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该家庭由父母及一初中二年级13岁男孩组成。该初中学生自认为已长大,是中学生了,应有自己独立行动的自由,对父母一直把他当做不懂事的小学生,干涉其假日或课余时间与同学外出游玩或做其他业余活动感到极为气愤。母亲对他要求很严,为了使门门功课达到优等,放学后必须回家做功课,不完成作业不能看电视,而且还须由母亲指定看哪些电视节目。家中一切事情皆由母亲说了算。父亲在科研机构工作,整日忙于业务,不理家务,也很少管孩子的事。儿子为了反抗,故意不遵守母命,每日放学很迟回家,在家中也不做功课,并坚持要看他所喜爱的电视。为此经常与母亲强词夺理,以致发展到后来,只要母亲一开口,就认为是训斥他而争吵起来,父亲对母子间的争吵因不明缘由经常站在母亲一边教育其子,也引起孩子的反感。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初中一年级时,门门功课都是优秀,而现在没有一门课是优秀,甚至还有1~2门课刚刚及格。母亲为此感到很忧虑,不知应怎样教育孩子。因为孩子与父母都感到很痛苦,不知如何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当治疗者了解家庭中母子的紧张关系后,便邀请家庭全部成员来门诊心理治疗室,举行家庭讨论会。这一疗法克服了过去传统的治疗方法的缺陷,即对家庭各成员分别进行咨询,而没有坐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因此效果不大。
家庭疗法需要两名治疗者,并且都为家庭各成员所熟悉。一名主持家庭讨论会,另一名躲在幕后,在另一间房里通过特殊通话仪器将要谈话的内容发给各家庭成员。该房间装有单向玻璃或闭路电视可以看到治疗室家庭讨论会的全过程。
在治疗室内,4把木柄沙发围成一圈,儿子右边是母亲,左边是父亲,对面是治疗者。每人皆在耳后戴上一精致小巧的电子收听器,通过它可听到另一治疗者的提示,但父母与儿子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戴有此种收听器。主持家庭讨论会的治疗者的耳后也戴有收听器,可以听到另一治疗者和儿子的谈话。
家庭讨论会开始,主持会议的治疗者首先与儿子谈话。治疗者:今天请你和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这里举行一个家庭讨论会。你们一家只有三口人,是一个小家庭。天下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呢?做孩子的也多么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爱啊!你说是吗?
(这时孩子的收听器中传来了另一治疗者的批示,要他做出点头表示同意举动)
儿子:嗯(点头)。
治疗者:可是当你们一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一谈话就崩,就要吵架,根本不可能相互交流思想和感情,这是多么使人难过的事啊!
儿子:嗯(点头)。(通过另一治疗者的批示做出点头的举动。以下儿子的回答和表示都是在幕后治疗者的指导下做出的)。
治疗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使人痛苦的事呢?我认为双方都有责任。你感到妈妈把你当做小孩子,管得太严,使你感到不自由。可是你是否想到,她也是为你好啊!希望你用功读书,将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像你爸爸那样,你说是吗?
儿子:嗯(点头)。
治疗者:当然你妈妈对你的看法也是不全面的,她忘了你已经是个13岁的少年,已经会管理自己了。你在班上是个好孩子,既聪明又肯帮助人,同学都喜欢接近你,希望课余时间,多与你在一起活动。听说你和同学有很多活动计划是吗?
儿子:我喜欢和同学一起做功课,一起玩,我们有很多活动计划,譬如我们班上组织了一个小足球队,打算放学后到离校较远的××体育场去练球,每周两次。又譬如上上星期日我们打算骑自行车去西山旅游,可是妈妈不同意,这些计划也就都泡汤了!
