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警察心理教育:警察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
31884100000044

第44章 自我效能与警察工作适应水平(25629)(5)

8.5.动机训练与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和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因素对警察工作和警察组织所构成的多方面影响,决定了除了新招民警、军转民警、落聘民警、退休民警和工作岗位、职务变更的民警必然会面临着角色调整、工作适应的问题之外,其他所有的民警,也将不同程度地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通过动机训练、角色调整,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8.5.1.适用问题

新招民警中有的人对于公安工作有着不切实际的理想化倾向,有的人根本没有考虑到公安工作的复杂性、艰苦性、危险性,只是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还有的人甚至于认为当警察有特权,可以为自己谋取好处,尽管以上想法可能并不普遍,但肯定会给当事人的工作适应带来困难。军转民警中有的人在部队里已经是营团职干部,进入公安系统之后需要从头学起,许多情况下不但没有了职务,还要向比自己年轻的同志学习,角色中断、角色转换造成的适应困难也是存在的。

由于实际工作和体制、政策,以及个人多方面的因素,有的人失去了正确的心理公平逻辑,认为警察工作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产生了相对剥夺感,并表现在工作中的“打工意识”,导致工作动机的倒退,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造成工作的延误、失误或损失。还有的人不能正确地理解警察的社会角色,错误地对待群众,造成警察工作威信的损失。等等。这些情况都会降低主体的自我效能水平,影响积极主动地适应警察工作。心理辅导工作应该从特定的角度关注这些问题。

8.5.2.价值澄清技术

价值观对于每个人的工作目的、动机、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价值澄清技术强调的不是价值观本身,而是获得价值观的过程。

报载:深圳市罗湖分局针对少数民警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见异思迁、不安心工作。有的人看到与自己同来深圳的同学或战友已飞黄腾达,而感到自惭形秽,认为是警察工作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有心“跳槽”;实行警务公开后,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仅有的一点“特权”和优越感也没有了,感到“警察太难当了”。面对这种情况分局的领导没有讲太多的大道理,而是别出心裁地组织70名民警穿上便服走入人才市场开展了一场模拟求职的活动。

参加此次活动的民警在25岁至40岁之间,学历从高中到大学本科不等。经过此次活动,只有一人找到了油漆工的工作。原来,热门的管理工作或高技术工作,自己干不了;低层次的仓库保管员、保安、司机、清洁工,每个月千把圆工资,养活不了一家老小,就算自己想干,人家有年龄限制,大多数人已经超龄了。经过这个活动使民警真切地感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并了解到自己的身价有多高,产生了工作的危机感,从而安心、热爱本职工作。有的民警深有感触地说:“穿着警服,我们得对得起这套警服,因为脱下这套衣服,我们连老百姓都不如。”这次活动之后,许多人的思想、作风、纪律和工作无形中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个分局的领导是懂得运用心理学的手段、方法,开展管理工作的。

价值澄清的步骤

价值澄清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上面的那个实例就是一种形式。为了便于在实际心理辅导工作中运用这种技术,现还以警察工作的选择为例,将一般的步骤介绍如下:

(1)引导做出个人的价值选择:一般意义上价值观的选择应该是个人的自由,经过自由选择的价值观才会真正起到引导个人行为的作用。但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警察心理辅导不同于一般人的心理辅导,为了避免工作损失,对同志负责任,心理辅导员在关键、原则问题上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在一般问题上应尽可能地让当事者自己做出选择。比如:愿意不愿意继续当警察?为什么不愿意当警察?这种选择就应该充分地尊重对方的意见,心理辅导只是帮助他做出更清楚、理智的决定。

(2)从不同的途径中做出选择:A.与问题有关的价值观;B.与其它可能有关的价值观;C.整理上述价值观及其对选择产生的后果。例如: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曾经有一位同志因为与某位领导闹意见,心里非常不平衡,在咨询时他表示自己的工作得不到领导和同志们的理解,心里非常苦闷,干不下去了,想辞职。可以看到,他所谓的辞职理由绝不是不热爱警察工作,而是因为无法处理好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他真的辞职,他会更加痛苦。而有的人辞职是因为自己认为找到了更好的出路。显然,这两种情况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念肯定是不同的,心理辅导员要帮助当事者从不同的途径真正认清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在影响着自己。

(3)认真思索依据各种途径所反映的价值观做出选择的后果:当人处于挫折情境之中,情绪状态非常不稳定时,仓促选择的价值观,往往并非是导致他做出决定的真正价值观。一个人只有对各种不同途径所反映的价值观进行认真地比较思考,由此做出的选择才反映了他的价值观。

