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太空漫步
31935600000036

第36章 我们曾是太空中的“最亮星”

宇宙实在太大了,以现在的宇宙飞船的速度,至少要飞上好几万年,才能到达另一恒星的疆域。它们何年何月才能与“宇宙人”相会?于是人们寄希望于用射电望远镜发出无线电波。

1974年11月16日下午1时30分,美国天文学家利用世界上最大的305米直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坐落在波多黎各),以2083兆赫的频率(波长12.6厘米)向M13球状星团发出了人类的第一份“家书”。考虑到“外星人”可能生活在与我们迥然不同的星球上,它们很可能与人类毫无共同之处,人类现有的任何文字或语言,对它们可能是“对牛弹琴”。因此,这份“家书”所用的是计算机语言,全由“0”和“1”组成。科学家认为,只有数学语言才有希望与“外星人”沟通。

这份“家书”共有73行,每行有23个数码符号,只要把这1679个中的“0”涂黑,就能见到一幅“卡通”式的图画,如果把它“翻译”出来则是:

这是我们从1到10的记数法;

这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最有趣的几种原子:氢、碳、氮、氧及磷;

这是我们把这些原子混合起来得到的几种重要的分子:胸腺嘧啶、腺嘌嘧啶、鸟嘌呤、胞嘧啶以及一个含有交变碳酸化合物和磷酸盐的长链;

这是把那些块状结构的分子放在一起组成的脱氧核糖核酸长分子,它是一个双螺旋体,大约含有34亿个链;

这是一个形态笨拙的动物,但他很重要,他长14波长(176厘米);

这表示在我们的恒星旁第三个行星上,有40亿个这样的动物;

这表示太阳系有9颗行星,4颗大的在较外面,但最末的1个也很小;

这是发送这问候电报的仪器,其直径为2430个波长(305米)。

你们忠实的朋友

发向M13星团的“家书”,其中包含着极丰富的信息为什么要把电报发给M13星团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发报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巨大天线是以一座死火山的火山口为基座的(当然也经过整修),它基本上无法转动,只能把电波发向其正上方的天顶方向,当时位于它正上方的正好是M13星团(所有的天体都与太阳一样,每天在东升西落);二是这个球状星团内包含有30多万颗恒星,只要生命的概率在1/300000以上,就可能会有所收获,这比向单颗恒星发报的效率高得多。当然,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M13星团离我们太遥远了——24000光年。所以,即使真的有“M13星人”,它们至少也要在24000年后才能收到我们的这份“家书”。即使“M13星人”绝顶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地球人的良苦用心,而且一刻也不耽搁,马上发出热烈的响应,可它们的“回电”同样要走上24000年,一个来回48000年就过去了。48000年后的地球是什么情景,恐怕现在的人们还想像不出来呢!

这份电报一共发射了短短3分钟,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功率的20倍,要不是将波束聚焦,还有什么办法能产生发射所需的有效功率20万亿瓦呢?这次发射,其信号的亮度竟超过太阳1000万倍。为此,阿雷西博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不无自豪地说:“在这3分钟内,我们是银河系中最亮的星!”

后来,人们又进行过几次有益的尝试,如20世纪80年代,苏联用乌克兰的巨大射电望远镜、1991年澳大利亚用天线直径64米的射电望远镜,都曾向一些人们感兴趣的恒星发出过热情洋溢的“邀请函”,有人至今还在痴痴地等待着好消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