治疗者:你应该好好跟妈妈讲嘛!足球是锻炼身体;到郊外旅游,既增强体质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我想妈妈是会同意你去的。
儿子:妈妈把我当做小孩子,根本不听我讲的话,总是唠叨:你的心思野了,成绩不如前了,你不做完功课什么地方都不准去,你门门功课如考不到优秀,就好好地跟我呆在家里。
治疗者:那你为什么不照妈妈的话做呢?你的学习又不是不好,做作业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困难事……
儿子:妈妈根本不把我当做人,连看电视的自由都没有。她总以为她的想法是对的,总认为我讲的没有道理,所以我就偏偏不照她的话去做。
治疗者与儿子的谈话就这样一步步深入地展开了。在旁听他谈话的父母发现儿子与第三者谈得很正常,很有分寸,情绪反应很适当,并且摆事实讲道理,说出了他藏在心头的话。在儿子与治疗者的谈话中父母逐渐认识到他的孩子已经长大了,特别是母亲感到她在家里对儿子确实有点独断专行,不改正自己的态度是无法与儿子进行谈话的。于是治疗者开始转向父母,与他们进行对话。
治疗者:严同志,你看明理(儿子名)这孩子谈得多么好啊!你看他的谈吐很像一个大人,很懂事嘛!为什么你们一谈话就会崩呢?
母亲:过去我确实把他当做一个不想学好的孩子,我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母亲也是按收听器传来的另一治疗者的指导表达谈话的内容)。
治疗者:你应该看到,他不仅是属于你们这个家庭的孩子,也是属于国家、属于社会的一个未来人才。他在学校里和同学关系很好,已经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社会里尝到了甜头,学习知识,掌握本领,学会怎样认识社会,怎样按学校要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难道他和同学在这样一个小社会里一起活动不对吗?
母亲:我总担心他在外面受坏人引诱,容易学坏。我一想到这事就心惊肉跳,所以我总希望他下课后就回家里专心做功课。我没有意识到他已经长大了,已经懂得是非了,他需要有集体的社会活动,我把他关在家里实在也够闷的。但我发现他成绩下降,不好好读书,使我担忧,我更不敢让他到外面去活动了。
治疗者:家庭的一切都由你操持,你已习惯于命令别人听你的指挥。如果你是明理,听别人告诫你,这也不准、那也不准,你心中又是什么滋味?你如果把明理当做一个朋友,推心置腹地谈谈你对他的担忧,他会和你一谈就崩吗?
母亲:我想如果真正能像今天这样谈谈,是不会谈崩的。
治疗者:当然明理也应该明白,妈妈习惯于发号施令,连爸爸都得听她的,怎么会听儿子的申诉呢?不能因为妈妈不听你的,你就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不给她好脸,她要你往东你偏往西,在学校里把当天功课做完了,迟迟回家故意不讲。考试的题明明都会做,故意少答一题,不求优秀成绩来气气你妈妈。这种做法就是耍小孩子脾气,是不成熟的表现,叫人家怎能放心得下?你已经是能管得住自己的大孩子了,做事应该合乎道理。
母亲:也不能怪明理,是我不了解实情,错怪了他。
治疗者:(对父亲)老胡同志,你整日勤勤恳恳地扑在工作上,在科研上做出成绩,为孩子树立了榜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严包揽一切家务,不使你分心,让你集中精力工作,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了教育孩子的责任,把重担搁在老严一个人的身上。当明理与妈妈争吵的时候,如果你拿出做科研的精神,先弄清争吵的原因究竟是为了什么,从表面现象去发现问题的实质,就能做出实事求是的公平判断,你说是吗?