(4)重视和珍惜所做出的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才会格外珍惜重视。而珍惜重视的价值观,才可能成为我们真正价值观的构成。如,深圳市罗湖分局的同志们经过模拟求职的活动之后,大多数人更加热爱警察工作了。

(5)公开自己的选择:如果自己的选择是自己独立做出的,或者是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对落聘民警学习班和公安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就进行过这样的训练)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做出的选择,都应该重视和珍惜它。应该非常自然、充满自信地向他人公开自己的选择,这样做对形成自己积极的思维定势和推动自己的行为都会有帮助。

(6)根据自己的选择行动:价值观对人的生活和日常行为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角度和理由选择了警察职业,你认为对自己真正有价值就会乐于为此付出时间、精力。但最初的选择并非对每个人都构成真正热爱、献身警察工作的价值观,只有在警察工作过程中认同、进入警察角色,形成警察意识,才能够当一个好警察。

(7)重复根据自己的选择所采取的行动:如果某种观念、态度、兴趣已经上升为一个人的价值观,那么,他就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从事由这种价值观所推动的行为。当一位新民警主动地以优秀民警为榜样,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那么,他的警察意识和价值观就会尽快地形成,并长久地支配着他的行为。这是相辅相成的过程,积极主动的行为是可以引导观念的发展变化的。

价值澄清的方法

(1)澄清反应:这是价值澄清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环节,指咨询员或辅导员根据对象的所作所为、所说所感,针对具体的人,综合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通过适时、适地、适当的语言,引发来访者的行为动机,刺激来访者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一番慎思明辨的内省,达到价值观的澄清。

(2)价值表决:由咨询或辅导员根据令来访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假设,让其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意见和做出选择。

(3)价值排队:让来访者在令自己困惑或存在矛盾的价值取向中,根据自认为重要性的程度排出名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必须做出选择的情境,价值排队就是帮助来访者通过对各种情况的衡量比较,区分轻重缓急,从而进一步明确各种事物的价值,并且确定自己的选择。

(4)公开提问:由咨询或辅导员设置各种假设向来访者直接提问,帮助促进对方了解自己各种选择背后的真实含义,澄清问题。

(5)生活馅饼:咨询或辅导员画一个大圆圈(馅饼)比作一个人的生活,让来访者根据自己生活内容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和重要性将圆圈(馅饼)进行分割。其作用是帮助对方对自己的生活做客观、具体、系统的分析和检查,帮助其明确生活的目标、动机,向更为理想的方向发展。

(6)自我展示法:在集体心理辅导中可以给大家一个自由发表观点的机会,让其把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澄清的过程、自己的感受宣讲出来,通过自我展示促使自己更加珍视自己的价值。

价值澄清的范围可以涵盖工作目标的选择、生活方式的检讨、即往经验的检讨、未来发展的方向等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层面。咨询或辅导员可以视来访者的具体问题,确定适宜的主题运用价值澄清技术,帮助鼓励来访者明确方向、激发动机。另外,价值澄清技术还可以结合本单元或其它单元的其它方法、手段,共同使用。

8.5.3.归因训练

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人们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受训者的工作生活适应水平和自我效能水平。人们在对自己行为的因果知觉中,往往存在各种“归因误差”,错误的归因会增加自卑和自弃倾向,合理的归因可以提高自信和坚持性,通过归因训练,可使人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误差。归因训练可以通过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等方法进行。归因训练是内部学习动机培养的重要方法。

归因训练模式

归因训练的理论依据请查阅(8.4.3.),这里只介绍韦纳的归因训练模式。

不适当的归因:

成功→运气→缺乏情绪诱因(如冷漠)很少增强成功期望→缺乏趋向任务的倾向

失败→缺乏能力→消极情绪(无能、压抑)→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适当的归因:

成功→能力强→积极情绪(自尊、自豪)→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缺少努力→动机性情绪(内疚)维持较高的期望→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归因训练的步骤

(1)确定对象:在心理咨询、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由于归因方式存在问题而导致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同时本人又愿意接受训练的人为训练对象。如:缺乏自信心导致工作经常出现失误、逃避工作、人际关系困难、缺乏工作动机等情况。

(2)制定方案:根据对方的具体问题和情况制定一套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指导、推动其积极进入社会生活,随时纪录自己对面临问题的感受、体会,并定期讨论的完整方案。

