所以要设法让它在阳光下现出原形。卢梭也说:“只有把诽谤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才能摧毁这些诽谤。”

当然,在对付谣言上,高尔基的看法也许更值得借鉴。他认为,要消灭诽谤和中伤,最简单的方法是沉默。日本的禅师白隐,因修行纯净而备受乡民的敬仰。一天,邻居的女儿怀孕了,这时就有人散布说孩子是白隐的。于是,冷嘲热讽铺天盖地向他扑来,对此,他始终保持沉默。孩子生下来后,姑娘的家人把孩子送给了白隐,白隐又默默地挑起了抚养孩子的责任。终于有一天,姑娘良心发现,道出了真情。姑娘的父母连忙带着女儿前来向白隐道歉,对此,白隐只是淡淡地反问了一句:“是这样的吗?”此事传开以后,禅师白隐的美好名声从此远扬。

横遭不白之冤和世人的讥笑、嘲讽,禅师白隐以无言的沉默获得了胜利。当然,沉默是以自信为基础的,只有对自身人格力量的自信,沉默者才会产生正义终会战胜邪恶的信念。沉默也是以坚忍豁达为内涵的。一个没有强大内在道德力量的人,是无法按捺住内心的躁动而不张扬的。白隐以包含万物的沉默唤回了迷途者的良知,不仅为自己洗刷了冤屈,还使那些造谣的人迷途知返。

在这里,沉默不是退缩,也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智慧。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绊绊,这很正常,但是千万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因为处在低潮情绪中,很容易将这种不良情绪迁怒周围的人、事、物。有这种坏脾气的人很容易失去对情绪的控制,这样一来,不但会害了自己,招来麻烦,而且还会连累别人。坏脾气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让你失去理智,带你横冲直撞,把你周围的一切搅得昏天黑地,不仅破坏了你本人的形象,更严重的是还破坏了和谐的工作气氛,结果自己还要承担一切本可以避免的苦果。

有这样一位学者,他不但声名显赫深受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尊重,同时他还以高品位的个人修养与待人接物的技巧受到人们的称赞。曾经有人问过他,“为何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得那么好?难道,您从来都不会生别人的气吗?”这位学者说:“当然会啊!但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当我感觉要发脾气时,就提醒自己闭口不言。即使说话,也绝对不超过三句话!因为,一个人生气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容易意气用事,讲出来的大都是气话、甚至是错话、脏话,这样一来就会使局面更加糟糕。所以,为了不让坏脾气坏了大事,在激动并容易发脾气时,我宁可让自己当哑巴,绝对不说一句多余的废话。”

这位学者高尚的人格魅力,不是我们一般人能达到的。但是他提醒我们,起码要学会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说不定,有时候你的沉默就可能变成金子。

沉默是一种睿智,它不是简单的不说话。在更高的层次上说,它表现出一种胸有成竹的姿态以及运筹帷幄的自信。不管在生活或工作的各种场合,表现出适度的沉默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沉默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被动地去接受命运安排的生活方式。

而另一种以正常思维逻辑主动去选择的人生道路,一个是正常人主动选择、主动思考、主动追求的道路;一个是只知被动接受、从不思考的道路。然而所获得的结果却充满了反差。

沉默的人逻辑与正常人的逻辑,到底哪种逻辑更接近真理呢?在这个时代里,我们正常人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傲,理所当然的以为真理是在自己这一方的。然而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为何世间还会有这么多活在崩溃与绝望边缘的正常人?为何会有那么多的哲学家在赞颂疯子的快乐?为何会有那么多的文学家不停地赞颂童年时代的人的本真自然状态?凭着我们自以为是的那种“理性”,我们真的可以寻求到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吗?太多的理性,太多的聪明,但也许离真理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了。

世界对我们来说,总是不可知的、陌生的。其实你根本不能改变什么,也不能确定什么,你根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你根本不能赋予你所做的事以任何意义,你根本不能决定你所做的事的结果。你苦苦追求时,天不一定能遂你愿;你放弃时,也不一定会一无所得。

还是沉默为好,沉默的这种被动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哲学。

沉默的力量

在许多的时候,沉默就是力量的积蓄。它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品质。它像清洁的黑夜一样具有非凡的渗透力。可惜这种人类最原始的生命动力,已经被现代社会的种种欲望所裹挟,被众多聒噪的声音所围困,被纠缠不清的诱惑所干扰。说实话,我们甚至无法在自己选择好的最终空地上沉默着坐一会儿。但我们坚信沉默的力量,因为沉默有时候真的是一种逼人的压力,一种透着强有力的不可摧毁的力量。