父亲:我对待孩子的教育确实犯了马大哈的错误,我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好的,对他的所作所为当做是件小事,只要批评批评就够了,所以也不想去深入了解,我没有尽到责任(父亲也是按收听器传来的另一治疗者的指导表达谈话的内容)。
当治疗者与父母亲谈话时,坐在一旁的儿子听到母亲的自我批评,很是感动。父母确实是爱自己的,他认识到自己采取反抗的做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行为。这时由治疗者引导开始进行父母儿子三人之间的对话,话题是:在一个健康正常的家庭,父母与子女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相互交流思想与感情。通过这样的家庭讨论,初步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的正常对话和沟通。
家庭疗法一般分上述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治疗者与当事人(儿子)交谈,其他家庭成员(如父母)在旁边静听,不插嘴。这样的谈话能使家人感到震动,为什么当事人能与第三者进行正常的交谈,反思自己在家庭谈话中的态度和方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第二阶段治疗者与其他家庭人员交谈,使当事人了解到其家人的做法也不是自己所想象的那样没有道理,反思自己所采取的对策也是没有道理的。第三阶段在治疗者的主持下开始家人间彼此对话,不追究过去责任或弄清谁是谁非,而是向前看,用一个新的话题谈论如何在家中建立正常的对话气氛,父母、子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能使自己家庭变成一个可爱的、亲切的、充满欢乐的家。这一家庭疗法视问题的严重程度,一般举行1~5次讨论会就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三)集体心理疗法
集体心理疗法,简称集体治疗,指治疗者对许多患者同时进行治疗的一种技术。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
这种治疗法的适应范围包括:
(1)神经症或神经症反应,包括各种社交焦虑或社交恐怖。
(2)轻度的人格障碍,特别是人际关系敏感或有交往缺陷者。
(3)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者。
(4)身心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旨在改善继发的心理问题。
(5)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特别是社区中的康复期患者。集体心理疗法的目的是帮助自知力恢复,解决共性的继发心理问题,配合药疗防复发,促进社会回归。
常见的集体心理形式:
1.动力交互关系治疗
它是一种采用心理动力学的技术,以改善不良人际关系为目标,鼓励患者逐渐习惯在集体中自我表达并评价他人的治疗方法。常用于神经症患者,每星期1~5次,可持续数月至1年。治疗者的作用仅在于引导,使各个体暴露问题后,通过其他成员的提醒及启迪达到领悟,以促进人格完善而消除症状。
2.经验性集体治疗
这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在集体中获得经验,达到自我“觉醒”。有时要求患者无拘无束地暴露思想和感情,并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人的坦率评论,甚至包括直言不讳的、带浓厚感情色彩的评议和争论。治疗者可安排各种丰富的集体活动,因该法需时较长,有人称之为“马拉松式”集体治疗。
3.交往模式校正治疗
这种疗法针对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成熟的成人间交往;二是不成熟模式,即在成人交往中采用“儿童与父母交往式”或“童年伙伴式”。治疗分四个阶段:①结构分析、自我分析交往的层次;②交往关系分析,共同分析当前集体中各人的交往方式;③游戏分析,设计和安排各种游戏,部分参与,部分旁观,活动后讨论游戏中的交往方式;④“原型”分析,原型为童年期建立持续至今的一些非适应现象,通过分析自我认识病态及不良行为的根源和性质,以利自我校正。
4.心理剧启示法
这是一种属集体治疗范畴的疗法。“脚本”源于集体中某成员或某家庭的生活,“剧情”着重反映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及问题,常采用“互换角色法”,扮演者往往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其交往对象的感受,旁观者也可参与讨论分析。由于该形式一反心理治疗的枯燥乏味感,通过演出在笑声或情感激发后,往往有所启迪,借以调整及修正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反映。
十五、环境刺激疗法
(一)娱乐疗法
娱乐疗法是指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如听音乐、学歌咏、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表演、跳舞、游戏、下棋、玩牌、游园等),来陶冶性情、增进身心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娱乐治疗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医案中有这样的记载:清代有一县令,终日愁眉不展,郁郁寡欢,食不知味,寝不安枕,一天天消瘦下去,虽多方求医,仍无效果。后来听说有一位名医,医道高明,便前往求治。老郎中问明了病情并号过脉象之后,一本正经对他说:你乃“月经不调”。县令听罢,啼笑皆非,拂袖而去。以后逢人便讲这件怪事,每说一回,便捧腹大笑一回。没想到过了不久,病竟痊愈了。此时县令才恍然大悟,上门拜谢郎中。郎中告诉他:“你患的是郁结的心病。要治好你的心病,还有什么比笑更好的心‘药’呢?”
