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为什么收成好反而收入低呢——丰收悖论
一年之中,天公作美,风调雨顺,鲍勃一家一年的辛苦换来了一个少见的好年景。年终,鲍勃一家高高兴兴围坐在火炉旁计算一年的收入。结果使他们非常失望:少见的好年景和大丰收却使这个农家的收入比往年减少!他的邻居以及其他地方的农民也遭遇相同的命运。
这是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讲的一个故事,说明的是经济学上著名的“丰收悖论”。其实这种事情在现实当中还真不少。2008年,山东的白菜大丰收,收成能比往年提高三四成,结果白菜的价格反而比往年低了不少,收购的价格只有2分钱一斤,结果大量白菜都烂在地里了。这就是“丰收悖论”的现实版。
丰收悖论的主要成因在于小麦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消费者对于粮食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粮食收成好,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价格,但粮食价格降低并不会刺激需求有较大增加。于是,收成好反而会使全体农民的总收益下降。
丰收悖论的成因何在?萨缪尔森用需求弹性分析了这种奇特的矛盾现象。他认为:“答案就在于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概念。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比如汽车涨价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去买汽车,而会选择坐公交或者出租。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如粮食涨价的时候,我们还是要买粮食吃。不论价格涨到多高,肚子总还是要填饱的。2008年全世界都在闹“粮荒”,粮食的价格像温度计一样直线上升,但是人们又不得不为肚子问题高价购买。有的国家粮食价格贵的惊人,人们消费不起,甚至引起骚乱。
所以在很多国家,生活必需品都被国家垄断,价格都是受政府控制的,正是因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对于需求是缺乏弹性的,一旦被市场操控,出现大规模的涨价现象对于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一般说,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丰收悖论的主要成因在于小麦、玉米等基本粮食作物缺乏需求弹性。因而,就这些必需品而言,消费者对于小麦、玉米这类产品的价格变动反应迟钝。这就意味着,收成好时,农民整体的总收益低于收成不好的时候。也就是说,粮食收成好时,供给增加从而降低了价格,但粮食价格降低并不会刺激需求有较大增加。因此,收成好反而使全体农民的总收益下降了。
第十九节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示范效应
中国有个典故,“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这个典故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灵王喜欢臣子有纤细的腰身,楚国的士大夫们为了细腰,大家每天都减肥,每天只吃一顿饭,因此,饿得头昏眼花,站都站不起来。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来,非要扶着墙壁不可,坐在马车上的人要站起来,一定要借力于车轼。谁都想吃美味的食物,但人们都忍住了不吃,为了腰身纤细,即使饿死了也心甘情愿。
由于皇帝的喜好,臣子都一窝蜂跟着。其实,这种现象在经济领域也不少见。几十年前流行的脚蹬裤,几乎一夜之间,大河上下,几乎所有的女性都为拥有一条脚蹬裤引以为豪。
这种在很大程度受他人影响的行为,就是所谓的“示范效应”。例如,单位会号召大家捐款支援灾区或者贫困地区居民,这时捐款的数额不一定是看自己收入的高低,不一定收入高的人就捐得多,收入低的人就捐得少。一些消费者会先看看周围的人捐了多少,他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觉得自己应该跟哪些人捐一样多。如果他收入高点,他也不会多捐,他担心有出风头的嫌疑。如果他收入较低,他也要向某一部分人看齐,甚至“打肿脸充胖子”都好,他不愿意人家讲他小气。不需要去评价这样做对不对。从理论上讲,这里所{L-End}表现的是消费的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在消费中很常见,如果一个人收入增加了,周围人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则他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会变化。而如果别人收入和消费增加了,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但因顾及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也会打肿脸充胖子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心理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个的向上移动。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人们的消费行为不但受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其他人——主要是那些收入与其相近的人——消费行为的影响。