然而,生活需要我们冷静。唯有冷静,我们才能全面正确地观察和洞悉周围的一切。而沉默,最能够达到冷静。当然生活需要激情,没有了激情,生命也就没有了生机与活力。但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在高度的激情亢奋状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把对生活的激情深埋心灵底处,在沉默中仔细地观察,冷静地思索,默默地积蓄力量。然后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喷薄而出”,展示出它不可抗拒的力量。

生活需要等待,等待寻找发扬生命力的突破口。我们不相信命运,却不能不承认机遇。机遇并不是天天都有,所以必须学会天天等待。等待的过程,其实就是奋斗的过程。等待时,生命会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和含义;等待时,生命仍然处于不断的前进中。

生活需要爆发,真正有力的爆发,真正有力的爆发是沉默后的爆发。积蓄的时间越长,爆发的力量就越大,生命便会在长久的沉默之后产生质的飞跃,从而推向一个新的制高点。生活的过程,正是积蓄、爆发;再积蓄、再爆发的过程。生命不止,积蓄就不会停止;积蓄不停止,爆发就会一次次地产生。就像一条河流,顺畅的流淌时看不出有什么力量,遇到凹的高坡,流水便积蓄起来,一旦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震撼山岳的力量。生命是立体的多层次的,该沉默时就要沉默,沉默了才能不可遏止地爆发。

沉默是金,有些人以为就是不开口或少说话。其实,这并不是说要你整天板着脸,冷冰冰地让人难以琢磨与接受,而是适时适度地运用沉默的力量。

长时间的沉默会给人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常常可以在影片中看到监狱中有一个叫做禁闭室的房子,用来惩罚不听话的犯人。房间不仅非常狭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里既见不到阳光又没有人和你说话,你就这么静静地待着,一待两个星期或者更长。实际上,正常的人即便是在里面关上一天都感觉度日如年。因为人生本性就是排斥黑暗和沉默的,沉默使人感到没有依靠,有时候沉默真的可以让人为之疯狂,所以人常常会沉不住气。

正是如此,许多心理战的高手才会经常利用“沉默”这张牌来打击对手。他们可以制造沉默,也有方法打破沉默,往往利用它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有一个经营印刷业的商人,在经营了多年之后萌发了退休的念头。他原来从美国购进了一批印刷机器,经过几年使用后,扣除磨损费应该还有250万美元的价值。他在心中打定主意,在出售这批机器时,一定不能以低于这250万美元的价格。有一个买主在谈判时,针对这台机器各种问题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缺点和不足,这让印刷业的老板十分恼火。但是他在自己刚要发作时,突然想起自己250万美元的底价。于是又冷静了下来,一言不发,看着那个人继续滔滔不绝。结果到了最后,那人再没有说话的气力,突然蹦出一句:“嘿,老兄,我看你这个机器我最多能够给你350万美元,再多的话我们可真是不要了。”于是,沉默使这个老板很幸运的比计划多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沉默并不是指简单的一味地不说话,而是一种胸有成竹、沉着冷静的姿态,尤在神态上更是要表现出一种优势在握的样子,而逼迫对方沉不住气,先亮底牌。如果你神态沮丧,像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就只能是山穷水尽的表现了。这只是表达力量的一种技巧而不是本身就有优势力量。

“静者心多妙,超然思不群”。沉不住气的人在冷静的人面前最容易失败,因为急躁己经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处境和地位,更不会认真地坐下来思考真正的对策。在最常见的讨价还价中,他们总是不等对方发言,就不断地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让别人钻了空子。

沉默是金

思想家说,沉默是一种美德;教育家说,沉默是一种智慧;哲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深刻;文艺家说,沉默是一种魅力;心理学家说,沉默是一种悟性。太阳不语,自是一种光辉;高山不语,自是一种巍峨;蓝天不语,自有一种高远;大地不语,自有一种广博;草原不语,自有一种辽阔;时空不语,自有一种深邃;老年不语,自有一种成熟。

大海在一度沉默后,终于把惊涛的壮观托起;地平线在沉默一夜之后,终于有瑰丽的太阳蓬勃而出;自然万物在沉默一冬之后,终于除旧吐新;历史在沉默之后,继续演绎着波澜壮阔。

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就没有积蓄,就没有突破,就没有爆发。

当你处于逆境时,要学会沉默。在沉默中忍耐,在沉默中镇静,在沉默中反省,在沉默中变得刚强;当你身处顺境时,也要学会沉默。在沉默中清醒,在沉默中冷静,在沉默中找出差距,在沉默中树立新目标,在沉默中变得理智,在沉默中变得谦逊。最后在沉默中得到升华。

沉默是一种品格,沉默是一种境界,沉默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沉默的境界是有力的境界。生活总是无缘无故地冒出许多烦恼,喧嚣的世界又总是扰得人不得安宁。学会沉默,也就找到了摆脱烦恼的方法。

沉默如雷。许多时候,沉默比大声吵闹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沉默更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沉默时,思路更加清晰,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默默地思想,默默地探求,人生总会迎来新的黎明。

喜欢沉默的人,并不都是不善于言谈而整日喋喋不休者,大都是缺乏自信和主见的表现。沉默是金。可惜许多人不知“金”在何处。想一想,特别是在关键、急躁、生气时,每一句话,如果不说出来,是不是又是一番景象?