现在世界各地纷纷成立了娱乐治疗的组织,对娱乐疗法进行系统研究。如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成立了“音乐疗法研究会”,用优美动听的古典乐曲为求治者治病。英国剑桥大学口腔治疗室曾用音乐替代麻醉剂,为200多个牙病求治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还有人研究了不同乐曲所产生的情绪变化,并且以此确定不同乐曲的治疗作用。
娱乐疗法具有10大好处: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清洁呼吸道,使肌肉放松,有助于发散多余的精力,有益于抒发健康的情感,消除神经紧张,帮助驱散愁闷,减轻“社会束缚感”,有助于克服羞怯的情绪,有助于乐观地对待现实。前四项属于生理功能,后六项属于心理功能,这表明娱乐疗法具有较明显的治疗价值。
在实施娱乐疗法时,必须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应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如果迫使求治者参加自己并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的娱乐活动,只会适得其反,也就失去了娱乐疗法本身的意义。其次,必须因人而异,由于求治者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娱乐爱好和修养,在组织其参加娱乐活动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选择比较合适的娱乐方式。再次,必须遵循自然的原则,娱乐本身是一种轻松、自然的活动,它的疗效主要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因此,不应用强硬的、教条的、做作的方式进行,而应使治疗和谐、自然地融合在娱乐之中。
(二)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或称“心理音乐疗法”,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利用音乐体验的各种形式,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治疗的动力的治疗关系来帮助求治者达到健康的目的。
该定义强调了几个方面:
(1)音乐治疗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治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各种不同方法和流派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像有些人误解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一种简单的疗法。
(2)音乐治疗运用一切与音乐有关的活动形式作为手段,如听、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歌词创作、即兴演奏、舞蹈、美术等各种活动,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以为音乐治疗只是听听音乐,放松放松。
(3)音乐治疗过程必须包括音乐、被治疗者和经过专门训练的音乐治疗师这三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其为音乐治疗。
自20世纪40年代起,人们已逐渐将音乐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在某些疾病的康复中起了一定的效果,如降低血压、减轻疼痛及消除紧张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精神病学方面也进行了音乐对精神病康复的探索和临床研究。概括起来,在起初阶段大多采用单纯聆听的形式,称为“被动聆听”或“被动感受”;后来发展到既聆听又有主动参与,如包括简单乐器操作训练,有选择地按音乐知识学习、乐曲赏析、演唱歌曲、音乐游戏、音乐舞蹈等而形成的综合性音乐活动。由于形式各异及工作深度不同,因而人们的认识也有差异,但普遍认为,综合性安排的效果较好于单听音乐。音乐疗法的对象多数针对具有淡漠、退缩及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据称有较好效果。也有少数试行于抑郁症、神经症与心身疾病患者。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定为1~2月,也有以3月为一疗程,每周5~6次,每次1~2小时。
音乐治疗的过程一般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第一,确定病人的问题所在(评估);第二,制订治疗目标;第三,根据治疗目标制订与病人的生理、智力、音乐能力相适应的音乐活动计划;第四,音乐活动的实施并评价病人的反应。在具体实施时,如何选择音乐或歌曲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因为原则上应适合患者的心理(尤其情绪方面),更要适合患者的病情,然后编制设计,规定出一系列适用的音乐处方,故宜深入这方面的研究讨论,以促成相对统一的定式化、规范化。至于音乐治疗的作用机理,目前尚未明了,一般认为对精神病的阴性症状效果较好,也有报道认为作用不持久。