(3)实施干预:根据计划鼓励对方不要回避问题和困难,纪录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说服、讨论、示范、观察学习、强化矫正等方法变不适当的归因为合理的归因。达到减少、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激发动机的效果。这个过程根据不同的人和问题,也会不同。

(4)评估效果:归因训练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比较个人和小组在训练前后精神状态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和对照单位的差别,可以评估训练的效果。由于个体的不同、问题的类型、干预的方法和训练的时间也不同,训练的结果也存在差别。有的会出现反弹,有些积极变化则会迁移扩展到更广的方面。

实例解析

落聘民警学习班的同志普遍面临着多种思想问题,情绪起伏较大,有些同志认为自己落聘是由于没有同领导搞好关系、是自己运气不好,在一个阶段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怨天尤人的想法。在结合辅导内容鼓励大家谈自己面临的问题和想法时,一位同志说道:十年河西、十年河东,我过去也辉煌过,工作多次受到领导的肯定。现在换了领导,自己的运气也过去了,开始走背字了。

结合他的情况,引导大家讨论发言。过去刚参加工作时主动积极性高,因此取得了成绩。可自己却认为是运气的结果,这就必然妨碍了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现在新同志愈来愈多,工作中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如果还是按以前的样子干工作、混日子,就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优胜劣汰促使每个同志必须有工作的紧迫感。

结论:过去由于他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他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是迷迷糊糊地觉得自己就应该这样,自己运气好,从此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次,落聘下岗对他震动比较大,但由于他思想上的懒惰和为了暂时求得心理平衡而采取的逃避态度,使他又把原因归之为运气,导致他缺乏振作起来的动力。通过讨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工作懈怠,缺乏努力是导致今天这种处境的原因,并表示要尽力去改正。

8.5.4.角色扮演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每个人都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这里的角色扮演是指,在心理辅导工作中为了使当事者清楚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而通过情境设置,让其扮演其中的某种角色,遵循角色期待做出一系列行为,从中获得新的体会,达到调整心理和行为,激发工作动机,提高受训者的适应水平和自我效能水平的目的。

角色扮演类型

在警察心理辅导工作中,通过角色扮演达到提高受训者警察意识的目的,扮演角色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类型。

(1)警察角色:接受辅导的成员大多都是警察,还有必要通过扮演警察来重新体会吗?社会理想的警察角色、公民期望的警察角色和我们实际的作为,有时存在着矛盾。角色冲突不仅仅存在于不同的角色之间和角色的转变过程之中,有时也存在于同一个角色之中。社会对角色的要求和角色扮演者对这个角色的不同理解,同样会引起内心的紧张冲突。因此,通过扮演警察角色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

(2)普通公民:警察的工作之一是服务,要经常地与不同的公民打交道。双方的地位、权力、责任、义务是一种什么关系?可以通过实际扮演获得体会。

(3)受害人或求助者:群众有困难找警察,通过这种扮演让自己真切地体验一下群众的需求和自己的责任。

(4)证人:证人在各种案件中都有自己的法定责任,但仅此并不足以使每个证人都肯出来作证,你如果是证人,你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氛围、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作为警察应该如何在工作中想到这些问题,得到对方的有效配合?

(5)犯罪嫌疑人:警察与小偷是个久远的话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够获取有效的证据,克敌制胜。

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扮演的角色,如:同事、上下级、邻居、家人等等,在心理咨询和辅导的其它方面都可能涉及,这里从略。

角色扮演情境设置

情境设置是指根据面临的问题和心理咨询、辅导的实际需要,结合角色扮演训练的特点,模拟实际工作、生活情景,为训练实施提供活动情境。情境设置主题完全要服务于咨询和辅导的需要,可以有犯罪主题和非犯罪主体;工作和日常生活主题;公共场所和家庭生活主题;室内主题和室外主题;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模拟扮演等等。

(1)情境设置要求:符合公安工作特点,贴近工作和生活实际,具有明确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2)情境设置类型:以实际发生的典型个案为原型;以引发个人问题的事件为原型;以公众关注的问题为原型等等。

角色扮演的实施过程

(1)完成情境设置;

(2)明确训练目的;

(3)确定训练人数和成员;

(4)辅导员提供必要的信息,进行一般性指导;

(5)根据抽签或事先商定的结果,进入自己的角色;

(6)辅导员以及其他的观察者同时纪录、评估;

(7)组织扮演者进行分享讨论,交流体会;