这些人的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当消费者看到这些人因收入水平或消费习惯的变化而购买高档消费品时,尽管自己的收入没有变化,也可能仿效他人扩大自己的消费开支,或者在收入下降时也不愿减少自己的消费支出。比如一个小青年不会和他爷爷穿一样的衣服,但是会和他的同学或同事穿一样的衣服,背一样的挎包,理一样的头发等等。这就看到消费者分成了许多群体,有许多消费者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算在一定的群体内,他的消费向这个群体内的其他人看齐。其实,一个群体内总要有人带头,那些起带头作用的人,或者说,引导消费新潮流的人,他们的消费心理与别人不同,不一定看人家怎么消费,甚至希望{L-End}表现出与众不同,不愿意和别人穿一样的衣服,背一样的挎包,理一样的头发。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这样,有些人喜欢和别人一样,跟着潮流走,有些人喜欢和别人不一样,创造新的潮流。
示范效应甚至可以跨越国界,当某国居民接触到别国居民购买高档消费品时,他们可能会仿效别国居民从而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于是,消费的示范效应会造成低收入水平国家居民的消费需求远远超出他们正常的水平,从而导致储蓄不足和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等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商品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消费的示范效应{L-End}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对市场供求关系起着比较大的作用。在电视广告里,消费者看到别人漂亮的手机,气得把自己的手机丢了,就是在利用这种示范效应。万事达卡国际组织2002年9月对来自亚太地区5406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16%的消费者在消费方面受到同龄人的影响,11%的消费者受到媒体的影响。在香港,45%的被调查者受到同龄人的影响,在韩国,30%的消费者受到媒体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消费者在购买保健品时,有23%的人会接受亲友的介绍。2002年11月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700多位消费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八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大型化”消费正在都市兴起,有13%的受访者认为,消费大型化的形成原因是攀比、逐富的虚荣心理在起作用。这些调查{L-End}表明,消费者的支出不是仅仅由自己的收入水平决定的,他们确实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这也印证了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这一假说认为,消费者本人的收入和消费会同周围的人收入和消费相比。
在市场营销实践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消费的示范作用,有时可以创造很大的需求,对经济生活起到积极作用。但是,消费的“示范作用”和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发展得太过头,可能形成盲目的消费攀比,如果相应的商品供应不足,会形成抢购风潮。同时,因为一些消费者接受示范效应时,另一些消费者不断地起带头作用,所以,生产消费示范作用比较明显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应该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便愿意领导消费新潮流的人有更多新的机会。这样,市场需求就会一浪接一浪得到扩大,消费者的生活也会一浪接一浪得到丰富和提高。
第二十节 吃不起肉就吃豆腐吧——替代效应
有一个孩子非常爱哭,家长想了不少办法,但是效果不大,后来发现小孩特别爱吃一种跳跳糖,也爱玩一种欢乐球,只要看到糖或者球,就会安静下来,多给一些球或糖,小孩甚至还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要是不让宝贝哭,每周至少得破费50多元(大致54元),包括购买100来个(大致为105个)价格为0.25元的欢乐球和约280粒价格为0.1元的糖。
有一天,他们从保姆市场雇了一保姆专门照顾小孩,基本要求是不能让宝贝哭,当然每周的预算仍然是54元左右。在主人的帮助下,保姆很快学会了如何买球和糖以及对付小孩哭泣的招数。然而,一个多月以后,欢乐球降价了,由原来的0.25元降到0.15元。保姆当然很高兴,因为现在虽然买280粒糖仍需28元,但买105个欢乐球不需要26元了,而只需要16元,每周就可以省出10元。但保姆没有把省出的钱交还给主人,而是进了自己的腰包,算是赚点“小费”。就这样,降价后保姆每次花约44远买105个球和280粒糖,并赚10元小费,主人全然不知。日复一日,循环往复,但保姆总琢磨着,既然球降价了,为什么不多买点球,而少买点糖。经过不断尝试,她觉得花上44元,买45个球和220粒糖效果最好,不仅能制止小孩哭泣,有时还会看到小孩的笑脸。
就这样,保姆不仅每次都能够使孩子高高兴兴的,而且自己也有了一点“小费”。