音乐疗法看重环境和音量的控制,尤其是慎选合适的曲目,犹如对症下药一般,播放音乐时,又必须特别留意音量大小的控制,通常以40到60分贝最为合适。音乐疗法主要可用来调节情绪、益智养生和延年益寿,由于不同的音乐对人有不同的影响,因而在治疗时对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
(1)情绪调节:选择低沉、轻缓、婉约、悠扬的曲目,以安定精神、帮助入眠;或选择节奏快、旋律佳、音色美的乐曲,以提振精神。
(2)益智养生:选择抒情、典雅、富有朝气的古典音乐,可防治弱智、健忘及痴呆的产生。也可选择内容健康的流行乐曲、民族乐曲,作为益智养生之用。
(3)延年益寿:选择令心情开朗的乐曲,自然可以培养高雅的道德情操、乐观开朗的个性,并防治各种慢性病的产生,进而抗衰防老、延年益寿。
(三)影像疗法
影像疗法是一种以人对影像(image)的刺激反应或知觉来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影像可以是照片、图像、绘画作品、影视作品等。影像疗法产生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有:
(1)模板效应。人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就是由一个一个影像模板组成的。通过影像与记忆的一致性,人们会得到熟悉的放松的感觉。
(2)意识流作用。人的意识是流动的。好的作品能够给人的意识一种没有滞涩的引导。
(3)借助影像的直观性,进行意识灌输,即“洗脑”。
(4)回归自然,回归理想。
(5)利用影像的意义达到其他的目的,如调动七情。
(6)艺术美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以画为例,画,是高雅的艺术品,赏画能使人的心境沉入到艺术的氛围中受熏陶,使人增长见识之余,又心旷神怡,是心病的“精神疗法”。赏画历来就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可以陶冶情操,健康身心。要说赏画是良药,恐怕会令人难以置信。其实,赏画治病,古已有之。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与机体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赏画治病实际上是一种“精神疗法”,类似精神病院把病人置身于自然环境中,唤起病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达到“忘病”的境地,从而从忧愁、悲伤、哀思、痛楚和烦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使心情舒畅、乐观开朗,使失调的大脑神经机能得以恢复,以调动机体蕴藏着的巨大潜能,促使机体分泌出更多的有益健康的激素,增强机体生命活力和免疫能力。
[案例1]
《南史?刘王真传》载:南齐高帝第七子鄱阳王遇害后,鄱阳王妃追思成疾,饮食不进,百药无效。王妃胞兄吏部郎刘王真延请当时著名画家殷倩画一幅鄱阳王画像,让其妹在临终前对鄱阳王聊寄哀思。殷倩默思良久,认为心病还须心药医,当用攻心之术,不几天就画了一幅年轻英俊的鄱阳王与宠姬在镜前的调笑图送上。王妃一见此画,竟出人意料地从病榻上翻身坐起,怒形于色地说:“好色之徒,杀之何惜!”其病竟也不治而愈。一幅鄱阳王移情别恋的调笑图,给王妃心理上一个猛烈的刺激,用女人的妒恨生怒去冲淡并转化由爱而生的哀伤情绪,使王妃从爱之情深,悲之亦切的哀思中解脱出来,从而沉疴得愈。
该案例采用的心理疗法是心理学中的情志相胜法,即所谓的“思伤脾,怒胜思”,过度忧思势必脾气郁结,运化不力,纳谷不香,机体失养而患病,发怒可使气机运行,气机畅通,沉疴得愈。但怒不可过,过之则伤肝成病。
[案例2]
约翰?法埃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为了给一个患绝症的少年带来生的希望,精心画了一幅“天上飞来了希望”的油画赠给少年。少年接到油画后,看到油画画的是在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一只只美丽的海鸥在振翅飞翔,于是整天沉醉在油画的意境之中,一遍又一遍地尽情地欣赏着油画,一遍又一遍地喃喃自语:“多美的世界啊,多么勇敢的海鸥啊,我是多么地爱你们啊……”朦胧中觉得自己也长上了翅膀,同海鸥一起在大海的碧空上展翅翱翔,忘记了自己身患绝症的痛苦,久之竟一扫原来的绝望忧愁,变得心胸畅快,乐观开朗,精神振奋,充满活力。一年后经检查,医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的癌症竟销形无迹了。
该案例采用的是心理学中意念疗法的奇特作用。科学研究发现,意念疗法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物电及免疫系统,发挥机体潜意识的抗病能力,能够达到强有力的抗御多种疾病乃至癌症的效果。
