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地理探究
31889100000016

第16章 综合性地理巨著《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诸多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郦道元在任御史中尉时,有个叫丘念的人犯了死罪,他是汝南王的亲信,藏在王府中,郦道元硬是设计把他诱出王府捕获。

汝南王去求太后说情,郦道元顶住太后的压力,最终还是处死了丘念。

这件事都表明郦道元为官刚正,疾恶如仇,而且不惧权贵,甚至皇亲,敢于与恶势力进行斗争。

其实,郦道元之所以留名史册,倒并不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建树,而是他完成了一部重要的著作《水经注》。

郦道元酷爱读书,他读书范围很广,除了正统的经史子集外,其他方术、医卜、地理、天文类都无不喜读,尤其是文学方面的书。随着见闻的日益增多、知识的日益积累,他经常被一种创作的冲动所左右。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从南朝回来,给他带来了一本郭璞的《水经注》,他一看大喜过望,接连几天手不释卷。

郭璞是东晋时有名的文学家,《水经》由汉代桑钦所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记述全国河流状况的书,文字简略,郭璞为这本书作了注。

郦道元自从有了这本书,总是带在身边,有空就翻阅。他似乎从这部书里领会了一些什么。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一天夜里,郦道元梦见了郭璞,梦中郭璞对他说:“我为《水经》作注时,正碰上天下大乱,北方的河流没法详细记录,很是遗憾。如你愿意为这本书重新作注,老朽愿以笔墨相助。”说完就不见了。

郦道元醒来,呆呆地想了很久。从此他的文采大有进步。

这当然都是古人的传说。但有一点却是真的,从此郦道元开始了《水经注》的撰写。

郦道元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尽力收集当地有关的地理著作和地图,并根据图籍提供的情况,考查各地河流干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经地区的地理风貌。

他或跋涉郊野,寻访古迹,追溯河流的源头;或走访乡老,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方言和传说,然后把自己的见闻,详细地记录下来。

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等,日积月累,他掌握了许多有关各地地理情况的原始资料,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郦道元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

郦道元认为,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

为此,他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水经注》归根到底是一部地理学著作,因此它的主要贡献还是在地理学方面。它是大部头全方位介绍全国水的专书,是一部以河流为纲介绍全国的地理著作。

同时,将野外考察与地理文献研究相结合,这对地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成熟与完善有重大推动作用。此外,《水经注》在文字上十分生动,内容丰富多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平。

《水经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河流,它在自然地理学上的贡献,首先在河流水文方面。

从河流数量上讲,《水经》原文中只列了137条,而注文中记载的达1252条,多出11倍。对这些河流,《水经注》大多记载了它们的发源、流程和流向,叙述紧扣河流的自然地理特点,对于发源地相近的,注文一般将它们归在一起记述。

如把发源于太行山东、南山麓的清水,即今卫河、沁水,即今沁河、淇水,即今淇河放在一处。对这3条小型河流,郦道元也很认真,分别叙述了各河源头的情况。

虽然这3条河发源地相近,但源头情况并不相同,清水源头处于一个地下水丰富的小盆地,沁水上源则有许多支流汇成,而淇水源地由于地形复杂,水源是由山间的一瀑布急流形成的。

类似的这些小河并不很有名,郦道元仔细进行研究、记载,给今天研究自然地理和对河流水文的考察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河流的整个流程中,《水经注》对河床宽度、瀑布、急流、峡谷等情况都有详细的叙述。

比如对岷江上流的记载就很典型:

两山对开,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江水自此已上微弱,所谓发源****者也。

这是岷江最上游的情况。

接着注文分段叙述了流程情况:

自白马岭回行二十余里至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又六十余里而至北部,始百余步。又西百二十余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余步。又西南百八十里到湿坂,江稍大矣。

这样的注文,就把各个河段的长度和宽度交代得很明白。如果用这段珍贵的古代自然地理资料与现代的情况进行比较,那么这一河段在历史上的变化就可以了如指掌了。

峡谷险滩是河流流程中常见的,也是河川研究的对象,《水经注》对这方面的叙述也很丰富。如长江上的三峡、黄河上的龙门、三门、洛水上的伊阙、湘江上的空冷峡等。

全书中记载的峡谷近300处,许多都叙述得绘声绘色,成为著名的散文名篇。比如郦道元的《三峡》就是其中之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段文字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文章虽短,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瀑布对河流水文研究也有重要价值。《水经注》共记有60余处,地理位置准确,还记载了不少瀑布的高度。关于瀑布的名称,《水经注》中有很多别称,如“飞波”、“飞清”等,这是《水经注》在语言文学方面的贡献。

对河流水文的其他要素如含沙量、水位、流速、冰期等,《水经注》也有详细记载。

黄河的含沙量世界上罕见,《水经注》上说:“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就是说,从河水中提一石水,其中有六斗都是泥沙,可见含沙量是相当大的。

