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现代观赏艺术。电影的发明起源于英国人罗吉特在19世纪初发现的视觉暂留现象,即人眼中的视觉成像会保持一段时间,长达若千分之一秒。照相术问世后,人们发现只要迅速地连续显示一系列照片,就能产生画面中的人物在运动的幻象。
1888年,美国发明家马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固定底片连续照相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同一年,英国人勒普林斯自行制作并播放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短片《花园奇景》,只有短短2秒钟。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用自己制作的摄影放映两用机首次放映了他们拍摄的几部电影短片,包括《工厂的大门》、《拆墙》、《婴儿喝汤》和《火车到站》等,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对电影的早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首次采用长条形的胶片拍摄下一连串的影像,然后以大约每幅1/16秒的速度放映,放映机用闪光将它们依次投射到屏幕上。
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最早由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茶楼内放映“西洋影戏”。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京剧片断《定军山》,成为中国人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的。1926年,美国华纳公司根据电话和留声机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在胶片上录音的技术,当年拍摄的《唐·璜》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同一年,出现了最早的彩色电影《光荣历险记》,但它采用的是将拍摄后的黑白底片分别染色的方法。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用彩色胶片成像的电影是美国在1935年拍摄的《浮华世界》。
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宽银幕电影。70年代多声道录音技术和杜比系统的兴起,极大改进了电影音响的效果。80年代又出现了立体电影。进入90年代以后,电影逐步进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美国迪斯尼公司发行的电影史上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全部是在电脑上制作完成的;接着,又制作出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续集》。
近年来,电影从拍摄、特技效果到后期剪辑处理全部采用数字化技术,甚至可以取代专业演员。影片的拷贝、发行和放映也都完全数字化,通过网络或卫星直接传送到电影院,不仅大大降低了发行成本,而且可以充分确保画面清晰,没有任何抖动与闪烁,更好地展现视听效果,同时不会磨损,可以无数次地反复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