(四)漂浮疗法
漂浮疗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限制环境刺激疗法,是美国近十年来最新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目前正在欧美迅速普及。
漂浮疗法让受试者十分轻松地漂在漂浮器中,有效地限制外界环境的刺激,使人的意识产生“虚无”或“空白”,肌肉可以达到深度放松,对于消除紧张、焦虑、头昏、失眠等症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且有“维持效应”。在漂浮器中放入具有增加浮力、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接触痉挛等作用的药物,对于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疗效。漂浮疗法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功能,从而增强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受试者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漂浮疗法的治疗过程是这样的:在一个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中使被治疗者漂浮在特制的漂浮液上,治疗师可以通过指导语或特定的音乐、影像等对被治疗者进行心理治疗。其治疗原理是:
1.漂浮液治疗
由于漂浮液的浮力作用,被治疗者可轻松漂浮在液面上,漂浮液的温度与体温相同,整个身体就像没有边界一样“融化”了,“重量”也随之消失了。人在漂浮状态下,全身可以进入一种深度的放松,意识进入“虚无”及“空白”的状态。这对于消除紧张、焦虑、抑郁、强迫、恐惧、头昏、失眠等精神症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具有“维持效应”。由于漂浮液的特殊成分具有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解除痉挛等作用,对于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辅助疗效。
2.漂浮与按摩结合治疗
漂浮可使受治疗者的大脑释放出“内啡肽”,从而对减轻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加上漂浮的中西结合式按摩,对全身的多种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漂浮可增强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增加暗示感受性,增加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美国人称之为“心理生物学中的‘开山斧’”。对漂浮前后学生的学习的研究发现,受试者学习效率大为改善,思维更清晰、感觉更敏锐,记忆力大大提高。因此,它对大中小学生的学习,对于运动员技能与心理训练有极好的帮助。该疗法还可根据不同病人的音乐感受力,加上音乐治疗。还可依托漂浮治疗进行精神分析、催眠治疗等多种心理治疗。它可以起到许多心理治疗方法难以达到的奇妙的治疗作用,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享受。
(五)色彩疗法
色彩疗法也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心病的保健良方妙法。它是现代心理学用来治疗心理疲劳、调控情绪、抑制烦躁等的自然行为疗法技术。
研究发现,一些身心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体内色谱失衡或缺少某种颜色造成的。在我们体内有7种腺体中心,分布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每种颜色都能产生一种电磁波长,这些波长由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促使腺体分泌激素,从而影响人的心理与肌体,达到治疗作用。各种颜色对身心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一样。比如:
(1)白色是真理、光芒、纯洁、贞节、清白和快乐的象征,给人以清新明快的心理感觉。
(2)红色是一种热烈的颜色,它是鲜血、烈火、生命和爱情的代表。其心理作用可以促进血液流通,加快呼吸并能治疗忧郁症,对人体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重大作用。
(3)绿色是希望的象征,给人以宁静之感,可以降低眼内压力,减轻视觉疲劳,稳定心情,使人呼吸变缓,心脏负担减轻,降低血压。
(4)紫色代表柔和、退让和沉思,给人以宁静、镇定和幻想,可以治疗大脑和精神紊乱等身心疾病。
