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远方研制的环保餐具获得了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她的发明也似乎是出于偶然。有一次,她看见一位老太太在卖粽子,她想:“芦苇叶可以包粽子,又不污染环境,能不能研究出像芦苇叶一样不污染环境的餐具呢?”这次无意的观察激发了周远方的“创新”欲望,并带来了她日后的成功。她的“远方三号”环保餐具具有适宜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无毒,具有可降解性,原料来源丰富,成本比较低等优点。
周远方为了研制出环保餐具几近达到了入迷的程度,有一段时间,她所思所想所做都是环保餐具。仔细想想,像周远方一样具有某种研究欲望的孩子很多很多,像周远方一样进行“研究”而达到如痴知醉程度的也不是少数,但像周远方一样能获得成功的却是少数。而其他孩子之所以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这些孩子的周围没有像周远方那样的鼓励其她发明创造的氛围。
第一个知道周远方想研制环保餐具的是她所在学校的生物老师姜冬梅。姜老师没有把学生的这种想法视为异想天开,而是建议她先到市场上调查一番,再查一查资料,看看到底有哪些一次性餐具。由此周远方知道了目前市场上已有四类新产品,并了解了它们的优缺点。她在学校图书馆查了近一两年来的3000多份报纸,收集了大量资料。姜老师还利用假期带着她到北京,去北大、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请教专家,查找资料。周远方之所以成功,首先是因为“幸运”地碰到了姜老师。
周远方的父母也是很支持她研制环保餐具的,从来没有阻止她,有时还给她帮忙。比如,周远方把麦秸、玉米秸、花生壳、豆秆等农作物粉碎后加水混合,但总沾不上,加上点面粉也沾不牢。她想加点胶水但又觉得不环保了,便问父亲有没有像胶一样能吃的东西。父亲建议她去市场上买点食用胶。
还有,周远方研制环保餐具的第一个木制模具是她姨父帮忙做的。她的表姐在水泵厂工作,许多加压实验就由表姐帮助完成了。周远方家附近的一家生产塑料制品的乡镇企业在她的软磨硬泡下,居然停产,用她配制的原料为她生产了第一批样品。最后,终于完成了发明,并获得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