(8)辅导员进行总结。

8.5.5.目标设定法

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事情,不同的人都可能会由于不同的责任、不同的压力、不同的利益角度做出诠释。有的人习惯于横向与他人比,总感到心理不平衡,这必然会影响到工作适应水平和自我效能。目标设定法是指在咨询辅导过程中通过目标的积极调整,主动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

纵向看自己

当你感到当警察吃亏的时候,先运用价值澄清技术先确定,自己是不是还要继续当警察。如果得出了肯定的答案,就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从横向、纵向、逆向等不同的角度,交叉地看问题。

当你因为工作失误受到批评时、当你看到他人受到奖励或得到提升而感到心里不平衡时,不妨静下心来,由表及里自内向外对自己进行一番剖析。自己从事警察工作多少年了,与当初相比自己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什么问题、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人民赋予的权利和这份工资吗?自己的业务水平、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处于什么水平?自己是否恪守了道德良心原则的底线?自己是否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自己是否拥有团队精神,能够主动配合他人工作,并愿意为集体做些什么?自己是不是拥有足够的自信,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学习和发展的目标?有的人,可能感到这些问题十分可笑,并认为我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比许多人强多了。但无论怎样,纵向、发展的审视自己,会使你看到以往忽略的问题。

确定自己的位置

人往往最难做到的就是了解、认识自己。有一位同志在领导岗位竞聘时,自认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志在必得,结果出乎意料没有得到任命。他想不通,认为自己这么多年白干了,并放松了对自己的工作要求。要求进步、希望得到提升,这都很正常。但凭什么就非得提升你而不是别人呢?同志之间各有所长,人如果总是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就无法得到心理平衡。没有得到任命可能有多种因素,当然包括你自身的不足,如果仅仅是因为这次竞聘的挫折就放弃了努力,这不正体现出自己的脆弱和不足吗,这样的心理承受和平衡能力能够胜任领导工作吗?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警察,其工作经常需要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自知”就是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客观、准确地评价自己。有的人在评价自己时,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什么也干不好。这样,自卑所导致的自我保护就会进一步文过饰非,拒绝批评、指责他人。

任何游戏都有规则,更何况警察机构需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就像下象棋一样,“马”走日、“象”走田、“卒”许进不许退、“车”进退自如却不能拐弯。生活不但要有规则,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的人想当领导而缺乏基本的素质,有的人比较优秀却可能错失机会。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情况,都应该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位置。你适合当领导,今后可以继续竞聘。没有了这样的机会,也完全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的其它方面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才华。

做自己的“上帝”

在一期落聘民警班上,有一位工作多年的同志由于并不完全是他的责任的一次事故,受到了下岗学习的处理。他情绪十分低落,不敢让家属知道,在同志们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认为“翻身”不容易了。在许多情况下,出了事故造成工作损失,总需要有人来承担责任。也许很偶然,但事情让你碰上了,没有办法。

下岗、受处分并不说明你就一无是处,要想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和工作的低谷,除了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件事,还必须要自己给自己鼓劲。对于许多人来说,当处于自己造成的困境的时刻,自己鼓励自己确实不容易。但是,后悔、自责,持消极态度不仅于是无补,还会进一步消耗、扼杀改变、发展自己的动力,导致持续的停滞和倒退。

因此,在困难的时候、在失误犯了过错的时候,人要学会做自己的“上帝”,要公平地对待自己,要鼓励自己,要尊重自己过去的努力和成绩,不要停滞下来,要相信自己的努力付出一定会有结果的。许多时候“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自我鼓励不是文过饰非、虚张声势、自吹自擂,而是振作精神为自己加油、鼓劲。

确定“超越”的发展目标

超越不是优越,超越可以针对他人,也可以针对自己,但超越总是对“今天”的跨越。人生在世总会经受挫折和面临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任由消极的情绪发展,就会分食自身的营养、消磨我们的意志、压垮我们的身心。因此,振奋应该来自内心,通过建立积极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来消除干扰我们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压力强大到足以威胁到自身“生存”时,应激会促使人的潜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也会压垮一些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当然应该是前者。警察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确立自己正确、合理的发展目标。目标首先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永远不停滞、永远发展。明确的目标是源于内心,促使自己不断发展的原动力。目标的确定会激活人的思维,使人热情、专注、坚定。其实,只要愿意,超越自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难。如果一个人形成了不断超越的思维模式,不断地拥有新的目标,不断地学习发展,不断地提高自我效能,他就是一个“卓越”的人。

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应该是拥有明确目标的人、是不断超越的人、是追求卓越的人。

上述训练方法可以根据情况综合运用。其实,动机训练的方法还有许多,可以借鉴其它单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