人的一生,应是极力显示自我价值的过程,应该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如果把自己变成别人的赝品,又如何去谈论人生,创造生活呢?面对流言蜚语,我们要报以沉默,化解来势汹汹的敌意,尽化一切充满肮脏的言语为乌有;面对失败,我们要报以沉默,俯视人海,重扬奋斗的风帆。沉默带来孤独,但正是有了这种孤独,人才有了脱俗和庸俗之分。孤独,是灵魂悸动后的慎重,是情感喧嚣后的缄默,是剔除浮躁后的宁静,是拒绝平庸后的坎坷,是抛弃浅薄后的深刻,是不再徘徊后的坚定。在孤独中,一个人拥有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孤独,能使你在人生短暂的季节里创造出不一样的辉煌。

在沉默中,找回一个真实的自我;在沉默中,独自享受孤独。每次孤独,都是一次进取;每次孤独,都是一次新生。沉默,似乎是一种精神,又似乎是一种行动;沉默,是存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一种扑朔迷离的复杂感情。

有句古话说:“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这大概是对沉默的一种解释吧。但是,沉默,并不是单纯的“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它的真意。汉朝韩信,少年时能够默默忍受“胯下之辱”,这需要一种多大的勇气啊!但也就是在这种沉默之中,韩信积蓄了奋起的力量,最终成为一代名将。所以说,沉默有时是一种睿智的表现,是个人走向成功的一个新起点。

沉默,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但有很多人并不懂得利用这一权利,珍惜这一权利。沉默的权利并不是在一个人成为“犯人”时才显露出来的。有时,沉默是一种不甘愿落后于他人,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有效而明智的策略。

在人的感情方面,沉默往往又是一种感情的升华。在作家笔下,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久别的亲人相聚时,纵有千言万语,却一时无从说起,只能默默无语地对视;在一个人怒不可恕时,会被气得“不知说什么好”;在一个人过分紧张时,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不论哪一种沉默,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点——都是强烈感情迸发的前奏,无言的反抗往往比公开的反抗更可怕,这也正是有人将沉默喻作火山的原因。就像鲁迅先生所呐喊的那样: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人们常说:世事如云,易聚易散;淡泊心境,沉默如金。学会沉默,也是一种美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人对弈二人观。一观者指手画脚,一观者沉默不语。局面到可以判出胜负时,指手画脚者连呼“定局!定局!”不料,几招之后,结果正好相反。胜者指着沉默不语者说:“这才是高人!”其实,沉默不语者根本就不会下棋。

日常生活中时常能碰到这样的现象。沉默不语者尽管不会下棋,但观棋不语的行规还是知道的;指手画脚者尽管会下棋,但过于自负,显得讨厌,此所谓满瓶不响半瓶晃荡。从能力看,指手画脚者先;从品德看,沉默不语者先。品德重要,还是能力重要,想必答案一目了然。

鲁迅先生讲,不开口则害己,一开口就害人。那么,我们索性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了。但回过头来,说不痛不痒的话无异于无聊得去自我安慰,既费唾沫又增加噪音,无意间又害了人。所以,惟沉默者为智者。但鲁迅先生又说,一潭死水,不知其浅深,不如小溪清澈见底。进不得,退不得,哭笑不得。人始终处于一定的尴尬境地之中,这种尴尬使人感到落寞、空虚和无力。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讲的“天人合一”思想,“人”和“人之外”要达到和谐的统一,此理和“道”、“德”相同。道即天道,宇宙运行之规律;德即人德,人性人伦之根本。和谐之美,平衡之致,乃人之所向。而现实简直是对理想的绝妙讽刺。人生苦短,还要时常经受失望和绝望的打击。其实,不必抱怨,不必矛盾,因为极致往往是完结的时候。不平衡、不和谐才是一种本真,一种存在。但向往毕竟不是坏事,趋近极致才是人类奋斗的过程和意义。

沉默者未必是智者,但智者却大多是沉默者。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沉默,做一个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