我国北方河流冬季都有结冰期,《水经注》记载黄河“寒则冰厚数丈”,这就是冰层的厚度,还记载了黄河上几个可以采冰的河段。

《水经注》除了记载河流外,还记载了许多湖泊,据统计超过了500处。有大量的是淡水湖,如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还有一些咸水湖,如蒲昌海,即今罗布泊、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对这些湖泊的记载,在湖泊地貌、水文方面都提供了许多资料。

湖泊形成后,在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淤浅,甚至最后变成洼地,这种过程,地理上称为湖泊的沼泽化现象。

《水经注》就记载了田泽消失过程中的情况:

泽在中牟县西……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中有沙冈,上下二十四浦,津流径通,渊潭相接,各有名焉……浦水盛则北注……

田泽是古代有名的大湖,在先秦的《诗经》中已有记载。但由于湖泊的沼泽化过程,到了郦道元著《水经注》的时候已经分化成了24个小湖,文中所谓“沙冈”,即湖底泥沙增多,湖水变浅的现象,是沼泽化的现象,唐宋以后田泽就完全消失了。

湖泊这种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分散的过程,具体说明了田泽的湮废过程,《水经注》的翔实记述为我们了解研究湖泊沼泽化过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数据。

《水经注》中对地下水的记载也很丰富,共记述了泉水200多处,温泉38处。还记载了分布在各地的水井,对了解古代地下水位很有参考价值。

《水经注》对动植物地理也有许多记载。全书记载的植物达140余种,包括在我国常见的温带亚热带的森林,也有西北干旱地区的草原,荒漠植被,还记载了我国南方和现在中南半岛的热带森林自然景观。

《水经注》记载的动物有许多已在我国绝迹或在分布上有很大变化,使我们更便于研究古今动物地理分布的变迁。

如《水经注》中记载了一种称为“水虎”的动物,就是今天的扬子鳄,当时还可在今汉水中看到,可现在的扬子鳄只有在长江下游的少数地方还有少量分布。扬子鳄分布地区呈现出逐渐退缩的状况,数量也大减,因此我们就更要保护它了。

《水经注》在人文地理学方面也有诸多记载。

郦道元很重视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与水的关系极其紧密。《水经注》中处处体现着郦道元对农田水利的重视。对许多大型设施的记载都很详细。

在重视农业的同时,《水经注》也留下了对手工业介绍的珍贵资料。

书中记载手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备:采矿、冶金、纺织、造纸、食品等。还记载了能源矿物,如石油、天然气、煤,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非金属矿物,如硫黄、盐、云母、石英等,对它们的分布和用途都有介绍。

在所有手工业中记载最多的是制盐业。古代盐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所以郦道元很重视。《水经注》中记有海盐、池盐、井盐、岩盐等多种。

卷第三十三篇中记载了四川井盐的位置、数量,并说“粒大者方寸,中央隆起……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可见四川井盐的质量是较高的。

卷第六篇《涑水注》记载了当地的池盐。池盐在今山西省西南的安邑一带。从先秦时代开始,这种池盐就行销中原广大地区,有的商人就靠贩运池盐发家致富。

郦道元是这样描述的:

今池水东西七十里,南北十七里,紫色澄,潭而不流。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朝取夕复,终无减损。

这里的产量相当稳定。而且提取方便,所谓“水出石盐,自然印成”,所以长盛不衰。

《水经注》的记载与其他史书的记载互相映照,不难看出,安邑池盐在中原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经注》把汉代与北魏盐池做了比较,这种资料是很珍贵的,对我们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盐池也有现实意义。

《水经注》对沿海盐场的分析和采制也记述得很普遍,卷第九篇记载了今渤海沿岸的盐场。全书共记盐矿、盐场20多处,包括了当时国内的著名盐产地,有的地方还带述了境外的岩盐。

在陆路交通并不很发达的古代,水运是很便捷的交通方式。《水经注》所记河道,大多都涉及航运。而峡谷,险滩就成为航道中的险段。

如卷四记黄河在砥柱山以下,“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卷第四十篇记浙江在寿昌,“建德八十里中有十二濑,皆峻险,行旅所难。”

《水经注》对陆路交通也同样重视,书中记载了当时许多国际陆路通路:

卷第一篇的葱岭、天竺道通向北印度、中亚地区;卷第三篇的鸡鹿塞道通向漠北草原;卷第二十七篇的通关势为沟道关中和汉中的要道;卷第三十六篇记述了现在云南省曲靖县境内一段叫降的道路:“降贾子,左担七里。”

这里的商贩为走山路、要用在肩担走七里不能换肩。“左担七里”,只4个字就把山路的险窄勾勒出来。

大量水陆交通道路必然形成许多道路交叉点,注文中相应出现了大量的桥梁和津渡,共达200多处。《水经注》中出现的桥等形式很多,有石拱桥、木桥、索桥、浮桥等。

比如卷第十九篇《渭水注》记载了宏大的秦渭桥:

秦始皇做离宫于谓水南北……南有长乐,北有咸阳宫,欲递二宫之间,故造此桥,广六丈,南水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百二十二梁。

