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性依恋不是同性恋
同性依恋与同性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7至12岁的小学阶段,孩子有同性结交的趋向。这一阶段在儿童性心理发育的分期中是第五个时期,称为“同性依恋”。
此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谊,急切地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以能促膝长谈,倾吐心中的悄悄话。同时,他们又正处在异性的排斥阶段,习惯疏远异性,结交同性。所以,他们的亲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开诚亲近、息息相通的同性同胞同龄人,这是正常的现象。
由于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性生理处于青春初期的发育阶段,性早恋现象普遍存在,这与他们幼稚的思想意识相矛盾,朦朦胧胧的性心理促使他们通过各种盲目的手段体验性感觉,如拥抱、亲吻等,其发泄对象多是他们亲密的小伙伴,所以不应视为同性恋。
(2)同性依恋需要加以引导
尽管同性依恋不是同性恋,但是,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会出现顽固性依恋癖。因为同性之间过分地依恋容易丧失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的人格,产生社会交往的不适应感,将自己囿于狭小的人际交往圈中,成人后容易发展成同性恋。
特别应指出的是,小学阶段“同性依恋期”应是同性恋预防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倘若此期少男少女的同性依恋不予正确引导和促成转化,而任其演化和发展,到初中阶段(此期进入了“****依恋期”),青少年本应该疏远同性而接近异性,但却依然依恋同性,成为具有同性恋倾向的“同性依恋癖”。
社会上已经有一些由同性依恋产生同性依恋癖,继之发展到同性恋的事例。所以,对少男少女“同性依恋期”的同性依恋现象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