(5)黄色是色谱中最令人愉快的颜色,它被认为是知识和光明的象征,可以刺激神经系统和改善大脑功能,激发人的朝气,令人思维敏捷。
(6)橙色是新思想和年轻的象征,令人感到温暖、活泼和热烈,能启发人的思维,可有效地激发人的情绪和促进消化功能。
(7)蓝色象征平静、严肃、科学、喜悦、美丽、和谐与满足,它经常被用来放松肌肉紧张、松弛神经及改善血液循环。
(8)黑色是死亡和黑暗的象征,令人产生悲哀、暗淡、伤感和压迫之感。
此外,其他颜色也对人体各有特殊功能:淡蓝色有助于病人退热;紫色可使孕妇感到安慰平静;浅黄绿色能抑制冲动,防止急躁;橘黄色和浅绿色可使心情保持愉快,能增强食欲和提高免疫力;粉红色可以平息愤怒,并使心跳减慢。
色彩疗法在具体实施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颜色。
十六、电抽搐疗法
电抽搐疗法(ECT)亦称电休克疗法,系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有效的疗法。电抽搐治疗进展很快,现在已有无抽搐的电休克治疗。
1.适宜电抽搐疗法的病症
(1)严重兴奋、躁动、冲动、伤人损物者,需尽快控制精神症状者;(2)有严重抑郁,有强烈自责自罪、自伤、自杀行为者;(3)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4)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出现躯体或精神病性症状,以及以前对ECT疗效好,似乎是疗效好的预测因子。
电抽搐疗法对抑郁症疗效较显著,尤其适用于重症抑郁症;对有顽固自杀企图和木僵状态患者,为首选疗法。
2.步骤
在ECT中,在病人头部使用电刺激可诱发癫痫大发作。当今,推荐麻醉下进行ECT,可减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风险,并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电休克治疗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剂和肌松剂麻醉。治疗通常是每周3次,门诊病人、住院病人皆可,总共为6~12次治疗。
3.副作用
与ECT相关的常见副作用是,短暂的治疗致意识混浊和记忆丧失。6个月的随访资料提示,几乎所有病人都能恢复到原来的认知水平。有些病人主诉持续的记忆困难,单侧运用电刺激非优势大脑半球,并且用产生正方波电流的仪器取代正弦电波电流仪器,可以减少记忆损害的风险的严重程度。
十七、其他疗法
除了上述的这些心理疗法外,还有一些心理咨询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心理疗法,如郭卜乐提出的依赖疗法、期望疗法、非我疗法、规划疗法、成本解释疗法和崇拜疗法等。它们目前虽然存在争议,但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现简单介绍一下其中比较成熟的非我疗法、规划疗法、期望疗法和成本解释疗法。
(一)非我疗法
非我疗法是指利用移情、转移注意、改变世界观、价值观等手段,将自我认识挤出意识,让人们在特定时期忘记自己的心理疗法。非我疗法的关键在于降低对自己的关注。一个人对自己关注太多只会带来无穷的烦恼。过多把自己扯进事件,不仅可能因为利益问题纠缠不清,而且也不能获得“置身事外”的轻松心境和清醒的形势认识。
“非我”在心理咨询中,往往是为了突破。在心理治疗中,它可以是“强迫症”、“焦虑症”的最佳辅助疗法之一。“非我”能带来充分的放松。非我疗法在心理调适中也能够起到很好作用。那些持续于一个状态,因此也将情绪和思想固结起来的人,往往会获得巨大的飞跃。
非我疗法的治疗要点:
(1)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东西上去,比如兴趣、工作、学习、生活或新朋友等。因兴趣是最好的注意力附着点,有一些专家提出了兴趣疗法。
(2)学会关心人,将心比心,在治疗期间以满足他人利益为主,在适当原则下让步或放弃自己利益。即使完全应该是自己的利益所得,也要分一部分给相关的人。对一时得失不心疼(如果心疼就更多给人,直到淡化得失为止)。告诉自己(并作为信条):斤斤计较的人更不容易得到快乐;患得患失的人更不容易得到快乐;无论贪心还是慷慨,人一辈子得到的就是那么多东西,不会有太多的区别。
(3)多认识新朋友、积极向所交往的人打招呼,陌生人也不例外。
(4)在治疗期间尽量不要总结自己、反思自己,不要衡量利弊得失。
(5)没有必要关心自己的病情和现在的治疗状况。不要认为自己有病,就像自己是完全正常一样。哪怕出现不正常现象也当做是正常的。无需自责。
(6)不用压抑或控制自己的想法或念头。
在实际操作中,非我疗法经常和期望疗法配合使用。其基调是:不要认为自己很重要;不要以为自己的言行举止真的能够影响人;如果离开效率中心,没有人能够拥有资源,也无法有效利用资源。如果能够因此改善价值观,自然会心胸宽广,轻松自在,不会有太多的紧张和焦虑。
(二)规划疗法