即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座大桥。

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区,郦道元自不会放过。全书共记县以上城市尽3000座,古都达180座,其中大部分与今天已经成为遗址。

郦道元对古都的记载最为详尽。卷第十六篇注文中竟用7000字的篇幅来详细描述当时北魏的都城洛阳。对古都长安、邺都也有详尽描述,其他的古都还有平城、成都等。

对这些历史名城的介绍,都结合历史的史实,对宫殿、园苑、池台、巷市的遗址调查,详尽周到,读者从中不仅能增长地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历史和考古知识,增长了见识。

《水经注》还记载了国外的城市。卷第一篇记载了现今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境内的一些古都,如波罗奈城、王舍新城等。卷第三十六篇记载了古代林邑国的区粟城和和典冲城,位于今越南中部。对其位置、形势、建筑规模等都描绘无遗。

郦道元没有到过国外的城市,上述记载都是从《林邑记》中抄录的。现在《林邑记》早已散失了,这段文字就成为孤本,是记载这两个城市的唯一古代材料,对研究越南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可见,《水经注》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地理学的范围。

郦道元生活在战争频发的年代,他虽反对不义之争,但并不是消极地反对。《水经注》中也保留了大量军事地理的资料。

郦道元常把在战争中发生重大作用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要素如河流、桥梁、道路、津渡等进行军事上的评价,这种做法在以前还不多见,对后代的军事地理学者有很大影响。

比如卷第三篇对战役的评价就是一例:“山下有长城,连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自阙北入荒中,阙口有城,跨山结局,谓之高阙戍。自古迄今,常置重杆,以防塞道。”对有些战役的描写也很详尽,与战场的山川形势相系,有重要的军事地理价值。

《水经注》对地名学的贡献也很大。地名学是一门研究地名的学科,它研究地名的形成、发展变迁,以及地方命名的原则和得名的渊源。

在《水经注》以前的古地理书中已经出现了许多地名,但与《水经注》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水经注》中记载的地名据统计达20000左右,这是前所未有的。

河流地名是各类地名中最多的,占全书地名的1/5。江在古代指长江,河专指黄河,这是专称,后来都成为通称。北方河流后来多称“河”,而南方河流多称“江”,其他河流称“水”,人工开凿的河流又多称为“渠”。

《水经注》在记述名河名称,还记了许多河流的旁名、别称。黄河的名称就不少,如“河水”、“河”、“大河”、“黄河”、“浊河”等。

《水经注》还担负着解释地名的工作,它解释的地名共达2400处。其内容非常丰富多彩,可谓洋洋大观。自《水经注》以后,地名渊源的研究分析,逐渐成为我国一切地理书中的必备内容。

《水经注》的贡献尤为卓著,丰富了地名学的研究内容。

总之,《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水经注》是6世纪前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述。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旁注]

御史中尉 官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周初曾沿用。北魏战时体制中的御史中尉带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魏晋南北朝期间,御史中丞系统也始终是直属皇帝的垂直监察系统,带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

桑钦 汉代学者、著名地理学家。北魏郦道元所注之《水经》就是他撰写的。《水经》是一部记录我国137条河流的地理专著。后为著名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注释为《水经注》。对我国的地理学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水文“文”作自然界的现象讲,如“天文”。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现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内容包括水位高低、水量大小、含沙量、汛期长短和结冰期等。

结冰期 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我国自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北方大多数河流都有结冰期,最北以黑龙江流域的结冰期最为长。

沼泽化 地下水接近地表,土壤长期为水饱和,在湿性植物作用和嫌气条件下进行着有机质的生物积累与矿质元素的还原过程。沼泽化土壤有机质多,植物养料的灰分元素缺乏,水分长期饱和,通气不良。排水可防止沼泽化的发生发展。

扬子鳄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井盐 历代所食盐主要有海盐、池盐,即湖盐、井盐、岩盐即矿盐。四川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比西方要早800多年。被称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

岩盐 化学成分为氯化钠,晶体都属等轴晶系六八面体晶类的卤化物。单晶体呈立方体,在立方体晶面上常有阶梯状凹陷,集合体常呈粒状或块状。石盐是典型的化学沉积成因的矿物。在盐湖或泻湖中与钾石盐和石膏共生。石盐可作为食品调料和防腐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邺都 今河北省临漳县别称。204年,曹操击败袁绍攻入邺城,之后开始了大规模修建邺城的时期。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就在邺,遂也称之为“邺都”。域内丰都名山是集儒、佛、道民间文化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艺术宝库,被誉为我国“神曲之乡”和人类“灵魂之都”。

[阅读链接]

郦道元在写《水经注》时,对不少地理书中的错误也进行了纠正。比如《水经》原文讲有一条叫洌水的河流是在今朝鲜半岛上的河流。其实在朝鲜半岛由于地势的关系,许多河流都是西流入海的,一些学者不了解实情,生套我国河流多东流的定式,所以出了这个错误。

郦道元没有轻信原文,他访问当时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到北魏来的使者,最后求得实际证据,在《水经注》中纠正了原文中的错误。这也是对其他古书中这个错误的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