这虽然只是一个保姆赚“小费”的故事,却揭示了消费中包括的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比如,你在市场买水果,看到橙子降价了,而橘子的价格没有变化,在降价的橙子面前,橘子好像变贵了,这样你往往会多买橙子而不买橘子了。
替代效应在生活中非常普遍。我们日常的生活用品大多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萝卜贵了多吃白菜,大米贵了多吃面条。一般来说,越是难以替代的物品价格越是高昂。比如,产品的技术含量越高价格就越高,因为高技术的产品只有高技术才能完成,替代性较低,而馒头谁都会做,所以价格较低。真品用不起,我们可以用山寨品,名牌买不起,可以用仿品。再如艺术品价格高昂,就是因为艺术品是一种个性化极强的物品,根本没有替代品。2009年11月9日,齐白石的《贝叶草虫》在拍卖会上以1680万元成交,创齐白石单幅作品拍卖市场成交最高纪录。齐白石的画之所以这么值钱,就是因为它只有一幅。
当我们发现某种经常使用的消费品涨价后,往往会选择价格更为便宜的商品。2008年7月宝洁正式启动了旗下产品的第二轮提价,护舒宝、帮宝适等系列产品涨幅达10%左右,创近年新高。如潘婷200毫升装洗发水,从15元左右涨至约18元;玉兰油400毫升装沐浴乳从21元涨至约24元。联合利华也紧随其后,力士洗发水、香皂,夏士莲香皂、中华牙膏等价格上涨10%~15%。
大品牌洗化用品结伴涨价,引起一些消费者的抱怨和抵触,于是部分未涨价的国产品牌成为其选择的替代品。在这些国外大品牌宣布涨价后的一个月内,来自某大型超市的销售数据显示,大品牌洗化用品销售并不理想,但国产品牌却逆势上扬,如六神、霸王等洗发水、沐浴露,以及雕牌、立白等洗衣粉及皂类市场销售量大幅上涨。
有时候,替代效应和价格无关,比如发生禽流感以后,鸡蛋和鸡肉就很少有人购买,而大家都去吃猪肉了。
其实,在我们的工作中,替代效应也在发挥作用。那些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在企业里都会受到很好的待遇,老板都非常器重,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技术、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很多,找一个能替代的人更是不容易。而普通员工,企业很容易从劳务市场上找到替代的人。所以要想得到公司的重用,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使自己的地位不可不替代,只有这样,自己的地位才会稳固,才不会被他人替代。
替代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认识并能充分利用这种效应,做一个聪明的经济人。
由于个人开办的公司生意不好,临时资金周转不过来,为了按时还房贷月供,2004年,广州的关老伯在不同银行开了好几张信用卡,用提现的方式来还房贷,而等信用卡还款日快到时,关先生又从另一张信用卡上提现,按最低还款额还这张卡的钱。
但在2007年6月,生意一直没有起色的关老伯连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也还不上了,便停止了还款,其中在某股份制银行开办的一张信用卡透支额度为2万元。
最近,银行方面给关老伯寄送的对账单显示,其应还款额已超过19万元。银行还寄来一张“信用卡恶意透支催收函”和一封“律师函”,{L-End}表示关先生涉嫌信用卡诈骗罪,欠款如不及时清偿,将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向公安机关举报。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都拥有了信用卡。有一次在打结上,看见一个小孩子在拉着妈妈的手,要求妈妈去商场给自己买玩具,嘴里还嘟囔着:“去刷卡就可以买了,又不用花钱。”使用信用卡真的不是花自己的钱吗?
这还得从什么是信用卡说起。顾名思义,信用卡就是用自己的信用作担保的银行卡。信用卡持有人不必在账户上预先存款就可以透支消费,之后按银行规定还款就行了,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免息期。简单地说,就是银行无息贷给你一部分资金,让你消费,但是你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归还银行。否则就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了。那位孩子天真地以为刷卡真的不是花妈妈的钱,殊不知,这笔钱还是要妈妈来出的。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商店、饮食业、娱乐业和汽油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
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发现他的钱包忘记带在身边,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一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
人们喜欢使用信用卡,除了信用卡安全、方便,还有很多好处:
·不需存款即可透支消费,并可享有约60天的免息期,按时还款分文利息不收。
·持卡在银行的特约商户消费,可享受折扣优惠。
·积累个人信用,在您的信用档案中增添诚信记录,让您终生受益。
·通行全国无障碍,在有银联标识的ATM和POS机上均可取款或刷卡消费。
的确,信用卡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而且也刺激了消费,对于经济发展也很有帮助。但是,如果不懂得使用信用卡,就会落得个像关老伯的下场,那就得不偿失了。那么,怎样才算正确地使用信用卡呢?