规划疗法是指通过科学的计划和执行,让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意识到自己在自然、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将异化的需求转化回来,以自身切实的成长来释放发展需求压力,从而恢复信心和动力,优化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紧张、焦虑和抑郁的一种十分通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研究发现,人之所以慌乱、疲惫,就是由于缺乏规划性造成的。对资源(包括时间、精力)不进行规划,人就容易陷入琐事之中,分不清主次,难以根据目标而取舍,也不能够很好地与别人分工合作,最终的结果是疲于奔命、一事无成。莫名的紧张和焦虑,来自人自身的无头绪或病态的应激准备。
规划疗法的目的在于理清思路,细化并落实所有应该做的事,从而清晰地规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明确对自己每一个小的成功的及时发现和奖励,从而摆脱生活沉重的负担。不通则痛、一通百通。一开始要为自己明确定位是不可能的。几次反复的规划和调整之后,人就容易合理定位自己了。
规划疗法可从大、中、小三方面着手:人生规划、目标设定和计划、资源组织三个方面。
治疗要点:
(1)规划疗法常和期望疗法结合使用。分析现有资源,包括自己的能力,家庭、家族或社交圈子的力量,以及自己拥有的种种条件。重新了解和看待各种资源的相互关系和自己可利用的程度、可利用的时间,对自己做好明确定位。重新组织资源,平和心态,为将来做好准备。
(2)人需要成功的鼓励。不断的成功,自然而然就会激发人对某一件事情的兴趣。兴趣越多,快乐就会越多。人的生活也更丰富多彩、更温馨幸福。
(3)把大的事情拆小,让自己发现每一天的进展,及时奖励每一天小小的成功。这种能量的蓄积,在一两年后就会变得相当惊人。
(三)降低期望疗法
降低期望疗法认为,任何人对将来都有着预期,决定一个人情绪和动机的,除了过去、现在,还有将来,明晰的预期体现为目标。预期也作为检验过去的标准,有相当多的心理问题来自不恰当的自我定位和预期。过高的期望由于很难达到或不能达到,会打击信心,形成逃避或自卑。虽然说期望疗法是为了调整人的期望,避免其过低和过高,但由于一般人都是期望过高导致心理疾患,即使出现自卑和退缩往往也有期望过高作为根源,所以我在这里只谈降低期望疗法,而提高期望的技巧和实务操作放在心理潜能激发栏目。最能激励自己的是眼前的一根香蕉,而不是海市蜃楼的水果园。人没有必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也没有必要老是要求自己比别人出色。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也不见得不如成功人士快乐。健康的心境来自合理定位自己。
治疗要点:
(1)在治疗期间,降低对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必要时心理医生可以设计失败,让其尝试失败。通过可控制的连续小挫折,提高其对挫折和坏心情的免疫力。
(2)目标分解训练。让其提出一个目标,然后引导其逐步分解。一般分解层次在4层以上。可以口头论述,或在纸上列示。
(3)平常心训练。即使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或者时间再怎样紧迫,在治疗期内都要放下来,按心理医生的安排和原来协商好的计划去做。心理医生也要设计一些紧急情况,但是通过泰然处之可以妥善解决,或不理会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此逐步缓解紧张。
(4)效率提高训练。通过改进学习和工作方法,掌握技巧,提高效率,获取自信。
(四)成本解释疗法
成本解释疗法是合理化疗法的一种,是对所困扰的事情,或者说注意力的焦点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一种得,就是一种失。在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都意味着对其他的放弃。成本解释疗法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自己的情况重新构建一种成本模型。
成本解释疗法对神经症的治疗最见成效,如强迫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自杀救助等。
成本解释疗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疗法。必须要用常规的神经症的治疗方法来解决。其有效性,取决于心理医生对咨客的自我分析的干预和引导程度。我们应该始终有这样的认识:建立新规则比破除旧规则更重要。疗法对白领以及较高文化层次的人比较有效。
但是,成本解释疗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疗法。这决定了它的局限性。而且,该疗法的实施对心理医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心理医生要有扎实的经济学、投资学、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这也不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