第一,额度并非越高越好。
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信用卡的额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存在信用卡丢失、盗号等潜在风险,信用卡额度最好控制在自己够用就好;就算有紧急需要,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临时调高信用卡额度,银行会综合持卡人用卡情况,如用卡频率、还款是否及时、有无逾期等,进行审核确认。一般建议持卡人的信用卡透支额度以自己两个月的收入为标准,6至12个月的收入为上限。
第二,要及时还款。
信用卡里的钱并不是免费的晚餐。信用卡在账期内是没有利息的,但是如果逾期不还,就会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息,而且是复利,也就是说利息会计入下一个账期,重复计息。如过不能及时还款,所产生的利息是惊人的,而且还会对自己的银行信用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记得及时还款。
第三,最好不要预支现金。
信用卡有预支现金的功能,这给手头紧的人有一定的帮助,不过要是有其他的方法,最好不要从信用卡里预支现金,因为预支现金会付出高昂的利息,这远远比银行贷款的利息要高得多,实在有些不划算。如果万不得已,也要及时还款,早一天就会剩下一大笔钱。
第四,还款及时结清小心“全额罚息”。
说起还款,大家往往都会忽视的问题,就是全额罚息。简单地说,如果你本月透支消费了1,000元,及时还清999元,还剩下1元没还,银行的罚息就还是按照1,000元来计算的。除了工商银行等少数银行,全额罚息是目前银行通行的规则。只要持卡人没有全部还款,所有透支消费金额都将计入账期,并对全部消费金额征收罚息。滞纳金按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收取,另自透支之日起收取全额透支利息。需要持卡人注意。
另外,使用信用卡的人还要注意很多陷阱。现在信用卡大力宣传最低还款额、账单分期以及购物分期付款等,这里面就有很多陷阱,需要引起注意。
第一,最低还款有利息?
信用卡的分期方式有许多种,最简便、被动的就是持卡人自动以“最低还款额”还款。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后,持卡人不仅不能享受到20-50天的免息期,还要付出每日万分之五的利息,并按月计复利。
例如某持卡人每月账单日为25日,到期还款日为下月13日,该持卡人在7月10日消费了10000元的产品,那么在7月25日的对账单中就会显示出“本期应还金额”是10000元,“最低还款额”为1000元。如果持卡人暂时无法拿出10000元,决定采用“最低还款”的方式自助分期,那么他在8月13日需要还款1000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持卡人捡到了便宜,记者了解到,按照银行现行的全额计息方式,在8月25日的对账单中该持卡人的循环利息计为:10000元×0.05%×34天(7月10日至8月13日)+9000元×0.05%×12天(8月13日至8月25日)=170元+54元=224元。
这224元就是该持卡人这一个月需要偿还的利息,如果以后依然采用最低还款的方式,这224元会计入本金中循环计算。用最低还款额的方式分期可以说是最不划算的。
第二,账单分期有费用?
除了最低还款外,目前各大银行还推出了账单分期还款,持卡人可以对账单总额或是单笔大额消费进行分期,采用账单分期可以免息,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手续费率根据账单分期的时间不同而不同。
如一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账单分期的期数为3期、6期、12期,其对应的手续费率分别是2.6%、4.2%、7.2%,且手续费最低收费额为每笔20元人民币,手续费在账单分期业务申请成功后一次性计入持卡人信用卡账户收取。
如某持卡人本月账单消费了10000元,选择将账单分12期偿还,则其对应的手续费为7.2%,那么持卡人需要支付720元的手续费,第一期就需要偿还银行1553元(833元+720元),以后每期偿还833元。采用账单分期后,持卡人的信用额度将会全部恢复,并继续享受免息期。不过,这种分斯方式所支付的手续费还是让不少持卡人望而却步。
第三,购物分期有名堂。
现在在很多商场、网站购物的时候,都能够享受分期付款的待遇,这可以让很多人提前享受自己想要的商品。但是,购物分期并不是银行的慈善行为,里面大有名堂。
所谓购物分期付款,是指持卡人在银行指定的商场或网站,购买相应产品并分期付款。虽然银行方面通常宣称免息。然而精明的消费者却发现,采用邮购分期的商品,往往比市场价要高出一大截。这是因为银行通常都会收一定的手续费。即使不收手续费,也会将手续费加入商品的定价里面。
贾先生购买了一款笔记本,价格为5199元,可以分12期支付,每期只需要433.25元,商场宣称没有利息和手续费。不过贾先生随后了解到,这款笔记本的市场价才4781元,用信用卡分期购买,被多收了420元。如果用4781的市价购买这款笔记本,再将账单分成12期还款,按照7.2%的手续费率,也才支付344元。这正印证了那句老话“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的费用还得有消费者来出的。
信用卡的确能够发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只要注意科学使用,就能够在享受信用卡方便、安全的同时,也不用只付出额外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